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怎样摄影风景、人物肖像、运动类的相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7 11:57:07浏览:13分类:旅游攻略

怎样摄影风景、人物肖像、运动类的相片?

风景摄影技巧别让风景从镜头前错过

人们通常会误认为拍摄风景照只要拿起相机,按下快门这么简单就可以了,但在我们满怀激情地“咔嚓”一阵后得到的照片却往往并非我们想要的。确实,耸立的高山和蔚蓝的大海能引发我们无限的冲动和灵感,它们总是那么上镜,而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又该如何去做呢?

接近傍晚时分的光线加重了纹理的效果。

在风景面前,我们的视觉是带有主观意愿的,我们会不自觉地忽略那些不和谐,凌乱的事物。而照相机的胶片只能够记录真实的场景。

指出所以,在你下次外出采风之前,建议你先将照相机的焦距调整到一个适中的程度;在拍摄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总想将第一眼看到的美景就摄入镜头的冲动;如果一张照片难以将风景尽摄眼底,你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拍照,以组照的形式来表现美丽的风光;首先应用广角镜头来纵览全局,然后再逐渐将镜头拉近来捕捉最美的细节部分,如果你的傻瓜照相机是内置不可变焦镜头的,那么只有尽可能地靠近景物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

穿越树木的阳光给单调的森林景象增添了戏剧性效果。

不论在什么情况,你都不必费心地将所有的岩石,树木或者其他其他景物元素都尽收。举例而言,拍摄山上一棵孤零零的树往往比起拍摄一个葱茏的山头要有意思的多;蓝天映衬下树枝的一角虽然拍起来简单,但是照片将往往会更有感染力。

记住所有精彩的照片都只有一个主题,或者称为中心元素。如果照片的欣赏者觉得你捕捉的这个主题不够鲜明突出,那么照片的感染力当然也就大打折扣了。这一法则只有在你努力表现的是图案或者一些抽象的印象的时候才不适用,比如拍摄色彩斑斓的石头,雪地上动物的脚印等等。

浮云给农场增添了恬静美。

出现在照片前景中的元素可以给整个照片带来艺术性的效果,它将起引导观众的眼睛去寻找

主题的作用.指出典型的例子比如农舍前的栅栏,交织在峡谷中的道路,蜿蜒在山区中的铁轨……。

在胶片的选择上,感光度为ISO100的胶片最适合来表现风景照所需要的细腻和颜色的锐利。如果你拍摄的是运动物体或拍摄环境的采光相对暗一点,那么你要考虑使用感光度更高的胶片。

很多使用傻瓜相机的人都只喜欢于用水平的角度来拍照,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姿势最容易把握相机。但是对于风景摄影来说,有时候垂直角度会有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拍摄耸立的山峰和飞流直下的瀑布的时候。有一些场景是只适合在水平角度拍摄的,比如海滨。当然,也有一些场景是同时适用于这两种拍摄角度的。

水面的倒影给这张城市风光照片围绕主题搭建了一个有趣的框架。

在拍摄的时候,即使你可以确定这个场景是适合水平角度的,你也不妨把相机竖过来,从取景框中看看假使以垂直角度拍摄是什么效果。另外,在拍摄中也不要过于循规蹈矩,不敢打破常规,试试看你会发现,一些场景在偏转一定角度的情况下拍摄会更有趣。

很多人会固执地认为只有在日光充沛的时候才适合户外摄影,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中午的时候,刺眼的阳光会洗刷景物的本来颜色,并且让远景永远看起来是灰蒙蒙的。相比之下,光线良好的早晨和下午更适合拍摄,这些时候外头的光线会更柔和,阴影也可能产生戏剧性的效果;即使你使用的只是功能简单的傻瓜相机,此刻也有可能拍摄出难得的佳作来。

不同天气状况的摄影技巧

我们无论是为杂志执行拍摄任务,为文件拍摄资料或者记录一次渡假旅行,我们都想为所有情况做好准备-从拍摄一场足球赛到制作一幅祖父90大寿的肖像;从拍摄埃及的大金字塔到记录婴儿迈出的人生第一步。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要讨论如何把第二章学到的技术知识和审美提示应用到现实情况之中。

如果你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特殊的场景,查阅一下相关的章节-假如你要到比如大峡谷旅行的话,看一下关于风景的提示。还可以查阅一下其它摄影书籍和杂志上的内容,看其它摄影者在相同或者类似主题情况下是如何拍摄的。仔细思索-并且牢记在心-他们是如何成功地表现效果的。就象画匠学习大师的作品,我们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天气

摄影者喜爱戏剧性的天气。雨,雪,雾,风暴天空-利用天气可以使照片增色并且帮助你传达出一种情绪或者心情。湿漉漉反射着霓虹灯光的街道与在阳光普照下看上去迥异,而且迷雾笼罩的废弃房屋会比晴朗日子里更具气氛。尝试在不同天气状况下拍摄你家附近的景物并且比较每一张影像传达的情调。

当在雨中拍摄时,找一处有遮掩的地方(比如门廊)。使用雨伞或者用塑料袋简单地包裹好你的相机,并为镜头留个洞,因为水可以损害你的器材。留意落在你镜头或者滤光镜上的雨珠,并且要经常把它们擦干净。

凝固它还是虚化它

为了在半空中凝固雨滴,使用1/125或者更高的快门速度。1/60秒时雨滴会出现拉长现象并且在你降低快门速度时表现更明显。如果是在暗淡背景的衬托下最好突出雨滴,但假如没有可能的话,尝试在画面中包含另一个清楚物体表明正在下雨---比如,打伞的人或者水滴落在水坑里。

提示:

如果你拍摄城市时正在下雨或者刚开始下雨,走出去-白花花的街道会为你的照片添色许多。

雨的效果

搞清楚雨水是怎样影响你的画面的。树叶会发亮并且迎风的树干会因为潮湿而变得暗淡,使得树林变得更具戏剧性。一个农夫可以微笑着站在田里看着这场及时雨,但赶时间的生意人脸上可能一脸不高兴。

图1: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火车站,雨水并没能阻止这位妇女极力把货物出售给过往的旅客。高速快门凝固了雨滴并且使得它几乎看不见。1/60秒的快门速度令雨滴恰好模糊地显现在火车车厢暗淡的背景上而且对于人物主体又足够快。

图2:同样一张画面,同样的曝光,不同的效果。1/60秒的快门速度几乎凝固了左图中的雪花,1/15秒时可使雪花拉长。在调节自己相机正确曝光的光圈档和快门速度组合之前思考一下你想要得到哪一种效果。

冰雪,象沙滩一样,可以欺骗测光表:明亮的白色导致欠曝-因为-不要忘记-测光表自18%灰度获得读数。最容易的补偿方式是从灰卡或者景色中你知道是中间的色调上获取读数。确保它是在你主体同样的光线下并且测光表并不是从明亮的背景上获取读数。如果是重要的拍摄,就采用包围曝光。

假如你拍摄许多张同一景色的照片,而且你已经确定自己的测光表欠曝多少的话,你可以把曝光补偿转盘设置在自动补偿上。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样的转盘,你可以改变ISO值以“欺骗”测光表。举个例子,假若你使用ISO 200胶片测光表读数为F/16在1/250秒的话。自灰卡你得到F/11在1/250秒读数。只需改变ISO值至100来补偿一档。(记住,减半ISO值加倍所需到达胶片的光量。)不要忘记在拍摄后转换回原来的设置。

假如是晴天的话,在清晨或者黄昏时分出来。低角度的阳光使得雪地比日间显现出更多的细节和质感。避免阳光从你身后直射时拍摄。从雪地直接反射进你镜头的光线通常会带给你白茫茫一片的效果。

假如你拍摄运动的话-滑雪者或是滑雪橇者-查看一下运动章节的细节内容,了解如何凝固运动或者抓拍。

在非常寒冷的条件下,要极力保持相机电池有效工作的温度。我通常把相机放在自己的夹克里,拍摄时再拿出来,然后在朝下有一个地方移动时再放回去。还要记住,皮肤会与极冷的金属沾粘,因此事先要把任何接触表面用胶带粘好。(不要忘记自己鼻子与相机接触的那个点。)

当你在非常寒冷的日子里回到室内时不要忘记冷凝现象。当你还在寒冷环境中时就把相机用塑料袋封好,然后在你回到设有暖气设备的房间里时暖和一下相机后再打开塑料袋。

找寻那些真正说明“寒冷”的细节:一只蜷缩在羽毛中的小鸟,只是从鲜艳羽绒大衣里露出眼睛的孩子,两个人说话时悬在空气中的哈气,胡子上的冰。

提示:

使用闪光灯拍摄落雪时要加倍小心。闪光只会照射最近的雪花而不照亮其余部分。

雾霾

悬挂在雾气中的轮船,漂浮在百合池塘上的雾霾-水汽可以产生一幅非常令人共鸣的画面。象雪地一样,雾气也可以欺骗你的测光表和闪光灯。有些雾气可能是完美的中间灰调或者其稀薄程度无关紧要,而有些却有可能近乎于白色。为了确保正确曝光,从拍摄主体上获取曝光读数,或者,假若你可以接近的话,从灰卡上获得。在浓雾环境下,你的闪光灯光可能被水体颗粒反射掉而且无法到达你的主体,就象汽车大灯有时只会照亮雾气而无法照明道路时的情况一样。

如果雾气太浓的话,用干净的塑料袋简单地包裹好你的相机。留意凝结在镜头上的雾汽。

当外面雾气茫茫时,不要被其暗淡的光线吓跑-弥漫的光线对于某些情绪类型的照片非常理想。

风暴天空

当我看到戏剧性的风暴天空时,我到处奔跑试图发现其前景中的某些兴趣点。戏剧性的天空创造出你无法从其它场景中得到的感觉,正如古典画家表现出的那样。

如果你拍摄穿透云层的几屡阳光,留心不要从光柱处获取测光表读数,因为你想让它明亮。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撞击礁石时迸发的白色浪花泡沫。记住,如果天空太阴暗的话,测光表会过曝。

人物摄影

人物摄影又称肖像摄影,是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摄影形式。人物摄影看似容易,但要捕捉到人物身上具有性格特征的美的闪光点却并非易事,人物摄影对摄影师自身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经指出:"美是性格的表""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因而,人体蕴藏着巨大的美学资源,且有无穷无尽的潜力。面对生活中活生生的被摄对象,如何发现其内在的美的闪光点呢?与被摄对象交流非常重要,交流是在细心观察基础上的情感互动,摄影者要有一种激情,要对被摄者有一种人文关爱。不仅要仔细去看,去观察,更重要的是感悟、体味和发现,这就要处理好自己的心理因素,摄影者面对被摄对象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非常重要。不管你了解还是不了解被摄对象,只要细心观察,潜心交流,努力感悟和发现被摄对象最迷人、最感人、最吸引人、最有魅力的地方,并在关键时刻点按下快门,一幅动人的人物摄影作品便会跃然纸上。

发现被摄者身上美的闪光点和用照相机及时地捕捉下来,是一个漫长复杂过程之后的瞬间结果,是摄影师综合素质的反映。人物摄影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摄影者应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和很好地把握。

一是通过人物的外形及其种种信息来现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和潜意识等种种心理因素,由"外在真实"去发掘"内在真实",从而得到深刻的美,引领人们进入被摄者的心灵世界,领悟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享受和心智启迪。

二是人物脸部是透视内心世界的关键部位,嘴巴得开张闭合、肌肉的紧松牵拉、双眉的收蹙舒展,都不是孤立的,无不与人物的心理状态相关联。人物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传神送情,更要精雕细刻。眼眸的细微差异便会映照出天壤之别的心灵世界,要格外掌握好分寸。

三是手势和身姿具有揭示内心的较强功能,手是人的"第二张脸",颇能传达情愫,表现性格。手势变化繁多,重要的是使它们贴近心理状态。手姿和身姿相配合所具有的表现力是惊人的,有时没?quot;心灵窗户"眼睛的参与 ,也足以托示内心世界。

四是利用与被摄对象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一环境来暗示人物的身份或职业,点示人物的修养,显示人物的爱好,揭示人物的感情等等

高速运动摄影

尽管消费级数码相机的追焦能力常常不及单反,然而,我们还是可以运用一些拍摄的技巧,让一般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拍摄不错高速运动的影像。

例如,我们可以将光圈缩小,获致范围较大的景深。例如,以一般的赛车、滑冰... 等运动,我们可以选择“过弯”的时机来拍摄,较容易追焦成功。

此外,“预先对焦”或是随着运动员的方向摆动相机,“手动追焦”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1. 将相机的光圈缩小至 F8 左右。

2. 选择过弯的场景,可以弯道处的冰面预先对焦。

3. 在人过弯时,随着滑冰者前进的方向摆动相机,这个部份需要练习几次,才能很平稳地和运动员同速。

十运会正在进行,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很实用的技巧吧!

 在我们的周围美的视觉要素到处都有,占我们日常生活的比重很大,以致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熟视无睹。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都包含着无限量的视觉美点。下面是我整理的姜平风大师风光摄影讲座,供大家参阅。

  姜平风光摄影讲座

 怎样理解风光摄影构图

 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候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貌不惊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东西。

 从自然景观中发现具有美感的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把它们纳入取景器中,以摄影家完全自我的方式加以处理,随后制成照片,让观众对这些视觉美点也能一目了然,这就是构图的全部内容。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和同情。构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有力的或坚定的,有时也可以是活跃的。自然界本身会向摄影家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情绪。

 通过构图,摄影家澄清了他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的最有趣的要素。 有人把绘画的构图和摄影的构图相比较,得出摄影的构图是减法的结论,是对大千世界自然景物的提炼。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构图再现自然给我们的感受,并用相机将这种感受传达给观赏者。

 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

 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取景器中,将自然景物合理地分布其间,这就是风光摄影的空间划分。自然的空间安排,其内容不外乎大地景物和天空之间、地面上的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在画面布局上是天多地少,还是天少地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主观来决定。一般性的空间划分规律是哪部分精彩,哪部分所占面积就应大些。但有一点值得注意,风光摄影的主体是大地上的自然景观,天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陪衬,因此当天空部分没有我们需要的创作要素时,就应将其从构图中彻底剪掉;如果天空作为画面主体,我们也应该在画面上保留部分大地的景物。没有大地的衬托,天空的表现力会大打折扣。

 拍摄地面为主的风景时,也要考虑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利用镜头的焦距、空气透视关系和放射性线条,最大限度地在画面中展现自然景观的立体空间效果,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光摄影主体的位置

 风光摄影创作无论表现什么内容,什么对象,都有主次之分。 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是主题思想的主要表现者。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若干个。主体景物的地位在画面中也应优于其他景物,处于明显的地位。但并非是主体都必须安排在画面中央,那样反而呆板,也不符合美学要求。关于主体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人们常用的方法是把画面划成一个?井?字,把主体摆在井字任何一个十字交叉点上。这种处理主体的方法是值得参考的。具体摆放位置,我们也要因景而异,因情而异,既要注意美学规律,也要敢于突破创新。

 风光摄影的陪体

 陪体是指确定了主体之后的其他景物。 陪体在画面中属第二位的,但对画面中突出主体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主要起衬托主体、协助主体完成表达作者情感的任务;此外,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装饰美化画面,统一色调,表现气氛和表现深度空间,掩盖某些不足。因而,陪体的选择不应和主体同一颜色、同一影调、同一形状,而应有所区别。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风光摄影的景深

 景物在感光材料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也就是说,我们拍摄一张风景照片时,从最近清晰的景物到最远清晰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的范围。 大多数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范围越大越好,如果有可能最好让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清晰。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拍摄的距离。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拍摄的距离越近,景深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综上所述,在拍摄自然风光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镜头(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摄较远距离的景物(大约两米以外)。以上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确保照片的最大清晰范围。

 风光摄影的空气透视

 空气透视是指远处物体细节模糊不清的一种现象。摄影者与景物之间的距离越大,该景物的光线需要穿透的空气层就越厚,远处的景物好象是沉浸在一片蒙蒙雾气之中,空气透视会让远处的景物变得模糊不清。但正是这种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的视觉现象,给我们的照片提供了深度空间感,摄影家也正是利用了这种视觉现象,拍出了具有立体空间效果的风景。

 在自然界中,除了拍摄距离的远近影响空气透视效果外,天气的变化在一定程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晴朗有风的天气下,空气透视度好,拍出的风景清晰度就高;有雾的天气空气透视度差,拍出的风景空间清晰度有限。因此,掌握了空气透视度与拍摄的基本关系后,我们可以在任何天气情况下自由选择拍摄场景,即空气透视度好时,可以拍摄大场景及远景的照片;空气透视度差时,则拍些小景和近景的照片。

 测光是曝光的基础

 拍摄者将相机取景器对准景物完成构图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测光。

 现代相机和专业测光表的设计原理是以18%的反光率为标准制定测量基础的,也就是标准灰色板的反光率。但在自然界的万千景物中,不同物质的颜色、感光和受光方向均不同,所以,当我们面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景物时,如何测量被摄物体的反光率数值,就成为正确曝光的关键。

 面对不同的景物和光线的不同照射方向,使用的测光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我们想知道被摄物的反光率数值时,应该使用反射式测光方法;如果我们想了解太阳光或者天空光的照射强度时,应该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法,都是曝光数值的相对依据,这个数值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正确的曝光数值应该是根据天气、季节、光照的面积以及测光的基准点等诸多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后得到的数据。

 以反射式测光为例,测光点的范围有时是被摄体本身,有时则是头顶的天空。比如需要以天空光的亮度为测光点,这种方式大多用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这一段时间大地上的景物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反射的光线强度不能被测光表准确把握,而天空部分则在太阳的照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反应光线的强度,这时,我们测量的方向应该是天空,而不是景物。 使用入射式测光还是反射式测光,在实际创作活动中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阴天时,天空的散射光线比较柔和,光照平均,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比较方便准确。如果光照比较强,无论是在逆光、顺光、侧光还是区域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采用反射式测光方法比较好,因为反射式测光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物体高光部分和阴暗部分的光比反差数值,为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的曝光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

 曝光是风光摄影的关键

 利用相机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让一定数量的光线通过镜头折射到感光材料上,这个过程就是曝光。

 曝光数值的多少,决定拍摄画面的影像效果。曝光过度会使拍摄的影像色调偏淡,曝光不足会使影像的色调变暗。只有正确地曝光,景物的色彩才能被真实地还原,物体的层次和质感也才能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不但要学会测光的方式方法,还要了解掌握曝光的补偿与修正。

 在拍摄高调、低调照片时,都需要对曝光数值进行修正。所谓高调照片就是调子明朗的照片,画面的大部分被浅白色调所占据,图像仅为中间色调组成的清淡影像。希望得到高调照片,一般要在测得的曝光数值基础上再加大一级曝光。所谓低调照片,是指画面的大部分为深色基调,仅有少量中间色调和强光部分。拍摄低调照片时,一般要比测得的曝光数值减少一级曝光。

 这就是?白加黑减?的曝光原理在拍摄中的实际运用。除了画面的基调需要上述原理外,拍摄对象色彩的深浅同样也适用于这个原理。

 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需要准确曝光,曝光的多少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欲表达的效果。下面的知识我们必须了解:在曝光宽容度允许的范围内,曝光欠半级或一级时,景物的高光部分的色彩更加饱满,反之,则高光部分的色彩就会淡化。

 曝光的掌握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有些现成的规律也要熟记。例如:拍摄雪景要增加1.5级曝光;拍摄区域光照射的风景,按照高光区域测光后,减少半级曝光;拍摄比较暗的景物,测光后增加一级曝光;拍摄逆光下的河流,对准河流中的高光区域测光后,减少一级曝光;拍摄日出、日落的太阳时,如果将不刺眼的鸭蛋黄般的太阳放入画面,曝光数据是光圈F/16,速度1/15秒(100度的反转片);阴雨天拍摄风景,按入射式测光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拍摄,一般不需要增减曝光,景物的色彩还原真实且饱满,等等。

 利用顺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

 由于顺光式被摄物体正面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投在背后,所以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正面往往比较明亮。画面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物体自身的明度差异或色调关系来传达。

 顺光拍摄的优点式画面中影调柔和,能较好地传达景物本身的色彩。

 但在有些时候,利用顺光拍摄风景,如果前景部分处于阴影里,背景的景物比较明亮,则景物的空间立体效果会有所改变。另外,采用顺光拍摄时,尤其是低照光线的顺光很容易将拍摄者自身的身影留在画面中,这一点要注意避免。

 利用侧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受到侧光照明的景物有明显的明暗对比。这种光线能很好地表现被拍摄景物的行政、立体感、质感,光影结构鲜明、强烈。

 由于侧光照射,景物的背光面会留下影子的形态,影子的长短以及影子与景物本身会构成丰富多彩的造型效果。

 利用侧光进行拍摄也有不足之处,景物的受光面与非受光面存在较大的光比反差,这个差距往往会超过胶片所允许的宽容度范围,顾此失彼,景物中的层次、质感会有些损失。

 侧光是拍摄风景时经常使用的光线之一。为了准确把握景物的光影效果,侧光拍摄的曝光计算非常重要。具体地讲,用点侧光测得的数据和曝光补偿都要考虑进去。一般的规律是:侧光拍摄时,应以景物的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半级曝光。

 光线的照射方向和相机的拍摄方向大致构成垂直关系的光线称为顶光。这种光线一般在中午前后出现。

 顶光实际上也属于侧光的范畴,只是光的投射方向是自下而上的,景物的上方会比较明亮,下部会留下浓重的阴影。

 在风光摄影中,顶光是较难利用的光线。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选择适当的景物,利用顶光的照明特性,也能拍出理想的画面。 由于顶光是从上向下照射景物的,云层或自然景物本身的遮挡,会在地面上形成浓重的阴影,所以如何利用这些阴影也就成为拍摄的关键。地面上明与暗的存在,也正是反差的存在,明与暗的反差效果自然而然地给画面增加了层次,这就是利用顶光拍摄风景的价值所在。

 利用逆光拍摄风景

 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相对并且来自被摄体后方的光线称逆光。逆光照射下的景物边缘部分都被照明,由于受光面积较小,所以只形成清晰的轮廓光的效果,它是表达物体轮廓形态以及区别景物与景物之间界限的有效手段。

 逆光摄影可以很好的地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同时能表达较强的空气透视效果,使画面的影调和层次非常丰富。逆光拍摄会造成前景的大面积阴影,它是构成画面暗调效果的重要因素,暗的背景又是藏拙的理想手段。

 逆光拍摄也是风光摄影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除了利用逆光时的光影效果外,有时我们也会将逆光的光源?太阳放入画面中,尤其在早晨或者傍晚,这时需要考虑光源的亮度,最佳拍摄时机是太阳并不明亮刺眼,色彩为鸭蛋**时,这时拍出的照片色调温暖,色彩饱和,景物的反差并不强烈。如果逆光拍摄风景时,恰巧赶上天边出现漂亮的彩霞,这样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我们要表现的是天空中的彩霞,所以天空的面积一定要占据画面构成的主要部分,其他景物都应顺从这一主题。

 逆光拍摄的缺点与侧光拍摄的缺点大致相同,即画面中部分景物的细节层次受到损失。逆光拍摄时将太阳放入画面中,处理不好会出现?太阳光斑?,影像整个画面效果。编后记:

 在这次与佳能公司合作举办的?拍摄世界的力量?佳能数码相机秋季体验活动重庆站的现场,我们有幸请到慕名已久的姜平老师给大家做关于使用数码相机进行风光摄影创作的讲座,姜老师深入浅出、实例丰富的讲座使到场的重庆摄友受益匪浅,短短一个小时的讲座令大家感到意犹未尽。《塞罕坝?解读风光摄影》一书,是姜老师去年出版的一部作品,收录了姜老师在塞罕坝拍摄的上百幅优秀摄影作品,但它不单单是一部非常经典的风光摄影作品集,更是一部实用性非常强的教科书,书中的许多论述和拍摄数据,对于广大摄影爱好者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应广大摄友的要求,在活动结束后,姜老师进行了现场签名售书,但由于带来的书太少,许多朋友未能如愿,于是,经过征求姜老师意见,我们摘录了书中的部分章节在此发表,以飨影友。由于时间仓促,并非完全从书中采集,而是从姜老师摄影作品中随选。

 摄影师姜平:解读风光摄影(三)

 2006-12-27 10:38:27 姜平 《塞罕坝》

 大师是如何拍风光的?经姜平老师审阅许可,我们从他《塞罕坝》一书中精选了一些章节,所言都是风光摄影的真谛?

 利用散射光拍摄风景

 光的散射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到达地面景物之前遇到遮挡和干涉后产生的一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太阳光在大气层中遇到较厚的云层时,由于云层物质的遮挡,阳光在云层中被反射、折射和吸收,最后透过云层的光已成为散射的光线。

 散射光与风光摄影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创作中,我们经常能遇到看不见太阳的白天,这时的光线就是散射光。有人认为这种光线条件下无法派出视觉冲击力很强烈的。的确,在这种散射光下,自然景观的光感效果不是很强烈,风景摄影的视觉美感和色彩冲击力被淡化了。但恰是这种没有明显照射方向的散射光线,为我们拍摄柔和抒情基调的风光营造了很好的氛围。由于散射光比较柔和,景物在散射光的照射下几乎看不到阴影,被摄物体容易缺乏主体感,所以,摄影师对景物形态的选择就显得很关键。正如音乐中有铿锵有力的进行曲,也有舒缓平和的小夜曲,散射光带给我们的是更加平和,更加真实的大自然。

 利用区域光拍摄风景

 区域光是指景物的某一区域被光线照亮。

 这种光线也称舞台光,因为舞台上是某一只射灯只随主角而运动照射,故得此名。

 在自然界中,特别是在多云的天气条件下,经常能遇到这种光线。由于云朵的阻挡,阳光不能普照大地,而被区域性地分割成一束束?舞台光?,并且随着云彩的不断运动,区域性的光线也会不断移动。

 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一般雷阵雨前的云层较厚,风力较大,阳光在地面投射出的区域光明暗反差很大,并且云块在风力的作用下运动速度比较快,这为我们拍摄到预想效果的提供了许多机会。但机会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拍摄的难度,首先是拍摄的速度要快,要在区域光照射到预想的位置上时按下快门,这个时间段也许就几秒钟;其次,准确把握曝光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测光的范围必须以高光部分(区域光照亮的位置)作为曝光依据,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偿。

 在风光摄影中,把握区域光的运动方向,预测画面中景物的明暗效果,守株待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弱光拍摄风景

 弱光是指夜晚的星光、月光、淡弱的天空光灯光线。

 弱光的光源是多样性的,且光线的照射强度很小,被摄景物的光比反差会比较小,色彩还原很差,景物的层次和质感都会因光线的微弱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风光摄影创作中,弱光常常被人们忽视。

 早拍朝霞,晚拍日落,中午找个地方去休息,这是大多数风光摄影爱好者的创作规律。遵循着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摄影师起早贪黑地辛苦创作,虽然地方到过不少,但除了地域的差异外,创作手段和思维模式的单一,使拍摄的出现了许多雷同的相似。而利用夜晚拍摄风景,不但延伸了我们的创作时间,而且自然景物在夜晚的形、色、态与白天的巨大差异,为我们的创作拓展了全新的视角。用弱光作为主光源拍摄的风景有很强的神秘感,对意境的表现十分有利。

 在风光摄影中,利用弱光作为主光源进行拍摄,其难点在于曝光时间的准确把握。经验不足者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掌握了夜与昼风光摄影的规律,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风光摄影全天候。

 风光摄影艺术的四个高度

 ?如果把学习风光摄影比作跳高,至少有以下四个高度:

 第一高度:技术的掌握

 第二高度:技巧的运用

 第三高度:摄影美的发现与创造

 第四高度: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

 ?风光摄影艺术的四个高度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技术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摄影美的创造是目的,而独特风格的形成是摄影家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是更高层次的摄影美的追求。没有技术无所谓技巧,离开了技术、技巧,谈不上摄影创作,没有长期的大量的创作实践,就没有个人独特风格的形成。?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