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有哪些好听的彝族歌曲?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7 13:36:25浏览:13分类:旅游攻略

有哪些好听的彝族歌曲?

太多了,推荐几首我最喜欢的(不止这些,好多想不起具体名字就暂时不写了):阿四龙《妈妈》比彝人制造《妈妈》强太多

阿四龙其他几首歌曲。海来阿卓《游子》,其次《卓卓》《姐姐》《咯萨洛》。沙玛拉且《我们》,沙马尔西《青海湖畔的姑娘》《阿哥你别走》《梦兰娇》。还有更多更多,反正我电脑里存了很多很多,少数民族歌曲傣族傈僳彝族苗族壮族布依族藏族蒙古族等等等等我比较喜欢听的几乎都有。

赶圩归来啊哩哩 是广西彝族民歌。

(唐佩珠演唱歌曲)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描写彝族姑娘赶圩(赶集。客家人叫赴圩。在客家人的口语中,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就叫赴圩。)归来时的欢乐心情。 广西词人古笛词、黄有异曲, 唱出名的是广西歌舞团的唐佩珠、彝族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等。演唱者还有罗宁那、吴彤、阿果、汤灿、轮回乐队等。

歌曲简介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古笛、黄有异在80年代联合创作出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表现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欢快的心情的歌曲。很快唱红了全国。《赶圩归来啊哩哩》为中国文化部举办声乐比赛指定必唱曲目之一,编入全国音乐院校及各大、中、小学音乐教材,联合国科教文卫组指定这首歌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圩是农村贸易集市地点,民间称为“圩”或“集镇”。赶圩,又名“赶闹子”、“逢闹子”,是农村的交易习俗。至今,广西壮族还保留着很古雅的传统风俗,盛装赶圩。广西各地依然保留着赶歌圩的民间传统。每赶歌圩,成千上万的人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场面蔚为壮观。人们还用歌传情、以歌择偶。彝族的语言中“啊哩哩”是“OK”的意思,“啊哩哩”也是广西百色隆林的方言,意思是“姑娘”,“啊哩哩”也是当地的民族音乐的一种曲调,这首歌因此取名“啊哩哩”,既有民族特色,也能让大家记得住。

该歌引子部分悠扬婉转,有强弱对比,中间欢快的部分要唱得跳跃活泼轻松,整首歌曲要注意气息的运用,还有演唱的高位置,采用中上的小支点演唱。

创作背景

1979年冬天,壮族词作家古笛等一行到隆林德峨乡体验生活。当时正值圩日,只见彝族姑娘们身着五彩缤纷的服饰,欢天喜地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布料、小工艺品,然后结伴走回山寨。姑娘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古笛与歌舞团的几位编导深受感染,决定以姑娘们赶圩归来路上的情景作为切入点,编排一个彝族舞蹈,体现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出党的好政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于是,古笛和黄有异写出了《赶圩归来啊哩哩》这个舞蹈的主题曲。

作者简介

词作者简介

词作者古笛

古笛:壮族,1932年出生,国家一级作家,歌舞剧《刘三姐》的执笔者之一,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词作者,并以这些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

曲作者简介

作曲家黄有异

黄有异:广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打击乐专家、国家一级作曲。从事艺术创作已有55年,至今,已发表作品多首(部)。

演唱者简介

演唱者唐佩珠

1985年全国举办首届少数民族声乐比赛,当时全国声乐赛事少,各路歌手跃跃欲试。大学刚毕业的广西歌手唐佩珠,很幸运地通过选拔进入复赛。

演唱者曲比阿乌

根据唐佩珠的声音特点,黄有异将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的主题曲改编成独唱歌曲。在这首歌曲中,采用彝族音调作为发展素材,衬词“啊哩哩”更是运用巧妙,舞蹈性节奏强,表现出彝族姑娘赶圩归来喜悦、欢快的心情。唐佩珠不负众望,荣获“银雀奖”,成为广西第一位获得全国声乐奖的壮族歌手。1987年12月,同样是一曲《赶圩归来啊哩哩》,使她力压群芳,获得了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声乐比赛金奖。

著名歌唱家曲比阿乌曾经在“澳门回归庆典晚会”等大型活动中多次演唱;在第二届国际民歌节上,轮回乐队将其用摇滚唱法演绎,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