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外感咳嗽简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7 23:32:13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外感咳嗽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感咳嗽的病因病机 5 外感咳嗽的症状 6 外感咳嗽的治疗 7 外感咳嗽的分类 7.1 伤风咳嗽 7.2 伤寒咳嗽 7.3 伤热咳嗽 7.4 伤暑咳嗽 7.5 伤燥咳嗽 7.6 伤湿咳嗽 7.7 风寒咳嗽 7.8 冷热嗽 7.9 时气咳嗽 8 外感咳嗽的辨证治疗 8.1 风寒袭肺 8.1.1 症状 8.1.2 证候分析 8.1.3 治法 8.1.4 方药治风寒咳嗽 8.1.5 针灸治风寒咳嗽 8.1.6 推拿 *** 治风寒咳嗽 8.1.7 艾灸治疗风寒咳嗽 8.1.8 风寒咳嗽食疗方 8.2 风热犯肺 8.2.1 症状 8.2.2 证候分析 8.2.3 治法 8.2.4 方药治风热咳嗽 8.2.5 针灸治疗风热咳嗽 8.2.6 推拿 *** 治疗风热咳嗽 8.2.7 艾灸治疗风热咳嗽 8.2.8 风热咳嗽食疗方 8.3 风燥伤肺 8.3.1 症状 8.3.2 证候分析 8.3.3 治法 8.3.4 方药治风燥咳嗽 8.3.5 针灸治风燥咳嗽 8.3.6 推拿 *** 治风燥咳嗽 8.3.7 艾灸治疗风燥咳嗽 8.3.8 风燥咳嗽食疗方 8.4 凉燥咳嗽 8.4.1 症状 8.4.2 凉燥咳嗽的方药治疗 8.5 温燥咳嗽 8.6 暑湿咳嗽 8.7 火热咳嗽 8.8 外寒内热证 9 关于咳嗽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外感咳嗽的穴位 2 治疗外感咳嗽的方剂 3 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 4 外感咳嗽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外感咳嗽 1 拼音

wài gǎn ké sòu

2 英文参考

exogenous coug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ogenous cough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exogenous cough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外感咳嗽(exogenous cough[1][2])为病证名[3]。是指六*之邪犯肺引起的咳嗽[1][2]。见《景岳全书·杂证谟》。

4 外感咳嗽的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因感受外邪所致[3]。

《医宗必读·咳嗽》:“总其纲领,不过内伤外感而已。风寒暑湿伤其外,则先中于皮毛,皮毛为肺之合,肺邪不解,他经亦病,此自肺而后传于诸脏也。”

《医门法律》卷五:“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

5 外感咳嗽的症状

外感咳嗽其表现为起病较急,声盛而浊,并有外感其他症候,如寒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咽干、喉痒等[3]。多属实证[3]。

6 外感咳嗽的治疗

外感咳嗽的治疗宜祛邪宣肺为主[3]。

7 外感咳嗽的分类

由于外邪性质和兼感的不同,有伤风咳嗽、伤寒咳嗽、伤热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伤湿咳嗽及风寒咳嗽、冷热嗽、时气咳嗽等[3]。

7.1 伤风咳嗽

伤风咳嗽为病证名[4]。指咳嗽由外感风邪引起者[4]。《症因脉治》卷二:“伤风咳嗽之症,憎寒,壮热,头痛,眼眶痛,自汗,恶风,鼻塞,涕流,痰结肺管,咳嗽不已。”《明医杂着》卷二:“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方如苏子杏仁汤、羌活汤、干葛汤等[4]。

7.2 伤寒咳嗽

伤寒咳嗽为病证名[5]。指寒邪外袭皮毛,内入于肺所致的咳嗽[5]。《症因脉治》卷二:“伤寒咳嗽之症,头痛身痛,恶寒发热,无汗喘咳。”脉浮紧或浮数[5]。治疗宜分时令,寒伤肺,未郁热者,冬月麻黄杏仁汤;若三时恶寒身热咳嗽,前方加石膏、半夏;寒伤肺,郁而变热者,羌防泻白散等方[5]。

7.3 伤热咳嗽

伤热咳嗽为病证名[6]。指因湿热行令,热伤肺气所致的咳嗽[6]。《症因脉治》卷二:“伤热咳嗽之症,咽喉干痛,面赤潮热,夜卧不宁。吐痰黄浊,或带血腥臭,烦躁喘咳,每咳自汗。”脉洪数而滑[6]。治疗宜家秘泻白散、柴胡饮子、栀连清肺饮、凉膈散加川贝母、犀角地黄汤加山栀黄芩等[6]。又名热痰嗽[6]。本证可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疡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6]。

7.4 伤暑咳嗽

伤暑咳嗽为病证名[7]。指感受暑邪所致的咳嗽[7]。多因触冒暑湿,或热甚于中,或气虚身弱,偶感时行,内外相夹,蒸酿胸胃之间,上熏于肺所致[7]。《古今医鉴·咳嗽》:“伤暑咳者,脉数,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涎沫,声嘶咯血。”《症因脉治》卷二:“伤暑咳嗽之症,身热引饮,内热烦躁,外反恶寒,或身痛口渴,咳嗽身倦。”脉濡软或虚或数[7]。若身热引饮,内热烦躁者,用石膏知母汤;身痛口渴,外反恶寒者,十味香薷饮、泻白益元散;外冒暑邪,内伤积热者,凉膈散;脉虚身热,虚身乏之人,清暑益气汤[7]。

7.5 伤燥咳嗽

伤燥咳嗽为病证名[8]。指天行燥烈,燥火伤肺所致的咳嗽[8]。《症因脉治》卷二:“伤燥咳嗽之症,口渴唇焦,烦热引饮,吐痰不出,或带血缕,二便带赤,喘急咳嗽。”治用石膏泻白散、清燥救肺汤、人参白虎汤等方[8]。《医门法律·咳嗽门》:“伤燥之咳,痰黏气逆,血腥,杏仁萝卜子丸;清金润燥,天门冬丸、牛髓汤;如面目浮肿,蜜酥煎。”

7.6 伤湿咳嗽

伤湿咳嗽为病证名[7]。指因感受湿邪引起的咳嗽[7]。多由时行雨湿,或坐卧湿地,或湿衣沾身所致[7]。《症因脉治》卷二:“伤湿咳嗽之症,身重身痛,或发热有汗,或面目浮肿,或小便不利,骨节烦疼,气促咳嗽。”脉多濡软、浮缓等[7]。治疗宜燥湿、化湿、利湿为主[7]。兼表证者,用防风胜湿汤;湿热壅肺者,用神术泻肺汤;汗后兼利小便,用通苓散等[7]。

7.7 风寒咳嗽

风寒咳嗽为病证名[9]。指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9]。《普济本事方》卷三:“肺感风寒作嗽,紫苏散。”《仁术便览》卷二:“风寒咳嗽,肺气喘急。”方用五拗汤[9]。《证治准绳·杂病》:“春月风寒所伤,咳嗽声重,头疼,用金沸草散;咳嗽声重,身热头痛,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风散。……冬月风寒外感,形气病气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类证治裁·咳嗽》:“兼感风寒暴嗽,鼻塞声重,芎苏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本证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等[9]。

7.8 冷热嗽

冷热嗽为病证名[10]。指感寒受热所致的咳嗽[10]。《证治要诀》卷六:“冷热嗽,因增减衣裳,寒热俱感。遇乍寒亦嗽,乍热亦嗽,饮热亦嗽,饮冷亦嗽。宜金沸草散、消风散各一帖和煎,或应梦人参散,或款冬花散、二母散,仍以辰砂化痰丸、八风丹,或四和丸含化。”热重者,用葳蕤汤去川芎加香豉;失音者用《古今录验》续命汤,轻则消风散[10]。

7.9 时气咳嗽

时气咳嗽为病证名[11]。指咳嗽由感受时行杂气所致者[11]。《杂症会心录·时气咳嗽》:“今夫天之杂气有各种,人之感受有轻重,其来也无时,其著也无方。有触之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如秋冬之交,咳嗽一症,遍于四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者,此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病也。其初起恶寒发热,咳嗽咽干,鼻塞声重,头痛身痛,脉浮而数,或细而数。”又称时行嗽[11]。

8 外感咳嗽的辨证治疗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不耐邪侵。一旦遭受外邪侵袭,遂使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使肺气上逆而为咳。由于六*中风、寒、燥、热等邪性质不同,因而临床可出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咳嗽。[12]

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因肺居高位,用药宜清扬,以使药力易达病所;宜重视化痰顺气,痰清气顺,肺气宣畅,则咳嗽易愈。

8.1 风寒袭肺

外感咳嗽·风寒证(exogenous cough)是指风寒犯肺,以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苔白,脉浮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1.1 症状

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14][12]。

8.1.2 证候分析

风寒袭肺,壅遏气道,肺气失宣[15]。

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故咳而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束表则恶寒发热无汗,邪阻经络则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14][12]。

8.1.3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14]。

8.1.4 方药治风寒咳嗽

三拗汤、止嗽散加减。二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风寒闭肺。后方用紫菀、百部润肺止嗽;荆芥、桔梗、甘草、陈皮祛风宣肺,化痰利咽;白前降气祛痰,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喉痒而咯痰不畅者。若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若热为寒遏,咳嗽音嗄,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石膏、桑皮、黄芩以解表清里。[14]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

止嗽散(《医学心悟》):荆芥、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紫菀

8.1.5 针灸治风寒咳嗽

方一

风寒咳嗽以取风门、列缺、合谷、肺俞等穴为主,均泻,头痛加风池、太阳,形寒无汗加灸大杼、足三里[16]。

方二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12]。取合谷、列缺、肺俞、外关[12]。

随证配穴:头痛者,加风池、上星。肢体痛楚者,加昆仑、温溜。[12]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并可加灸[12]。

方义:外关通于阳维,阳维脉主阳主表,故外关可疏泄阳邪,解表散寒。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两穴相配可表里相应宣通手太阴肺经经气。肺俞可宣肺理气止咳。[12]

方三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风门,咽喉痒加少商放血,鼻塞加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8.1.6 推拿 *** 治风寒咳嗽

选穴:天突、中府、身柱、大杼、风门、肺俞、风池、肩井[17]。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中指揉天突、中府各1分钟。再以两拇指由胸骨剑突沿肋弓分推两胁肋部5~10遍。患者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推身柱、大杼、风门、肺俞,每穴1分钟。用拇指点按风池、风府两穴,每穴操作2~3分钟,以局部酸胀向周围扩散为宜。擦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拿肩井3分钟,使头部、胸部有轻 *** 为度。[17]

8.1.7 艾灸治疗风寒咳嗽

选穴:大椎、风门、肺俞、合谷、列缺、太渊[18]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咳嗽停止、痰液消失后巩固2~3次[18]。

8.1.8 风寒咳嗽食疗方

推荐食材:紫苏、杏仁、生姜、干姜、红糖、桂枝等[15]。

推荐食疗方[15]:

1.苏杏汤:紫苏、杏仁各10g,捣成泥,生姜10g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二三次饮用。

2.姜汁糖:生姜10g洗净切片,用白纱布绞汁去渣。将红糖放入锅内加入姜汁,添少许水。将锅置文火上,烧至红糖熔化、黏稠起丝时停火。在一搪瓷盆内涂上热素油,再将熬化的糖汁倒入搪瓷盆内摊平,稍冷后用小刀划成2cm见方的小块即成。每日空腹时服2次,每次5块。

3.甘草干姜汤:甘草10g,干姜5~10g,共煎取汁,日分三次饮用。

8.2 风热犯肺

外感咳嗽·风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cold syndrome 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heat syndrome[1])又称风热咳嗽,是指风热犯肺,以咳嗽,痰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黄涕,发热,汗出,恶风,头痛,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2.1 症状

风热咳嗽者,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14]。

8.2.2 证候分析

风热犯肺,肺气不清,肃降无权[15]。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而咳嗽气粗,或咳声嗄哑,肺热伤津则见口渴,喉燥咽痛;肺热内郁,热熬津液为痰,故痰吐不爽,稠粘色黄,鼻流黄涕;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见汗出等表热证;正邪相争,闭阻经络,故身热头痛;热邪泄越,腠理疏泄,则见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皆是风热在表之征。[14][12]

8.2.3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14]。

8.2.4 方药治风热咳嗽

桑菊饮加减。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而清风热;桔梗、杏仁、甘草、芦根宣肺止咳,清热生津。亦可加前胡、牛蒡以增强宣肺之力。肺热内盛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咽痛、声嗄配射干、赤芍、挂金灯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14]

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滑石、甘草

8.2.5 针灸治疗风热咳嗽

方一

风热咳嗽以取风门、肺俞、鱼际、外关等穴为主,咽痛加少商[16]。

方二

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取大椎、曲池、尺泽、肺俞。[12]

随证配穴:咽喉干痛者,加少商点刺出血。汗出不畅者,加合谷。[12]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尺泽可用点刺出血法[12]。

方义: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可疏泄阳邪而退热。曲池为大肠经合穴,与肺经合穴尺泽相配,表里相应以疏散热邪。取肺俞清热化痰。[12]

方三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大椎,咽喉痛加少商放血,鼻塞加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8.2.6 推拿 *** 治疗风热咳嗽

选穴:曲池、合谷、大椎、列缺、太渊、肺俞、尺泽、外关[17]。

操作方法:坐位,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推尺泽、太渊穴2~3分钟,然后按揉列缺、外关、合谷穴,每穴1~2分钟。用手掌小鱼际推搓大椎、肺俞以及背部压痛点各3分钟。用按揉法在曲池、合谷两穴操作3分钟,使感应扩散到整个上肢。拿肩井2分钟。[17]

8.2.7 艾灸治疗风热咳嗽

方法一[18]

选穴:大椎、肺俞、丰隆、曲池、外关、合谷

灸法:艾条雀啄灸,每穴10~15分钟,以微红为度,每日1次,病愈即止。

或用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次5~7分钟,每日1次,咳嗽停止、咳痰消失后巩固2~3次。

方法二[18]

选穴:肺俞、太渊、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灸法: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穴8~10分钟,每日1次,咳嗽停止、咳痰消失后巩固2~3次。

8.2.8 风热咳嗽食疗方

推荐食材:桑叶、菊花、梨、杏仁、葫芦茶等[15]。

推荐食疗方[15]:

1.桑菊杏仁饮: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共煎取汁,再调入白砂糖。酌量代茶饮。

2.杏梨饮:杏仁10g,去皮尖,除去杂质洗净,梨去皮、核,洗净切片,冰糖捶成屑。将梨、杏仁、冰糖屑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随时饮服。

3.葫芦茶冰糖饮:葫芦茶30~50g,每次用清水3碗,煎取汁约1碗,调入冰糖5g。随量代茶饮用。

8.3 风燥伤肺

外感咳嗽·风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inddryness syndrome[1])是指感受风燥之邪,以咳嗽,痰少色白,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苔薄白,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3.1 症状

风燥伤肺者,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舌尖红,舌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14][12]。

8.3.2 证候分析

风燥伤肺,燥热灼津,肺失清肃[15]。

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粘不易咯吐;燥热伤肺,肺络受损,故痰中夹血。本证多发于秋季,乃燥邪与风热并见的温燥证,故见风燥外客,卫气不和的表证。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均属燥热之征。[14]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8.3.3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14]。

8.3.4 方药治风燥咳嗽

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药用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栀生津润燥清热。若津伤较甚者配麦冬、玉竹滋养肺阴;热重者酌加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挟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14]

桑杏汤(《温病条辨》):桑叶、杏仁、沙参、浙贝母、豆豉、山栀、梨皮

8.3.5 针灸治风燥咳嗽

方一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太溪、肺俞、列缺、照海。[12]

随证配穴:咳血者,加孔最、血海[12]。

刺灸方法: 针用平补平泻法[12]。

方义:取肾经原穴太溪滋肾阴,使津液上济以润肺止咳。肺俞宣通肺气而止咳。照海、列缺为八脉交会穴相配为用,善治喉咙胸膈肺系疾患。[12]

方二

选穴:肺俞 尺泽 列缺

方义:取肺之背俞宣肺止咳;尺泽乃肺之合穴,“合治内腑”,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列缺为肺之络穴,散风祛邪,宣肺解表。

随证配穴:曲池,咽喉痒痛加少商放血,鼻塞加迎香。

刺灸方法:外感咳嗽以泻邪为主,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一疗程,寒邪重者可艾灸或拔火罐。

8.3.6 推拿 *** 治风燥咳嗽

选穴:丰隆、三阴交、太冲、行间[17]。

操作方法:按揉丰隆穴3分钟。重按三阴交、太冲、行间,使酸胀感沿经脉向上扩散[17]。

8.3.7 艾灸治疗风燥咳嗽

方法一[18]

选穴:陶道、风门、肺俞、膏肓、脾俞

灸法: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3厘米感觉温热即可,以微红为度,每穴10~20分钟,每日1~2次,咳嗽消失后巩固灸3~5次。

方法二[18]

选穴:大椎、天突、风门、膏肓、肾俞

灸法:艾炷无瘢痕灸,皮肤感觉灼热即可移走艾炷,每穴5~7壮,每日1~2次,干咳消失后巩固灸3~5次。

8.3.8 风燥咳嗽食疗方

推荐食材:桑叶、白萝卜、胡萝卜、蜂蜜、麦冬、杏仁等[15]。

推荐食疗方[15]:

1.桑杏饮:桑叶10g,杏仁6g,天花粉10g,梨皮20g,煎汤取汁。热服,日服3次。

2.红白萝卜蜜膏:白萝卜 200g,红萝卜200g,洗干净,切细丝,用纱布绞挤汁液,放入锅内用中火煎煮沸。加入蜂蜜100mL,继续熬至稠即成。日服2~3次,每次5g。

3.杏仁麦冬饮:杏仁6g去尖,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起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再将麦冬10g挑选干净,去杂质,洗净。杏仁、麦冬共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5分钟、去渣留汁即成。日服2~3次,凉时饮用。

8.4 凉燥咳嗽

外感咳嗽·凉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cooldryness syndrome[1])又称凉燥咳嗽,是指凉燥袭表犯肺,以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紧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4.1 症状

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14]。

8.4.2 凉燥咳嗽的方药治疗

治疗凉燥咳嗽,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备注]杏苏散(《湿病条辨》):杏仁、紫苏叶、橘皮、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酌加紫菀、款冬、百部等以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散寒解表[14]。

8.5 温燥咳嗽

外感咳嗽·温燥证(exogenous cough with warmdryness syndrome[1])又称温燥咳嗽,是指燥热犯肺,耗伤津液,以咳嗽少痰,或略有黏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6 暑湿咳嗽

外感咳嗽·暑湿证(exogenous cough with summerheatdamp syndrome[1])是指暑湿伤肺,以咳嗽,咯痰,发热,微恶风寒,头重身困,口渴,烦躁,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7 火热咳嗽

外感咳嗽·火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fireheat syndrome[1])又称火热咳嗽,是指火邪伤肺,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烦渴面赤,胸胁疼痛,便秘,舌红,苔薄黄,脉洪数或弦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8.8 外寒内热证

外感咳嗽·外寒内热证(exogenous cough with syndrome of external cold and internal heat[1])是指素有郁热,复感风寒,以咳嗽,痰黄,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外感咳嗽证候[13]。

9 关于咳嗽

咳嗽(cough[1][2])为病名[19]。是指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2]。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一种常见病症[16]。

宋以前,咳、嗽同义[19]。《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有声有痰为“咳嗽”[12]。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14]。

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本证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咳嗽发病较急,除咳嗽主症外,常兼见表证,但若调治失当,可转为慢性咳嗽;内伤咳嗽经久难愈,感受外邪亦可急性发作。慢性咳嗽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脏气大伤,则可并发喘息,成为咳喘。[12]

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凡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文治疗[12]。

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因久咳致喘,表现肺气虚寒或寒饮伏肺等证者,参阅喘证、痰饮。

详见咳嗽条。

10

 小儿咳嗽适合选用兼有祛痰,化痰作用的止咳药,糖浆优于片剂,糖浆服用后附着在咽部黏膜上,减弱了对黏膜的刺激作用,本身就可达镇咳目的,服用时不要用水稀释,也不用用水送服。儿童咳嗽吃什么药好?下面是我整理的儿童咳嗽吃什么药好,欢迎阅读。

儿童咳嗽吃什么药好

 儿童可以选用以下的中成药:

 儿童清肺口服液: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导致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

 消咳喘:药性偏热,具有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之功效。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喘息和感冒咳嗽、痰白质稀等症。

 解肌宁嗽丸:具有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初起,头痛身热,咳嗽痰盛,气促,咽喉疼痛。

 半夏露:所含药物药性都偏温,具有解表化痰,温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气喘、伴咯痰不爽者。

 通宣理肺丸: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较重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咳嗽痰白、无汗而喘等。

 射麻口服液:具有清热宣肺利咽,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感冒后咽痒咳嗽、痰多,夜间阵发性咳嗽。

 杏苏止咳糖浆:具有辛温散寒,宣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畏寒、头痛、流清涕、咳嗽、白色稀薄泡沫痰。

 儿童风热咳嗽主要表现为:

 发热、口干咽燥、胸闷、咳嗽痰多,咳黄痰(或浓痰),且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舌质红,舌苔黄。妞妞就属于这种症候。治疗宜采用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妈妈给妞妞用药的错误在于:妞妞需要清热,反而加热,犹如火中加炭,热上加热。

 儿童可以选用以下的中成药:

 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清肺,散结疏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造成胸闷气喘、痰多且痰液黄稠,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口渴咽痛。

 川贝枇杷露: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肺热所致咳嗽、咽干疼痛、口渴、痰稠或痰多咯出不爽等。

 小儿急支糖浆: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夜间阵发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桑菊银翘散:具有辛凉解表,疏风宣肺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喉肿痛等。

 罗汉果止咳冲剂:具有清泄肺热,祛痰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引之咳嗽、痰多、咽痛等症。 银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病症。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痰涎壅盛、小儿痰热惊风、利尿通淋等。

 小儿金丹:具有解表祛风,请热止咳化痰,镇惊熄风之功效。适用于发热、咳嗽痰黄、口干舌燥,腹胀便秘,热极生风,隐疹不出等。

 猴枣散: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镇惊之功效。适用于小儿惊风、痰涎壅盛、喘满、神志昏迷、烦躁不安等症。

 儿童痰湿咳嗽主要表现为:

 咳嗽迁延、咳嗽伴有喘、胸闷纳呆、痰多清稀、可闻喉部痰鸣、萎靡不振。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治疗应该采用宣肃肺气,燥湿化痰。

 儿童可以选用以下中成药:

 杏苏饮:具有袪风利气,消痰化滞之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恶寒,咳嗽,鼻塞,稀痰等症。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功效及适用征见上

 儿童痰热咳嗽主要表现为:

 咳嗽发作频繁、痰黄粘稠难咳、发热口渴、面红耳赤、烦躁不安。舌质发红,舌苔黄腻。小丽属于这种症候。治疗宜采用宣肃肺气,清肺化痰。

 儿童可以选用以下中成药:

 健儿清解液:具有清热解毒,消滞和胃之功能。适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橘红丸:具有清热,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呼吸急促、咽干口燥、胸中痞满、饮食无味等。

 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功效及适用征见上。

 猴枣散:功效及适用征见上。

 儿童阴虚燥咳主要表现为:

 久咳不愈、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难以咳出,或痰中带血、口渴喜饮、咽喉干燥、声音嘶哑、手足心热、午后潮热。舌质红,少苔。凯跃就属于这种症候。

 治疗应该采用养阴清肺,润燥化痰。

 儿童可以选用选用以下中成药:

 养阴清肺口服液: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之功效。适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 小儿止嗽金丹: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肺阴不足,肺失润降以致咳嗽痰盛,口干舌燥,腹胀便秘等。

 参麦止咳糖浆:具有养阴请热,润肺止咳之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热症咳嗽。

 希望妈妈学会使用这些治疗小儿咳嗽的中成药。

 一、需要赶紧就医的咳嗽

 1.孩子突然咳得很严重,并且呼吸困难,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容易误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等,这类情形非常危险,应及时去医院。

 2.发高烧、咳嗽、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3.婴儿很容易患毛细支气管炎,这是肺炎的一种。患儿脸色不好,常发紫,或者呼吸增快、招肩呼吸,加上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也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二、父母可以先观察,不急送医院的咳嗽

 1.虽有咳嗽、发烧,但精神好,大多是感冒或扁桃体炎。

 2.感冒、发烧和咳嗽后又一直咳嗽。

 3.咳嗽、痰多,但不发热,精神好。

 4.只发生在清晨的咳嗽。

 5.紧张时或运动后的轻微咳嗽。

 以上5种咳嗽父母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缓解症状,治疗咳嗽。

 因为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在这里教家长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内伤咳嗽多为久咳、反复发作的咳嗽,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孩子吃一些调理脾胃、补肾、补肺气的食物,具体方法如下:

 风寒咳嗽

 1.生姜+红糖+大蒜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

 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烤橘子

 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如果是大橘子,孩子一次吃2~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贡桔,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最好配合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橘子性温,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吃了烤橘子后痰液的量会明显减少,镇咳作用非常明显,而且孩子都愿意吃。

 4.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孩子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5.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花椒的味道,家长可自己选择。

 以上是治疗风寒咳嗽的食疗方,家长在运用这些方法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性寒凉的食物不能让孩子吃:绿豆、螃蟹、蚌肉、田螺、蜗牛、柿子、柚子、香蕉、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苦瓜、荸荠、慈姑、海带、紫菜、生萝卜、茄子、芦蒿、藕、冬瓜、丝瓜、地瓜等。

 宝宝咳嗽十分常见,如何认识和治疗宝宝咳嗽是爸爸妈妈十分关心的问题。

 中医认为,宝宝形气未充,肌肤柔弱,防御功能较差,且寒暖不知自调,故易为风、寒、热等外邪刺激侵袭,出现?寒咳?与?热咳?。

 病因

 ?寒咳:

 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

 ?热咳:

 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多见。

 表现

 ?寒咳:

 痰色稀白,呈泡沫状,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热咳:

 痰色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疗与护理

 寒咳?治疗:

 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护理:

 居室保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当,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注意空气消毒,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注意观察天气变化,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在空调房间时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受凉而加重咳嗽。不要喝饮料,夏季尤其注意不要贪凉饮冷。

 热咳 ?治疗:

 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克,桑叶、菊花、杏仁、前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护理:

 与寒咳一样,爸妈要加强宝宝居室卫生,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

 食疗、脐疗与药浴

 食疗?寒咳:

 生姜3片,大米30克。将生姜洗净,切碎,同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暖脾胃,散风寒,利肺气。

 ?热咳:

 贝母5克,大米30克,白糖适量。将贝母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贝母研粉,每次取药末1克,调入粥中服食,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化痰止咳,清热宣肺。

 脐疗?寒咳:

 麻黄、细辛、五味子、**壳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蜂蜜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为止。可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热咳:

 黄芩20克,鱼腥草15克,青黛、丹参各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末适量,用蜂蜜适量调匀,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至病愈为止。可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药浴 ?寒咳:

 生姜适量,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时足浴,每次1剂,每日2~3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2~3天。可温肺散寒。

 ?热咳:

 麻黄、杏仁、甘草各5克,大力子15克,石膏30克。将上方如上法水煎取汁足浴,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孩子咳嗽吃什么药效果好

 1、蛇胆川贝液具有驱风镇咳、除痰散结之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咳嗽多痰等症,对于风寒引起的咳嗽、咯白稀痰、夜重日轻者切勿使用。

 2、复方枇杷膏,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适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咳嗽不爽等症。

 3、鲜竹沥药性偏寒,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作用,适用于燥咳及痰黄带血者,风寒咳嗽则不宜服用。

 4、消咳喘药性偏热,不能用于小儿的发热咳嗽、痰黄带血者。

 5、百日咳糖浆药性都偏温,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比较适宜,如果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可服用。

 6、虚证咳嗽多为慢性咳嗽,且咳嗽无力,并伴虚弱多汗,四肢发凉,此时宜用桂龙咳喘丸、固肾咳喘丸等。

 7、伤风止咳糖浆,也叫非那根糖浆,以止咳为主,兼顾化痰,并有镇静作用,适用于夜间咳嗽多痰、影响睡眠及由于过敏引起的支气管炎等病,妈妈要掌握好剂量。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