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描写寺庙的古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7 16:30:41浏览:15分类:旅游攻略

描写寺庙的古文

1.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翻译

游大慧寺记

清刘大櫆

原文

余客居京师无事,间从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环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阔壮丽,奇伟不可胜计。询之,皆阉人之葬地出。阉人既卜葬开此,乃更创立大寺于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为其守冢之人。而其内又必请于中朝之贵人,自公辅以上有名当世者为文,而刻石以记之。

出西直门过高粱之桥,西北行三里许,其地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远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长五丈余,土人亦呼为“大佛寺”云,盖明正德中,司礼太监张雄之所建也。寺后积土成阜,累石为山,山阜之峻,下视平地殆数仞。其石皆自吴之震泽舟载而舆致焉。山石嵌空玲珑,登其石罅以望远,内见外,外不知有内。寺左建佑圣观,而于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大学士李东阳为文,立石祠门之外。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坟壤累累,而石人石兽,巍然夹待于前,大抵雄族亲之冢也。

夫被其使中朝之贵人为文,固若挟之以不得不作之势;而彼贵人者,亦逆俯首下气,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挟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贵人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夫以中朝之贵人而与宦寺有相知之旧,则彼其所以为贵人者,未必不出于宦寺之推引。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于宦寺而甚良宦寺,则是惟恐宦寺之能为祸福于我,此孔子之所谓患得而患失也。

为人臣而患得患失,则其归且将无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无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权,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此余之三复碑文,不能不为之长叹者也。

注释

1、这篇文章主旨不在记游,而在讽世。文章借大慧寺之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讥剌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虽托讽于古,并未明指时事,也还是切中时弊的。此文后半纯系议论,笔力遒劲,推理严密,极有说服力。大慧寺,即大佛寺,明朝正德八年(1513)建,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魏公村。其大悲殿内原有五丈高的大铜佛一尊,日伪时期被日军毁掉,现有大佛系木胎砺粉描彩,为解放后补制。现大悲殿内仍保存着原来的二十八诸天(佛之护法)及彩色工笔连环画等。作者刘大櫆(1698—1780),清代文学家,“桐城派”三祖之一。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出身于耕读世家,祖、父均为秀才,塾师兼事农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亩余。”幼年,从父读书,雍正(清世宗年号,1723—1735年)时两举副贡生。乾隆(清高宗年号,1736—1795年)时应博学鸿词科,未就。终身以授徒为业,晚年任黟县教谕,不久去官归桐城,著书立说,不复出仕。他性格豪放,善言谈,喜饮酒,好吟诗。虽蹇于仕途,但不以为意。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纂修《歙县志》20卷。

2、薄:迫近。

3、卜葬:选择葬地。卜:选择。

4、浮屠:这里指僧人。“浮居”亦作“浮图”。

5、公辅:指朝中大臣。

6、西直门:旧北京城西北城门。高梁:即高梁河。《清一统志》:“高梁河在西直门外半里,自昌平州沙涧东东南流,经高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上有高梁桥。”

7、宛平:旧县名,为明、清顺天府治所在地,辖区在京城以西,1952年并入北京市。

8、恬(tiàn):即桧树,一种柏叶松身树。表:树梢。

9、正德:明武宗年号(1506-1521)。张雄:司礼监太监,受到明武宗宠爱,与张忠、张锐恣肆用事,号称“三张”。

10、阜:小山。

11、震泽:江苏省吴江县旧名震泽。舆致:车载而至。

12、李东阳:明朝诗人,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宦官刘谨专权时,李依附周旋,颇为时人所不满。

13、世宗:即朱厚熜,明嘉靖皇帝。

14、患得患失:《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忧虑。

2. 《游大字院记》的文眼是什么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

《游大字院记》

□〔北宋〕欧阳修

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

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

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

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

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

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

④郁云:浓云。

⑤蒸雨:闷热的雨。

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

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

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

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

⑩命席:安排座位。

k当水:面对流水。

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

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

n揭:公布。

o志:记载。

p寻:重温。

译文

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

春天的竹笋已脱落外壳,夏季的雨水涨满水渠。引水流穿过树林,面对流水安排座位。红薇刚刚开放,花影映照水波上。折枝花朵抚弄流水,饮酒下棋。没有清雅的吟诵、长啸的歌声,就不能放开胸怀纵情欢乐,所以和几位朋友做了避暑的诗咏。

(张)太素最不善饮酒,诗却最先吟成,其余在座者欣然相继。太阳偏西酒饮欢畅。不能逐一题写每个人的诗句,只能将同游者的姓名题在壁上,然后离去。

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于是索取当日同游者的诗句,公布在版壁上,来记载这一时刻的美好,以便日后相会时可以重温。

3.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答案

《游大慧寺记》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西北行三里许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B、高出松栝之表 表:树梢

C、下视平地殆数仞 殆:大概

D、原其初 原:原来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

A.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B.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C.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D.盖当是时/世宗方尚道/术阉人惧其寺之一旦毁/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于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

6.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环京城的四周有许多佛寺,宏阔壮丽、奇伟,都是宦官选择的安葬之地,为了守墓又修建的大寺。

B.大慧寺左建佑圣观,土阜高平之处建真武祠,这与当时的皇帝世宗崇尚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C.大慧寺的西边有许多坟墓,高大雄伟的石人石兽夹杂在坟前,都是司礼太监张雄家族亲人的坟墓。

D.文章借大慧寺的兴建,明大学士李东阳竟为太监所挟为其撰写碑文一事,讽刺官场患得患失,阿附权势之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出于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译:假如他们的地位不是出于宦官的推举,而是属于自己得来的,又担心什么呢?

(2)我自得其为我,而何必交欢于宦寺?译文:我自己能够自得其乐,又为什么再与那些宦官亲近呢?

4. 游白书水付过文言文翻译

游白书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扬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鞠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5. 文言文阅读:《游小孤山记》逐字翻译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小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6. 祭徐曰仁文文言文译文

哎呀悲痛啊,曰仁!我还说什么呢!你的话在我的耳朵里,你的容貌在我的眼睛里,你的志向在我的心里,我有什么办法呢!记得你在湘中,回来,曾经告诉我自己活不长了,我询问原因。

你说:“曾经游衡山,梦见一个老瞿昙抚摸着曰仁的后背,告诉他说:‘你与颜回有一样德性。 ’不久又说:‘也与颜回活同样的岁数。

’醒了之后感觉怀疑。”我说:“做梦而已。

你怀疑,太过分了。”曰仁说:“这也怎么办呢?只是愿意告诉上级自己有病早早地归隐,希望做先生教育的事情,早晨能有所闻,晚上死也可以了!”哎呀!我以为本来是梦呢,谁知道今天的事情就像梦里说的一样!原来说的,难道真是梦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今天所传说的,难道是真的吗?原来说的,是真的瞎说吗?哎呀悲痛啊。

1、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2、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代: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5、夜宿山寺

唐代: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文: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