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如何保护古树名木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7 16:39:20浏览:14分类:旅游攻略

如何保护古树名木

保护古树名木的方法是修剪施肥、专业抢救、远离树木、禁止损害。

1、施肥修剪

古树名木一年最少施加2次液肥,对于长势不良的树木还要及时进行复壮,增加营养,扩大维护范围,然后剪除植株的无用枝和徒长枝,使养分集中在树干,确保其正常生长。

2、专业抢救

古树名木在养护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有害生物的侵蚀,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容易导致其生长衰弱、频临死亡,要及时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及时修复。

3、远离树木

在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之内,不能私自进行人为的大型社会活动,比如新建或扩建建筑物、擅自搭设电线、爆破钻探等,为了保障它们的安全,还要禁止排放废气、倾倒垃圾等行为。

4、禁止损害

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律规定,严令禁止个人对树木做出刻画、钉钉、剥损树皮、挖根折枝等损害其自然生长的行为,否则会交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

古树名木的价值

古树是活化石,亦是灵性所在;它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时空的变迁,蕴藏着文明的记忆。古树的树冠通常较大,在制造氧气、调节温度和空气湿度、阻滞尘埃、降低噪音等方面有较明显的生态价值。有的古树还具有吸收某些有害物质的功能。

某些古树,如龙眼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樟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和园林植物,古樟能提供大量果实,这些果实可用于育苗、工业或药用。据调查,厦门市早期所植的圆叶蒲葵都是鼓浪屿黄荣远堂别墅的两株圆叶蒲葵的后代。一些古树生长于悬崖峭壁之上,形成一种人工难以造就的自然景观。鼓浪屿福建路32号内的两株圆叶蒲葵与黄荣远堂相得益彰。

我国现存的古树,已有千年历史的不在少数。它历尽沧桑,饱经风霜,经历过历代战争的洗礼和世事变迁的漫长岁月,依然老态龙钟,生机盎然,为社会主义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和壮丽山河增添不少光彩。保护和研究古树,不仅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景观,而且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佐证者。它对于研究古植物、古地理、古水文和古历史文化等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一)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

我国的古树名木不仅在横向上分布广阔,而且在纵向上跨越数朝历代,具有较高的树龄。例如我国传说中的周柏、秦松、汉槐、隋梅、唐杏(银杏)唐樟等,均可作为历史的见证。山东茗县浮莱山“银杏王”已有3000年以上高龄;山西太原晋祠“周柏”也有3000余年的历史;陕西省长安县温国寺和北京戒台寺(“九龙松”)两株古白皮松,均已1300多年,堪称中国和世界白皮松树龄之最。

(二)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

不少古树名木曾使历代文人、学士为之倾倒,吟咏抒怀。它在文化史上有其独特的作用。例如“扬州八怪”中的李鱓,曾有名画《五大夫松》,是泰山名木的艺术再现。此类为古树而作的诗画,为数极多,都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三)古树名木是名胜古迹的最佳景点

古树名木和山水、建筑一样具有景观价值,是重要的风景旅游资源。它苍劲挺拔、风姿多彩,镶嵌在名山峻岭和古刹胜迹之中,与山川、古建筑、园林融为一体,吸引着人们去游览观赏。如北京天坛公园的“九龙柏”,北海公园团城上的“遮荫侯”,泰山的“卧

龙松”,苏州光福的“清、奇、古、怪”4株古圆柏……,它们把祖国的山河装点得更加美丽多娇。

(四)古树对于研究树木生理具有特殊意义

树木的生长周期很长,相比之下人的寿命却短得多,对它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规律我们无法用跟踪的方法加以研究,古树的存在就把树木生长、发育在时间上的顺序展现为空间上的排列,使我们能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树木作为研究对象,从中发现该树种从生到死的总规律。

(五)古树对于树种规划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古树多属乡土树种,保存至今的古树,是久经沧桑的活文物,可就地证明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很高的适应性。故调查本地栽培及郊区野生树种,尤其是古树、名木,可作为制订城镇树种规划的可靠参考。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