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幢为什么读dong呢?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8 14:49:14浏览:52分类:文字大全

幢为什么读dong呢?

幢只有两个读音:chuáng、zhuàng,声母ch和zh,介母u,韵母ang,声调二声和四声。

一、chuáng

1、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2、〔幢幢〕形容影子摇晃,如“人影幢幢”。

二、zhuàng:量词,指房屋:一幢大楼。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幡幢[fān zhuàng]?

即幢幡。

2、幢戟[zhuàng jǐ]?

旌旗和戈戟。泛指仪卫。

3、鸾幢[luán zhuàng]?

上绘鸾形的旗仗。

4、旛幢[fān zhuàng]?

泛指旌旗之类。

5、幢翳[zhuàng yì]?

古时用羽毛装饰的车盖。

幢字怎么读

“幢”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zhuàng ? chuáng。

拼 音 zhuàng ? chuáng ?

部 首 巾 ?

笔 画 15

释义:

[ zhuàng ]

量词,指房屋:一~大楼。

[ chuáng ]

1.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

2.〔~~〕形容影子摇晃,如“人影~~”。

3.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经~。石~。

组词:

1 ?幢盖

[zhuàng gài]?

1.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隆传》:“诏曰:隆 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其假节、宣威将军,加赤幢、曲盖、鼓吹。”《文选·潘岳<马汧督诔>》:“进以显秩,殊以幢盖之...

2 ?幢幡

[zhuàng fān]?

1.旌旗之类。 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

3 ?青幢

[qīng zhuàng]?

1.青色的旗幡或车盖。 古时官员出行时的仪仗之一。

4 ?幢队

[zhuàng duì]?

军前执旗先导的队伍。

5 ?幢葆

[zhuàng bǎo]?

幢幡羽葆。犹幡盖。

6 ?幢旗

[zhuàng qí]?

旌旗。

其他组词:

日幢、青幢、旗幢、鸾幢、戟幢、麾幢、幡幢、法幢、彤幢、银幢、仙幢、牙幢、羽幢、玉幢、云幢、幢相、幢主、幢麾、幢幡、幢节、幢络、幢葆、幢翳、幢校、幢将、幢盖、幢容、幢戟、幢竿、幢牙、幢队、幢幢、幢旗、宝幢、石幢、缇幢、油幢、担幢、碧幢、霓幢、旄幢、灵幢、经幢、黑幢幢、担幢伎、碧油幢、驭风幢、折慢幢、五方幢、邪见幢、驺虞幢、油幢车、羽葆幢、陀罗尼幢。

幢字怎么读

[zhuàng]

解释:用于房屋,相当于“座”。

组词:

仙幢

幢主

幢容

幢幢

[chuáng]

解释:1.古代用作仪仗的旗子一类的东西。 2.写有经文的长筒绸伞;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

组词:

幢幢

幢顶

经幢

部首:巾

笔画:15

五笔:mhuf

繁体:幢

幢葆:1.幢幡羽葆。犹幡盖。

幢队:1.军前执旗先导的队伍。

幢幡:1.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 2.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

幢盖:1.赤幢和曲盖。古为将军刺史的仪仗,因亦用以称刺史﹑郡守。语出《晋书.马...

幢竿:1.旗竿。

幢麾:1.旌旗仪仗之类。

幢戟:1.旌旗和戈戟。泛指仪卫。

幢将:1.六朝时武职名。禁卫军将领。

幢节:1.旗帜仪仗。 2.旌旗和符节。

幢络:1.古代车上的帷饰,由油幢﹑丝绳络网﹑绣锦络带等组成。

幢旗:1.旌旗。

幢棨:1.旌旗和棨戟。古代大将之车建矛戟幢麾。用以泛指仪仗。

幢容:1.车帷。

幢相:1.佛幢。

幢校:1.指所属的部队。

幢牙:1.将帅的大旗。

幢翳:1.古时用羽毛装饰的车盖。

幢主:1.南北朝及隋的武官。负责宿卫或统兵。始于刘宋末年。官品代有不同,北周为...

幢幢:<书>形容影子摇晃:人影~。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