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征?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7 18:38:15浏览:16分类:旅游攻略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征?

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是相当封闭的,它北临地中海,东侧的大部分为红海所切断,只留下狭窄的苏伊士地峡与亚洲相通,利比亚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封锁了它的西陲,南方尼罗河上游,是高原山地和热带雨林。在这片国土以外,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几乎不存在可以与之抗衡的力量和国家。因而这也造成埃及美术的第二个特点:稳定的形式。除了公元前15世纪阿赫纳顿的宗教改革期间,曾出现短暂的自由样式以外,整个说来,埃及艺术在形式上是由一种严格的理想化的装饰风格所左右的。埃及艺术家并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致力于追求视感的真实性,而更重视形式的精神力量,并归结为严格的形式规范。

古埃及的自认环境?

埃及是一个历史十分有的国家,大家也都知道埃及最著名的景点就是金字塔了,他们的金字塔都是历代皇帝的陵墓,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埃及有哪些旅游景点呢?

1、金字塔(ThePyramids)

作为埃及最最著名的景点,到埃及不看金字塔跟没到埃及有什么两样呢?

在埃及的众多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西南约10公里吉萨高地处,它旁边的人面狮身像也是充满了谜团。到了现场就更能领略到它的宏伟与奇迹了。

2、卢克索(Luxor)

埃及人常说:“不到卢克索,就等于没有到过埃及”。卢克索是埃及古城,位于南部尼罗河东岸,离阿斯旺往南约200公里的距离。卢克索在古埃及时代称为TABE,是古埃及帝国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古埃及底比斯的文物由于历经兵乱,多数已经被破坏。现在保存较完好的是著名的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群、尼罗河西岸的山坡上有历代法老及其后妃陵寝,还有4000年前建造的马哈利神庙,这些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古埃及艺术。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整个城市就是一个露天的博物馆。

3、开罗(Cairo)

开罗是埃及的首都,也是非洲及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城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提到埃及开罗,我们就会想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除了金字塔,开罗还有什么呢?

开罗著名的圣母玛丽亚教堂也叫悬空教堂,位于老城区。名称的由来因为他建在罗马城堡的两个高塔上,这两个高塔被棕树干和一层石头盖上了,就组成了教堂的地板。又因为进入教堂需要攀登29级台阶,早期来到开罗的旅行者戏称它是“楼梯教堂”。

除了圣母玛利亚教堂,开罗还有埃及博物馆,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具规模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古埃及从史前时期至希腊、罗马时期的雕像、绘画、金银器皿、珠宝、工艺品、棺木、石碑、纸草文书等共30余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已经超过了3000年。馆中的各种文物让你瞬间回到古埃及时代。

4、阿斯旺(Aswan)

阿斯旺位于尼罗河的东岸,是埃及的南部城市,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和贸易中心。

知名景点有菲莱神庙,作为“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这一项目的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还有阿斯旺大坝,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坝,它的修建,阻止了尼罗河几千年来的定期泛滥,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堰塞湖--纳赛尔湖,从埃及的阿斯旺一直到苏丹,超过500公里。并且为埃及带来了丰富的电力。阿斯旺大坝是尼罗河上一道壮观的风景线。如果说金字塔和神庙是古埃及的奇迹,阿斯旺大坝就是现代埃及的骄傲。

5、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

埃及亚历山大城是埃及最大的海港,也是埃及第二大城市,素有“地中海明珠”的美称。

亚历山大没有山,却有近30公里的海岸线。沿海岸线有无数的海滨浴场和沙滩酒吧,加上地中海的气候调节,这里四季如春,每年吸引数百万计的游客。

庞贝石柱是矗立于埃及古都亚历山大城塞拉比斯神庙遗址上的一根孤零零的石柱,现在已成了城市的地标。

6、大哈吧(Dahab)

大哈吧被誉为最美丽的红海小镇,这里也是知名的潜水圣地。在这个小镇上,到处都是远道而来的背包客,潜水业带动了这里的旅游业。

当然,这里也适合住上一阵子,过着轻松、舒适的生活,享受慢节奏的时光。

7、锡瓦绿洲(SivaOasis)

锡瓦绿洲是位于埃及西部沙漠中的绿洲,被誉为“沙漠里的天堂”。有各种绿色植物,还有令人惊喜的沙漠温泉。这里游客并不多,几乎都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本地人,你可以近距离感受沙漠绿洲人的生活。

整座城市位于西北部一片低于海面20—30米的洼地中。有托勒密王朝和罗马时代的庙宇和石墓遗址。肥沃的绿洲中约有200眼泉水,种植数千株橄榄树和海枣树,橄榄和海枣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8、赫尔格达(Hurgada)

赫尔格达被称为“红海之都”,整个城市沿着红海呈现狭长的一条,灿烂的阳光、细软的沙滩、翠绿的椰枣树、蓝得绚烂的海水,都是大自然精美的馈赠。对埃及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热爱阳光、大海和潜水的游客来说,赫尔格达毫无疑问是最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

赫尔格达的西边是东撒哈拉沙漠,壮观的沙漠风光以及迷人的沙漠风情让人叹为观止。东边则是壮丽的红海。在赫尔格达,既可观赏到澄碧的海水,也可欣赏美丽的沙漠地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体会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9、黑白沙漠(BlackandWhiteDesert)

埃及的黑白沙漠,位于尼罗河西岸,是《北非谍影》里辽阔沙漠的一部分,黑沙漠因火山爆发后散落的黑色颗粒而得名,白沙漠则因沙海中风化的白色石灰石而形成。黑白沙漠距离开罗5小时车程。沙漠落日,野营,烧烤,小狐狸,篝火晚会,璀璨星空,埃及行程怎么能少得了黑白沙漠旅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关于黑白沙漠团,由于现在不允许外国人自行搭大巴去巴哈利亚绿洲,所以只能包车请司机到开罗接人。

10、西奈山(SaintCathrineMountain)

西奈山是著名的圣山,是《圣经》故事里摩西接受十诫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作“摩西山”。西奈山的日出被人称作“最神圣的日出”,要看到它并不容易,需要很早起来攀爬一段陡峭的山路。

西奈山朝圣有一种开始于6世纪时的形式:凌晨时分从大哈吧(Dahab)出发,1.5小时后到达山脚下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开始攀登圣山,攀登西奈山的路程随山坡蜿蜒而上,修建于19世纪的山路共8公里长,有3750级台阶。登上山顶后再朝拜神庙、观赏日出。由于山顶海拔高,气温很低,出发前一定要带足衣物,也可以花20美元租一头骆驼上山。

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化的影响

郭丹彤

古代东方各文明辉煌而又神奇,当我们探察它们的时候,我们将会发现它们之间除了具有共性外,还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尽管地理环境不是决定文化差异的唯一因素,但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从埃及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出发能够使我们较容易地揭示出埃及与其他文明差异的某些原因。综观近东地貌,自古至今存在着沙漠与耕地间的对比,而埃及则是这种对比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国家。

一、埃及地形的封闭性对古代埃及文化的影响

古代埃及的地理范围与现代埃及大体相同:它北临地中海,南部与努比亚(即今天的苏丹)接壤,而东部和西部则遍布着广袤的沙漠。著名古典作家希罗多德曾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正如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美索布达米亚文明起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那样,埃及文明起源于一条沿尼罗河两岸分布的充满生机的绿色狭长地带。有生命与无生命地区的划分非常清晰:一个人可以一只脚踩在肥沃的黑土地上,与此同时另一只脚则踩在褐色的沙漠上。埃及气候干燥少雨,只有尼罗河水为埃及人提供了生存的可能,否则埃及将是一望无际的沙石。

埃及人富足的生活仰仗于绿色的尼罗河谷地。现代埃及国土只有3.5 %的土地可供耕种和居住,余下的96.5%的土地是无法耕种和居住的荒漠。今天大约99.5%的居民依靠仅占全国国土的3.5%的耕地生活。 这意味着沙漠与耕地之间更大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则意味着依靠现有耕地生存的人口将达到饱和。现代埃及的人口大部分分布于工业化的城市,而农村人口则相对较少。虽然如此,拥有肥沃土地的埃及在本质上却仍然是一个农业国。

关于古代埃及的人口数量我们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古代埃及的人口决没有现代埃及的人口多。但是其基本的特征却与今天极其相似:尼罗河谷地犹如一条密封的管道,它所容纳的人口几近饱和的状态。与世隔离和半城市化的人口是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造成了埃及和它的邻国文化上的不同。今天,尽管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阿拉伯人勉强承认了埃及作为阿拉伯国家中最成熟的一个,在文化上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但从心理上他们仍未把埃及人当成真正的阿拉伯人。同时埃及人事实上也没有完全被保守的阿拉伯沙漠文化所征服。毗邻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广袤沙漠滋生了久居于此的人们暴躁和尖刻的性格。而埃及则凭借着丰厚的农产品及团结的人民使自己的文明较早的走向成熟,这充分揭示了埃及文明具有一种宽容和融和的倾向。就埃及文明而言,它能够容纳任何不同的思想和流派,并把它们编织在一起,这一特征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埃及文明缺乏展现冲突的哲学系统,而对于古代人类来说这种缺憾却是完全能够容忍的。与沙漠保持着密切联系的闪米特人依然决然的保持着他们的传统,并强烈的反对能够改变他们那种单纯和简单生活的创新。与之相反,埃及人接受一切创新的东西,同时在没有摈弃那些陈旧的和过时的东西的情况下,全盘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这意味着,在古代埃及试图去发现一种符合我们现代人所定义的、有秩序的、和谐的思想系统是不可能的。陈旧的和创新的东西和睦相处就象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在一张面孔上同时并存着青年和老年两种表象。

或许人们会承认古代埃及人能够容忍任何不同的思想观念,但是他们却很难接受埃及人能够容纳其他种族的观点。由于埃及人具有半城市化的成熟思想,因此他们认为外国人是愚昧的和未开化的。埃及四周濒临的海洋和沙漠把它和它的邻国隔离开来的地理环境使埃及人形成了一种孤立主义的思想。埃及人在“人”和利比亚人或亚洲人或非洲人之间进行了明确的划分[1](P33),“人”事实上指的是埃及人:是与神和动物相区别的“人类”。换言之,埃及人是“人”,而外国人则不是人。在民族衰微之时,当一切旧有的秩序和稳定遭到破坏,社会处于混乱状态的时候,埃及的一部文学作品曾记载埃及人抱怨“来自异邦的陌生人进入了埃及……。外国人作为人在全国各地出现”[2](P210—230)。这种只有我们才是“人”而其他一切外来人都缺乏某些人类的特征的观念,不止存在于当今世界,它在古代文明中也时有发生。一篇古代埃及铭文曾写到:“……那些遥远国度人们的生存依赖于你(雨),你把另一条尼罗河置于天空,使它可以为人类降下甘露,你在山上制造了众多的波浪,使山峦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目的是为了使那里的土地得到滋润。……天上的尼罗河,你命令它服务于外国人以及生活在山地的所有能够行走的动物,而真正的尼罗河,它来自于低洼之地,只服务于埃及人。”[3](P289—296)

以上引文提到了外国人和山地的动物。在此,本文并没有把野蛮人与性畜等同起来的意图,尽管引文中有所暗示。很有可能这些外国人和山地动物居住在与尼罗河谷地完全相反的生存环境之中。埃及拥有平坦肥沃的黑土,而其他国家的领土则充斥着连绵起伏的红色沙漠。象形文字符号

则出现于意为“山脉”的象形文字单词之中,因为与尼罗河谷地相连的山地也就是沙漠和异邦。于是埃及人用他们的图画文字形象地把外国人与沙漠的动物等同了起来。

正如现在久居平原的人们在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地会产生一种压抑和视野受阻的感觉那样,古代埃及人对一些国家也患有与现代人相似的幽闭恐怖症,这些国家的山峦丘陵使得人们的视野无法象在平原那样开阔,同时也使人们无法观察到太阳运行的全过程。一位埃及书吏在写给另一个人的信中说到:“你不能踏上去麦哥(Meger, 位于叙利亚境内)的路程,在那里,天空总是那么的混暗,长满了直冲入云的松树、柏树和橡树。森林中奔跑着狮子、豹子和鬣狗,这个国家的四周居住着贝都因人。……你在不停地颤抖,你的头发因极大的恐惧而站立了起来,你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你的道路充满了各种大小不一的石子,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可以通行的路,因为地上长满了芦苇和荆棘,印满了狼的脚印。你的一边是万丈深渊,另一边则是悬崖峭壁。”[1](P39)

另一篇铭文也把一个遍布山脉、水泽和森林的国家描述成了一个恐怖的地方:“可怜的亚洲人,他们居住的国家是不幸和贫困的,一个水患连年发生的国家,一个因山峦叠嶂、树木丛生而无路可通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生存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可怜的亚洲人是无辜的,“他们无法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而不得不四处流浪。自荷鲁斯时代起他们就在不停的战斗,他们没有征服,也没有被征服,在战斗中他们从来没有宣布过对某一地方实施占领。……也许他们掠夺过某一分散的定居地,但是却从未征服过任何一座人口稠密的城镇。……不要使自己因他们而感到悲哀:他们只不过是亚洲人。”[4](P180—193)埃及人自己的生活水平是他们衡量其他人的生活水平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他们可以发现其他人所缺乏的东西。

古代埃及人的这种把埃及当作世上唯一富饶国家的思想源自于他们对毗邻国家的认识,这些国家在文化上皆落后于埃及。巴比伦和赫梯距离埃及十分遥远而使埃及人无法把它们同他们自己的国家进行对比。而临近埃及的利比亚人、努比亚人和亚洲的贝都因人,他们在文化的发展上都明显地低于埃及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时而被埃及征服而成为埃及的殖民地,时而在埃及的文化和商业的领导之下。在亚述、波斯和希腊最终征服埃及之前,埃及人一直怀有一种埃及文明高于其他文明的优越感。从一位叙利亚王子的陈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埃及在当时的近东世界所处的地位,这位王子对一位来自于埃及的使臣说道:“(帝国之神)阿蒙创建了所有国家。他创建了它们,可是它首先创立的国家却是你的祖国埃及。精美的手工制品皆从埃及传入我所在的国度,教育也是从埃及传入我国的。”[5](P224—233)由于这部文学作品是由埃及语书写的,因此我们不能十分肯定这位叙利亚王子是否有过如此的陈述,但是这篇来自于埃及的故事却为那些坚信他们居于世界中心的埃及人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事实上埃及人的孤立主义或民族主义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行为习惯的产物,而不是由种族理论和仇外思想引发的。“人”是指那些居住在埃及的任何种族和肤色的人。一旦他们来到埃及并定居下来,同时接受埃及语和埃及的服饰,那么,他们最终必将被接纳为埃及人中的一员,而不再遭到其他埃及人的嘲笑。当亚洲人或利比亚人或非洲黑人完全被埃及文化所同化的时候,他们在埃及社会中可能会官居高位,有的甚至拥有至尊的地位,成为君临全国的国王(注:利比亚人建立的第二十二和第二十三王朝以及努比亚人建立的第二十五王朝都被埃及人视为他们自己的王朝而被载入埃及人的史册,因为这三个由外族建立的王朝事实上已经被埃及文化所同化。)。毋庸置疑,当任何事物进入埃及这块土地的时候,它都将被全盘接受。

如此,我们可以认为埃及地理上孤立于其他的国家促使埃及人产生一种孤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包含各种不同因素的埃及人的思想便发展成一种混合物,而这极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无政府主义存在于古代埃及文明的印象。然而这种印象对于古代埃及文明来说却是不公正的,因为无政府主义是不可能使古代埃及人保持他们所独有的生存方式达两千年之久。

二、自然力对古代埃及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干燥少雨的古代埃及,每天的日出和日落在埃及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埃及人痛恨黑暗和寒冷,他们看到太阳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到了夜晚“整个大地陷于黑暗之中,好象它要死亡一样”[3](P289—296)。所以太阳力量的人性化——太阳神,在埃及人的心目中是至尊之神和创世之神。

与埃及人把太阳视为神明相比,他们却赋予另一种自然力——风以较少的神性。在古代埃及,风通常都源自北方。它穿越地中海,在埃及三角洲地区登陆,然后沿尼罗河谷地,自北向南吹拂整个埃及大地。来自地中海的风为埃及带来了温暖湿润的气候,使之成为人类理想的居住地。除了有益于人类生活的北风外,埃及在春末还时常刮干燥的南风,这种风给埃及的南部带来了沙暴的天气和酷热的气候。在埃及人的心目中北风是好的,因此埃及人为了表达他们对北风的敬意,而把它视为一位小神。但是,如果同威力无比的太阳相比,风力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尼罗河,埃及人采取了不同于风力的态度。河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它自有它值得人类敬重和感谢之处,尽管它仍不能与太阳相提并论。尼罗河以一年为周期有一个出生和死亡的循环,这恰恰与日出和日落相对应。夏天,河水宁静而缓慢地在缩小的河道里流淌,与此同时,河两岸的土地变得干涸,形成沙土,被风吹向沙漠。除非拥有来自河流或深井的灌溉水源,否则农作物将停止生长,人类和牲畜将因缺粮而面临着饥馑的威胁。

然而,正当生命已经到了最低点时,尼罗河逐渐地变得激动起来,并显示了一股冲力。经过整个夏天的沉寂,它带着不断增长的力量开始缓慢的膨胀,直至形成巨大的势力,冲决河堤,漫向两岸的土地。奔腾的河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覆盖了两岸的土地。在尼罗河水位最高的年份里,河水淹没了位于耕地上的小村落,蚕食着泥砖结构的村舍,并摧毁了其中的一些房屋。迟缓污浊的河水把土地变成了一片泽国,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洪峰过后,水流趋于缓慢。原先被洪水淹没的土地现在显露了出来,这是一块崭新的带有丰富有机质的土地。人们沮丧的情绪消失了,他们愉快地跋涉于淤泥之中,开始把苜蓿和谷物的种子播撒在地里。生命又回到埃及的土地上。很快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种满庄稼的土地,犹如一块绿色的地毯宣告了生命战胜死亡的奇迹。

于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两个主要特征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太阳每天胜利的再生和尼罗河每年胜利的再生。从这两个奇迹中埃及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埃及是宇宙的中心,生命将永远能够战胜死亡。

然而我们也决不能无限地夸大太阳和尼罗河给埃及人带来的幸福生活。事实上,埃及富庶而不奢侈:对于懒惰的农夫来说,果实决不会从树上掉下来。太阳和尼罗河的确联合起来给埃及带来了新的生命,但是这种联合却是以反对死亡的战斗为代价的。太阳温暖着大地,但是在夏天它的暴热却给人类带来了毁灭。尼罗河带来了用以灌溉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但是它每年的泛滥却是奇特的和不可预料的。一次意外的高水位将摧毁运河、堤坝和埃及人的家园。一次意外的低水位将带来饥荒。河水泛滥来去匆匆,在泛滥时期快速有效的储存大量的河水以备长期使用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沙漠总是准备随时蚕食掉耕地,把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而且沙漠还是一个可怕的地方,那里经常出没着毒蛇、狮子和寓言中的怪物。在广布淤泥的三角洲地区,人们不得不把灌木丛生的沼泽排干并清理出来,使之成为耕地。在一年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里,埃及盛行炎热的沙漠之风,干燥的太阳热量和尼罗河的低水位把整个埃及暴露在死亡面前,直至天气得以改善,河水再次泛滥为止。与埃及的邻国相比,埃及是富庶的和幸运的,可是就其自身而言,它也经历奋斗、贫穷和灾难,这些经历使埃及人每年的胜利变得更为真实可信,使人们产生一种感觉,即胜利并不是埃及人的特权,必须以牺牲某种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它。

埃及人的这种“埃及”是宇宙绝对中心的观念,为以埃及人的标准为根据来判断宇宙中的正确与正常的概念提供了依据。埃及的中心是尼罗河,它自南向北流向大海,并为埃及人的生活带来了必不可少的水源。所以他们是根据本国的地形、地貌来看待其他种族和国家的。在埃及语“到北方”与“顺流而下”是同一个单词,而“到南方”与“逆流而上”也是同一个单词,这与正常的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当埃及人遇到另一条河流,即自北向南而不是自南向北的幼发拉底河时,他们在把它与他们的尼罗河对比后,称它是“以逆流为顺流的河流”,这句话也可译成“以流向南方为顺流的颠倒的河流”[1](P37)。

当人们在尼罗河上向北航行时,他们使用自然水流的力量。当他们向南航行时,他们则升起风帆,以便充分地利用北风,因为它能推动他们逆流而上。在古代埃及,这种自然现象被融入到埃及人的来世思想中。进入埃及人的坟墓,我们将会发现两艘木船模型,这是墓主通过魔法进入来世后,为了在那里进行航海所准备的工具。一艘船落下了风帆,因为向北航行可以利用来世水流的力量;另一艘船则升起了风帆,因为无论是在现世还是在来世,用北风向南航行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三、埃及地形的一致性和对称性对古代埃及文化的影响

埃及地形地貌的一个特征恰恰与埃及人的心理特征相符合,那就是地形的一致性。埃及地貌的一致性使埃及人产生了一种心态,即强调任何碰巧破坏单纯对称性的例外的心态。身处沙漠之中,埃及人往往敏感于每一座小山丘,每一种动物的足迹,每一次沙暴,每种小规模的移动。在普遍的对称规律的大背景下,零星出现的非对称性的事物非常引人注目。这些非对称性的事物极具生命力,在以非生命的事物站主导地位的环境里,它们显得生机勃勃。所以,在埃及地形地貌中随处可见的一致性使埃及人对那些破坏这种一致性的例外感到十分的困惑。因此,对于埃及人来说,突出于矮小树丛中的一棵高大的树,一座具有特殊形状的山丘,或者一条雨水冲刷出的河谷,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如此的独特以至于在他们看来具有极强的个性,于是他们赋予这些独特的事物以强大的生命力,进而极大地刺激了人类思想的发展。

在对待穿行于田野、沼泽、沙漠和山地之中的动物上,埃及人采取了与对待独特事物相同的态度:与太阳相比,盘旋于空中的雄鹰具有较少的明显的运动力量;如鬼魂般游走于沙漠边缘的豺狼;如石块般潜伏于沼泽之中的鳄鱼;或者具有极强繁殖能力的公牛。这些动物突出于地形常景,具有超越动物本性的力量。所以在埃及的自然景观中他们具有独特的位置,并被认定带有与超人类世界相连的神秘的或不可预见的力量。

以上的论述似乎简单化了古代人类关于自然界万物有灵的观点。当然,我们承认一切农业民族都对活跃于自然界的各种力量有所感知,并把它们全部人格化,因为人类关于正常的唯一标准就是人性。只有那些从他们自身和他们的经历中了解的事物才是具有人性的和正常的,而那些与常态背离的事物则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或是超人类的。的确,埃及人几乎个性化了所有的事物:死人、腹部、舌头、感知、味觉、真理、树木、山脉、海洋,黑暗和死亡。在他们看来,这些事物是人类与之有“你”的关系的力量。正如铭文和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那样,人类并不为难于思考现象世界中与他们可能无关的任何事物,因为人类与现象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保持着“你”的联系。

埃及地形地貌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对称性和均衡性。尼罗河穿越埃及全境。在河流的两岸遍布着肥沃的土地,与两岸河谷的黑土毗邻的就是沙漠,在河流两岸黑土地与沙漠的交接处分别耸立着两座山脉。西部与东部的景致完全一致。依赖黑土地生存的人们在晴朗的天空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河流两岸几乎相同的景色尽受眼底。如果他们花费一天的行程去南方或花费两天的行程去北方,他们将发现南北景色几乎是一样的。土地宽阔而平坦;树木稀少而矮小;一眼望去,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断你的视线,除非一些人造的庙宇。两岸山地的边缘便是埃及的边界线。

无论这种双边对称的地形、地貌是不是原因,埃及人的确对平衡、对称和几何学有一股强烈的感觉,这一点被充分地体现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因为在古代埃及人看来,最好的作品应充分表现精确的平衡和对称,以此来维持一种和谐的均衡。埃及人的这种感觉也被充分地表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埃及人认为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同艺术作品一样也应该在词语的搭配上十分明显地把对称和平行体现出来,以此来展现文学作品的高雅和韵味,尽管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种对称似乎过于单调和重复。

现在让我们用埃及某位国王的一段陈述来说明埃及文学具有的平衡特点:

请注意我的讲话/用心去倾听。

我正在对你说/我把你从睡梦中唤醒

因为我是太阳神拉的儿子/他从他的身体中把我创造了出来。

我愉快地端座在他的宝座上/因为他让我成为国王/成为这块土地的主宰。

我的大臣们都十分优秀/因此我的计划得以通过。

我保护着埃及/我把一切来犯之敌赶走[9](P21—138)。

埃及艺术家们所刻意追求的那种平衡还表现在雕刻和绘画上。在此我们将引用一篇描写一位“手工业者、画家和雕刻家”的铭文来说明这一点,铭文使用大量的笔墨十分仔细地描写了他在技术上的能力。关于他的雕刻能力,他写到:“我知晓如何去制黏土,如何按照比例来均匀地分配它,如何通过增加或去掉一些黏土来雕刻或表现一座雕像,以使作品的每一个部位的位置都十分准确。”关于他的绘画能力,他写到:“我知晓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活动,女人的姿态,瞬间的动作,俘虏的孤独和畏缩,或者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的眼神。”[1](P42)事实上,这位手艺人在炫耀他的能力之时,着重强调的是均衡、对称和比例。

埃及人均衡的思想同样表现在他们的宇宙论和神学上。在宇宙论和神学中,他们为每一种可观察到的现象或每一个超自然的物质找到了对称物。也就是说,如果人的头顶上有一个天空,那么脚底下就一定也有一个与天相对应的物体;每一位男神一定有一位女神做他的配偶,即使她根本没有任何置司,仅仅以男神配偶的身份出现。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古代埃及人的这种对对称的不懈追求似乎是一种负担和压力,因为人类在为几乎所有可见或可表达的事物寻找对应物时,他们毫无疑问地把他们自己的主观意志搀杂其中。然而,埃及人心理上的那种搀杂着人为因素的对均衡的渴望,就其本质而言,它并不是人为的,而是埃及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对均衡状态的心理趋向。

在现代人看来,古代埃及人的那种对均衡的无限渴望,恰恰与埃及人缺乏秩序的世界观相反,我们已经知晓埃及人对外来文化所持的态度向来是接受而非拒绝,不管它与埃及人原有的文化是相容还是相悖,有些甚至与他们固有的文化完全冲突。古代埃及人对对称与均衡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感觉,而对不相谐调的事物则视若无睹。他们十分热衷于平衡不协调的事物,而对事物之间的诸如A产生了B,而B又产生了C的这种因果关系则漠不关心。与其说埃及人具有一种代数思维,不如说他们更具有几何思维,这种说法不免过于简单化。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阐明了埃及人的某些思维定势。在埃及人心目中,秩序就是事物之间表面上的顺序,而非完整有序的系统。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