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情话语录 > 正文

油田开发方案遇到问题怎么调整?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9 06:12:34浏览:14分类:情话语录

油田开发方案遇到问题怎么调整?

在开发初期,油田的开发方案是以分布面积较大、渗透率较高、储量比较集中的主要油层为对象编制的。由于油层物性在层内、层间和平面的不均匀性以及油层砂体形态的差异,导致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油层水淹动态的复杂性,因此必须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调整能使油田的层系、井网、注采系统、工作制度以及其他技术政策和措施更加适应油田的地质情况和不断变化的地下动态。具体说来,以下几类油田需要进行调整:

(1)初期井网较稀、层系划分较粗、各类油层的动态情况差异大,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问题和矛盾。

(2)在注水开发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的过程中,水淹状况复杂,原有的开发技术措施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

(3)国家或油田发展的需要对油田的采油速度等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油田开采过程的调整是建立在油田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的。油田动态分析就是通过获取的开发资料,结合油田静态资料,及时准确地掌握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在油层内运动的规律,并且采取相应措施以充分发挥区块、井组及小层的生产能力,保持油田高产、稳产和提高最终采收率。动态分析越准确,方案调整就越切合实际。

一、调整的主要内容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投入开发后的动态反映以及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油田开发调整。针对不同情况所做的调整主要有下面几类。

1.层系调整对于多油层油田通常要划分开发层系,各层系采用不同的井网进行单独开发。从而减缓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每个层系的各个单层之间由于注采不均衡会产生新的矛盾。为了更合理地进行开发,需要进一步划分开发层系。此时有两种划分方法:(1)将每个开发层系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开发层系;(2)把相邻的开发层系中开发得较差的单层组合在一起,形成另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这两种方法统称为层系细分。在层系细分时仍遵循层系划分的原则,但应避免经济上无利的层系划分。

2.开发井网调整油田开发的中后期,主力油层的采出程度已经相当高,油田进入高含水阶段。注水和一系列的油层改造措施使原来的非主力油层逐渐弥补主力油层产量的下降,使油田保持稳产。由于原来的开发井网是根据主力油层的地质特点布置的,油田的产能不断被非主力油层接替后,原井网和注采系统都不能很好地发挥非主力油层的生产能力;原来的注水井数和注水量也难以满足地下注采平衡的需要;注水井的位置也不能适应变化后的平面油水分布情况。此时调整开发井网已刻不容缓,调整开发井网是通过补钻新井来完成的。

3.驱动方式调整根据油藏的地质条件建立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驱动方式时,也要考虑产量的要求。研究这个问题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天然能量的可能性。

如果开发初期证明油藏的边水比较活跃,对于油层组成比较单一的油藏可以先不考虑注水。后期为了更好地开发那些与边水连通较差的层位时才进行内部注水。未饱和油藏具有弹性能量开采阶段,在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之前注水不会有什么问题。对于油藏压力接近饱和压力的油藏,开发时溶解气就会从原油中分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储集层中的含气饱和度低于气体开始流动的饱和度以前进行注水,仍可得到比较好的效果。

4.注采井别的调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原来布置的采油井或注水井变得不符合油层的地质情况,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或因油田开发动态的变化而达不到原有目的时,则可将注水井改成采油井或将采油井改为注水井,这叫做注采井别的调整。

例如,低渗透带上的某口注水井注不进去水,进行酸化、压裂等增注措施后吸水指数仍然很低,这时应将其改为采油井。若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单向突进,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采取强化措施采油,然后将采油井改为注水井,沿着高渗透带对油田进行切割注水。

通过以上几种类型的开发部署调整,可以提高采油速度、水驱控制程度、油层动用程度、可采储量和水驱采收率,减缓含水上升速度。

二、油田调整方案的编制油田调整方案的编制大体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需要录取的资料包括:油、水井每天的井口生产参数;定期测得的采油井静压和流压;采油井和注水井的井史资料;井距,油、水井措施等统计资料。

掌握上述资料后,就可以着手绘制相关的关系曲线和图件,以便能够直观地了解调整区域的油层和油、水井现状。相关图件中,单井剩余储量用于了解目前油区的生产潜力分布情况;累积现状图是标出油水井累积采油量、注水量,目前注水量和含水的柱状图,可以直观察看平面上各井之间的差异;动液面等值图和压降等位图可用于显示高压区、低压区及压力变化规律;水淹图能够表明油水运动的方向以及油水在平面上的分布特点;注采对应率图能给出注入水量与采出水量的关系等。关系曲线中包括综合含水与采出程度的关系曲线、注水利用率与采出程度和综合含水的关系曲线、水驱指数与综合含水曲线以及产量递减曲线等。

根据上述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可以得知油层平面、层间和层内的油水分布特点及水淹特点。据此可分析油层的非均质特征、砂体形态、注采关系、压力关系、注入水运动规律以及油层动用特点与油层特征和开采条件的关系等等。

(2)调整井网布置和指标测算对比。

(3)落实新井位,提出相应的采油工艺和地面工程方案。

(4)经济技术指标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

思 考 题

1.油气田的早期评价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油气田的开发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何谓采油速度?

4.什么叫采出程度和采收率?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5.什么叫综合含水率?

6.何谓含水上升率?油田见水后,不同采出程度时所对应的含水上升率相同吗?

7.什么叫油井的流动压力?什么叫采油压差?

8.什么叫渗流?

9.渗透率的量纲是什么?其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什么叫渗流速度?它与力学中所定义的速度是否相同?

11.平面径向流的产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压力消耗的特点是什么?

12.何谓试井?它主要有哪些用途?

13.试井按测试目的可分为哪两大类?

14.对于多油层油田,为什么要划分开发层系开采?

15.划分开发层系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16.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油田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17.目前国内外油田应用的注水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18.面积注水可分为哪些方法?采用面积注水方式的条件是什么?

19.对于一个具体油田,选择开发方式的原则是什么?

20.在层系调整时,层系细分的含义是什么?

总体上沙三3油藏油层分布范围大,富集程度高。平面上,油层主要沿构造高部位分布,沿L13-1断鼻的主体部位油层最为发育,向构造低部位油层厚度逐渐变薄。对主体区各油组而言,油层的平面展布差异较大,各有特点。

Ⅱ油组,油层呈条带状分布于构造高部位,平行柏各庄断层呈条状分布,含油面积1.38 km2,平均厚19.6 m,在LB2-21-5井区厚度最大(图1.4)。

图1.4 柳北地区沙三3Ⅱ24油层厚度(m)图

Ⅲ油组,由于地层缺失,油层分布于区块西部的 L11-14—L7-12 井一带,主要分布在断鼻轴部,含油面积1.59 km2,平均厚11.9 m,其中L11-14井处最厚,为35.9 m。

Ⅳ油组,油层展布以范围广、厚度大为特征,含油面积2.73 km2,平均厚23.2 m。由于地层向盆缘变薄和构造因素的双重作用,Ⅳ油组的油层厚度在本区中部最厚,向两边逐渐变薄(图1.5,图1.6)。其中Ⅳ1 砂组含油面积1.73 km2,平均厚10.6 m;Ⅳ2 砂组含油面积2.39 km2,平均厚18.8 m。

图1.5 柳北地区沙三3Ⅳ16油层厚度(m)图

Ⅴ油组,油层分布范围较广,含油面积1.68km2,平均单井钻遇油层14.0m,以LB1-19-8和C3 X1井最厚(图1.7)。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