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情话语录 > 正文

姓郝的郝是什么来历呀?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9 12:20:18浏览:11分类:情话语录

姓郝的郝是什么来历呀?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为其始祖为帝乙之子子期之后,以封地名为氏。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省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出自复姓郝骨氏所简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党、卢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辽西郝姓出自东汉时乌恒人。 ③ 唐时南蛮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时都噜别族汉姓为郝姓。 ⑥ 今土家、满、蒙、回、锡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后来不断壮大,至契的十四世孙汤时,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为帝乙,他将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被周所灭,按当时的固有习惯,子期的后裔便以居地为氏,称郝姓。他们尊帝乙为郝姓的得姓始祖。

希望采纳

郝姓的研究结论

郝姓起源参考之一

「郝」源出 :

一 :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商王帝乙时,子期受封於郝乡(山西太原),其后以邑名为氏。

二: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王朝南方土蛮有郝,杨,刘三大姓。又汉代乌桓有郝氏。

家族名人

郝隆, 字仕治,晋代人,官荆州刺史桓温的南蛮参军。农历七月七日,人们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问他为甚麽,他答道:「晒我腹中的书罢了。」

地望分布:山西太原郡,陕西京兆郡。

郝姓起源参考之二

郝姓在大陆是第七十一大姓,但是在台湾郝姓并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之列。郝姓的远祖起源于商代。据史书记载,商汤建立商朝以后,传了数代到帝乙,帝乙封儿子期于郝乡(今山西太原一带),后来,期的子孙便以地名为姓氏,姓郝。因此,郝姓起源于商王朝的王室之姓,子姓。除了上述这一支外,郝姓还有几支出于少数民族之后,据姓氏考略记载,汉魏时期活动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为姓的人。唐代时候,南方某地的少数民族有郝,杨,刘三个姓氏。另外,据某些郝姓家谱记载,在我国南方还生活着一些由其他姓氏改姓而来的郝姓氏族,属于郝姓的另外支派。在郝姓的发展过程中,从商朝王室“期”而来的郝姓氏族还发展出了“太原”和“京兆”两大郡望,历史上大多数郝姓名人也都出自太原和京兆,世称太原望,京兆望。通志氏族略云:出于郝胥氏,商帝乙时封子期于太原郡郝乡,因以为氏。

郝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二位姓氏,当今郝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2%,总人口大约在270多万。

郝姓发源于山西。秦汉时期,郝姓已经散布在山西全境以及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两晋南北朝时,河北的郝姓人为避战乱迁居进入山东,而河南地区的郝姓人则徙居安徽等地。

隋唐之际,郝姓人落籍于湖北、四川等地。明朝初年、郝姓作为山西迁民之一,分布在河北、北京、山东、天津等地。

此外,历史上还有多位郝姓英雄,如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宋末元初著名大儒郝经等人。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