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关于洛阳都城的诗句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7 20:51:46浏览:11分类:旅游攻略

关于洛阳都城的诗句

1.有关洛阳的诗句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宋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唐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2.求关于洛阳的诗句和有关的历史thanks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莺梭 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

石油诗 沈括

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

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拟行路难 鲍照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

送狄宗亨 王昌龄

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

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3.求关于洛阳的诗句和有关的历史

历史: 戏答元珍——欧阳修 诗句: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历史: 贾生——王安石 诗句: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慨,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历史: 洛阳牡丹——欧阳修 诗句: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我昔所记数十种,于今十年半忘之。 开图若见故人面,其间数种昔未窥。

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 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比新较旧难优劣,争先檀价各一时。 当时绝品可数者,魏红窈窕姚黄肥。

寿安细叶开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 传闻千叶昔未有,只从左紫名初驰。

四十年间花百变,最后最好潜溪绯。 今花虽新我未识,未信与旧谁妍媸。

当时所见己云绝,岂有更好此可疑。 古称天下无正色,似恐世好随时移。

鞓红鹤翎岂不美,**色如避新来姬。 何况远说苏与贺,有类后世夸嫱施。

造化无情疑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 又疑人心愈巧伪,天欲斗巧穷精微。

不然元化朴散久,岂特近岁尤浇漓。 争新斗丽若不已,更后百载知何为。

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 历史: 送应氏——曹植 诗句: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历史: 拟行路难——鲍照 诗句: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历史: 别诗——范云 诗句: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行路难——吴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 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 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 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 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 至今千年犹未知。 莫愁歌——萧衍 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 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 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 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 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 平头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 恨不嫁与东家王。

落日怅望——谢眺 昧旦多纷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 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 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 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 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 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 南冠独不归。 去云目徒送, 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 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 风尘客子衣。

哭孔戡——白居易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 杨柳枝——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四望楼——曹邺 楼在洛阳东,今废。

秦时有贵公子贾虚每日宴其上。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辽西作————崔颢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渭城少年行————崔颢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倡家。 下妇春来不解羞,娇歌一曲杨柳花。

赠轻车 ————崔颢 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

4.关于洛阳所有的古诗词

洛阳女儿行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乐府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注释

越女:指未入宫时的西施。

简析:

本诗是诗人十六岁时的作品。诗中的“女儿”似是一小家碧玉而骤名成为贵妇人,但她的生活并不幸福,除了陪丈夫玩乐之外,就只余下“妆成只是熏香坐”的空虚。和浣纱的越女究竟谁可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迥然不同的理解。诗的主旨是讽喻的,但也透出怜惜之情。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众皆赏春色,君独怜春意。

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烛余减夜漏,衾暖添朝睡。

恬和台上风,虚润池边地。

开迟花养艳,语懒莺含思。

似讶隔年斋,如劝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社 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忘名字了)

洛阳自古多才子,唯爱春风烂漫游。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5.古代以洛阳为都城的朝代都有哪些

东周 洛邑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东汉 雒阳 汉魏故城 光武帝至献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阳 汉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西晋 洛阳 汉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北魏 洛阳 汉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隋 东都、东京 隋唐故城 炀帝、恭帝 606年—618年 武周 洛阳 隋唐故城 武则天 后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后唐 东都 隋唐故城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923年—936年 洛阳的朝代数公认的是九朝古都,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是13朝,或15朝甚至更多。

6.关于洛阳所有的古诗词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张说 字串3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字串5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字串9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字串9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字串5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字串1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字串7 春行寄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戏答元珍 欧阳修 字串8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增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字串6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字串2 登洛阳故城 许浑 字串6 禾黍离离半野蒿, 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 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 犹自吹笙醉碧桃。 王维 字串9 洛阳才子姑苏客, 桂苑殊非故乡陌. 字串3 九江枫树几回青, 一片扬州五湖白. 字串2 扬州时有下江兵, 兰陵镇前吹笛声. 字串2 夜火人归富春郭, 秋风鹤唳石头城. 字串1 周郎陆弟为俦侣, 对舞前溪歌白紵. 字串7 曲几书留小史家, 草堂棋赌山阴墅. 字串8 衣冠若话外台臣, 先数夫君席上珍. 字串2 更闻台阁求三语, 遥想风流第一人. 字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芙蓉楼送辛渐 字串5 陈子昂的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字串3 张说的“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王昌龄 字串3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此地春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曹植《名都赋》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曹植《送应氏》 洛浦有宓妃,飘摇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李白《感兴八首》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梁武帝时乐府 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荣生兰蕙草,春入凤凰楼。--薛惑《进船于洛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阳闻笛》 步登北邙阪,踟蹰聊写望。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郑世翼《登北邙还至京洛》 生在兵祸中,不知太平欢。今还洛阳中,感此云苦酸。--韦应物《广德中洛阳作》 洛城洛城何日归?故人故人今转稀。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刘禹锡《醉答乐天》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宋之问于龙门 字串6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张继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忆旧游寄谯元参军》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李白《洛阳陌》 字串2 天边行杜甫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 胡骑羌兵入巴蜀。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韦庄 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7.描写洛阳的诗句多写几个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19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李白 2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2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唐 王维 23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 独上洛阳桥. 唐 李益 24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唐 李颀 25洛阳吹别风, 龙门起断烟. 唐 李贺 26俯视洛阳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在三湘. 唐 贾至 28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语洛阳使, 为传边塞情. 唐 崔颢 30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 唐 陈子昂 31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唐 李白 32汉有洛阳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34洛阳名工见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吴均 35河中之水向东流, 洛阳女儿名莫愁. 晋 萧衍 36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唐 谢珧 37悠悠远行归,经春涉长道. 幽冀桑始青,洛阳蚕欲老. 唐 崔颢 38洛阳三月梨花飞, 秦地行人春忆归. 唐 崔颢 39传闻合浦叶, 远向洛阳飞. 唐 江左 40洛阳谁不死? 戡死闻长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门前四五树, 亚夫营里百千条. 何似东都正二月, 黄金枝映洛阳桥. 唐 白居易 42风起洛阳东, 香过洛阳西. 三国 曹邺 43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业, 永怀河洛间. 宋 陆游 45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周易》 46长安重游侠, 洛阳富财雄. 唐 卢照邻 47欲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 司马光 48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三国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晋 左思 《三都赋》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汉 司马迁 52人间佳节惟寒食, 天下明园重洛阳. 宋 邵雍 53洛阳牡丹甲天下. 宋 54汉魏文章半洛阳. 汉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国魏 曹植 56生在苏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阳名园歌舞沉, 乱鸦啼破林几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晋 潘岳 60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唐 白居易 61洛阳访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古诗十九首之三》 6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华林满芳景,洛京遍阳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轩溢洛阳.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唐 王昌龄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许敬宗 68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唐 张九龄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贤 70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唐 武则天 7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韩愈 72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唐 徐凝 73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唐 白居易 74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离绪亦纷纷.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阳陌,光景丽天中. 唐 张九龄 77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唐 苏颋 78缘忧武昌柳, 遂忆洛阳花. 唐 李商隐 79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宋 文及翁 80人间何曾识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杨万里 81千娇百媚看不够,魂牵三月洛阳花. 唐 木兰花 82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唐 于邺记得采纳啊。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思是:大雨将至,风声四起,吹彻高楼的情景,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墙压塌似的。这句诗还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一种势力兵临城下的特殊形势。“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唐代诗人许浑的《咸阳城东楼》,”黑云压城城欲摧“出自于唐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咸阳城东楼》原文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翻译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仿佛家乡沙洲。

 溪云突起红日沉落在寺阁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

 来往过客莫问当年兴亡之事,只见渭水一如既往向东奔流。

 《咸阳城东楼》注释

 ⑴咸阳:旧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里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⑵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蒹,荻;葭,芦。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⑶溪:指磻溪;阁:指慈福寺。

 ⑷“鸟下”二句: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⑸当年:一作“前朝”。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⑹“故国”句:一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一作“光”。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东来,指诗人自东边而来。

 《咸阳城东楼》赏析

 此诗用云、日、雨、风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咸阳城东楼》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许浑任监察御史时。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咸阳城东楼》作者介绍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遂为丹阳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雁门太守行》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翻译

 黑云压下城头,城墙像要塌陷一样;盔甲映着日光,金鳞似的闪亮。

 号角的声音在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寒风半卷红旗,轻骑驰向易水边;天寒霜气凝重,战鼓声低沉不起。

 为报答国君招纳重用贤才的诚意,挥舞着利剑甘愿为君王血战到死!

 《雁门太守行》注释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行,歌行,一种诗歌体裁。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城欲摧:城墙仿佛就要坍塌。摧,毁。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一作“向月”。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燕脂:即胭脂,深红色。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这里写夕阳掩映下,塞土有如胭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

 ⑹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

 ⑺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君:君王。

 《雁门太守行》赏析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雁门太守行》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第二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

 《雁门太守行》作者介绍

 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早岁即工诗,见知于韩愈、皇甫湜,并和沈亚之友善,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有《昌谷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