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选贤与能的“与”的意思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9 15:22:27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选贤与能的“与”的意思

哥们,我觉得你想多了。

选贤授能,选贤举能,就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选贤授能:挑选并任用贤人和能人;

选贤举能:挑选和推荐贤人和能人。

就像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并不是说将军死了,只剩壮士回来了。

《桃花源记》(9.21-23)

学习目标

1、 背诵全文。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 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4、 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

5、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以及他的局限性。

课前准备

1、成语“世外桃源”的意义:

2、朗读课文,在生字词下做记号,不理解的字词划横线。

3、了解陶渊明生平及生活时代。

第一课时

一、 交流预习成果。

二、流利朗读全文。

三、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扫清语言障碍,把文章读顺畅。注意几个词的读音:仿佛 俨然 阡陌 髫 要 诣 骥

2.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掌握重点字词。

第一段:写渔人忽逢桃花林。

缘,异,之,复,芳,鲜美,穷

第二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山有小口:“小口”猜为“小山洞” 舍:舍弃 狭:狭窄

才:仅 悉:全、都 平旷:平坦、宽广(组词,同义扩充组词) 怡然:愉快的样子 豁然: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愉快的样子。豁然: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

古今异义: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儿女 ;仅指妻子

第三段:写渔人作客桃花源。

(1)省略句:( )见渔人,( )乃大惊,( )问所从来。(  )具答之。

(2)词

悉,具,咸:都表“全,都” 闻:听说 乱:战乱 邑人:“同乡人”

遂:就 乃:竟 道:说

何世:哪一代。因源中人是秦时逃出来的,一直以为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秦的天下。

语云:对……说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第五段:渔人告密及别人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

既:……之后其:他的 志:设标记之:凑足音节的助词,无义

遣:派     向:以前,从前

-

4、翻译全文。

四、作业: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巩固字词积累

(1)基本实词 (2)常用虚词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二、合作探究:

1.问题讨论一:是什么人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2.讨论问题二: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他刚进入桃花源时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3.讨论问题三:渔人在桃花源中都有哪些活动?他从中了解到哪些情况?

4.讨论问题四:渔人离开桃花源后,有人想再去吗?结果如何?

5、课文主题:

三、延伸

作者的这一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四、随堂练习:完成练习册。

五、作业: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陋室铭》(9.28)

学习目标

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掌握文言词汇。

2、体会本文的写法特点。

3、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在生字词下作标记。

一、新课学习

1、了解“铭”文体:

铭是古代用来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的一种文体,文辞精练,句式特别整齐,多处压韵,读起来应铿锵有力。

2、了解刘禹锡:

3、积累字词:陋:简陋 名:有名 灵:灵异 阅:阅读

乱:扰乱 上:爬上、长上 入:映入 调:调弄

4、翻译全文:

二、合作探究

1、陋室,陋在何处?

2、陋室,真的陋吗?(提示:从主人,环境,客人, 生活等回答。)

3、作者写陋室有何用意?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抓关键句品味,如“山不在高……唯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等;再结合铭文的特点理解。)

三、延伸: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四、随堂练习:完成练习册。

五、作业:背诵全文。

《爱莲说》(9.30)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3、明确文章的主旨,获得有益的启示。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在生字词下作标记。

一、新课学习

1、了解作者。

2、自由诵读。

3、对照注释默读,对课文中不懂或者不大懂的字词进行质疑。

盛:一般有“盛大、繁多、繁盛”之意,但根据上下文解为“非常”“特别”更好。

通:贯通;  直:笔直,挺直。

远:传得很远; 清:清香。

鲜:与“鲜为人知”的“鲜”相同。意为“很少”

4、翻译全文: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章意蕴美

问题引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绘莲的?展现了“莲”怎样的形象?

3、作者在文章中唱响了对莲的深情赞歌,并在莲身上比赋了“君子之德”,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和人生态度?

三、延伸

课文名为“爱莲说”,却为何要花大量笔墨写“菊”和“牡丹”?

四、随堂练习:完成练习册。

五、作业:背诵全文。

《核舟记》(10.12-1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文本,积累文言词语、句式。

2、理解文章的大意,感受核舟的精美。

3、理清文章的思路,揣摩作者的表达特点。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在生字词下作标记。

第一课时

一、新课学习

1、朗读全文,读清节奏:

节奏划分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积累文言知识:

语音发音

洢(yī) 皿(mǐn) 贻(yí) 罔(wǎng) 黍(shǔ) 髯(rán) 椎(zhuī)髻(jì) 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词类活用

(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古今异义词

(1)、卧右膝: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特殊句式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判断句

重点语句翻译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王叔远)(或“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轼游赤壁。(关键词:贻 、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窗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或“雕刻着花纹的栏杆相对着”)。(关键词:启、望)

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真是太奇妙了!

3、逐段翻译全文。

二、作业: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

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二、合作探究

1、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各段达大意: 2、找出第2至第5段的对象: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3、说明方法:

4、概括课文内容:

三、同步练习

1.给加粗字注音。

(1)罔不 (2)贻 (3)箬篷

(4)八方有奇 (5)石青糁之 (6)髯

(7)天启壬戌 (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1)罔不: (2)尝贻余核舟一:

(3)绝类弥勒: (4)诎右臂支船:

(5)篆章: (6)视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狭者:

3.《核舟记》选自________朝人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

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峨冠而多髯(xú)者为东坡

B.苏黄共阅一手卷(juǎn)

C.石青糁之(sǎn)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高可(大约)二黍许

B.矫(举)首昂视

C.两膝相比(比较)

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________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背诵第二到第四段。 《大道之行也》(10.19)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3、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在生字词下作标记。

一、新课学习

(一)了解《礼记》。

(二)朗读全文,读清节奏。

(三)、需掌握字的读音: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四)、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五)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故外户而不闭

3.谋闭而不兴

4.盗窃乱贼而不作

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6.一词多义:亲 修 闭 独 乱 谓 兴 为 故

(六)古今异义: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七)翻译全文。

二、合作探究

1、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2、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

3、诵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句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属下读。“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4、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三、随堂练习:完成练习册。

四、作业:背诵课文。

《杜甫诗三首》(10.21)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

2、背诵课文,体味诗歌意境及作品风格的变化。

课前准备

熟读三首诗

一、了解作者与背景

杜甫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年代,他的诗歌广泛而又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和当时的社会面貌,故被称为“诗史”。介绍三首诗的背景:①《望岳》是其青年时代的作品,此时的他青春年少,壮志凌云,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誓言;②《春望》《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春望》写于756年,是年他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春城败象尽收眼底,念亲之情充溢而出;《石壕吏》写于759年,朝廷军队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全线崩溃,郭子仪只好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人民苦不堪言。杜甫正好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住所,根据途中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二、整体感知诗情

1、齐声朗读《杜甫诗三首》,整体把握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思考:

①根据三首诗的不同写作背景,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②这三首诗,你最喜欢那一首?说说理由。

三、赏析《望岳》

1、赏析画面美 2、赏析用词美 3、赏析情感美 4、赏析表达美

四、赏析《春望》

1、站在春天的长安城中,作者望到了什么?

2、面对所望之物,作者的情感如何?

3、由眼前之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4、由作者的细节,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内心波澜?

五、赏析《石壕吏》

(一)观官吏之举

1、在表现官吏时,你认为哪几个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2、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联系文本,联系注释背景)

(二)听老妇之诉

1、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

2、请找出具体的词句,抓住关键字,说说老妇之苦。

3、从老妇的苦诉中,我们读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境况和老妇怎样的思想情怀?

4、有感情地诵读本部分。

(三)察作者之情

1、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做了些什么?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2、杜甫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什么原因呢?

(四)体作者之述

1、作者的叙事思路是怎样的?

2、作者所拟诗题是《石壕吏》,为什么却详写老妇人?

三、背诵三首诗。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