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恐龙中体型最大的龙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9 16:24:41浏览:5分类:星座大全

恐龙中体型最大的龙

 恐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动物,不过现在已经灭绝了,在远古时代,地球上还没有人类的时候恐龙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当时的地球是由恐龙统治的,是当时最大的物种,不过后来随着地壳的运动等各种原因,恐龙等开始逐渐灭亡,新的物种开始诞生,直至人类的出现。

 体型最大的恐龙是什么龙

 答: 地震龙 (属名:Seismosaurus)意为?使大地震动的蜥蜴?,又名震龙,是巨大的草食性恐龙之一,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地震龙是恐龙中超大恐龙的代表龙,在1991年发现了第一只地震龙化石。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现在地震龙已被断定为一种长得过大的梁龙。地震龙这个物种名称已废除,现名哈氏梁龙。

 体态特征

 地震龙(seismosaurus)的含义是?地震的蜥蜴?。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的,时代为侏罗纪晚期。已经发现的身体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后肢。初看起来它很像梁龙,但地震龙具有更长的尾巴和粗壮的骨盆。据初步估计,它的长度至少有50米。不过已缩水至29-42米长,22吨重。 地震龙长着长脖子,小脑袋,以及一条细长的尾巴。鼻孔长在头顶上。它的头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圆形牙齿,后部没有牙齿。地震龙的前腿比后腿短些。每只脚有5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用四只脚走路,走得很慢。它们成群生活。地震龙是植食动物,吃东西时,地震龙将树叶整个咽下去,一口也不嚼。地震龙是较大的恐龙之一,但部分科学家认为已发现的地震龙化石属于一只长得过大的梁龙。

 最新研究

 地震龙是真的存在没错,只是科学家现在认为它其实是梁龙科最大的一个新种。过去曾以为这种恐龙的体长可以超过52米,那么它就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了。但后来科学家发现,地震龙臀部附近的一块骨头放错了,放的地方太靠近尾巴了。如果把骨头放回正确位置,地震龙就只能算是一种颇大型的梁龙而已。尽管地震龙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大,但它可能还是最长的恐龙之一。

 习性

 地震龙曾被认为体长超过50米,体重超过150吨,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大的梁龙,已缩水至29-42米长,40吨重。地震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生存在1亿4500万-1亿5600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地震龙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尽管地震龙的相关数据已经严重缩水,但它仍比迷惑龙、腕龙都要长,但是由于头尾很长,身体很短,因此体重并不重,地震龙脖子虽长,但由于颈骨数量少且韧,因此地震龙的脖子并不能像蛇颈龙一般自由弯曲。腕龙、迷惑龙、地震龙的鼻孔都是长在头顶上的。脖子最长的恐龙是巨酋龙,尾巴最长的恐龙一定就是地震龙了。地震龙曾被认为有39-52米长,因此当时被认为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军,除了双腔龙(58-62米)。由于背部骨骼较重,使得它的身躯庞大,有150吨重,体重是恐龙时代的冠军。不过已缩水至29-42米长,42吨重。它的牙齿只长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细小,这样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可以想象得出,地震龙在吃食的时候,尾巴在不断抽打的情形。地震龙是个巨大的恐龙,尽管体型巨大,地震龙的脑袋却是纤细小巧。它的鼻孔长在头顶上。嘴的前部长着扁平的牙齿,嘴的侧面和后部则没有牙齿。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脚上有五个脚趾,其中的一个脚趾长着爪子。地震龙成群活动,它们走路非常的慢。地震龙不做窝,它们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因此恐龙蛋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它们不照顾自己的孩子。地震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聪明。地震龙是植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咀嚼,而是将树叶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龙会捕食地震龙.如果让20位10岁左右的小朋友头脚相接的躺在地上,他们组成的长度基本上同地震龙的体长差不多。地震龙的脖子又细又长,尾巴像鞭子,四条腿像柱子一般。地震龙的后腿比前肢稍长,所以它的臀部高于前肩。从其纤细、小巧的脑袋到其巨大无比的尾巴顶稍,地震龙的身体被一串相互连接的中轴骨骼支撑着,我们称其为脊椎骨。它的脖子是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而细长的尾巴内竟有大约70块!尽管地震龙身体庞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将自己从地面上支撑起来。地震龙能用它强有力的尾巴来鞭打敌人,迫使进攻者后退;或者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体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来自卫。地震龙前肢内侧脚趾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那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地震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有了它,地震龙在行走时就不会因为支持沉重的身体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南十字龙(拉丁学名:Staurikosaurus)又名十字龙、丁字龙,生存于22500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般出现在南美洲和美洲,是已知最古老的肉食恐龙之一。它属于蜥臀目、兽脚亚目、艾雷拉龙科、南十字龙亚科、南十字龙属。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一部分食肉恐龙都是由南十字龙进化而来的。南十字龙虽是已灭绝的恐龙中的一员,但它逃过了第四次物种大灭绝,因此它对恐龙(尤其是食肉恐龙)的演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十字龙唯一的化石标本发现于巴西南部南里约格朗德州的圣玛利亚组地层。因为被发现的时候是1970年,而当时在南半球极少发现恐龙化石,为了纪念这个发现,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内德·科尔伯特便根据只有南半球才能看到的南十字星座来给这种恐龙命名,巴西国旗上也有南十字星座的图案,南十字龙由此得名。

关于南十字龙的类别,古生物学界存在争议。按照其牙齿和形态特征,有研究人员认定它是兽脚类的一种;但南十字龙的骨骸又与原蜥脚下目恐龙相似,因此也有人认为它应属于蜥脚下目类的恐龙。南十字龙可能代表蜥臀目的祖先到兽脚亚目和蜥脚形亚目的分岐进化的过渡期。然而一个在亚利桑那州多色沙漠发现的未命名化石,被认为是种典型原蜥脚下目恐龙,似乎原蜥脚下目是在南十字龙出现之前就已经演化出来了。不过,新的研究则表明南十字龙与近亲始盗龙、埃雷拉龙同属兽脚亚目,是在蜥脚下目与兽脚亚目分开演化之后才演化出来的。

南十字龙的化石记录极不完整,只有大部分脊椎骨、后肢和大型下颌。但是,因为化石的年代是在恐龙时代的早期,所以它的大部分特征都得以重建。南十字龙身长2.1米,高约0.8米,体重约20~30公斤。它的颈部瘦长而弯曲,头相对较大,口内有刀刃般锋利的牙齿,牙齿都向后弯曲,呈锯齿状。南十字龙有灵活的下颌关节,下颌可以前后、左右、上下自如活动,使它能够很方便地将食物吞入腹中。它的骨骼细而轻巧,这使它成为敏捷的猎手。南十字龙对同伴十分爱护,有时还会聚集好几条南十字龙一起进行捕食呢。

南十字龙前肢较小,可能有四指,后肢则可能有五趾(第三个手指与脚趾最长),而后来出现的肉食恐龙后肢只有三趾。南十字龙的后肢长而纤细,从生物学和生理学角度来看,这种特征可以让动物的奔跑速度加快,非常有利于捕捉猎物或逃避敌害。它的尾巴不长(有40多块椎骨),约为80厘米,但与较晚期的其他蜥脚类恐龙相比,它的尾巴已经算是较大的、也是较短的,在奔跑时会保持笔直并离开地面。南十字龙连接骨盆与脊柱的两个脊椎骨以一种原始的方式排列,它的肠骨上有一个发育很好的臀部孔,科学名称叫髋臼,这在其他恐龙身上是很少见到的。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