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了的笔顺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29 22:21:25浏览:4分类:文字大全

了的笔顺怎么读

"了"的笔画顺序:横撇/横钩、竖钩

"了"的笔顺图解:

基本字义:

1、明白,知道:明了。

2、完结,结束:做完了。

3、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办得了。

4、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为了[wèi le]?

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不用“为了”。

2、了辩[le biàn]?

形容对答清楚敏捷。

3、算了[suàn le]?

作罢;不再计较。

4、够了[gòu le]?

用于表示惊讶和规劝,常常是重叠使用,表示满足需要了。

5、了的[le de]?

谓本领高强。

笔字笔顺如下:

笔画数:10画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フ

读写:撇横捺撇横捺撇横横折

笔,汉语常用字,“聿”是“笔”的本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读作bǐ,其本义为手握由竹管和兽毛制成的软性书写工具书写,后引申指书写、书画作品、汉字的笔画、文件数量等。

笔,会意兼形声字。“聿”是“笔”(繁体)的本字,聿的甲骨文(如图)=(半个“竹”字,一小截竹管)+(又,抓持)。金文(如图)承续甲骨文字形。

笔,从竹从聿,聿亦声,表示手持末端撮兽毛的竹管在写字。持“竹”的会意字,表示笔字本义与聿有关且表音,笔与聿并物韵。

笔字始见于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说文》从其结构作“从聿从竹”。隶变时,竹或作艸,这是由于古人把竹也看作艸(《说文》训竹为“冬生艸”),故竹、艸每相通用;潦草的将竹头写作“?”,但皆非主流。

小篆的形体在甲骨文、金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笔的末端多加一横笔,同时增加了“竹”头部件,以表示笔的材质。隶书的形体结构直接来自小篆,只是将下面笔头部分平直化,从而失去了字形的象形性特征。

楷书从《说文》结构作“笔”(繁体),简化字作“笔”,从竹从毛,会意字,不再是会意兼形声字。简体最早见于北齐隽敬碑和房周陀墓志,后来被确定为正字。演化的楷书“笔”和演化的楷书“笔”,皆未成为正体。笔的本义是书具。

《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在外者半。”云梦秦简《日书》甲种46背2:“取女笔拓之,则不来矣。”引申指书写。《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引申指书画作品。

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又指汉字的笔画。《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又用作量词,多用于钱款帐目。

史传秦蒙恬造笔,甲骨文“聿”及墨书卜文证,至迟在商代,人们已制笔、用笔。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