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祖山风景区地质作用及旅游观察路线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7 22:31:42浏览:12分类:旅游攻略

祖山风景区地质作用及旅游观察路线

路线:基地─祖山风景区东门─车厂─秋子峪─基地

任务:

1)观察早白垩世响山花岗岩岩基及花岗岩地貌。

2)观察接触变质作用及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的构造现象。

3)观察基岩区河流地质作用和新生代沉积物特征。

4)观察寒武纪地层的岩性与原生构造。

5)观察秋子峪背斜构造,并进行构造运动分析。

6)祖山自然风景区及明代长城旅游观光。

预习内容:

1)表层地质作用。

2)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

3)构造运动。

No.26

位置:祖山风景区东门内微波塔(苇子峪林场)西约200m路北侧(图4-21)。

意义:花岗岩及其次生构造、地貌观察点。

观察内容:

1)响山岩体早期侵入岩。

2)侵入岩的构造特征。

3)侵入岩的地貌特征。

教学内容:

1)祖山自然风景区地质上属于早白垩世响山花岗岩岩基的一部分。该岩基出露面积约217km2,平面上以不规则的椭圆状(长轴北北东向延伸达25km,出露宽度达15km)产出,出露位置为两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在构造运动的持续作用下,响山岩体不断扩张,形成了两期岩浆侵入(参见第二章,二、岩浆岩)。岩体与围岩接触界线为不规则的锯齿状,岩体内部无定向组构,在接触带附近常见围岩捕虏体。本观察点位于岩体的东部边缘,岩性为早期侵

图4-21 祖山风景区地质作用及旅游观察路线交通位置图

入的中粗粒碱长花岗岩。

2)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图版Ⅲ-7):浅肉红色,中粗粒不等粒结构,局部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定向性不明显,局部发育晶洞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及含量:石英约20%~25%,他形粒状,大小1~8mm;钾长石>65%,肉红色,半自形-自形,大小2~10mm,多数为3~6mm,大者形成“斑晶”;斜长石5%~10%,灰白色,自形-半自形,大小4~9mm。次要矿物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两者含量<5%。岩石K-Ar同位素年龄为101.4Ma(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1995)。

3)岩石原生构造是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构造。响山岩基的原生构造主要是晶洞构造和原生节理构造。在侵入岩中近于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的原生孔洞称为晶洞。晶洞大小不等,直径由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晚期或后期的岩浆(或热液)渗入晶洞,在晶洞壁上常发育晶形完好的石英、长石晶体。花岗岩晶洞内的矿物多为石英晶体,生长好的称为水晶,一般垂直于晶洞壁生长。响山花岗岩晶洞构造比较发育(图版Ⅲ-8)表明该岩体是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响山岩基早期侵入体中原生节理较发育,在同一露头可见3组互相垂直的原生节理。原生节理的产状受岩浆侵位时的构造应力场的控制。

4)花岗岩地貌:响山岩体中发育很多不同方向的近直立裂隙,包括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在表层地质作用下,特别是风化和地面流水的剥蚀,响山岩体内形成了深谷奇峰、地势陡峻的地貌特征。在露头上亦可见到两组(产状345°∠64°、5°∠80°~89°)或三组次生节理切割岩石的现象。

5)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描述花岗岩的岩石特征,观测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讨论响山花岗岩体的地貌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岩性鉴定与描述。

2)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的区别及产状测量。

时间:40分钟。

思考题:

1)试述响山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

2)与华山、黄山等地质地貌特征进行对比,说明响山岩体地貌的形成条件。

No.27

位置:祖山风景区东门两侧。

意义:河流地质作用及冲积物观察点。

观察内容:

1)了解祖山自然风光,接受爱国主义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山区河流的地质作用特征。

3)响山岩体晚期中细粒花岗岩。

4)节理观测。

教学内容:

1)祖山风景区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稀有植物和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位于秦皇岛市区西北约25km的青龙县响山─老岭一带,面积约118km2,最高峰响山海拔1421m。在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山峰均由响山发端绵延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祖山有五大景区,上百个自然景观,其中,自然地质博物馆——十里廊谷、原始遗留的稀有植物——天女木兰、遇风奏乐的山峰——响山、变幻无常的六棵松——幻松、原始森林、草甸、瀑布及明代石长城等景观更为引人入胜。祖山风景区不仅是北方少有的山岳型森林公园,也是进行地质、生物、环境等研究的良好的天然实验室。

天女木兰,又称天女花、天兰、山牡丹等,属木兰科木兰属,阔叶亚乔木,在国家稀有濒危植物名录中被列为第二级,是世界知名的珍贵树种。天女木兰花期在6~7月间,花瓣乳白色,花蕊红中带黄,极为冷艳,树叶油绿肥厚,枝干光滑无纹,整体呈现出一种丽质秀美的仙女形象。天女木兰对环境的选择比较苛刻,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地区才能开花生存,一旦环境遭到破坏,便生长不良,以至枯萎、消亡。目前,在我国仅有少数地区发现该树种,而祖山现有1500株,并且成片生长,更是罕见。每年6月下旬,成片盛开的天女木兰,长长的花梗随风飘荡,芳香扑鼻,宛若天女散花,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在风景区大门两侧的陡峻山坡上,苇子峪长城呈北东-南西向蜿蜒起伏。它在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由明代开国元勋徐达主持修建,公元1567年(明隆庆元年)又由民族英雄戚继光主持重修,为石长城,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风景区东门南侧石河支流发源于响山,由于河流的下蚀作用,上游河谷呈“V”字形;冲积物成分相对简单,主要为中粗粒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石英正长岩等,分选差,棱角状-次圆状,局部可见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河漫滩、浅滩,局部可分辨出Ⅰ、Ⅱ级河流侵蚀阶地或见到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现象。

3)在风景区东门外两侧陡壁上,可见响山岩体边缘的中细粒碱长花岗岩。岩石呈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石英,含量约25%,他形粒状,大小0.5~2mm;钾长石含量>65%,半自形,大小一般为0.5~2mm,个别为2~4mm者构成“斑晶”。次要矿物含量5%~10%,以黑云母为主,含少量斜长石。该花岗岩的侵入时间略晚于前一个观察点的中粗粒碱长花岗岩,前者呈脉动侵入于后者之中,在南侧长城脚下东约150m的陡壁上可见两者的接触关系。

4)岩石中可见4组节理,产状分别为320°∠74°、12°∠76°、265°∠85°、115°∠85°,主要为次生构造,节理切割岩石,使花岗岩形成陡壁。这些节理表明岩体形成之后,遭受了后期构造运动的破坏。

重点与难点:

1)花岗岩的分类、命名及观察描述花岗岩的方法。

2)中粗粒和中细粒碱长花岗岩接触关系的判断与分析。

3)节理的观测及节理性质的判别与分析。

时间:80分钟。

思考题:

1)如何从野外的宏观特征判别沉积岩与侵入岩?

2)以祖山风景区为例,讨论自然保护区对地质、生物、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意义。

No.28

位置:祖山风景区东门东约1.5km大老峪村南东侧陡壁。

意义:接触变质作用观察点。

观察内容:

1)沉积岩与岩浆岩的宏观特征及判别。

2)接触变质作用及接触变质带特征。

3)褶皱构造。

教学内容:

1)响山岩体东部边缘相的围岩为中-晚寒武世沉积岩,离开岩体由西向东分布中寒武统徐庄组、张夏组和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为一套碳酸盐岩、泥质岩夹石英砂岩的岩石组合,含生物碎屑灰岩。本观察点主要为中寒武世地层,宏观上,岩石成层性好,层理构造发育,颜色以灰色、浅褐灰色、暗灰色为主,主要岩性为含云母粉砂质页岩、鲕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长石石英粗砂岩、含藻泥质条带灰岩。地层呈中薄层状分布在岩体之上,并发育褶皱构造,表明岩体侵入或后期的构造活动使地层发生了塑性变形。

2)岩体边部的岩石为细粒碱长花岗岩和正长斑岩,宏观上,以浅褐色、灰褐色为主,块状构造,两者之间见不到截然的界线,为过渡关系,越靠近围岩岩石颗粒越细,由细粒花岗结构变为斑状结构至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即岩体边缘有很明显的细粒边或冷凝边。这是岩浆侵入到地层中,岩浆体的边部受到淬火而形成的,表明响山岩体与中寒武统的侵入接触关系。

正长斑岩呈浅黄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为正长石和角闪石,前者为肉红色,含量5%~10%,自形,大小1~4mm;后者为黑绿色,含量<5%,半自形,大小1~3mm。基质为隐晶质。局部发育假流动构造。岩体中可见围岩的捕虏体。

由于岩浆烘烤,围岩发生了接触变质作用,形成接触变质岩,使原来硬度低的灰岩、泥岩等变得坚硬。远离岩体变质程度变浅,直至恢复到正常沉积岩。在不同时代的围岩中,发育宽1~10cm的接触变质带,其界线不规则(图版Ⅳ-1),岩性主要为大理岩、硅化岩、角岩,局部发育矽卡岩和黄铁矿化。

3)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分析接触变质作用及接触变质岩的特征,分析冷凝边和烘烤边的成因,讨论冷凝边、烘烤边对于确定侵入岩与沉积岩接触关系的作用。测量接触面产状和地层产状,作侵入接触关系剖面素描图。

重点与难点:

1)正长斑岩的观察与描述。

2)侵入接触关系、接触变质带的识别与分析。

时间:60分钟。

思考题:怎样识别冷凝边与烘烤边?它们在研究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方面有什么意义?

No.29

位置:车厂村西南民居旁的公路边。

意义:松散堆积物观察点。

观察内容:

1)松散堆积物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2)根据堆积物特征,分析物源区。

教学内容:

1)在正长斑岩和寒武系中薄层灰岩、泥灰岩中,发育宽约20m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它主要由细粒花岗岩、中粗粒花岗岩、正长斑岩的砾石和砂土、泥土构成,灰岩、泥灰岩、泥岩的砾石含量少,结构松散,分选性差。在垂向上,沉积物具有分带性:①下部为砾石层,砾石的粒径大,为5~45cm,以5~15cm为主,磨圆度较好,呈次棱角状-次圆状,含量>60%,略呈叠瓦状排列,其余为细砾和砂土;②中部主要为褐**沙泥层,呈长透镜体状,砾石很少,厚约40~60cm;③上部为磨圆度差的砾石层,砾石的成分下面以花岗岩、正长斑岩为主,上面以沉积岩为主,粒径较小,大约为3~30cm,磨圆度不好,为棱角状-次棱角状,含量>65%,其余为松散的砂土。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该点第四系堆积物的形成环境及物源区。该点内容较少,且在公路边进行观察分析,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另外,请同学们注意交通安全。

重点与难点:

1)不同营力和介质的搬运、沉积特征。

2)砾石的岩性识别及可能的物源区分析。

时间:40分钟。

思考题:

1)河流、洪流、片流形成的沉积物的特征有何异同点?

2)如何根据沉积物特征判别物源区?

No.30

位置:秋子峪村北约700m公路西侧采石场。

意义:褶皱及其伴生构造观察点。

观察内容:

1)褶皱构造。

2)断裂构造。

3)沉积岩原生构造及岩溶现象。

教学内容:

1)该观察点位于柳江向斜西侧,出露地层为中寒武统徐庄组和张夏组,岩性主要为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灰岩、泥岩及生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为中厚层状-块状,灰色,鲕状结构,鲕粒大小1~2mm,圆状,含量>80%,亮晶胶结为主,风化面上球状鲕粒很明显地凸出于岩石表面。生物碎屑灰岩呈灰色,生物碎屑结构、晶粒结构,中薄层状,所含化石大多为古生物碎片(图版Ⅳ-2),完整的较少,主要为双壳类。

2)地层中发育褶皱构造,为一个直立背斜。该背斜呈北北东向展布,枢纽走向5°~10°,向北东倾伏,倾伏角约10°;出露高度6~8m,宽度约30m;核部地层为徐庄组灰岩夹泥灰岩,翼部为张夏组灰岩、鲕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西翼地层产状为300°~302°∠22°~39°,东翼为65°~82°∠30°~33°;发育正扇形节理和次级褶皱(图4-22;图版Ⅳ-3)。近背斜轴部的节理往往可成为良好的导矿和储矿构造。区域上该褶皱属于上平山倾伏背斜的北东段,西翼地层被响山岩体破坏、吞蚀而不完整,由此说明该背斜形成于响山岩体之前。

图4-22 秋子峪背斜横剖面素描图

3)地层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发育,主要有瘤状构造、水平层理、缝合线构造、羽裂纹等,观察、分析这些构造的形成原因。

4)垂直背斜的展布方向,发育一些断裂构造,有的张开宽度>30cm,被风化形成的红土及灰岩角砾所充填。它们是在褶皱形成过程中与挤压应力平行的方向上形成的横张节理。

此处还可见到断层擦痕(有的产状为115°∠30°和350°∠39°)与岩溶现象。

5)测量地层产状,作背斜构造横剖面图,对褶皱进行分类。

重点与难点:

1)褶皱构造的识别及褶皱的测量与描述。

2)与背斜构造伴生的小构造的观察与识别。

时间:60分钟。

思考题:

1)试述背斜构造的成因。

2)如何识别褶皱类型?怎样描述褶皱特征?

3)褶皱构造对于地质找矿有何意义?

圆明园 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古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主要景致

大宫门:大宫门共5间,南向,门前有大型月台,东、西朝房各5间;房后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间;东为宗人府、内阁、礼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国子监、銮仪卫、东四旗各值房;西为户部、刑部、工部、钦天监、内务府、光禄寺、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御书处、上驷院、武备院、西四旗各值房。 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勤政亲贤殿: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北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暖阁的北墙上悬挂着雍正皇帝题写的匾额:“勤政亲贤”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诗篇。 最大的建筑——勤政亲贤殿,位于西面一套院落中,它前面有宫门和垂花门,垂花门内是一个大院落,勤政亲贤殿就居于这座院落的正北。“勤政殿”是一座面阔四间的大殿,里面显得特别宽阔。殿内正中设有皇帝的御座,御座后面是一具高大的屏风,屏风上有乾隆帝弘历手书“无逸”二字。殿内撰满了紫檀雕镂的桌椅,其雕镂的花样有岁寒三友、花卉翎毛、山水人物,割工精巧,造型逼真。椅子和床榻上铺着绣有五爪金龙的黄缎子椅披和垫褥。殿内房间的间隔,全是精雕细镂的紫檀壁板,御座两旁设有书架和存放卷册典藉的书柜。乾隆时期,弘历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臣僚。夏天,为避暑热乾隆又把办公和进餐的地方由“勤政殿”搬到殿东的“芳碧丛”,因为芳碧丛前面庭院里奇石林立,翠竹掩吹,凉爽宜人。芳碧丛的北面也是—个大院落,院中假山石、湖石很多,又种有芭蕉,海棠等富有南国情趣的观赏花木。庭院中,常常可看见珍贵的丹顶鹤在石间花术丛中剔翎摆翅,悠然自乐。两边廊屋檐下的精致雀笼里的各种珍禽,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声。 九州清晏:九州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寝宫;道光十六年,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同时被火焚烧;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 长春仙馆:长春仙馆,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长春仙馆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门3间,正殿5间。 镂月开云: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三十一年,又亲题"纪思堂"匾额;院内植各色牡丹数百株。 碧桐书院:碧桐书院,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位于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 上下天光: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 杏花春馆:杏花春馆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馆舍东西两面临湖,西院有杏花村,馆前有菜圃。 坦坦荡荡:坦坦荡荡紧靠后湖西岸,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四周建置馆舍,中间开凿大水池。 万方安和:万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馆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楼宇,有33间。 山高水长楼: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上下各9间;前环小溪后拥连岗,中间地势平坦,是专门设宴招待外藩之处,也经常举行比武赛箭。 同乐园:同乐园位于后湖东北面,是园中最大的戏台,有清音阁3层,宽10丈,下层设演特技的机轴;南有化妆室5间,北有观戏楼5间;乾隆间每年从正月十三起在此举行酬节会,连日宴赏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并赏听戏,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戏庆祝数日。 安佑宫: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隅,建于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宫太庙,殿内曾陈列康熙、雍正、乾隆遗像。 水木明瑟: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仿扬州水竹居,内设水力土风扇,是园中最早的观水法。 舍卫城:舍卫城位于水木明瑟东面,是园中专门开辟的一座小城镇,仿照古印度桥萨罗国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种佛像和收藏佛经的地方。城廓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宽,四周筑有城墙,共辟4门。城内街道呈十字形,内建殿宇、房舍共326间,用游廊相连接;还建有数座金碧辉煌的牌楼。城前专门开设一条贯穿南北的买卖街,称苏州街,由宫中太监扮作商人开市叫卖,法国教士王致诚对买卖街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文源阁:文源阁位于水木明瑟北面,原称四达亭,乾隆南巡浙江后,仿照宁波的明代藏书楼天一阁改建,专门贮藏《四库全书》。 廓然大公: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是园中一组较大的建筑,主体建筑北濒大池,园内景色倒映水中犹然两景;另有诗咏堂、菱荷深处等景点。 西峰秀色:西峰秀色号称园中小庐山,仿照江西庐山改建;后垣的花港观鱼,仿照杭州西湖胜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摆设巧宴盛会。 四宜书屋: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有殿堂5间,正殿称安澜园,为乾隆南巡后,仿照杭州湾畔海宁一陈姓隅园改建。 北远山村: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称都与农事有关,呈现浓郁田园景色。 方壶胜境: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楼宇。 蓬莱瑶台:蓬莱瑶台位于福海中央,共有三个岛,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接秀山房: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南隅,内部装饰全部采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银、宝石、象牙等,这些奇珍异宝上都镂刻着山水、楼阁、人物、花木、虫鸟。这种装饰,从设计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创始,故称周制,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隅,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的精华。 曲院风荷: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同乐园南面,正殿一排5间,仿照杭州西湖曲院改建,跨池还有一座9孔大石桥。 淳化轩:淳化轩位居长春园正中的主体建筑,建成时适逢《重刻淳化阁贴》竣工,遂将刻板嵌于左右廊的廊壁上,轩并由此得名。《重刻淳化阁贴》刻板144块,共10卷,汇集历代名家99人的真迹;刻成后又拓400部,分赐皇室宗亲、大臣以及直隶、山东、浙江各行宫和名胜地。淳化轩因此成为北京地区 著名碑林。 海岳开襟:海岳开襟建于水池中,台基为圆形,上下两层,汉白玉石凭栏围绕。台上建3层楼宇,下层为海岳开襟,南檐题“青瑶屿”3字;中层为得金阁,题“天心水面”4字;最上层题“乘六龙”3字;台的四面各设牌楼一座。在圆明园的所有楼阁中,这组建筑最为豪华。狮子林:狮子林位于长春园东北隅,乾隆皇帝游苏州后,仿建苏州狮子林,先建8景,后续8景,共16景,形成一组别致的小园景区。 如园:如园位于长春园东南隅,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宁(今南京市)后,仿照明代大将徐达的瞻园建置。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 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 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铜像,用青铜制造。 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佣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于,也都一齐喷水。当年,皇帝是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一组喷泉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荷兰使臣得胜等,都曾在这里“瞻仰”过水法奇观。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爆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观水法:观水法位于远瀛观中轴线南端,主要建筑有安放皇帝宝座的台基,后面立高大的石雕围屏风,两边设巴克鲁门,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喷水的水池。池旁依势设置各种兽类,呈半圆形,表示兽战和林中逐鹿等游戏;喷水的管口安装有时钟,根据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用12种动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个时辰,每隔1时辰便有1兽的口中向池内喷射水。 万花阵:万花阵亦称黄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用四尺高的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太监、宫女们手持**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所以也叫黄花阵或黄花灯。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 线法山:线法山和线法墙之间,有一条方河,在线法墙下设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于水箱中,皇帝坐在线法山上观望。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