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情话语录 > 正文

苦涩的文言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31 09:48:22浏览:15分类:情话语录

苦涩的文言文

1. 形容味道苦涩的古文词有吗

相见欢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乡子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瑞鹧鸪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体裁:词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花犯 咏梅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 体裁:词 诗词: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体裁: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作者:朱淑真 朝代:宋 体裁:词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杨柳青作者:吴承恩 朝代:明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寄皇甫宾客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代简名利既两忘,形体方自遂.卧掩罗雀门,无人惊我睡.睡足斗擞衣,闲步中庭地.食抱摩挲腹,心头无一事.除却玄晏翁,何人知此味.。

2. 形容味道苦涩的古文词有吗

相见欢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乡子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瑞鹧鸪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体裁:词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花犯 咏梅作者:周邦彦 朝代:宋 体裁:词 诗词: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体裁: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菩萨蛮作者:朱淑真 朝代:宋 体裁:词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杨柳青作者:吴承恩 朝代:明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寄皇甫宾客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代简名利既两忘,形体方自遂.卧掩罗雀门,无人惊我睡.睡足斗擞衣,闲步中庭地.食抱摩挲腹,心头无一事.除却玄晏翁,何人知此味。

3. 苦涩的古体文怎么写

不知道你所说的古体文指什么,据我所知的古代文体大致有以下几种,现发给你作参考: 1.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

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

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

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1)疏。

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

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践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9.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0.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

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11.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12.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

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

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如明戏曲作家汤显祖的《还魂记》(即《牡丹亭》),清初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

[编辑本段]五、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如《战国策》。 5.语录体 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如:《论语》、《孟子》。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据我所知的还有:近体诗、古体。

4. 苦在文言文当中的一词多义

苦: 1. 苦菜。

即荼。 ●《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

」 ●毛传:「苦,苦菜也。」 ●孔颖达疏引陆玑曰:「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恬脆而美,所谓堇荼如饴。

」 ●《礼记?内则》:「濡豚,包苦实蓼。」 郑玄注:「苦,苦荼也。

」 2. 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书·洪范》:「润下作咸,炎上作苦。」 ●孔传:「焦气之味。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荼味之苦,宁以周原而成饴?」 ●唐韩愈《苦寒》诗:「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酽茶﹞咂在嘴里比黄连汁子还苦,攒着眉咽下去。

」 ●丁玲《海伦的镜子》:「一股苦涩的味道噎在我的喉腔。」 3. 痛苦;困苦。

●《书·盘庚中》:「尔惟自鞠自苦。」 ●《孟子?梁惠王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 ●晋李密《陈情事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臣苦不如死,一死尚可怜。

」 ●《三国志平话》卷上:「军受带甲之劳,民遭涂炭之苦。」 4. 忧伤;愁苦。

●《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四:「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有征行之艰,闾里怀离别之苦。」 ●宋文天祥《读杜诗》诗:「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

」 5. 困扰;困辱。 ●《战国策?秦策一》:「代三十六县,上党十七县,不用一领甲,不苦一民,皆秦之有也。

」 ●《吕氏春秋?论人》:「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 ●《汉书?冯奉世传》:「先是时,汉数出使西域,多辱命不称,或贪污,为外国所苦。

」 颜师古注:「苦,谓困辱之。」 ●唐皮日休《晋文公不合取阳樊论》:「阳人不服,晋侯围之,乃辱其宗祊,苦其人民,虐其甥舅。

」 6. 苦于,困于。 ●唐杜甫《逃难》诗:「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 ●宋曾巩《谢雨文》:「前岁苦饥,去岁苦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后婿中岁偃蹇,苦不得售。

」 7. 厌恶。 ●《晏子春秋?谏上十六》:「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

」 ●《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汉书?韩信传》:「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

」 8. 恨,怨嫌。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宋秦观《和黄法曹忆建溪梅花》:「清泪斑斑知有恨,恨春相逢苦不早。

」 ●明刘基《郁离子?瞽聩》:「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9. 急迫;紧迫。

●《庄子?天道》:「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成玄英疏:「苦,急也。

」 ●《梁书?曹景宗传》:「﹝天监﹞二年十月,魏寇司州……时魏攻日苦,城中负板而汲。景宗望门不出,但耀军游猎而已。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毗卢择迦王传说》:「群盗苦逼,求哀称佛。」 10. 辛勤;刻苦。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庄子?天下》:「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 ●唐韩愈《荐樊宗师状》:「勤洁和敏,持身甚苦。」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仲信名廉清,苦学有守。

」 11. 极力;竭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朱希真﹞不敢以告,景初苦问之。」 ●《三国演义》第五三回:「玄德苦挡,云长不依,只领五百校刀而去。

」 ●《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宝钗见王夫人伤心,只得上前苦劝。」 12. 病痛。

●《庄子?达生》:「﹝孔子﹞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也。」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苦,病也。

」 ●《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虽有微苦,宜力疾朝侍。」 胡三省注:「苦亦疾也。

」 13. 指患病。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纳缚僧伽兰》:「可汗惊寤,便苦心痛,遂告群属所梦咎征,驰请众僧,方伸忏谢,未及返命,已从殒殁。

」 14. 副词。犹甚,很。

表示程度。 ●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之一:「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 ●宋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与子由别后赋诗寄之》:「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清高鹗《题竹雪撷芳诗卷》诗:「知君苦忆红梅树,读到梅花意也亲。

」 ●《花城》1981年第6期:「她跟陶一川的苦恋,我也从她那儿听说了。」 15. 副词。

用同「可」。犹却。

表示转折。 ●《水浒传》第三一回:「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

」 ●《清平山堂话本?霅川萧琛贬霸王》:「北门立一庙,苦不甚大,交百姓烧香。」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此去那里苦不多远,我们收拾起来一同去走遭,访问下落则个。

」 16. 姓。 ●《国语?鲁语上》有苦成叔。

又《吴语》有大夫苦成。

5. 形容“苦涩”的词语有哪些

心酸

辛酸

苦楚

心伤

酸楚

苦涩

拼音:[kǔ sè]

释义:

1. 又苦又涩的味道

青苹果是苦涩的。

2. 形容诗文崇尚雕琢,语言不流畅,文意晦涩难懂。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 ,学苦涩于樊宗师 。"

3. 形容心情愁苦而声音沉滞。

他苦涩地笑了笑。

近义词:苦楚 酸楚

反义词:甜蜜

6. 文言文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释:

①尝:曾经。②诸:众,各。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⑧之,这里指里子。⑨唯:只,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7. 表达心里憋屈的文言文

一、心中的苦闷像一罐醋。

二、孤独的双眼沉默着,何时才被明亮发现,躲在黑暗角落的我。 三、不要走,请逗留,不要再让我心痛,难道你认为伤我还不够? 四、擦肩而过,你我,并不是属于彼此的,无所谓的珍重与再见,无所谓的感受与苦涩已化作尘埃飘过,我们该珍惜现在。

5、窗外雨在下,一颗挨着一颗,我的泪水也蓬勃了,如窗外那断了线的雨珠。 陆、当温柔不在,当泪水擦干,我现在的挽留还算不算?只愿不会成遗憾。

漆、当一切都回不去了,当我决定要走,你才明白冷落了我,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相拥,对我来讲,都是幸福的。 吧、对于任何人来说,在爱情里最大的委屈就是,TA和你在一起,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个人。

而可悲的是,你明明知道,还要装作不知道,只是害怕TA真的离开。心情短语 9、你变了,我也变了,回不去的温柔,泪水如泉涌,最熟悉的变得最令我心痛。

一0、明知你心里没有我,也永远做不到你想要得那个,却不由自主让你看到最真实的我,掩藏住受伤的我。 一一、不要再折磨我,我的心已被割破,流尽的不是血,是爱你的错。

一二、你的寂寞让我留恋,不小心回头看了你一眼,只有孤单的人会寂寞。 一三、你就像我口中的牛奶,我渴了,饿了,困了,累了,你却帮不了我什么,只上一暂时滋润了。

一四、想爱不能爱才最寂寞,我试着勇敢一点,可我无法面对镜中颤抖的双眼,所以只能跟靠近我的每个人说再见。 一5、诺言不过上一种谎言,那是种美丽的欺骗,可就是有人愿意为了它放弃一切。

一陆、情断了,绑不住,试着放手,走与不走,留与不留,我不想懂。 一漆、如果爱不曾来过,如果梦不曾碎过,如果心不曾疼过,那么我,是否还是你认识的我? 一吧、心像数万跟钢针插着,我的嗓子像是被什么东西塞住了,无比的难过。

一9、走,还是要走的的,留下来的不过是一副躯壳,留,还是要留的,我的心就在次生根了。 二0、我低下头咬着下唇,忍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难受,为什么别人就不理解我呢?为什么没有人愿意靠近我的心呢?我的委屈,又该向谁诉说呢?表达心里委屈的句子 二一、我忍着骂,我忍着打,可是,我这样低声下气的忍谁知道是为什么呢?也许别人根本不想理解我,也可能是别人并不想关心我,但是,我还是一个女孩子啊!我能忍得住吗? 二二、我用手紧紧的抓着门,无力地倒下去,放身大哭,我后悔我做的一切,能不能原谅我? 二三、喜欢就喜欢了,心被牵动,无须理由,爱上你是我的自由,请打开窗口,让我的灵魂与你的灵魂相拥。

二四、你突然点醒了我,我们的相识能够以年计算了,你找到你爱的,而我,还在原地徘徊着。 二5、如果我从没遇见你,如果我从没爱上你,如果我一开始没坚信,也许我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自己。

请高手帮忙翻译 山西导游词

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 “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 “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 “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序也作 “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杂记。包括:

(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民间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 “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赠序文:文体一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类文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书说文: “书”指一般书信。“说”指阐明事物、问题的义理文。把二者归为一类里,是因为“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常常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例如《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答李翊书》、《报刘一丈书》等。

传状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诸如《苏武传》、《张衡传》、《海瑞传》等。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有 “原……”、“……论”、“……辩”等文题形式。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彩。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杂记文:杂记文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章,它包括较广,有人物记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文化名胜古迹、历史掌握、遗文遗事、社会风俗杂谈、读书杂记等。这类文章手法灵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如《桃花源记》、《项脊轩志》《梅花岭记》等。

小说:就其古代散文来说,小说是早已有之的,下面再介绍一下小说。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神话”、“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统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小说初具规模。其作品主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深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此时期,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按着不同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仙传体。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文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炼,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这类文章,内含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语言雕琢、精炼。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序跋文:序也作 “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多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例如《〈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民间故事文:是经过长期的群众口头创作的口述流传,不断地修改加工而成的文学样式。它表现为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充满神奇色彩、艺术感染力强。例如《渔夫的故事》等。

上面介绍的都是从无韵这个角度列述出来的。从广义上说,这些文体在古代都属于散文。它们有其共同特征,又有各自不同特点,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上面列述的这些散文体,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散文是不同的。今天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而上面这些文体类型有许多种是不能归到今天所讲的散文里边的,有的可以归到散文里边。

碑志文:古代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碑是墓碑,多在碑前;志是墓志,写在碑后,这类文章记述死者生平事迹高度概括,用语极精简。而内含丰富,言尽而意无穷。如《平淮西碑》。

奏议文: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它包括疏、表、对策、议对、封事等。《文章有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动,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为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谏太宗十思疏》。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出师表》。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教战守策》,等等。

传奇文:小说体裁之一。( 1)以其情节奇特、神奇而得名。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文的短篇小说。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所以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例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牡丹亭》、《桃花扇》等。

哀祭文:古代哀辞和祭文,是哀吊死者,追怀生前,表示悲伤之意的文章,祭文要在设祭时所读。这类文内容伤惋,言辞凄切,感情沉重,用语真朴凝聚。如《祭妹文》。

传说文:是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演变的故事。如英雄人物传说。普通人物传说、西湖的传说。有的是以特定历史事实为基础,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大多颂扬赞美,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如孟姜女的传说、牛朗织女的传说等。

寓言文: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通常是借托某种事物,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达到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的目的。这类文体惯用拟人手法,语言简捷犀利。例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颂赞文:古代对他人赞扬、歌颂的文章。古代受人之恩惠,得人之成全,而表示感激之意,对其人其事其恩德进行歌颂、赞美。情真意切,语挚言厚,但不造作。如《子产不毁乡校颂》。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

骈文:又称 “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出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 “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辞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注重文彩、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较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写词又叫倚声填词。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的内容,也很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词有词牌,词牌一定了,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一种词牌有一种词牌的 “三固定”,它是丝毫不可随意的。要想填词或解决词方面的问题,就要熟悉各种词牌的格律,否则是无法办到的。词虽然在内容上无法分类,但按着字数的多少又可划分的: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不分段。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可分段,称上、下阕或上、下片。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三叠、四叠……词除了上面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外,每种词牌的内容大体上也固定,要抒发什么感情也是有讲究的,这些都要注意。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而其中第三折用的是 “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就是人物的对白或独白。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一、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主要作品有《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5)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有《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7)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8)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9)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10)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有《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鹊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属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11)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有《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3)《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有《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有《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史记》是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4)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班马”之一。主要作品有《汉书》。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5)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主要流传的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其主要作品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有《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6)范晔,字尉宗,著《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7)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有《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属笔记体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8)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9)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

一、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历史散文有《左传》、《战国策》、《国语》。《谷梁传》、《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

(3)《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雎》、《伐檀》、《硕鼠》、《七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了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4)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主要作品有《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5)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有《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曹刿论战》等选自此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富有文学性。

(6)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有《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7)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有《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愚公移山》出于此书。

(8)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9)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有《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具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10)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有《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鹊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属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11)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有《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12)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3)《战国策》33篇。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文学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有《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主要作品有《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史记》是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4)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班马”之一。主要作品有《汉书》。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5)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主要流传的作品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其主要作品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有《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6)范晔,字尉宗,著《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之一。

(7)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主要作品有《世说》,唐时称为《世说新书》,宋时称《世说新语》。属笔记体小说,记载魏晋人物的言谈轶事,与“志怪小说”相对,可看作“志人小说”的开端。

(8)刘勰,字彦和,晚年为僧,法名慧地。主要作品有《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艺理论专著。

(9)北朝乐府主要作品有《木兰诗》、《敕勒歌》、《折扬柳歌辞》,都被收入《乐府诗集》。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 “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 “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 “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序也作 “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辩。 “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杂记。包括:

( 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 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民间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 “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赠序文:文体一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类文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书说文: “书”指一般书信。“说”指阐明事物、问题的义理文。把二者归为一类里,是因为“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常常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例如《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答李翊书》、《报刘一丈书》等。

传状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诸如《苏武传》、《张衡传》、《海瑞传》等。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有 “原……”、“……论”、“……辩”等文题形式。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彩。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杂记文:杂记文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章,它包括较广,有人物记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文化名胜古迹、历史掌握、遗文遗事、社会风俗杂谈、读书杂记等。这类文章手法灵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如《桃花源记》、《项脊轩志》《梅花岭记》等。

小说:就其古代散文来说,小说是早已有之的,下面再介绍一下小说。

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神话”、“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统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小说初具规模。其作品主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深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6、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此时期,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按着不同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

按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日记体、书信体、仙传体。

按内容分为历史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为文言文小说和白话小说。

我国古代小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炼,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

箴铭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这类文章,内含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语言雕琢、精炼。例如《陋室铭》、《柳子厚墓志铭》等。

序跋文:序也作 “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多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例如《〈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民间故事文:是经过长期的群众口头创作的口述流传,不断地修改加工而成的文学样式。它表现为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充满神奇色彩、艺术感染力强。例如《渔夫的故事》等。

上面介绍的都是从无韵这个角度列述出来的。从广义上说,这些文体在古代都属于散文。它们有其共同特征,又有各自不同特点,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上面列述的这些散文体,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散文是不同的。今天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而上面这些文体类型有许多种是不能归到今天所讲的散文里边的,有的可以归到散文里边。

碑志文:古代记载死者生前事迹的文章。碑是墓碑,多在碑前;志是墓志,写在碑后,这类文章记述死者生平事迹高度概括,用语极精简。而内含丰富,言尽而意无穷。如《平淮西碑》。

奏议文: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类文章。它包括疏、表、对策、议对、封事等。《文章有体序说》: “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动,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为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谏太宗十思疏》。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出师表》。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教战守策》,等等。

传奇文:小说体裁之一。( 1)以其情节奇特、神奇而得名。一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文的短篇小说。又因为“传奇”多为后代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所以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例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牡丹亭》、《桃花扇》等。

哀祭文:古代哀辞和祭文,是哀吊死者,追怀生前,表示悲伤之意的文章,祭文要在设祭时所读。这类文内容伤惋,言辞凄切,感情沉重,用语真朴凝聚。如《祭妹文》。

传说文:是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演变的故事。如英雄人物传说。普通人物传说、西湖的传说。有的是以特定历史事实为基础,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大多颂扬赞美,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如孟姜女的传说、牛朗织女的传说等。

寓言文:是带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通常是借托某种事物,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之中,达到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的目的。这类文体惯用拟人手法,语言简捷犀利。例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颂赞文:古代对他人赞扬、歌颂的文章。古代受人之恩惠,得人之成全,而表示感激之意,对其人其事其恩德进行歌颂、赞美。情真意切,语挚言厚,但不造作。如《子产不毁乡校颂》。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

骈文:又称 “四六文”,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讲求词藻华丽,注重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但内容较空,远离社会生活,其价值就不大了。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较有名的有吴筠写的《与朱元思书》。

曲: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是配乐的长短句。它由词演化出来,兴起于金元时代,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的使用口语。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 “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文赋”。辞赋这种文体,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注重文彩、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较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等。

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写词又叫倚声填词。词产生于唐,成熟繁盛于宋,是诗的演进与发展。词与诗比较,更集中于抒情,极少叙事的内容,也很少揭示哲理。其格律限制比诗更严格。词有词牌,词牌一定了,每首词就有固定的字数、固定的句数、固定的平仄用韵。一种词牌有一种词牌的 “三固定”,它是丝毫不可随意的。要想填词或解决词方面的问题,就要熟悉各种词牌的格律,否则是无法办到的。词虽然在内容上无法分类,但按着字数的多少又可划分的: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不分段。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可分段,称上、下阕或上、下片。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可分三叠、四叠……词除了上面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外,每种词牌的内容大体上也固定,要抒发什么感情也是有讲究的,这些都要注意。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而其中第三折用的是 “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就是人物的对白或独白。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等。

一、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尤等。

二、先秦文学

(1)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在“五经”后增加《乐》。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