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文言文韩与周高都翻译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31 13:36:30浏览:5分类:文字大全

文言文韩与周高都翻译

1.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2. 请帮我翻译这段文言文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原文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周恐假之而恶于韩,不假而恶于秦。史黡谓周君曰①:“君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②:‘秦敢绝塞而伐韩者③,信东周也。公何不与周地,发重使之楚④?秦必疑⑤,不信周。是韩不伐也⑥,又谓秦王曰⑦:‘韩强与周地⑧,将以疑周于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无辞而令周弗受。是得地于韩,而听于秦也。”

注释

①史黡:韩国史官,身世不详。

②韩公叔:韩氏公族,鲁国大臣。

③绝塞:横越边境的险塞。

④重使:以重臣或公子做使者。

⑤秦必疑:秦国必定怀疑。秦楚争霸,周使赴楚,秦必怀疑,因此不敢借路。

⑥韩不伐:即韩不受秦伐。

⑦秦王:此指秦武王。

⑧强:竭力。

译文

秦国要借道东周去攻打韩国,东周君担心借道给秦国,会得罪韩国;不借道,又怕得罪了秦国。史黡对东周君说:“您何不派人对韩相国公仲说:‘秦国敢于借道东周以攻打韩国,是因为相信东周。您为何不给东周以土地,派特使去楚国?这样,秦国一定怀疑楚国,不相信东周。如此,韩国就不会受到秦国攻打。’您再对秦王说:‘韩国硬要把地送给我们,想使秦国怀疑东周,我们不敢不接受韩国的赠地。’秦王一定无法找到借口,不让东周接受韩国的赠地。这样,东周既可以从韩国得到土地,又顺从了秦国。”

3. 韩魏公知北都 翻译

“韩魏公知北都”这句话意思是韩琦任北都的行政长官。

出自文言文《韩琦大度容人》,韩琦是宋朝的重臣,很有名。他的一个亲戚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

原文: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众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译文:

韩琦任北都的行政长官。他的一个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破损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找不到一点瑕疵,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

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特别视为珍宝。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韩琦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铺上了绣花的布,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向在座宾客劝酒。

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吏不小心碰倒了桌子,玉盏全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小吏趴在地上等着发落。

韩琦却神色平静,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小吏说:“你只是不小心,不是故意的,又有什么罪呢?”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扩展资料:

一、韩琦简介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

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

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朝中,他运筹帷幄,使“朝迁清明,天下乐业”;在地方,他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与富弼齐名,并称“富韩”。

二、相关字词解析

1、云:说

2、为:被

3、答:答谢。

4、醇:好酒。

5、漕使:主管水道运输的官吏。

6、且将用之酌酒:并准备用它来进酒。

7、亦有时:也总有个时候。

8、得:得到。

搜狗百科-韩琦

搜狗百科-韩琦大度容人

4. 逐句翻译韩魏公知北都

原文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译文

韩琦是宋朝的重臣,很有名。他的一个表兄弟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特别视为珍宝。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衣服覆盖着,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向在座宾客劝酒。不一会被一个小吏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5. 帮忙翻译一下《杨雄传》的文言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他的祖先是周朝一个叫侨的伯爵,因为是妃子的后代(正妻的后代为嫡,妃子的后代为庶)而封在晋国的扬地为官,所以以地名为姓,但不知道伯侨到底是周天子的哪一个支系(具体可以理解为不知道是哪朝天子,哪个妃子生的)。扬姓生活在黄河、汾河之间的土地上,周朝衰败时扬族有人称侯,名为扬侯。

遇上晋国六卿争权,韩氏、魏氏、赵氏兴起而范氏、中行氏、知伯亡败。(晋是周朝封侯时的一个大国,春秋时期晋文公还是五霸之一。

后世六个大卿争权相斗,将晋国分为韩、魏、赵三国,后来都在战国七雄之列)当时,(韩、魏、赵)出兵逼迫扬侯,扬侯逃到楚国的巫山,在这里安家。楚汉兴起,扬氏逆江而上,来到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一代)定居。

扬家出了个扬季,后来做官做到了庐江太守。汉武帝元鼎年间,为了躲避仇家,扬季家族再次逆江而上,来到岷山南面一个叫郫的地方发展(属于蜀郡),他们有田地千亩,有一个居住的大宅,一辈一辈以务农种桑为业。

由于从扬季到扬雄,五代都是一子单传,所以扬雄死后,蜀地的扬姓就失传了。

6. “韩信与萧何”文言文翻译

史记卷九十二 列传第三十二 淮阴候[韩信] 0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02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我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我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0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裤[裤,原作左衣右夸]下, 於是信孰视之,俯出裤[裤,原作左衣右夸]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04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 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 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 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 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悦之。 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0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 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 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 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06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 无所事情;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我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我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於是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07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 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 曰∶不如也。

08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 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恶叱吒[吒原作∶左口右宅],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 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我,此所谓 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 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 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09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 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 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 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 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於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10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 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 复击破楚京。

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11汉之败却彭城,塞王欣,翟王翳亡汉降楚,齐。

赵亦反汉与楚和。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汉王使郦生悦豹,不下。 12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

魏王盛兵蒲[左土右反], 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 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左缶石瓦]渡军,袭安邑。

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 后九月,破代兵,禽夏悦阏与,信之下魏破代, 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13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悦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悦, 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 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薪柴不足],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 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1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 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我奇兵绝其后, 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 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我闻兵法十则围。

7. 文言文翻译

[原文]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

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我年青时家住汉东郡。汉东偏僻落后,没有学问渊博的人,我家又穷,没有藏书。

州城南部有一姓李的大户人家,他儿子尧辅相当好学,我少年时代经常左他家游玩。有次看见一只破竹筐装着旧书放在墙壁间,打开翻阅,得到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次序很乱。

我便求李家送给我,拿回家中。读时,发现它的言论深刻,扎实、宏伟、宽广。

但我还年轻,不能全部懂得它的含义,只觉得它浩大无边,非常可爱。当时,天下人都学习杨亿、刘筠的文章,号称“时文”。

能写时文的人,可以得到功名,获取名声,被世上的人夸耀称赞。从来没有人称道韩文。

我也正在努力于考取进士,重点钻研礼部所规定的诗赋程式。十七岁那年,在随州应试,被主考官除名。

于是取所藏的韩愈文集再读,长叹说:“求学的人应该达到这个境界才停止!”因而责怪当时人不称道韩文,但是自己也没有空暇钻研,只是时时独自在心里打算:我正致力于进士考试,想获取禄位,赡养老母,如果得到了禄位,一定努力钻研韩愈的文章,来满足我平日的志愿。 七年后,我中了进士,在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等人都在一起,于是共同写作古文,我便拿出所藏的《昌黎集》加以整理连贯,并寻找别人家所有的旧本进行校定。

以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写古文,韩文便在世上流行了。到现在,共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除了韩文外不学别的文章了,可说是兴旺极了。

唉,一种学说在远处流行却在近处不流行,在过去被忽视却在现在受尊重,这种情况本来就有。这不仅因为世俗的爱好或厌恶偶然使它这样,也还有必然的道理。

比如孔子和孟子便在当时匆忙奔走很不得志,但后来却成了千万代学习效法的榜样。韩愈的文章,埋没不见有两百年,却大大盛行于今天。

这又不只是世人的爱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而是时间越久它们越有光彩,不会磨灭,即使暂时被掩盖,最终也会光耀世世代代.这是因为他们所奉行的道使得他们这样。我开始对韩文爱好,是在它被埋没抛弃的时期。

我本来就知道它不能够赶时髦并取得权势利益,却在这种时期接近和学习它,那么我的举动难道是为了急于取得名誉和权势利益吗?不过是志在久远罢了。所以,我出来作官,对升官不感到高兴,对贬斥不感到畏惧,就是因为志向早已决定,所得的学问也使得我这样。

黄杨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悯之心。

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使以他木处此,即不能高,亦将横生而至大矣;再不然,则以才不得展而至瘁,弗复自永其年矣。

困于天而能自全其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闰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不闰,人闰而己不闰,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

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莲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孰知之哉?黄杨木生长在千米高山云雾笼罩的岩壁上,以岩缝中的滴水和雨露为养分,可以说吸收了天地之精华而长。

8.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让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听学生们读

书;听完,就默记在心。晚上回家,忘了牵牛。------父亲愤怒地打了他,但不久又像以

前一样了,母亲说;“儿子是这样一心一意,何不听凭他去干想做的事!”于是王冕离开

家投靠和尚庙而居住。晚上偷偷出来,坐在佛的膝盖上,用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照着书读,

响亮的读书声一直到天亮。佛像大多是土做的偶像,狰狞凶恶十分可怕;王冕一个小孩,

就像没看见一样镇定。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普通话 井陉方言

太阳 日头,又称爷儿爷儿,北部又称老爷儿,西部又称太阳爷儿。

月亮 月脸儿。 北部又称月光,南部又称月儿,西部又称月儿佛佛。

阳光 阳婆儿,城关发音是:“仰盘儿”yang pan er。

打雷 响忽雷,也可称响雷。

小雨 蒙生雨

阵雨 过阴雨

鹅毛大雪 脓包雪。

雹子 雹,北部又称冰雹或冰块。城关附近没有阳平声,所以发出的音应该是“包的”。

冰 冰凌,南部又称冻凌

雷阵雨 忽雷雨

地震 地动。 普通话 井陉方言

伏天 伏里天

去年 年生,北部又称年时、头年、头年来、上年等

前年 大前年(指去年的去年)

大前年 前前年(指去年的前年)

前年的前年 大前前年

明年 来年,又称为过年。

后年 大后年(指明年的明年)

大后年 老后年(指明年的后年)

今天 今啦,又称今儿。城关附近是:今儿啊

明天 明儿啦。东部称明儿个,南部和北部称明儿,城关附近是:明儿啊。

后天 后儿啊,又称后儿,城关附近是:不发“hou”音,应该是he r 啊。

大后儿 外后儿啊

后天的后天 老外后儿啊

昨天 夜来,北部称夜儿(个)

前天 前日,前儿

大前天 大前日,大前儿

前前的前天 前前日(呵呵,有这么说的吗?)

前天的大前天 大前前日

清晨 早起,又称清早、天光、早起来。如果早上三四点的时候,称呼为“午更jing归儿guir来”

上午 前晌,又称前半天、上半天、南部又称起阳。

中午 晌午,晌乎

下午 后晌,又称后半天、下半天、过晌午、后昂。

白天 日里,又称日间、白里等

晚上 黑呀,又称夜里。 普通话 井陉方言

父亲 爹,又称大(好像是晋语系)

母亲 奶,又称奶啊、牙。本部称买买、买瞒,南部当面称嬷,对人提起称妈,东部称嗳牙

丈夫 当家的,又称俺家的(那个),爷们、掌柜来等,老年的妇女还称老头子。或指孩子称“他爹”。

妻子 内当家的,又称俺家里边的、俺做饭的(那个)、俺屋里头来(那个)等,方岭一带称室妇。

弟弟 兄弟

妹妹 姊妹

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 老老

外祖父 姥爷

外祖母 姥娘

伯父 大伯、伯伯

伯母 大大

舅舅 娘舅

舅母 妗子

女婿 女婿汉

内兄 大兄哥

姨母 姨姨

小男孩 娃子,又称小的,南部东部又称小小们

女儿 闺女、闺妮

老头儿 老汉,又称老头头

已婚男子 汉们

已婚妇女 老婆们、娘儿们

同姓之人互称 当家子(互称)

同名之人互称 对号。(互称)

厨师 伙夫

医生、教师 旧称先生

秃子 光葫芦头

驼背 爆锅儿、罗锅儿

游手好闲的人 燎干件子

好钻牛角尖的人 死鸡头,又称鸡磨头

冒失鬼 脏汤官儿

转眼不认帐的人 牛头官儿

行为特别的人 外五行

吝啬鬼 干蒜皮

做事糊涂的人 面糊锅子

心计多的人 鬼头

不识相的人 篱笆头(本意是推得凹凸不平的头,比喻为不识相的人)

无用之人 踹货,东北部又称爬瓜

比较牛气的人 鬼乍神经来 普通话 井陉方言

蚂蚁 蚍蜉[pi·hu],又称骚蚁

蝈蝈 土蚱儿

牛虻 瞎蠓

蝼蛄 拉虎

蜻蜓 蚂螂的

蜣螂 屎壳螂

地虫 潮虫,又称潮泥虫

螳螂 坎户螂,又称猴螂子

土元 鞋底片

荧火虫 棉花虫,西部、南部又称明火虫

蚯蚓 曲蟮

蝉 热嘀啦,又称季鸟、热它啦

蜗牛 牛牛哥,南部称为转之牛

蟋蟀 寒伶儿,南部称为吱吱油、吱吱啦

苍蝇 蝇子

蚜虫 油虫

蜜蜂 蟛儿。(南部所谓蟛儿是指一种不采蜜却专吃蜜咬死蜜蜂的马蜂)

臭虫 秕虱

蜘蛛 蛛蛛

蚊子 蠓子

蝙蝠 野屁虎,又称尿螵虎

金鱼 五色鱼(仅老年人这样用)

鳝 长虫鱼

蛇 长虫

蜥蜴 蛇出连儿

壁虎 蝎虎的

啄木鸟 嘣叭木

猫头鹰 呱呱油

公鸡 叫明鸡

乌鸦 老鸹,南部又称老哇

麻雀 家雀儿

老鹰 水溜溜

黄鹂 黄虎

蚌 海簸箕

老鼠 耗子、老书(阴平声)

田鼠 格羚

鼬鼠 黄鼬,又称黄鼬子

牲口 头虎

玉米 玉茭

白薯 山药

马铃薯 山药蛋、猴儿头、猴儿头山药

向日葵 朝阳花

洋白菜 回回白,又称回子白

蔓菁 菜根(特别注意:在井陉话中,菜根和蔓菁是有区别的。菜根是扁圆的,蔓菁是稍长的)

黄花菜 针金

杨树 大杨

椿树 谷谷青 普通话 井陉方言

头 脑瓜儿,又称脑袋、脑瓜子

额 天堂,又称脑门儿、囱门儿、叶柳盖儿

相貌 眉眼儿,又称长相、模样、面目、人材等

舌头 口舌

臼齿 嚼牙

脖颈儿 脖梁骨,又称颈梗

胳臂 胳膊[bao],又称手膀

乳房 奶。(乳头称奶头,乳称奶水),城关又称宝宝(音),西部称妈妈

膝盖 圪顶盖 井陉方言词 释义

温温水 半开不开的水

乌涂水 开水掺合冷水后的温合水

糜 用瓜、红薯和小米、红枣等做成的稠饭,一般农历腊八食用。又称腊八糜、腊八粥。城关附近应该是发“mei”这个音。

咸食 用白面混合上细小的菜叶,加盐,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粥状的面糊糊,再用煎盘煎成柔软的饼状食品。南部又称为饼子。

饼折 米面发酵后摊在饼遮锅内烙成的饼。(我小时候吃的是玉米面摊的,里面放糖精,大概有七八毫米厚)

饶饶 用玉米面和菜叶掺和蒸熟的食物。饶,读[nao]

饸饹 用白面、豆面或荞麦面和好,以专用的饸饹床轧成圆柱形的面条似的食品,一边煮一边轧。

抿絮儿 将豆面、山药面、玉米面和白面用水和匀,再用抿絮床抿入锅内煮熟的一种食物,与饸饹有些相似,只是要短一些。

馍馍 圆馒头

撧片儿 面片

卷子 用刀切成的方馒头

扁食 饺子

团子 用米面或玉米面包菜或豆馅蒸成的干粮,以馅分为菜团子和豆馅团子

窝窝 用玉米面蒸或烙熟做成的干粮,窝头

咸饭 用小米、北瓜、杂面条、豆角、蔓菁/菜根、红薯、豆钱等加盐煮成的饭,不一定全放,至少有三样以上,井陉一绝。(解释得挺好)

绳头儿 麻花

米汤 用米加水煮成的稀饭,米多的称稠米汤,米少的称稀米汤(呵呵,这个解释真经典)

粥 用稷米或小米或大米掺入五分之一黄豆浸水后磨成的极细之末,放入开水锅内,随放随搅,开锅时所成的浆糊状半流食。

干饭 大米或小米蒸成的饭。

捞饭 将米煮成半熟捞出再上锅蒸成的饭。另注:吃的时候要用酱油、香油拌上,很好吃。

白面 面粉

青酱 酱油

腥油 动物脂肪油

素油 香油以外的植物油

玉茭面 玉米面 井陉方言词 释义

摆粪 将粪成堆分散到田间。南部称撒粪。

擦子 用粗树枝编成的长方形农具,用来平整地面。

擦地 人站在擦子上,由牲口牵引,以将耕过的土地擦平,防止水分蒸发 。

铧子 犁铧

砘地 用砘子(一种用轴穿起打成石轮,可以转动)将种好的地压一遍,以防止水分蒸发。

种耜 耜(si 4声),传统的一种播种农具,在耕过的松土上一边划开沟一边将种子播进沟中。一般由一人或多人在前拖拽,一人在后面掌控并晃动种耜的把手,这样能使种子均匀的播种。

养种 播种

种脊 耧下下部入土处的两股铁尖。

干打雷 1、光打雷不下雨。2、没在下雨就播种。

碌碡 用来压场或压谷场的石磙。

杈子 翻场用的农具,有三股杈、四股杈和六股杈三种。

翻场 将场中谷物翻个,以使迅速晒干。

镢子 一种木柄铁钩的刨土农具。

剜地 掘地,又称翻地。

禾锄 本地锄分两种,小锄又称禾锄

耧地 用大锄锄草叫耧地,用小锄锄草叫锄地。

簸箩 用来晒米面或盛杂物的用器。有方形的,有圆形的。

找镰 用来摘取禾穗的镰刀,长三四寸,宽一寸左右,用麻绳穿入其两孔,套在手上使用。 井陉方言词 释义

物件儿 东西

煤 无烟煤。西部所谓煤指煤面。

炭 烟煤。西部所谓炭指煤块。

大灰 石灰

面糊 用白面和水调制成的浆糊,一般春节贴对联时用。老以前贴窗户纸时也用,但现在很少见谁家还贴窗户纸了。

耍灯儿 玩具

洋火、取灯 火柴

扫把 东南部称扫帚为扫把

杌子 三条腿的凳子

桌、案子、台 桌子

地桌 一种小型桌子,有方形圆形两种。

板矬儿 四脚小板凳,一般是配合地桌使用。

筷的 筷子

食匙儿 喝汤用的小勺儿。

麻勺 盛饭用的大勺

筲罐 西部称水桶为筲罐

嗒儿 西部称唢呐为嗒儿

洋布 平纹布

屎布、垫布、垫底 尿布

围围 涎布

胰呀、胰子 肥皂

褂褂、布衫儿 短单衣

腰腰 坎肩

门限、门堑儿 门坎

灶火 指炕头下安锅那块地方

做饭那儿 老年人称厨房为做饭那儿

旮旯 墙角等偏僻处

茅子 厕所

头虎圈 养牲口的圈

圪老 墙壁的内角

件儿、营生 活儿

土圪垃 土块

尘土 灰尘

巴巴 大便

年岁 时间,又指年轻人的岁数。问老年人的岁数而称年纪。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