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动物百科 > 正文

养宠物的利弊?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31 22:51:06浏览:12分类:动物百科

养宠物的利弊?

宠物养的时间越长,你对它的依赖也越深,让我们看看,宠物到底能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什么样的利与弊。

养个宠物派遣寂寞的人也越来越多,宠物不但可以帮助放松心情,还会降低人的孤独感,不但可以陪你玩耍,还会对你忠心耿耿,不用担心它有外遇,这就是为什么女人间开玩笑总会说:“找个男人不如养条狗”。

但是,宠物养的时间越长,你对它的依赖也越深,让我们看看,宠物到底能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什么样的利与弊。

好处:

1. 有助排遣压力

现代人工作繁忙,压力大,尤其是女人,往往有发不完的牢骚,如果把全部的牢骚都向恋人或朋友倾诉,长期下来,难免会导致他人疲惫和烦躁。

但向宠物倾诉,或者通过拥抱宠物来排解苦恼,他们是没有任何怨言的,还会很认真的聆听。

美国一项对饲养宠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证明,宠物可以帮助人们减缓压力,爱抚宠物可以让人们血液中与压力有关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如皮质醇。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积极的心理影响发生在人们与狗狗玩耍后5-24分钟内,比许多减压药物的作用更快。

2. 缓解孤独感和寂寞感

看似朝气蓬勃的年轻女人,其实内心充满了孤独和寂寞,尤其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女人,收入较低,然而对物质的要求却很高,不断的在心里编织着不切实际的梦想。

现实和理想的落差使她们更容易觉得内心空虚和寂寞,从而引发抑郁症。

宠物能够帮助改善轻度或中度抑郁症,特别是小狗见到你时总是很高兴。当你情绪低落时,小狗就会过来舔你,用它的眼睛跟你说“你是最好的的。” 这时,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做出反应,与它玩耍,你的心情也会有所改善。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饲养宠物,宠物能让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让人快乐;但是同时宠物的饲养也会给你带来一定的麻烦,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饲养宠物的好处

 能缓解你的精神压力

 现在社会高速运转,人们生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饲养宠物能够减轻精神压力,和小动物在一起总能让人心情愉快,让人感觉很放松。

会成为你和孩子的玩伴

 当你下班之后,有只小狗狗能陪你玩耍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你的家里是否只有一个孩子呢?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会很孤独,有一只宠物陪伴他能让他更好的生活成长。

 当然有些宠物还能给你带来安全感

 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只小狗狗可以给你壮胆,让你不会害怕寒夜和孤单。

 饲养宠物的弊处

 第一,宠物易传播疾病,如宠物狗和猫是最容易感染和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又如弓形体可能会引起孕妇流产和胎儿的畸形,所以要对宠物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目前宠物咬人、伤人的事故发生较多,给人造成了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支付较高的治疗和免疫费用,加重了饲养者的经济负担。

 第三,饲养宠物对环境造成危害,由于大多数宠物饲养者环保意识较差,犬猫在小区或公共场所随意大小便,随意丢弃宠物的尸体等,都严重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四,饲养宠物也可能会影响邻居关系,大部分饲养者还没达到独门独户的居住条件,宠物的叫声,影响邻居的生活,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第五,饲养宠物要花很多钱,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六,宠物限制了养犬人的许多自由,有的人饲养以后才知道,于是把宠物遗弃。

 饲养宠物的小常识

 1、饲养定时定量

 病从口入,狗猫肠胃病多因饮食不当而发生,如希尔思、好主人。不要随意加喂,不要喂冷冻、油腻、过期食物和剩饭菜。

 不要滥用人的营养品或营养药,如需增加营养,可选用狗猫专用的营养品。

 2、洗浴次数适当

 洗浴不当,还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面板病等。一般狗猫在夏天一周洗二次澡,冬天每二周洗一次。新买回的狗猫最好一周不洗澡可选用狗猫专用干洗粉进行干洗。

 3、免疫预防及时

 狗猫疾病性死亡,多由病毒性传染病引起,如犬温热,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此外还有狂犬病,据统计,我国狂犬病发病率占全球第4位。狗猫一旦发病,不仅治疗费用高,而且治疗困难,治愈率低。

 控制这些传染病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疫苗

 4、蛔虫寄生虫病

 狗猫属肉食动物,有舔食的习惯,经常受寄生虫的侵扰,特别是幼犬患蛔虫等寄生虫病,能严重地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引起死亡。更严重的是有些寄生虫是人畜共患,能传染给家人。

 5、常驱除寄生虫

 因此要经常驱除狗猫体内外寄生虫,一般在狗猫断奶后大约1.5-1个月龄至6个月龄之间每月杜虫一次,成年狗猫每隔3-6个月杜虫一次。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