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情话语录 > 正文

集句诗文献辨误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31 23:18:44浏览:11分类:情话语录

集句诗文献辨误

集句诗文献辨误

现存的集句诗相关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中,有一些需要辨析的错误。其情况非常复杂,其中最突出的情况是误把非集句诗看作集句诗,这里选取几个突出的例子略加辨析。

1.所谓刘宋袁淑的《啄木诗》不是集句诗。《艺文类聚》卷九十二《鸟部下》中“啄木”条载:“宋袁淑俳谐,集左氏诗曰:‘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唯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由此推测,则此诗当时一首集句诗。清代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三“集韵”条表达的就是这样的观点:“集韵始于傅咸《七经诗》,集经语;袁淑咏啄木鸟,集《左传》,自晋、宋已有其兆矣。”可是笔者将该诗与《左传》认真核对,没发现有什么相关之处,说此诗是集《左传》诗显然不正确。再仔细品味全诗,句句意思紧扣,意思相连,亦不可能是集句而成。

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明冯惟讷《古诗纪》卷四十在著录此诗时作者为“左贵嫔”,下注云:“名芬,思之妹。少好学,善缀文,武帝闻而纳之。泰始八年,拜修仪,后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以是屡获恩赐焉。”在诗题后注云:“《艺文类聚》曰:‘宋袁淑俳谐,集左氏诗。’《彤管集》作左九嫔。”

到了这里,问题就比较明白了:《啄木诗》乃是左芬的作品,跟《左传》无关;该诗亦非集句诗,所谓袁淑“集左氏诗”云云,此处的“集”有“搜集”的意思,而非“集句”之“集”。宋长白将《艺文类聚》所云“左氏”理解为《左传》,并且将该诗称为早期的“集韵”(集句诗的别名)作品,实则都是出于误解。

2.唐代同谷子的《五子之歌》不是集句诗。明胡震亨《唐音癸籖》卷二十九“集句”条云:“亦始傅咸。昭宗时有同谷子者,集《五子之歌》讥时政。”按照这样的说法,则同谷子的《五子之歌》是一组集句诗。事情果真如此吗?还是先看一下相关的记载。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二载《逸士谏》条载:

天复中,昭宗播岐。时梁太祖与秦王茂贞羽檄交驰,欲迎车驾。何皇后(东川人)恃其深宠,不顾阽危,酷好畋游,放弄于两舍之外(《传》:三十里为一舍),践蹋苗稼,百里飞埃。有成州同谷山逸人,戴一巨笠,跨一青牛,琴袋、酒壶俱在牛上,因称同谷子,不显姓名,直诣行朝,上书二卷,论十代兴亡之事,叙四方理乱之源。帝览其书,数日减膳,宣王骠骑数赐之酒食,审彼贤愚。同谷子唯吟太康失政之诗,又说褒姒惑君之事。何皇后虑失恩旨,潜令秦王诛之。其事未行,预已奔去。后梁太祖举四镇之众迫胁岐城,大驾无依,遂迁东洛。议者以君王失政,妃后禽荒,逸士上书,采而不用,时将尽矣,天使其然。同谷子咏《五子之歌》诗曰:“邦惟固本自安宁,临下常须驭朽惊。何事十旬游不返,祸胎从此构殷兵。”又曰:“酒色声禽号四荒,那堪峻宇又雕墙。静思今古为君者,未或因兹不灭亡。”又曰:“唯彼陶唐有冀方,少年都不解思量。如今算得当时事,首为盘游乱纪纲。”又曰:“明明我祖万邦君,典则贻将示子孙。惆怅太康荒坠后,覆宗绝祀灭其门。”又曰:“仇雠万姓遂无依,颜厚何曾解忸怩。五子既歌邦已失,一场前事悔难追。”

根据这里的记载,同谷子咏《五子之歌》乃是为了劝谏皇帝,并没有涉及是否集句诗的问题。同谷子的《五子之歌》明显受到《尚书》所载《五子之歌》的影响,那么是否采用了集句的方法呢?《尚书·五子之歌第三》载: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

现仔细分析同谷子的《五子之歌》与《尚书》所载《五子之歌》原文的关系。

第一首,“邦惟固本自安宁”,出自“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临下常须驭朽惊”,出自“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两句都有较大的变化,至于其余两句,都是同谷子自作,跟《尚书·五子之歌》并无关系。明乎此,则可以认为此诗尚不算集句诗。

第二首,意思虽见于《尚书》所载《五子之歌》其二,但每句在文字上都与原文差别很大,更不能算作集句诗。

第三首,“唯彼陶唐有冀方”,出自“惟彼陶唐,有此冀方”。其余几句与原诗文字差别很大,自然也不是集句诗。

第四首,“明明我祖万邦君”,出自“明明我祖,万邦之君”;“典则贻将示子孙”,出自“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覆宗绝祀灭其门”,出自“荒坠厥绪,覆宗绝祀”;另外一句与原文关系不大。比较而言,此诗与原文的关系最近,已经接近集句诗了。

第五首,“仇雠万姓遂无依”,出自“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颜厚何曾解忸怩”,出自“颜厚有忸怩”;“一场前事悔难追”,出自“弗慎厥德,虽悔可追”;另外一句与原文关系不大。此诗的情况与第四首一致。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跟《尚书·五子之歌》相比,同谷子的《五子之歌》虽然承袭了前者的基本意思,甚至不少诗句都可以在前者的原文中找到出处(后面两首尤其如此),但与集句诗的最低要求尚且有一定距离。即使按照傅咸创作《七经诗》的做法,即允许所用的诗句与原文有一定的差距,也至少必须保证所有的诗句都能找到出处。同谷子的《五子之歌》中,有不少诗句是无法在《尚书》所载《五子之歌》中找到出处的。因此,同谷子的《五子之歌》尚且不能看作是一组集句诗,充其量只是接近集句诗罢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震亨说其是集句诗虽有一定的道理,却仍是不正确的。

3.唐代刘商的《胡笳十八拍》不是集句诗。前文考察李齐(字元白)的集句诗时已引用《玉海》卷一百一十的“宋朝琴谱”条:

书目协律郎吴良辅集王安石《胡笳十八拍曲》及《元丰行》,谱歌六篇,协之音律,附于琴声,为《琴谱》一卷。《胡笳十八拍》四卷,汉蔡琰撰。琰幽愤成此曲,入琴中。唐刘商、皇朝王安石、李元白,各以集句效琰体,共四家。

王应麟将刘商与王安石、李元白的《胡笳十八拍》放在一起论述,称其“各以集句效琰体”,王安石、李元白的《胡笳十八拍》均可证明是集句诗,则刘商的作品自然也应该是集句诗了。可惜的是,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九所载,刘商的《胡笳十八拍》全文如下:

汉室将衰兮四夷不宾,动干戈兮征战频。哀哀父母生育我,见离乱兮当此辰。纱窗对镜未经事,将谓珠帘能蔽身。一朝虏骑入中国,苍黄处处逢胡人。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第一拍)

马上将余向绝域,厌生求死死不得。戎羯腥膻岂是人,豺狼喜怒难姑息。行尽天山足霜霰,风土萧条近胡国。万里重阴鸟不飞,寒沙莽莽无南北。(第二拍)

如羁囚兮在缧绁,忧虑万端无处说。使余力兮剪余发,食余肉兮饮余血。诚知杀身愿如此,以余为妻不如死。早被蛾眉累此身,空悲弱质柔如水。(第三拍)

山川路长谁记得,何处天涯是乡国。自从惊怖少精神,不觉风霜损颜色。夜中归梦来又去,朦胧岂解传消息。漫漫胡天叫不闻,明明汉月应相识。(第四拍)

水头宿兮草头坐,风吹汉地衣裳破。羊脂沐发长不梳,羔子皮裘领仍左。狐襟狢袖腥复膻,昼披行兮夜披卧。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第五拍)

怪得春光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姓名音信两不通,终日经年常闭口。是非取与在指,言语传情不如手。(第六拍)

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龟兹筚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第七拍)

忆昔私家恣娇小,远取珍禽学驯扰。如今沦弃念故乡,悔不当初放林表。朔风萧萧寒日暮,星河寥落胡天晓。日夕思归不得归,愁心想似笼中鸟。(第八拍)

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学他刺血写得书,书上千重万重恨。髯胡少年能走马,弯弓射飞无远近。遂令边雁转怕人,绝域何由达方寸。(第九拍)

恨 *** 兮恶腥膻,憎胡地兮怨胡天。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夫相牵。朝朝暮暮在眼前,腹生手养宁不怜。(第十拍)

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无冬无夏卧霜霰,水冻草枯为一年。汉家甲子有正朔,绝域三光空自悬。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第十一拍)

破瓶落井空永沈,故乡望断无归心。宁知远使问姓名,汉语泠泠传好音。梦魂几度到乡国,觉后翻成哀怨深。如今果是梦中事,喜过悲来情不任。(第十二拍)

童稚牵衣双在侧,将来不可留又忆。还乡惜别两难分,宁弃胡儿归旧国。山川万里复边戍,背面无由得消息。泪痕满面对残阳,终日依依向南北。(第十三拍)

莫以胡儿可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还乡岂不见亲族,念此飘零隔生死。南风万里吹我心,心亦随风渡辽水。(第十四拍)

叹息襟怀无定分,当时怨来归又恨。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锋铓扰方寸。悲欢并行情未快,心意相尤自相问。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雠结恩信。(第十五拍)

去时只觉天苍苍,归日始知胡地长。重阴白日落何处,秋雁所向应南方。平沙四顾自迷惑,远近悠悠随雁行。征途未尽马蹄尽,不见行人边草黄。(第十六拍)

行尽胡天千万里,惟见黄沙白云起。马饥跑雪衔草根,人渴敲冰饮流水。燕山髣髴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努力前程是帝乡,生前免向胡中死。(第十七拍)

归来故乡见亲族,田园半芜春草绿。明烛重然煨烬灰,寒泉更洗沈泥玉。载持巾栉礼仪好,一弄丝桐生死足。出入关山十二年,哀情尽在胡笳曲。(第十八拍)

细读组诗不难发现,各诗语气贯通如珠,完全不是集句诗的面貌。再仔细考察组诗的所有146个诗句,也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一个诗句出自前人,更可以确证这一点。虽然说由于文献保存原因,前人的诗歌散佚得比较严重,但对这么长的一组诗来说,如果系集句而成,则肯定会有许多诗句的出处是可以考察得到的。

4.裴普贤《集句诗研究》所载宋人无名氏《集杜》1首,其实是出于误解。其《集句诗研究》载其诗云:

扈圣登黄阁(《赠严阁老》),亨衢照紫泥(《赠太常卿》)。泥融飞燕子,地僻舞鹍鸡(并《绝句》)。献纳纡皇眷(《赠鲜于京兆》),衣冠拜紫宸(《太岁日诗》)。

裴氏并在其后加按语云:“此诗原载《萤雪杂记》,诗仅六句,近体五言六句律诗,不详作者。赵氏称其为集杜之始,则应列于文文山集杜诗二百首之前。”笔者试读此诗,总觉得换韵过于频繁,而且意思也不通顺,就去查找俞成的《萤雪杂记》。该书卷一有“诗题用全对”条,其文曰:

省试诗考官以古人诗句命题,尾字属平,全压在第二韵上。不拆破者,并用全句对句。曩尝省试“王度日清夷”诗,许琮以“圣图天广大”为对,并用老杜全句,最为难得,旷古以来无此作。又如上庠孙应时作“奏赋入明光”,出杜甫《壮游》,对韩文公《龊龊》诗“排云叫阊阖”,亦自难得,惜乎非一家诗也。若无浑然天成之句,不免拆破。四柱中使只要稳贴,下得好,不拘倒置先后,更于点化上着工夫,亦自可以冠场。余尝欲以杜诗“扈圣登黄阁”(《奉赠严八阁老》),对“亨衢照紫泥”(《奉赠太常卿》);以“泥融飞燕子”对“地僻舞鹍鸡”(并《绝句》),盖效许公诗体也。又欲以“献纳纡皇眷”(《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联“衣冠拜紫宸”(《太岁日诗》)之句,盖效前辈对诗格也,当有流水高山之遇。

从上面引文不难发现,裴普贤所谓的无名氏集杜诗一首,原来不过是俞成所作的三个集句对联而已,根本就不是一首诗,至于说是什么“赵氏称其为集杜之始”,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北宋孔平仲已有51首集杜诗,班班可考,何必要在南宋去找“集杜之始”呢。

5.《御选金诗》所录李俊民的《和窦君瑞集古》1首也是误收。该书卷二十五录其诗如下:

勒石燕山后世名,子孙蝉蜕起风尘。谁怜喜鹊飞来意,自叹灵椿老大身。想见灌夫杯酒过,梦惊苏蕙锦书新。几年客里无情话,一笑相逢姓麦人。

该诗原作尚存,见于李俊民《庄靖集》卷二。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现将《庄靖集》中此诗征引出来。《和窦君瑞》:

勒石燕山后世名(宪),子孙蝉蜕起风尘(融)。谁怜喜鹊飞来意(由),自叹灵椿老大身(禹钧)。愁见灌夫杯酒过(婴),梦惊苏蕙锦书新(滔)。几年客里无情话,一笑相逢姓麦人。

跟《御选金诗》所录相比,不仅标题中并无“集古”字样,而且还在诗句后面注出了诗句的作者。据此可知,该诗乃是联句诗,而非集句诗。

6.《御选元诗》所收郑氏允端《杜少陵春游曲集句》是否为集句诗尚难确定,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载其《桃花集句》则不是集句诗。《御选元诗》卷八十一录有郑氏允端的集句诗《杜少陵春游曲集句》《春词集句》《秋词集句》等3首。据笔者核对,《春词集句》和《秋词集句》确为集句诗,而《杜少陵春游曲集句》却难以确定。该诗云:

何处寻芳策蹇驴,典衣买酒出城西。玄都观里桃千树,黄四娘家花满溪。

此诗在《杜诗详注·补注》卷上和《元诗选初集》卷六十八均题作《杜少陵春游曲》,并无“集句”字样。再考察其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出自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黄四娘家花满溪”出自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溪”字在杜集中作“蹊”)显然是集句所得,然前两句不知所考,是否为集句根本无法确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四为《肃雝集》一卷所作提要云:“考集中《桃花集句》所谓‘从教一簇开无主,终不留题崔护诗’者,杨循吉《吴中往哲记》以为苏州李氏女子所作。或正德间是集未刻,循吉偶尔传讹……”此诗见于《御选元诗》卷七十九,题作《桃花》,全诗为:

细雨春寒江上时,小桃欹树出疏篱。从教一簇开无主,终不留题崔护诗。

《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二十六、《御定渊鉴类函》卷三百九十九著录此诗时均题作《桃花》,无“集句”字样。其《肃雝集》所载也是如此。再考察诗中各句,均不见有更早的出处,所以,结合上面的理由,可以断定其不是集句诗。

以上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在现有的集句诗文献里,存在着不少的错误。对这类错误,必须进行认真的辨析和改正。如果不加辨析地使用这类本身含有错误的文献资料,则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必然是缺少说服力的。

注释:(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1604页。###(清)宋长白:《柳亭诗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421册,齐鲁书社,1997,第355页。###(明)冯惟讷:《古诗纪》,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379册,第331页。###(明)胡震亨:《唐音癸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82册,第699页。###(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5册,第874~875页。###(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75~180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第860~869页。###裴普贤:《集句诗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75,第45页。###(宋)俞成:《萤雪杂记》,《儒学警悟》本,中华书局,2000,第828页。###(清)张豫章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金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39册,第413页。###(金)李俊民:《庄靖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90册,第552页。###(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4602页。###(清)张豫章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元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41册,第754页。

1.一起去私人影院看恐怖片

2.一起在雨中接吻

3.一起去看房子

4.一起为对方起个花名

5.一起做爱情36问

6.一起为对方准备礼物

7.一起自驾游

8.一起看萤火虫

9.一起吃骨头肉

10.一起打电话打到睡觉

11.一起在天台互诉心肠

12.一起喝奶茶

13.一起凝视对方3分钟

14.一起吃小龙虾

15.一起听音乐,听同一首歌

16.一起吃火锅

17.一起玩剧本杀

18.接对方下班

19.一起学习打卡

20.一起熬夜做运动

21.一起看月亮

22.一起去爬山

23.一起坐一次摩天轮

24.一起拍视频记录生活

25.一起打游戏

26.一起去沙滩看海

27.手牵手过马路

28.一起逛超市买好吃的

29.一起坐一次热气球

30.一起看书,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

31.一起去教堂

32.等对方迟到一次

33.一起看日出看日落

34.一起上下班

35.一起画画

36.一起弹琴

37.一起用泥巴做对方的形象

38.送对方家,送到家门口那种

39.一起坐一次飞机

40.一起吃冰激凌

41.一起工作

42.一起去一次海底世界

43.一起喝醉一次

44.一起打扑克牌

45.一起看演唱会

46.一起修理电器

47.一起看烟花

48.一起吃火锅

49.一起庆祝恋爱纪念日

50.一起种花花草草

51.一起看雪,堆雪人

52.一起换发型,剪头发

53.一起和朋友们去吃饭

54.一起跳舞

55.一起荡秋千

56.为对方涂指甲油和刮胡子

57.一起露营,住一次帐篷 ?

58.假装当陌生人一天

59.教我一项你的专长

60.一起去我们上过的小学,中学,大学

60.为对方挡酒

61.一起在沙发上躺着

62.一起睡个懒觉,赖个床 ?

63.偷偷为对方买喜欢又舍不得的东西

64.互换角色一天

65.一起坐一次巴士,在没去过的地方下车

66.一起看流星

67.给对方准备一次浪漫的告白

68.为对方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

69.陪对方演一次自己喜欢的片段

70.一起看场球赛

71.一起去为同一个笑话大笑

72.一起去游乐园玩

73.一去写一篇关于对方的小文/诗

74.一起为对方按摩一次

75.一起放一次风筝

76.一起吐槽一次对方的缺点

77.一起锻炼身体

78.当陌生人一天,不许交流

79.给对方写信,然后读给对方听

80.一起存钱

81.一起去看樱花

82.在冬天共用一副手套

83.生病的时候陪着对方

84.一起去一次动物园

85.一起去医院看新生儿

86.一起拍照洗照片贴房间

87.一起吃自助餐

88.为对方录想对他说的话

89.一起养一只宠物

90.一起拍创意情侣照

91.一起去寺庙里祈福/许愿池许愿

92.一起赞美对方

93.一起去当志愿者

94.一起为对方加油

95.一起去见父母

96.一起挑选戒指

97.一起挑选婚纱

98.一起为我们的小家添置东西

99.一起期待未来甜蜜小生活

100.在一起啊,也不算太久,就余生吧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