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千万别送孩子去英语培训班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31 23:27:30浏览:4分类:文字大全

千万别送孩子去英语培训班

假设有两个小朋友,一个2岁,一个8岁,英语基础都为零。

两个小朋友一起上英文培训班,学单词、学Phonics(自然拼读法,当下最流行的培训班英语学习方法),谁会学得更快、记得更久更牢?

答案无疑是8岁的小朋友,因为他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专注能力都完胜2岁小朋友。

可如果说,同样是这两个小朋友,沐浴在充分的英文听说场景和环境中,谁会听得更专注、更喜欢模仿、更容易习得语言?

答案绝对是2岁的小朋友,因为2岁小朋友还处于语言敏感期,对于环境语言的捕捉、专注、和模仿能力远非8岁小朋友可比,而且这个学习过程,2岁小朋友竟是完全无意识的。

跟着问题来了,眼前的这个刚说清楚中文的小小孩,您会选择送他去培训班一周2次正儿八经学英语呢,还是会选择创造家庭英语环境的方法,让孩子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沐浴在英语听说环境中?

Alice妈咪选择了亲子英语的方法。

倒不是说我要否定当下流行的"自然拼读法(类似于中文里用拼音认字的方法)",只是对于尚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小小孩来说,这个方法的性价比低了一些,说不定2岁学一年的东西,8岁学2周就会了。

对于国内大多数英文听说能力基本为零而且根本没有英语环境的小朋友来说,直接上自然拼读法有多大用么?就好比还不会讲话的孩子直接开始学拼音一样。即便孩子一时能拼读出几个单词又如何呢,对于语言敏感的小小孩来说,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花在"磨耳朵"的亲子英语上,恐怕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吧。

事实上,对小小孩来说,从听说入手才是正道啊,如果在学龄前,把孩子的英文耳朵磨出来了,以后读写的事情交给老师即可,即便读写零基础,恐怕也会学得很快、后劲很足。我们这代人从ABC、从单词入手开始学英语,学得有多痛苦,我们自己是知道的吧!Alice是有深刻领悟的,我们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其实已经太晚了。

可如果2、3岁就叫孩子学ABC,学单词,真正到了学龄,恐怕他对老师说的东西就完全不感兴趣了。除非他永远培训班上下去,否则多会几个单词的优势恐怕也会很快消失殆尽。

从听说入手的"亲子英语"或许更适合小小孩,基本方针就是家长辛苦些,利用各种媒体、以及自己念或说,来给孩子创造家庭英语环境,孩子吸收多少就多少,不强求效果的方法。就像我家的大宝接触了1年多英语,已经会说不少英文,简单的动画片也都能听得懂,但是仍然不认识ABC,更不要说认单词了;到现在为止,我嘴里也从来没有说出过"学英语"三个字。

首先,Alice了解了很多幼儿英语启蒙的知识之后,才知道孩子一岁以前就可以接受英语熏陶啦!

?应该如何开始英语启蒙学习?

第一:"习得"英语而非"学得"英语

"习得"是和我们一直以来使用的"学得"完全不同的语言学习思路。

"学得"要求孩子们主动学习,不断练习。

而"习得"则强调通过给孩子塑造立体的第二语言的环境,使孩子潜移默化地获得英语能力、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也就是说,习得建立英语思维的方式,是让生活场景在孩子记忆中"预热",以后孩子处于类似的环境中就能快速反应。

第二:建立齐备的英语对话情境

孩子学习语言最重的目的是交流,在各种情境下的交流。如果孩子能在真正交流之前在各种情境中做好预先准备,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就能较为快速的做出反应。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平时我们的单词背的并不少,但是交流起来还是会一下子想不起接下来该说什么,这就是因为我们对情境的不熟悉,不知道外国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什么、怎么说。

给孩子搭建齐备的英语对话环境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让孩子心中对未知的场景有储备,减少慌乱。

第三:保证大量的有趣输入

孩子学习外语和学习母语是一样的,都是在沉浸语境的状态的学习。回想一下孩子是怎么学习母语的?最开始我们并没有强制要求孩子认字、学拼音,我们只是在孩子身边用母语对话,孩子也就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说"mama"的能力。

如果我们采用同样的方式,在让孩子听到大量的英语,那么随着积累,孩子也能慢慢开口讲英语。当然,这个过程必须是自然的,或者至少是有趣的。如果爸爸妈妈们强迫孩子们开口学习,很有可能消磨孩子的兴趣,就无法达到习得的效果。

最后:遵循听→说→读→写的原则

孩子在输入英语的时候,不会一上来就学说话,就像孩子叫mama一样,也是听了很久才学会的。所以在孩子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千万不要着急让孩子开口,等到孩子度过了这段"沉默期",自然就会开口说话。

其实,教孩子并不是真的要让他精通某样东西,而是通过培养兴趣的方式引导他学会喜欢,学会愿意接触新的事物,这样的话他长大才能渐渐找到自己真的感兴趣的东西。

英语方面也是,我们要让他在兴趣和好奇中去接触和摸索这门语言,因此家长们应该学会引导孩子学习。所谓的引导学习就是通过培养宝宝的语言环境让他先自己对这样东西有兴趣。

综合而谈,幼儿英语的启蒙兴趣最重要,有了兴趣,要看坚持,坚持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Alice妈咪曾带孩子试听过很多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英语试听课,曾接触到有一家全球知名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在国外的知名度像EF和华尔街一样,他们只专业做幼儿和少年英语培训(0-18岁),你能相信吗?他们的幼儿英语课程,从三个月的宝宝就开始了!

但我最终没有选择幼儿培训机构,一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一般幼儿英语的课程(一年1-3万不等),二是觉得平时我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英语口语伙伴啦,坦白的说有些机构的英语老师口语还不及我,窃笑一下~~当然除了欧美外教了。

? "亲子英语"怎么进行呢?

最常见的方法有6个:

1. 看原版动画片,看完给孩子放音频

2. 听英文儿歌

3. 给孩子念原版故事书,最好念完还给孩子听故事书音频

4.用点读笔配合大幅挂图,点读给孩子听(但一定要保证挂图英语正确哦!Alice曾发现过市面上一些低劣的挂图英语都印刷错误,表达也不地道)

5. 亲子英语游戏

6.和小小孩说英文

最后一个"和小小孩说英文"恐怕是所有方法中最难的,但根据Alice妈咪的亲身经验,这个方法也是所有方法中见效最快的,如果妈妈愿意在日常和孩子的对话中使用一些地道的英语,孩子几乎瞬间就能理解,很快就会模仿。

应该说,Alice妈咪之前由于曾担心过和孩子过早说英文,太小的孩子恐怕会存在中英文混淆的问题。所以,我们家的情况是,大约从大宝1岁半左右开始,平时生活里我只和他说英文,娃爸只和他说中文,各说各的,不混淆说。

我认为这样才能习得语言的第一反应,绝对不要一会儿英语然后中文又解释一下,那就弄巧成拙了,这个"翻译"的过程就和成人学英语无异了。

这个原理也是Alice和一些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经常打交道和老师交流才悟到的,就好比如,一个美国爸爸和一个中国妈咪的双语家庭里,爸爸只说英语,妈妈只说中文,孩子习得两种语言才是纯天然的,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另外,每天晚上设半个小时的英语阅读时间,这半个小时里,我尽量用英文和孩子说话,并且不做任何翻译,除非孩子问我。如果是中文阅读,我就切换回中文。

? 如何和孩子说儿童英语?

真的尝试了以后发觉,和孩子说英文,而且又要地道,其实非常不容易。日常口语和我们工作或者学习中用的英语其实完全不一样,Alice妈咪也几乎是从零开始入门。

比如光给孩子穿戴这件事,就有那么多说法:

Tuck your shirt into your pants.将衬衫塞进裤子里。

Unbutton your shirt.解开衬衫。

Zip up your jacket, it's cold out.拉上夹克拉锁,外面冷。

Snap your collar toghter.扣好衣领的按扣。

Lift up your leg.抬腿.

Straighten out your legs.把腿伸直。

Don't bend your legs. 别弯腿。

Stand still./sit still. ?站好/坐好。

You've got your shoes on the wrong way.鞋穿得不对。

The left on the right.右鞋穿在左脚上了。

Your pants are on backwards.裤子穿反了。

Your sweater is inside-out.毛衣穿反了。

再比如,我家大宝特别喜欢挖土机系列的大型车,你会说水泥搅拌车吗?会说压路机吗?会说挖土机吗?会说推土机吗?Alice妈妈坦白说,没接触到儿童英语这一块,我真的不会说,而且我从来没有想过学习到这么具体的生活词汇。

挖土机: excavator

压路机: road roller

水泥搅拌车: concrete mixer

推土机: bulldozer

垃圾车: garbage truck

吊车:crane

再来,如果我们到了孩子常去的儿童游乐园,跷跷板怎么说?滑滑梯怎么表达啊?还有沙坑?秋千呢?

跷跷板:seesaw

滑滑梯:slide

沙坑:sandpit

秋千:swing

转椅:merry-go-around

例句:Let's play on the seesaw, merry-go-around and swing. 让我们玩跷跷板,旋转木马和秋千吧!

所以,贵在平时的积累。平时家长就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的和孩子说英语,家长也同样需要学习积累生活英语的正确表达,平时多给孩子读英语绘本。

孩子的英语启蒙,贵在持之以恒。千万不要送孩子去英语培训班,家长的陪伴学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