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情话语录 > 正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1 03:32:22浏览:5分类:情话语录

高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1. 高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 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4、宗悫乘风破浪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是宗炳字少文,此人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 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跟着他喜好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所以没有被乡亲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 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画家赵广不屈 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是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

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掳走了妇人。

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 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

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由绿色蚕排长搜索整理----------------------------7、苏武牧羊北海上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 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起受雇佣给富人家种地。

有一天,他放下农活到田埂上休息,对秦王朝肆无忌惮的征调劳役、不断加重对老百姓的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忿恨不平,就决心摆 脱压迫和剥削,改变目前的社会地位,并对他的同伴们说:“假如将来我们中间有谁发迹富贵了,可不能相互忘记啊。”同伴们讥笑他:“受雇给人家种地,怎么能发迹富贵呢?”陈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燕雀哪里会懂得鸿鹄的凌云壮志呢 9、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

2. 高中的文言文全集谢谢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氓》*2、《离骚》(节选)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4、《逍遥游》(诵读)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六)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八)五人墓碑记(张溥)(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十二)鸿门宴(司马迁)(十三)秋水(庄子)(十四)非攻(墨子)必修四(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十八)秋声赋(欧阳修)(十九)陈情表(李密)(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二十二)渔父《楚辞》(二十三)逍遥游(庄子)(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3. 求高中文言文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图 通: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4)拜送书于庭 通: , (5)可予不 通: , “否” 不给 “捧” 双手捧着 “按” 审察、查看 “熟” 仔细 “廷” 朝廷 . . . . . 《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 通: ,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 , (8)与旃毛并咽之 通: ,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 (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 , 通: , 通: ,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 “现” 表现 “叛” 背叛 “毡” 毛织的毡毯 “弆” 收藏 “无” 没有 “沾” 沾湿 “襟” 衣襟 “诀” 辞别 “已” 已经 . . . . . . . . . 《张衡传》 (13)员径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通: ,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2)使人遗赵王书: (3)曲在于赵: (4)均之二策: “圆” 圆周 “樽” 酒器 “擒” 擒拿、捕捉 私下 送给 理亏 权衡、比较 . . . . . . . (5)臣请完璧归赵: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礼节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怿: (11)位在廉颇之右: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

捧着 傲慢 招待、款待 身边的侍从 高兴、喜悦 上 誓同生死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苏武传》 (13)武帝嘉其义: (14)因厚贿单于: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6)武复穷厄: (17)独有女弟二人: 赞许 赠送礼物 暗中 陷于困境 妹妹 . . . . . . 《张衡传》 (18)游于三辅: (19)遂通五经: (20)公车特征拜郎中: (21)再迁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视事三年: (24)上书乞骸骨: 游学 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汉代官署名 升官 豪族大户 官员到职工作 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 . . . . . . . . . .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

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 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

扬言。 . . . . . .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员。

《苏武传》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相抵押。

栽培,提拔。 . . . . . . (7)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亲密地接近。

《张衡传》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做了皇上的侍臣。 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

篆,篆文;文,花纹。 . . . . . .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负 《苏武传》 (2)使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依仗 使……承担 违背 辜负 背 数通使相窥观: 单于使陵至海上: 派 使者 . . . . . . .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旁征博引: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公车特征拜郎中: 挟天子以征四方: 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玄都观里桃千树: 启窗而观: (4)观 应验 表现 出征 证明 征收 征召 征讨 学习 宫殿 景象 道观 观察 . . . . . . . . . . . .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间至赵矣: (3)卒廷见相如: (4)肉袒负荆:(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6)怒发上冲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广成传: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 名词作动词,上前。

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名词作动词,献上。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 . . . . . . .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10)赵王鼓瑟: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宁许以负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名词作动词,弹。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 . . . . . . . .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毕礼而归之: 《苏武传》 (19)单于壮其节: (20)舆营归: (21)空以身膏草野: (22)杖汉节牧羊: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4. 求高中语文(人教版)所有古诗文 原文

1. 过秦论(最后三段) 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01、劝学 《荀子》 (全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恭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 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 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0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全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5. 高中文言文背诵篇目

我是天津的高三毕业生 我们这届是第一年课改 这是我们要背的课文

你参考一下吧 据我了解现在北京也是用的新课改教材

背诵篇目建议

必修(一)

1.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P3

2.兰亭集序 ——王羲之 P19

3.赤壁赋 ——苏轼 P22

必修(二)

1.氓 ——《诗经》 P21

2.离骚 ——屈原 P24

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P33

4.短歌行 ——曹操 P33

5.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P34

6.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P36

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 ——《战国策》 P38

必修(三)

1.蜀道难 ——李白 P45

2.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P47

3.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P47

4.登高 ——杜甫 P48

5.锦瑟 ——李商隐 P52

6.马嵬(其二) ——李商隐 P52

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P55

8.劝学 ——《荀子》 P57

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宜 P59

必修(四)

1.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 P41

2.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P42

3.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P43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P44

5.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P45

6.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P46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P48

8.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P48

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P69

必修(五)

1.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P25

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 P29

3.陈情表 ——李密 P36

6. 高中文言文翻译

也:1.死生是昼夜之间的事,就是说,随时都可以死。

我老师的意志,如铁石铸造似的坚强啊。

2.古人说:“(忍辱不死)是准备凭借这个有所作为啊!”

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的老师啊。

3.我们君王大概没什么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

难道公子怕死?为什么哭?

4.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5.在我向老师求学时,背着书箱,穿着破旧的鞋,行走在大山深谷之中。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以:1.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

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于是入朝拜见庄公,问:“依靠什么去打仗?”

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

当时以大中丞身份作苏州巡抚的是魏中贤的私党毛一鹭。

希望你满意。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