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桐庐——范仲淹的潇洒地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1 08:18:18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桐庐——范仲淹的潇洒地标

知道桐庐,是从初中课本中读到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开头写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寥寥几句,足以让我从少年记挂到现在。

富阳在那里,桐庐在那里,之前没有概念。我居匡庐之下,指的我居庐山之下。桐庐,名字好听,桐木,宽阔大叶,想必结庐于斯又是另一番景象。梁载言《十道志》载:“桐庐县,吴黄武四年分富春置,以桐溪侧有大椅树,垂条偃盖,傍荫数亩,远望似庐,因谓之桐庐”。北宋时的桐庐指的就是现在的建德市梅城,而不是现在桐庐县。范仲淹潇洒桐庐十郡诗的第一句中的乌龙山,就是梅城的乌龙山。也有传桐庐的来历,是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庐。心中一直对桐庐留着好奇和愿想。

好奇的的缘由皆因富春江。自古被视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富春江,也只是钱唐江的中间一截,自梅城开始,下至萧山闻家堰止,只因流贯富阳、桐庐两县,雍容华贵,独占浙江山水风头,才被世人单独一表。富春江不长,全长一百多公里,两岸群山连绵,江中沙洲点点,水色清澈,倒影如髻,秋景有时飞翠鸟,夕阳无事起炊烟。富春江西连赣皖,借水路的便利,自黄山,景德镇,入昌江,可到鄱阳湖;往分水,过宣城,入芜湖,可以到安庆、上海。以黄山为连接点,东可入浙,西可通赣。范仲淹游富春江,咏唱桐庐,一副陶渊明得适田园的心态,完全不把贬官流外当不快,更是增添了一份好感。对范仲淹,不免有想法,想提笔一谈。范翁天下第一人范,说到这,一时语塞,便又不知如何说下去。所以一直谈不成。

? 上次得闲去了一趟桐庐,切身感受到桐庐山水的别致。尤其是就着范仲淹纪念公园里的碑刻重读范翁十赞桐庐,竞然觉得找到一说范翁的话题了。

这个范翁很有意思。当朝的仁宗皇帝新婚不久,宫中新得两美人,就三心二意,想另立美人为皇后,忌于祖制,不好休妻,闷闷不乐。但是一次宫内纠纷,皇帝逮到了机会。皇后与宠幸的美人发生纠纷,皇帝拉架,皇后不小心打着了皇帝身体,犯了大罪(当然也是很好的借口),被皇帝当理由废了郭皇后。可怜的皇后就这样被打入冷宫。范仲淹因上朝庭议时反对废郭皇后,皇帝当然不听,反被解除了谏官职务。仁宗时期,权力集中在中央,但中央集权又受皇权、相权在内的各种权力互相制约,没有谁能够为所欲为。设立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又分解了宰相权力,宰相和谏官机构又对皇权构成制约,说白了,有时皇帝说了也不一定算数;尤其是谏官权力在宋仁宗朝达到顶峰,可以引导舆论,可以阻挠皇帝任免官员,可以改变皇帝的敕令诏书。但仁宗时的宰相吕夷简借党营私,迎合皇帝,说范仲淹妄议,帮了皇帝一把,把范仲淹降到睦州这个地方任职,桐庐在睦州的治内,他就这样来到了桐庐。

范翁此次遭贬时时年四十六岁。我也现已人到中年,心态上己体会到"人生那能多如意,世事只求半称心"的禅意。惟其不如意,所以想也许是好事,或者说应该是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本来面目。范仲淹在桐庐写了两组五言绝句,即《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和《潇洒桐庐郡十绝》。范仲淹写《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可谓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而《潇洒桐庐郡十绝》仿佛横空出世,气势非凡。一个遭到朝庭发配的人能够潇洒起来,究竟要多大的内心支撑?

王蒙先生的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如果说还完全有当年的状态那是不可能的,但初心是一直都在的,走了这么多的路,都是为了人生更美好。”

? 范翁在桐庐以“潇洒”语作诗,初心一直存在心中,这份潇洒的境界,实非普通人可为。以宽慰自己而言,潇洒中看不到半点恹气。以自嘲而言,潇酒中只有对山水田园的真诚告白。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举《出守桐庐道中十绝》一句为例:"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范翁在首句即用先秦民间诗人《孺子歌》中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清可爱”,看似描写行程中水色清澈可亲,其实是即景抒情,隐喻着诗人自身面对表平风平浪静,实质暗流汹险官场的人生态度。次句“白鸟鉴中飞”紧承上句的写景,这沧浪之水如何可爱。江面平明如镜,光可鉴物,鸟儿掠过水面都可以照出影子,倘若自身不平,何来对水鉴心?

正如李白在《清溪行.宣州清溪》诗中所说,“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景物晶莹澄澈,纤尘不染,正是范翁放逐自我于自然中的心境。后两句转而抒发胸怀,“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诗人不相信京洛豪华奢靡的风尘,可以把素衣染成黑色。范仲淹直抒胸臆,表明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初心。这两句源自《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话,“不日白乎,涅而不缁”,本是说纯洁的东西不会被染黑。后来陆机有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范诗没有沿用陆机的诗意,而是从正面采用论语典故,表示自己不会受京洛风尘沾染,永远保持清白高尚的风格。纵观范仲淹的这首诗,景中寓情,不见痕迹;以情见志,清新可喜。从路途中感遇赋诗,对前途没有半点迷茫,恰恰在心中却好像燃烧着一团烈火。让人读罢而生敬畏敬佩之心。

? “潇洒”好比是一面旗帜,里藏着一根硬"骨头"。范仲淹的“骨头”有话要说,任由旗帜说出。他践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的思想主张,又"潇洒"地走出了他人生的困惑,那就是如何为官,自信为官的问题。上一次贬官,是范仲淹谏止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而后又敦请她“卷收大权”,结果范仲淹惨遭贬官,而且一去就是三年,最后等到章献死了才回到了都城。这一次遭贬,是在范仲淹回到首都不到一年的时间。因“庆历新政”失败,他第三次遭罢免,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任陕西知州,从此未再回到朝廷。。“持一节以自信,历三黜而无悔”,自称一生三次贬黜为“三光”(光荣),但这并未阻止他的实践之路。这不仅是为官者廉、为政者勤、为民者亲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国家竭尽忠诚的士大夫阶级观的体现。以忠诚为荣,以勤政为荣,以体恤百姓为荣。范仲淹的道统思想包含诸多方面,大多是围绕政治改革和国家治理方面。范翁学识渊博,清风正气,实事求是,明辨是非,敢于直言,无私无畏。范仲淹再三遭贬,也不忘人臣已任;受尽坎坷,也不改先忧后乐的初衷。赴任睦州时,乘船遇险,险葬鱼腹;贬官饶州,无人相送,无人相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都不放在心上。范翁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他在朝为官,耿直进言,得罪当朝权贵。他的好友梅尧臣作《灵乌赋》劝他,赋中说:“乌兮,事将乖而献忠,人反谓尔多凶”,意思是,乌鸦在人将死时用鸣叫来警告,反被人们当作凶鸟而厌恶;并劝范仲淹“结尔舌兮钤尔喙”,闭口不言以自保。范仲淹作《灵乌赋》回赠,表露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心迹。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即使身处逆境,他也不会缄口不言,噤若寒蝉。知邓州时,他上表皇上称自己:“救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在《江上渔者》写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对百姓劳作充满同情。以救民疾、分国忧为己任,这是何等气魄。

正如孟子曰“知天立命”,范仲淹则是“高压郡西城,观风不浪名”。胸中希冀的是“山川千里色,语笑万家声”。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直不为肆、光不为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堪称一代士大夫之楷模。

? 潇洒桐城,“潇洒”的是一个人的外在精神流露。桐城的山山水水藏不住一派自然风光,让诗人率性吟唱。一千年前的北宋,某种程度上,文官制度的运行,政治上露出曙光,因言犯谏,不足以获大罪。政治开明,人心无私,潇洒是坦诚的,是率真的,也应该是自然的。对比中世纪的欧洲正在黑暗艰难中涉步。范翁应感谢北宋那个时代。 巴尔扎克曾说:"世间事永远没有绝对好坏,一切都因人而异。"挫折可以很快地击垮一个人,也可以在短时间内磨练一个人的品质。当身处逆境时,有人毫不动摇,不仅意志坚定,还积极寻找机会摆脱困境;而有人则怨天尤人,妄自菲薄,甚至拒绝别人的逆耳忠言。正所谓,烈火见真金,逆境出英雄。范仲淹被贬桐庐,似乎也是应证了这句话。事实也证明,他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范仲淹在睦州知州不到半年,朝廷派遣范仲淹前往苏州治水。范仲淹在苏州呆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治水、办学两件大事。象这样非常严谨做事,又能轻松自在呈潇洒状写诗。没有足够的定力是做不到的。范仲淹愈贬愈坚,将贬谪的日子过成了风淡云轻,过成了诗和远方。

范仲淹说:“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且西都士大夫园林相望,为主人者莫得常游,而谁独障吾游者?岂必有诸己而后为乐也。俸赐之余,宜以赒宗族。若曹遵吾言,毋以为虑。”曾经受范仲淹启蒙成为宋学大儒的张载,也与程颢程颐兄弟讲起过,有人意为范仲淹购买唐代宰相晋公裴度在洛阳留下来的“绿野堂”,范仲淹坚辞不允之事。他说:“昔年有人欲为范希文(仲淹)买‘绿野堂’,希文不肯,识道理自不然。”他引用范仲淹的话说,一旦有私心为自己谋取财物,如何能够心安理得?。在大自然的万物中去读包容,读悲悯,读宽宥,在灵山秀水中获得灵感、获得共鸣、获得力量。因此理解了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如何淬炼而成,理解了他屡屡接受贬谪时如同接受加冕的释然和欣悦,居庙堂,也历江湖,在宠与辱、进与退中不断地调适角度,给自己生长和思考的时空,不断格式化繁杂内存,刷新和矫正自己,报国不忘读书,在专文和事俸之间转换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自我的肯定,完成了自我的涅槃。

范仲淹写萧洒桐庐郡十绝,其中写道:“ 萧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诗中表明的心迹不是目空一切,而是心与天地宽。在范仲淹身后,可以设想,让范仲淹圆滑处世,简直是不可想象。生而为人,为自身利益狗苟蝇营是一种活法,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又是一种活法,范仲淹的选择不言自明。

2021、10、16

关于桐庐的古诗词和散文,最好有相关评析。

钱塘江(Ch'ien-t'angRiver)概述

亦作Ch'ien-t'ang Chiang或Qiantang Jiang,旧称浙江。

中国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上游常山港发源於安徽省休宁县大尖山岭北麓,汇江山港後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至澉浦,经杭州湾注入东海。全长410公里,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干流自衢县以上称常山港,衢县至兰溪间称衢江(信安江),兰溪至建德县梅城称兰江,梅城至桐庐间称桐江,桐庐至萧山县闻家堰间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始称钱塘江。主要支流有金华江(婺港)、新安江、桐溪、浦阳江等。曹娥江旧时也是钱塘江支流,後海岸崩坍,江口下陷,脱离钱塘江而独流入海。钱塘江口平面呈喇叭形,在海宁县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缩影响潮头陡立,形成雄伟壮丽的「钱塘潮」,吸引大批游人。最大潮差达8.93公尺。在新安江和富春江上已建成大型水库和水电站。杭州至桐庐间可通航150吨级轮船。

钱塘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河流之一,是浙江省的最大河流。由于河道在杭州附近曲折呈”之”形,故又名之江、曲江、浙江。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的青芝埭尖,至杭州闸口河长484km(浙江省境内216.5km)。流域面积约4.22万km2,浙江省内约3.56万km2,其余分属安徽、福建和江西省。钱塘江主要支流有乌溪江、金华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江等。干流各段随地异名.自发源处至衢州有江山港和乌溪江汇入,称衢江;至兰溪市有金华江汇入,称兰江;至梅城与主要支流新安江相汇后成为干流,称桐江;桐庐以下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始称钱塘江。钱塘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04亿m3,含沙量甚少,平均为5‰。

年代:唐 作者: 郑谷

《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

桐庐归旧庐,垂老复樵渔。吾子虽言命,乡人懒读书。

烟舟撑晚浦,雨屐剪春蔬。异代名方振,哀吟莫废初。

年代:唐 作者: 刘采春

《啰唝曲》

那年离别日,

只道往桐庐。

桐庐人不见,

今得广州书。

《思江南》

年代:唐 作者: 方干

《思江南》

昨日草枯今日青,

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

不到桐庐已及明。

年代:宋 作者: 石孝友

《清平乐》

山明水嫩。潇洒桐庐郡。极目风烟无限景。说也如何得尽。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借使严陵知道,祗应笑问东风。

年代:唐 作者: 李穆

《寄妻父刘长卿(一作严维诗,题作发桐庐寄刘》

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

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

年代:唐 作者: 章八元

《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

昨辞夫子棹归舟,家在桐庐忆旧丘。三月暖时花竞发,

两溪分处水争流。近闻江老传乡语,遥见家山减旅愁。

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

年代:宋 作者: 葛长庚

《阮郎归》

淡烟凝翠锁寒芜。斜阳挂碧梧。沙头三两雁相呼。萧萧风卷芦。何处笛,一声孤。岸边人钓鱼。快帆一夜泊桐庐。问人沽酒无。

差不多,够你用的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