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在某些乡村还保留着“五服”的说法,五服是什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1 13:26:12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在某些乡村还保留着“五服”的说法,五服是什么?

其实“五服”是一个非常古老、非常传统的说法,至少已经流行了两、三千年了,是用来在亲戚之间区分亲疏尊卑的制度。只是城市社会更加现代化,远房亲戚们较少走动,所以很少会出现这种说法。而农村还是传统社会,很多同姓同族住在一起,所以还会使用“五服”的说法。

五服的本意是五种丧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根据亲戚关系的远近而确定的。古人记载:中国的丧服全用麻布制成,所以有“披麻戴孝”的说法,而麻布的粗细、生熟以及缝制方法的不同,把丧服分为了五种,代表着不同的亲戚关系。下面居士我一一为你解说:

斩衰:衰读作cuī,意思是粗麻布制成的丧服。斩衰是最粗糙的丧服,也是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做,布料断处外露不缉边。所以这种丧服叫做“斩衰”,意思是用刀斩断麻布制成的丧服,表示自己因为过分悲痛,无心追求丧服的整齐与舒适。古代,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以及明、清事情,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儿媳妇为婆婆,均服斩衰。

齐衰:齐读作zī。齐衰也是用粗生麻布制成,但是布料断边缝缉整齐,故而得名。齐衰没有斩衰那么重,所以服丧者可以稍微注意一下丧服的整齐。在清代,夫为妻,男子为庶母、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为父母,孙男女为祖父母,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均服齐衰,只是服丧的时间长短有所差别。大功是次于齐衰的丧服,用粗熟麻布制成,比齐衰的粗生麻布更为舒适。这象征着服丧者没有那么悲痛,所以可以注意一下丧服的舒适度了。在清代,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服大功。

小功次于大功,是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清代,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小功。

缌麻是最轻的丧服,缌指的就是细麻布,所以这也是最为舒适的丧服。清代,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服缌麻。

所以,五服指的是五种丧服,从斩衰到缌麻,与死者的关系越远穿得就越舒服。后来,五服被引申为这五种丧服所对应的亲戚关系。如果出了五服,那么亲戚关系就非常微乎其微了,也不需要为对方服丧了。隋代李密《陈情表》中写道:“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其中“期”指服丧一年,而“功”指的就是大功小功。李密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已经没有五服之内的亲戚了。

原文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译文

见到为亲人服丧者,即使关系亲近,也必定肃穆致哀。见到为政者和乐官,即使关系亲近,也必定面色恭敬。乘车遇见身穿丧服者和背负户籍者,皆抚轼弓身示敬。见筵席丰盛,必神色郑重,起身致谢。遇迅雷狂风,必神情肃穆,以示敬畏。

注释

“齐衰”,音“兹崔”,亦作“齐缞”。古时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以亲疏为差等,斩衰最重,齐衰次之。齐衰因其缘边缝缉整齐故名,有别于斩衰的毛边。此处的“齐衰者”应包括“斩衰者”在内,指为近亲属服丧的人。

“狎”,音“侠”,亲近。

“变”,更也。此处指改变态度、颜色。

“冕者”,此处指为政者。“冕”,古时地位在大夫以上者戴的礼帽。

“瞽者”,此处指古代乐官。“瞽”,音“古”,盲者。古时以盲者为乐官,故“瞽者”亦为乐官的代称。

“亵”,音“谢”,亲近。

“凶服”,丧服。

“式”,通“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即以手扶轼,身子向前微俯。此为古人乘车时向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版”,名册,户籍。古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馔”,音“赚”,饮食。“盛馔”,即丰盛的筵席。

“作”,起也。古人席地而坐,屈膝坐在腿上。起是由坐而起,成为双膝跪地之状。

“迅雷风烈”,即迅雷烈风。猛雷狂风之意。

评析

“齐衰者”是有亲者过世的人,必然心情哀痛。孔子见之,感同身受。虽关系亲近,也一定会以适当的礼仪致哀,以与生者同情。

“冕者”是位在大夫以上的人,是国家礼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瞽者”作为古代的乐官,则通过“鼓史诵诗,工诵正谏”,使为政者了解民情民意,汲取历史教训。“冕者与瞽者”作为“礼乐”的施行者,他们都是能对政治和文明发挥重要影响的人。因此,即便是再熟识亲近,孔子见到他们也一定会表达敬意。

古时的车前都有一横木,名为“轼”,便于乘车人扶手行鞠躬礼。孔子乘车时,看见穿丧服的人,就以手扶轼,微俯其身,以示同情。看见身负户籍者,也扶轼行礼,以示对国政民生的尊重。

遇见筵席丰盛,孔子必神色郑重地起身,以谢主人待客之重。

天降迅雷狂风,古人以为是天地震怒。故孔子必正色敛容,以示敬畏天地。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