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弋的读音和释义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1 17:43:14浏览:38分类:文字大全

弋的读音和释义

弋(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木桩,后引申义有系有绳子的短箭、猎取等。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拼音的用途:

1、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

2、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3、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4、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弋这个字怎么读

拼音: yì , 笔划: 3

部首: 弋 五笔: agny

  | 有关弋的汉字演变 | 有关弋的谜语 | 弋的英语单词

基本解释:弋

用带绳子的箭射鸟:弋获。弋人何篡(“篡”,取,鸿雁飞得很高,射鸟的人无所施其技)。

姓。

笔画数:3;

部首:弋;

笔顺编号:154

详细解释:弋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小木桩。今字作“杙”)

同本义〖spile〗

以钩弋压下枝,令着地。——《齐民要术》

系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aretrievablearrowwithastringattachedtoit〗。如:弋(系有丝绳的射鸟短矢);弋罗(矢缴和罗网);弋缴(猎取飞鸟的箭)

指禽鸟〖bird〗

十二月,鸣弋。弋也者,禽也。——《大戴礼记》

姓氏

美孟弋矣。——《诗·佣风·桑柔》

射。用带绳子的箭射猎〖huntwithbowandarrow〗

戈,缴射也。——《玉篇》

弋凫与雁。——《诗·郑风·女曰鸡鸣》。疏:“弋,谓以绳系矢而射之也。”

公弋取彼在穴。——《易·小过卦》。虞注:“弋,矰缴射。”

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庄子·佉箧》

善弋者下鸟乎百仞之上。——《吕氏春秋·功名》。注:“弋,缴射之也。”

又如:弋射(射鸟)

取〖take〗。如:弋窃(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

黑色〖black〗

身衣弋绨。——《汉书·文帝纪》

又如:弋祶(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弋阳腔

yìyángqiāng

〖Yiyangtune〗发源于江西省弋阳县的一种古老戏曲声腔,亦称“弋腔”。由一人独唱,众人和腔,用打击乐器伴奏。它至今广泛留存在许多剧种中

相关词语:

三弋

鸟弋

鸣弋

罗弋

机弋

罟弋

钩弋

驰弋

罼弋

铫弋

田弋

乌弋

玄弋

巡弋

弋腔

弋缴

游弋

渔弋

涿弋

椓弋

佐弋

弋绨

弋获

弋博

弋缯

弋射

鱼弋

訾弋

左弋

牵弋

蒲弋

逻弋

理弋

钓弋

毕弋

畋弋

弋取

弋窃

弋矰

弋猎

弋罗

弋阳腔

钩弋夫人

弋者何篡

弋人何篡

鸿飞冥冥,弋人何篡

戈gē

释义:

1.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枕~待旦。

2.姓。

详细释义: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 ? 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 ? 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 ? 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泛指兵器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5.战争;战乱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