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马的拼音怎么写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2 06:07:14浏览:7分类:文字大全

马的拼音怎么写

马的拼音怎么写

[mǎ]

部首:马

笔画:3

五行:水

五笔:CNNG

繁体:马

解释:(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2)(形)大:~蜂|~勺。(3)(Mǎ)姓。

“马”,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mǎ,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马”字基本含义为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如马匹、骏马;引申含义为大,如马蜂,马勺。

在日常使用中,“马”也常做名词,表示多用作姓。

说文解字

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凡马之属皆从马。?,古文。?,籒文马与?同,有髦。莫下切〖注〗?、?,古文马。

说文解字注

(马)怒也。武也。以曡韵为训,亦门闻也,戸?也之例也。释名曰:大司马。马,武也,大揔武事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古、籒文皆以彡象髦。石建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字,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莫下切。古音在五部。凡马之属皆从马。

马说文言文全文注音

1. 文言文“九方皋相马”,翻译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

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忽忽,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飞一样地快,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拿着扁担挑绳打柴的人叫九方皋,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决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马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好马不好马呢?”

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

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2. 九方皋相马的翻译 注释

1、译文 秦穆公召见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家族中有谁能够继承您寻找千里马呢?” 伯乐回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可以从其外表上、筋骨上观察得出来。

而那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好像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像这样的马奔跑起来,让人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着它奔跑的足蹄印儿。

我的孩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对于好马的特征,我可以告诉他们,对于千里马的特征,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仅凭自己相马的经验来判断,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不过,在过去同我一起挑过菜、担过柴的人当中,有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马技术不在我之下,请大王召见他吧。”

于是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九方皋到各处寻找了三个月后,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

秦穆公问:“那是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的母马。” 于是秦穆公派人去取,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就把伯乐叫来,对他说:“坏了!您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认识出千里马呢?” 伯乐这时长叹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真是高出我千万倍。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马的天赋和内在素质。

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

九方皋相马的价值,远远高于千里马的价值!” 把马从沙丘取回来后,果然是名不虚传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马。2、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扩展资料:

一、词句注释1、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名任好,五霸之一。伯乐,姓孙,名阳。

古代著名相马专家。2、子姓:您的家族。

3、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形,指形体。

容,指状貌。“形容筋骨相”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

4、天下之马:天下最好的马(即千里马)。5、绝尘弭辙:绝尘:脚不沾尘土,不着地。

弭,mǐ,消除,停止。弭辙,没有足迹。

辙,此指蹄印。不沾尘土,不留下足迹,形容马奔跑得很快。

6、与共:一起。担纆(mò)薪菜——挑担打柴。

纆,绳索,用于捆物。担纆,挑担子运送货物。

菜,通采。薪菜,打柴草。

7、九方皋:人名,复姓九方,或作九方歅,九方堙。8、见:使动,使谒见。

9、反:通“返”,返回。10、牝(pìn):雌性的鸟兽。

与“牡”相对。11、牡(mǔ):雄性的鸟兽。

骊(lí),纯黑色的马。12、说:同“悦”,高兴。

13、败矣:坏了、糟了。14、色物:毛色。

物,杂色牛。15、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

太息,长叹。然,……的样子。

二、故事出处 古代道家的一本书名,《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子指列御寇,据说能御风而行,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火,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

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搜狗百科-九方皋相马。

3. 九方皋相马翻译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以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

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读音mo

四声,绳索)薪菜(通‘采’)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

往取之,牡而骊(读音li二声,纯黑色的马)。

穆公不说(通‘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

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

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翻译:秦国国君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大了,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良马可以从它的

形体相貌筋骨看出来。天下最好的马,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要相那种无法看见其扬起的尘埃和足迹的马,在下的后辈

都是下等的才能啊,(他们)可以告诉你哪是良马,没能力告诉你哪是天下最好的马。在我曾经一起挑担捡柴的人之中,

有一个叫九方皋的,这个人在相马方面不比我差。您召见他吧。”

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说:“什么样

的马?”回答说:“**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扫兴,您推荐的相马的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已经到了如此的境界啊!这就是千万个我也无法比的啊。像九方皋他所看见的,是内在素质啊,发

现它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它的内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关注他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不该注意的,看见应该看的方面,

(所以)疏忽了他不在意的(方面)。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再好的马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4. 寻《九方皋相马》的翻译

九方皋相马

[原文]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①,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②?”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③。天下之马者④,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⑤,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⑥,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⑦:“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⑧。”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⑨。穆公不说⑩。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11)!子所使求马者,色(12)物(13)、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14):“一至于此乎(15)!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16)。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

[注释]

(1)子——尊称,相当于“您”。

(2)子姓——子孙,这里指儿子。

(3)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相”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

(4)天下之马者——天下最好的马(即千里马)。

(5)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很快。弭,mǐ,消除,停止。弭辙,没有足迹。

(6)与共———起。担纆(mò)薪菜——担柴挑柴。 纆,绳索。 菜:通采。薪菜,及打柴草。

(7)反——同“返”,返回。

(8)牝(pìn)——雌性的鸟、兽。与“牡”相对。

(9)牡(mǔ)——雄性的鸟、兽。骊(lí)——纯黑色的马。

(10)说——同“悦”,高兴。

(11)败矣——坏了、糟了。

(12)色——纯色。

(13)物——杂色。

(14)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太息——长叹。

(15)天机:天赋的悟性。

(16)一至于此乎——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17)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这就是千万个我加起来也不及他的原因。

1.臣之子皆下才也——的

2.穆公见之——代词,九方皋

3.已得之矣——代词,马

4.召伯乐而谓之曰——代词,伯乐

5.又何马之能知也——宾语前置

[译文]

(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子孙中有可以派遣出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

伯乐说:“良马,可以从它的形体、状貌和筋骨上看出来。千里马,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像这样的马奔驰起来,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马蹄的痕迹。我的儿子都是普通人,可以把良马告诉你,但不能把千里马告诉你。我有个和我一起扛东西打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您召见他。”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前行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返回,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回答说:“是**的母马。”

派人去取马,(却)是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对他说:“坏了!你推荐的找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尚且不能识别,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叹气,长叹:“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境界,这就是千万个我加起来也无法及他的原因,像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力在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关注他所应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他所不该注意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是比千里马还要珍贵的。”

马到,果然是千里马。

寓意:每个人在对待人,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特征而不能注重本象。

5. 伯乐相马,燕昭王千金买千里马骨,九方皋相马,王亥驯马的文言文及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之神曰伯乐治马。以人间,人以善相马优劣之人,亦曰伯乐。为首之人本名孙阳伯乐,其为春秋时之人。以其善马之论甚佳,人遂忘其本字,可称伯乐,延及于今。一次,伯乐受楚之属,买能日行千里之马。伯乐向楚王说,千里少有,求之不易,须至方行,请王无须急,其力将事。伯乐去好数个国,连素多名马之燕赵间,并细访,劳倍至,犹未得中者良。一天,伯乐自齐还,在路上,见一匹马牵盐车,甚苦地在坡上行。马得呼呼喘,每迈一步都甚难。伯乐谓马素亲,不由至前。马见伯乐近,骤昂首来瞪大眼,大言深奥,若谓伯乐道何须。伯乐即从声中知,此为一匹马难之。伯乐善御之人曰:“这马在疆场上驰骋,然其所马都比,而以挽车,他却不如常马。公犹售予乎。”。”御人以伯乐为大痴,这匹马匹之觉矣,引车无力,吃得过多,骨立,毅然从之。伯乐牵马,直趋楚国。伯乐马至楚王宫,拍马之颈曰:“吾与汝得好主人。”。”马如见伯乐也,举前以地震得作声,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钟磐石,直上云霄。楚王闻马嘶声,走出外间。伯乐指曰:“王,吾以马与君携矣,请细细观。”。”楚王见伯乐牵之马瘦得不成状,愚以为伯乐之,有点不乐,因言日:“吾信汝会看马,乃令汝马,可卿买者何马也,其马步都难,能上阵乎?”。”伯乐曰:“其实马,但拉了一段车,又食不精,故视甚瘦。但精养,不出半个月,必将复力。”。”楚王闻说,有点疑惑,乃命圉人尽把马喂好,果,马更精神骏。楚鞭跨马,但觉两耳生风,喘息之功,已出百里之外。后为王骥骋沙场,立下不少功。楚王谓伯乐重。

6. 全文翻译

九方皋相马——《列子》列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今中牟白沙乡西古城村)人。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 “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马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一般的好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特出的好马(即千里马),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形容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像这样的马绝于尘土消失蹄印(形容千里马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足迹)。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纆:绳索。担纆: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采,即打杂草),有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使其谒见。

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地名)。”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喟然:叹息的样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一:副词,表加强语气,相当于“竟”)?九方皋相马的事正是所以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啊!像九方皋所观察的,天地间的奥妙(指事物的精微):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马啊。

7. 九方皋相马的翻译

古文: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可有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减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者共担墨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 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翻译文:秦穆公问伯乐:“您的年岁已高,子孙中有可以派出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一般的好马可以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千里马的体态特征恍惚迷离,很不容易识别,象这样的马,奔跑得非常快,奔跑时不会扬起尘土,也不会留下蹄印。

我的子孙都是一般的人才,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会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

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您使他来竭见您吧。”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外出去寻求千里马,三个月后返回禀报说:“已经在沙丘寻得千里马”。

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是一匹**的母马。” 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马,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

他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告诉他:“你所推荐的相马的人真糟糕,连毛色雌雄尚且不能辨别,又如何能够识别千里马呢?”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了吗?这正是他超过我千万倍还远远不止的地方啊。九方皋所观察到的,是天下的机妙啊。

他看到千里马的机妙而忘记其粗略的外表,观察到了千里马的机妙所在而忽略其毛色雌雄,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象九方皋这种善于辨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宝贵的地方啊!”马取来后,果然是一匹千里马。

8. 九方皋相马的原文

“一至于此乎16!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17。若皋之所观,天机18也。得其精而忘19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20。”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子姓2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3。天下之马4,若灭若没。”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11。穆公不说12.baidu/zhidao/pic/item/c995d143ad4bd113acd185d35dafa40f4bfb0536.jpg" target="_blank" title="" class="ikqb_img_alink">秦穆公谓伯乐曰1:“子之年长矣,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hiphotos.baidu/zhidao/wh%3D600%2C800/sign=bc066501f003918fd78435cc610d0aaf/c995d143ad4bd113acd185d35dafa40f4bfb0536.jpg" esrc=",使行求马。三月而反9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15曰:“败矣13

1. 马说这个文言文里面的有拼音的字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今音为dàn,古音为shí)。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2. 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注释1伯乐:孙阳。

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2 而:表转折。

可是,但是3 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马 故:因此 。 虽:即使。

名:名贵的。4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

祇(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5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

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

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6 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

以:用。 称:著称。

7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8 一食:吃一顿。

食,吃。9 或:有时。

10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11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2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3 食马者:食,通“饲”,喂。14 其:指千里马,代词。

15 是:这样,指示代词。16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17 能:本领。

18 足:足够。19 才 :才能。

20 美:美好的素质。21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22 且:犹,尚且。

23 欲:想要。24 等:等同,一样。

25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6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27 求:要求。

28 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之:代词,指千里马。29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

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0 食之:食,通“饲”,喂。31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

32 鸣:马嘶。33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4 执:拿。35 策:马鞭。

36 临:面对。37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8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39 其(2):恐怕,表推测语气。

40 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41 知:懂得,了解,认识。42 千里马:原指善跑的骏马,可以日行千里。

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特指有才华的人。43 食马者:指不懂得重用人才的官吏。

44 伯乐:贤明的君主,懂得如何重用人才。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3. 马说翻译注释

马说 韩愈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注释 一、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里。

祗:只是 辱,埋没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是千里马而著称。

以,凭借。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

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

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见,同“现”,表露。 12、且:犹,尚且。

欲:想要,要。等:相当。

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

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

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哀叹,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二、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三、古今异义 是 古义:这.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今义:判断词. 安 古义:怎么.例:安能求其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等 古义:同样.例:且欲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四、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不译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饲 喂养,动词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其真无马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可译为“恐怕” 五、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辱——辱没 骈——一两马并列 称——著称 一食——吃一顿 食马者——通“饲”,喂 才美——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用鞭子打马 执策——马鞭子 道——方法 尽——竭尽 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 知——识别,了解 六、虚词 而——表转折,但是 故——因此 于——在 之——结构助词,的 以——凭借 虽——即使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无意义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4. 马说原文及课下注释

一下回答版权归百度百科所有词句注释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

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祇:只是。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

称,称颂,称道。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食(sì):通“饲”,喂养。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能:才能。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

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

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

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鸣之:(马)嘶鸣。

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执策:拿着马鞭。

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

临,从高处往下看。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示推测。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其实。知:懂得。

5. 马说解释字词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适当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 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xiàng)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2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马夫的手中,不能展现才能。 辱:辱没,受屈辱。

祇 :同“只”,只是。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间。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骈死:并列而死。

4 一食(shí):吃一顿。 5一石(dàn):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6 食:同“饲”,喂养。

7 故:因此 8 故虽有名马: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9 于:在。 10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

这里指马夫 11 槽枥:喂牲口用的槽。 枥:马棚、马厩 12 不以千里称也: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

以:凭借 称:著称 13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14一食:吃一顿。

食,吃。 15 或:有时,或许 16 能:可以 17 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8 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9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20 其:指千里马,代词。 21 是:这样,指示代词。

22 能:才能。 23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表现;显现。

24 且:犹,尚且。 25 欲:想要。

26 等:等同,一样。 27 不可得:做不到。

28 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9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30 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

31 之:代词,指千里马。 32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

(以:用) 33 道:正确的方法。 34 食之:食,通“饲”,喂。

35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36 材:通“ 才 ”,才能。 37 鸣:马叫, 38 奴隶人之手:马夫的手中,之:的. 39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40 临:面对 41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42 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3 其(2):恐怕,表肯定语气。 44 邪:通“ 耶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45 知:懂得。 46 美:才能,长处。

编辑本段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 见 ” 通“ 现 ”,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材 ” 通 “ 才 ”,才能。

(3)其真无马邪: “ 邪 ” 通 “ 耶 ” ,表示疑问,相当于“ 吗 ”。 (4)祗:通“只”。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