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2 08:32:44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只有高效的 学习 方法 ,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高二化学 基本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1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N/N(A)

2.物质的量n(mol)=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2

氯及其化合物,SiO2+2NaOH==Na2SiO3+H2O,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2CO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和O2)的弱酸。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2+H2OH2SO3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2+Na2SO3+H2O==2NaHSO3b、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具有还原性:SO2+Cl2+2H2O==H2SO4+2HCl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3

一、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二、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4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b、分子结构:分子式——N2,电子式——,结构式——N≡N

c、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2反应:N2+3H22NH3

②与氧气反应:N2+O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2===2NO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两条关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Ⅱ、氨气(NH3)

a、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冷剂

b、分子结构:分子式——NH3,电子式——,结构式——H—N—H

c、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3+HCl==NH4Cl,现象:产生白烟

d、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5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 其它 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二化学必备的知识点

★ 高二化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 高二化学基础知识点内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选修四第二章

知识分子的标准,知识分子全都住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愤世嫉俗,行为古怪,并且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知识分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1

化学能与热能

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 电力 )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 、原电池原理

( 1 )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3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 1 )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 2 )电解质溶液

( 3 )闭合回路

( 4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 4 )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 ne -=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 ne -=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 5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方法 :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K 、 Ca 、 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 MnO2 )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 的放出。

(6 )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 i )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 ii )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 7 )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防腐。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2

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 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 族

2 、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 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 、化学反应的速率

(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 ①单位:mol/(L?s) 或 mol/(L?min) ② B 为溶液或气体,若 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 C 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 其它 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 、化学反应的限度 —— 化学平衡 (

1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 0 。即 v 正= v 逆≠ 0 。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

3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 (正方向)= VA (逆方向)或 nA (消耗)= nA (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 xA + yB zC , x + y ≠ z )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4

1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 、苯的结构:C6H6 (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 6 个 C 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 2 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 120 °。

3 、化学性质

( 1 )氧化反应 2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2 )取代反应

① + Br2 + HBr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 HONO2 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 —— 硝基苯。 + HONO2 + H2O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 50—60 ℃,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 3 )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2

乙酸(俗名:醋酸)

1 、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 、结构:CH3COOH (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 、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 1 )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 ):2CH3COOH+CaCO3= ( CH3COO ) 2Ca+H2O+CO2 ↑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 2 ) 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5

有机物的概念

1 、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 、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 ”)

二、甲烷 烃 — 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 、分子结构:CH4 :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 度 28 分)

3 、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 (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 KMnO4 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 KMnO4 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 、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高中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高一下必修二化学知识点

★ 高中化学必修二烷烃知识点

★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2020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化学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2020

★ 高二必修二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