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中国古代建筑中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应山顶都有什么特点,怎么区分呢,在建筑中何时采用才更贴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2 15:59:19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中国古代建筑中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应山顶都有什么特点,怎么区分呢,在建筑中何时采用才更贴切?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应山顶的特点

1、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又称九脊顶。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 。

2、庑殿顶,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 五脊四坡式。

3、悬山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一般有一正脊和四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4、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 。

二、区别

(一)概念不同

1、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改今称,又名九脊顶。 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2、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俗称“四面坡”,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3、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 又称“挑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

4、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五脊二坡式, 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二)出现时期不同

1、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

2、庑殿顶出现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

3、歇山式屋顶最早见于汉厥石刻。

4、硬山顶出现于明清时期。

(三)等级不同

1、歇山顶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2、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各屋顶样式中的等级最高。

3、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

4、硬山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

三、何时采用

1、歇山顶规格仅次于庑殿顶,古代五品以上官吏的正宅才能使用,后来才用于民宅。

2、庑殿顶多用于宫殿、坛庙等皇家建筑。

3、悬山顶多用于民间建筑和次要地位的建筑如神橱、神库、配殿等 。悬山顶有利于防雨水,南方则多用悬山。

4、硬山顶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北方民居多硬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庑殿顶

百度百科——歇山顶

百度百科——悬山顶

百度百科——硬山顶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