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跪求范成大的《峨眉山行纪》翻译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2 18:14:38浏览:4分类:文字大全

跪求范成大的《峨眉山行纪》翻译

峨眉山行记

范成大

峨眉有三山,为一列,曰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其摩霄,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现之所。自郡城出西门,济燕渡,水汹涌甚险,此即雅州江。其源自嶲州邛部,合大渡河,水汹涌夷界千山以来。过渡,宿苏稽镇,壬辰早发苏稽,午过符文镇,两镇市井繁遝。符文出布,村妇聚观于道,皆行而绩麻,无素手者。民束艾蒿于门,燃之发烟,意者熏祓秽气,以为候迎之礼。至峨眉县宿。

癸巳,发峨眉县出西门登山,过慈福、普安二院,白水庄蜀村店,十二里龙神堂。自是磵谷舂淙,林樾雄垭,两龙堂,至中峰院。院有普贤阁,回环十七峰绕之。背倚白岩峰,右傍最高而峻挺者曰呼峰,下有茂真尊者庵。孙思邈隐峨眉时,与茂真常相呼应于此云。出院,过樟木、牛心二岭,及牛心院。路口至双溪桥,乱山如屏簇,有两山相对,各有一溪出焉,并流至桥下石堑,深数十丈,窈然沉碧,飞湍喷雪,奔桥外,则人岭岑蔚中。可数十步,两溪合为一,以投大壑,渊渟凝湛,散为溪滩。滩中悉是五色及白质青章石子,水色曲尘,与石色相得,如铺翠锦,非摹写可具。朝日照之,前则有光彩发溪上,倒射岩壑,相传以为大士小现也。牛心寺三藏师继业,自西域归,过此,将开山,两石溪上,揽得其一,上有眉目,以为宝瑞,至今藏寺中,此水遂名宝现溪。自是登危磴,过菩萨阁,当道有榜曰:“天下大峨山”,遂至白水普贤寺。自县至此皆峻阪,四十余里,然始是登顶之山脚耳。

甲午,宿白水寺,大雨不可登山。谒普贤大士铜像,国初敕成都所铸。有太宗、仁宗、真宗三朝所赐御制书百余卷,七宝冠,金珠璎珞架裟,金银缾钵、奁炉,匙箸、果罍,铜钟、鼓、锣、磐,蜡茶塔,芝草之属。又有崇宁中宫所赐钱幡及织成红幢等物甚多,内仁宗所赐红罗紫绣袈裟,上有御书发愿文,嘉祐七年十月十七日福宁殿御札记。次至经藏,亦朝廷遗尚方工作室宝藏也。正百为楼阙,两傍小楼夹之,钉铰皆以石俞石,极备奇靡,相传纯用京师端门之制。经书则造于成都,用石垂 纸书销银书之。卷首悉有销金图画,各图一卷之事。兼织轮相铃杵器物及“天下太平皇帝万岁”等字于繁花缛叶这中,令不复见此等织文矣。次至三千铁佛殿,云普贤居此山,有三千徒众共住,故作此佛,铸甚朴拙。是日设供且曰祷于大士,丐三日好晴以登山。 乙末,果大霁,遂登上峰。自此至峰顶光相寺七宝岩,其高六十里,大略去县中平地不下百里。又无复蹊蹬,斫木作长梯,钉岩壁,缘之而上。意天下登山险峻,无此比者。余以健卒挟山轿强登,以山丁三十人,曳大绳行前挽之,同行则用山中梯轿。出白水寺侧门,便登点心坡,言峻甚,足膝点于心胸云。过茅亭嘴、石子雷、大小深坑、骆驼岭簇店。凡言店者,当道板屋一间,将有登山客,则寺僧先遣人煮汤于店,以俟蒸炊。又过峰门、罗汉店、大小扶舁、错喜欢、木皮里、胡孙梯、雷洞坪。凡言坪者,差可以口足之处也。雷洞者,路在深崖,万仞蹬道缺处,则下瞰沉黑若洞然。相传下有渊水,神龙所居。凡七十二洞,岁旱则祷于第三洞。初投香币不及应,则投死彘妇人弊履之类以振触之,往往雷风暴发。峰顶光明岩上,所谓“兜罗绵云”亦多出于此洞。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坪。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今亲验之。余来以季夏,数日前雪大降,木叶犹有雪渍烂斑之迹。草木之异,有如八仙而深紫,有如牵牛而大数倍,有如蓼而浅青。闻春时异花犹多,但是时山寒,人鲜能识之。草叶之异者,亦不可胜数。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下垂。古苔如乱发,鬖鬖挂木上,垂至地,长数丈。又有塔松,状似杉而叶圆细,亦不能高,重重偃蹇如浮图,至山顶尤多。又断无鸟雀,盖山高,飞不能上。自娑罗坪过思佛亭、软草坪、洗脚溪,遂极峰顶光相寺,亦板屋无人居,中间有普贤小殿。以卯初登山,至此已申后。初衣暑绤,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毳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系重巾,蹑禀毛靴,犹凛栗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但碎如砂粒。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余前知之,自山下携水一缶至,才自足也。移顷,冒寒登天仙桥,至光明岩,炷香小殿上,木皮盖之。王瞻叔参政尝易以瓦,为雪霜所薄,一年辄碎,后复以木皮易之,翻可支二三年。人云佛现悉以午,今已申后,不若归舍,明日复来。逡巡,忽云出岩下傍谷中,即雷洞山也。云中复有金光两道,横射岩腹,人亦谓之“小现”。日暮,云物皆散,四山寂然。乙夜灯出岩下,遍满弥望,以千百计。夜寒甚,不可久立。

丙申,复登岩眺望,岩后岷山万重,稍北则瓦屋山,在雅州。稍南则大瓦屋,近南诏,形状宛然瓦屋一间也。小瓦屋亦有光相,谓之“辟支佛现”。此众山之后即西域雪山,崔嵬刻削,凡数十百峰,初日照之,雪色洞明,如烂银晃耀曙光中,此雪自古至今,未尝消也。山绵延入天竺诸番,相去不知几千里,望之但如在几案间,瑰奇胜绝之观,直冠平生矣。复诣岩殿致祷,俄氛雾四起,混然一白,僧云:“银色世界也。”有顷,大雨倾注,俄氛雾四起,混然一色,僧云:“银色世界也。”有顷,大雨点有余飞,俯视岩腹,有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旁人。僧云:“摄身光也。”此光既没,前山风起云驰。风云之间,复出大圆相光横亘数山,尽诸异色合集成彩,峰峦草木皆鲜妍绚傅,不可正视。云雾既散,而此光独明,人谓之“清现”。凡佛光欲现,必先布云,所谓兜罗绵世界。光相依云而出,其不依云,则谓之“清现”,极难得。食顷,光渐移过山而西。左顾雷洞祠,复出光,如前而差小。须臾亦飞行过山外,至平野间转徙,得与岩正相直,色状俱变,遂为金桥,大略如吴江垂虹,而两旁各有紫云捧之。凡自午至未云物净,谓之“收岩”。独金桥现至酉后始没……。

丁酉,下山。始登山时,虽跻攀艰难,有绳曳其前,犹险而不危。下山时虽复以绳缒舆后,梯斗下舆夫难著脚,既险且危。下山渐觉暑气,以次减云绵衲。午至白水寺,则纟希纟谷如故。闻昨暮寺中雷雨,峰顶夕阳快晴,元不知也。……食后同游黑水,过虎溪桥,奔流激湍,大略似双溪而小不及。始开山僧自白水寻胜至此,溪涨不可渡,有虎蹲伏其旁,因遂跨之,乱流而济,故以名溪。白黑二水,皆以石色得名。黑水前对月峰,栋宇清洁。宿寺中东阁。

秋七月戊戌朔,离黑水,复过白水寺,前渡双溪桥,入牛心寺。雨后断路,白云峡浅处以入寺,飞涛溅沫,襟裾皆濡。境过清,毛发尽竦。寺对青莲峰,有白云青莲二阁最佳。牛心本孙思邈隐居,相传时出诸山寺中,人数见之。小说亦载招僧诵经,施与金钱,正此山故事。有孙仙炼丹灶在峰顶。又淘朱泉在白云峡最深处,去寺数里,水深不可涉。独访丹灶,灶旁多奇石。祠堂后一石尤佳,可以箕踞宴坐,名玩丹灶,灶旁唐画罗汉一板,笔迹超妙,眉目此下,蜀画胡僧,惟卢楞伽之笔为第一,今见此板,乃知楞伽源流所自。余十五板亡之矣。此寺即继业三藏所作。业姓王氏,濯州人,隶东京天寿院。乾德二年,诏沙门三百人入天竺,求舍利及贝多叶书,业与遣中,至开宝九年始归寺。……业诣阙进所得梵夹舍利等。诏择名山修习。登峨眉望牛心,众峰环翊,遂作庵居,已而为寺。业年八十四而终。出牛心,复过中峰之前,入新峨眉观。自观前山开新路极峻斗下,冒雨以游龙门。竭蹶数里,欻至一处,涧溪自两山石门中涌出,是为龙门峡。以一叶舟棹入石门,两岸千丈岩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润。入峡十余丈,有两瀑布各出一岩顶,相对飞下。嵌根有盘石承之,激为飞雨,溅洙满峡,舟过其前,衣皆沾洒透湿。又数丈,半岩有圆龛,去水可二丈,以木梯升之,即龙洞也。峡中绀碧无底,石寒水清,非复人世。舟行数十步,石壁益峻,水益湍,急回棹。舟人云:“前去更奇!”以雨大作,加飞瀑沾濡,暑肌起栗,骨惊神悚,凛乎其不可以久留也。昔尝闻峨眉双溪,不减庐山三峡,前日过之真奇绝。及至龙门,则双溪又在下风。盖天下峡泉之胜,当以龙门为第一。……然其路险绝,乱石当道,将至峡,必舍舆蹑草履,经营倾步于槎牙兀嵲中,方至峡口。盖大峨峰顶,天下绝观,蜀认固自罕游,而龙门又胜绝于山间,游峨眉者亦罕能到,非好奇喜事,忘劳苦而不惮疾病者,不能至焉。复寻大路出山,初夜始至县中。

巳亥,发峨眉,晚至嘉州。

题记:本文节选自《吴船录》。作者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逐日详细记述了入山探胜的经过。对宝现溪的源流委曲、水色石质以传说故事,娓娓而谈,如山涧清泉,清澈潺湲;对白水寺的御赐宝藏,写来如数家珍;雷洞坪的神龙之说经作者渲染,似煞有介事;峨眉奇观的各种“佛现”现象,作者虽不能用科学原理予以阐述,却用生花妙笔,将它隐显变幻的万千景象,犹如万花筒似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对于千丈碧岩、双瀑对泻、峡湍急的龙门峡,作者以庐山、三峡作比,推为天下峡泉第一。总之,作者对峨眉山的水文地貌、气候植被、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一一详细介绍摹写,给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之感。

文言文经典题

桃园结义、千里走单骑、舌战群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木牛流马、吴下阿蒙、大意失荆州、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

1、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黄巾贼出,天下大乱。中山靖王后刘备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声叹息。被身后的本地屠户张飞见到,就厉声问其故。刘备见这个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绍并且说出了叹息的原由。张飞一听此人出生不俗,谈吐间也相当投契,就拉着去酒馆准备边吃边说。

正到门口,又遇一人嚷着急切投军。被刘、张听到,于是刘备邀请他一起来喝酒,三人越谈越投契,结果就一起去张飞家后面桃园结为异性兄弟,按长幼,刘备成了大哥,关羽做了老二,张飞为老三。

2、三顾茅庐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3、六出祁山

诸葛亮声东击西,以奇兵“六出祁山”,平取陇右,是避实就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魏赤壁战败后,将主力防线布于长江、秦岭,尤其刘备占据荆襄,外接好孙权,故曹操更加紧长江防线。

关羽荆州之失,章武三年(223)蜀主伐魏败,曹魏以为“备已死,数多寂然无声”,故“略无备豫”。诸葛亮“六出祁山”,利用陇右诸多有利因素,对尽快形成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统一战线和抗魏联军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里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操以手指玄德,然后自指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5、草船借箭

公元208年7月,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1. 帮我收集20篇常见古文的题和答案 外加50 分奖励

尝:曾经以(用,把,因为,以为……)所以:因此委:放弃固:(巩固,所以)发:起,被任用 名闻遐迩的迩指什么?心不在焉的焉指什么?义愤填膺的膺指什么?沉默寡言的寡指什么?家徒壁立的徒指什么?不知所云的云指什么?大声疾呼的疾指什么?克勤克____,付之____流,一____不振 草字头加一个口再加一个耳是什么字,读什么,意为?茸意为?安堵如故的本义是?欧阳修是什么朝代的?古文词语:苏秦刺骨中的不为用解释为?匮乏解释为?卒解释为?二叟登泰山中的去解释为?向解释为?是解释为?曩解释为?逾解释为?古文句子:苏秦刺骨中的父母不以为子解释为?古文提供:苏秦刺骨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

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二叟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早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巴蜀,但未登泰山,心以为恨,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陡峭,余亦未登,久念之,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十,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渡长江,徒步鸸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名闻遐迩的迩:近 心不在焉的焉:助词,相当于于此 义愤填膺的膺:胸沉默寡言的寡:是少的意思 家徒壁立的徒:只,仅仅。

不知所云的云:说。大声疾呼的疾:快。

克勤克俭 付之东流 一蹶不振是(修葺)的“葺”qi四声 安堵如故的本义是:墙壁和原来的一样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 苏秦刺股 苏 秦 十 次 上 书 游 说 秦 王 都 不 成 功 。

现 在 他 只 得 披 著 破 旧 的 黑 皮 裘 , 一 贫 如 洗 , 离 开 秦 国 回 家 。 他 打 著 绑 腿 , 穿 著 草 鞋 , 背 著 书 囊 , 脸 容 瘦 削 , 面 色 灰 黑 , 颇 为 羞 愧 的 样 子 。

回 到 家 里 , 妻 子 继 续 织 布 不 迎 接 他 , 嫂 子 不 给 他 做 饭 , 父 母 不 跟 他 说 话 。 苏 秦 唉 声 长 叹 , 说 : 「 妻 子 不 把 我 当 作 丈 夫 , 嫂 子 不 把 我 当 作 小 叔 , 父 母 不 把 我 当 作 儿 子 , 这 都 是 秦 国 的 罪 过 ! 」 於 是 他 连 夜 翻 书 , 把 几 十 个 书 箱 都 翻 出 来 了 。

他 找 到 姜 太 公 的 兵 书 阴 符 , 闭 门 钻 研 , 仔 细 精 读 , 反 覆 思 考 。 每 当 疲 倦 要 打 瞌 睡 时 , 他 就 用 锥 子 刺 大 腿 , 鲜 血 直 流 到 脚 背 上 去 。

他 说 : 「 哪 有 人 游 说 国 君 而 得 不 到 财 富 官 位 , 名 成 利 就 的 呢 ! 」 过 了 一 年 , 他 学 有 所 成 , 说 : 「 现 在 我 有 本 领 可 以 成 功 游 说 国 君 了 。 」 苏 秦 经 燕 乌 集 阙 , 到 了 富 丽 的 王 庭 中 游 说 赵 王 , 双 方 谈 得 十 分 投 契 。

赵 王 很 高 兴 , 封 苏 秦 为 武 安 君 , 授 予 他 宰 相 的 印 鉴 , 并 赐 他 百 辆 战 车 , 千 匹 丝 绸 , 百 对 白 玉 , 万 镒 黄 金 , 以 此 来 出 使 六 国 , 游 说 各 国 合 纵 , 破 坏 连 横 , 共 同 抑 制 强 秦 。 自 此 , 苏 秦 在 赵 国 做 宰 相 期 间 , 秦 国 不 敢 发 兵 通 过 函 谷 关 进 攻 六 国 。

二叟登泰山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巷子里,甲老翁的妻子、子女离开故乡,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翼,雍两州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2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 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 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东方朔画赞》“凌轹卿相,嘲哂豪桀,笼罩靡前,跆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戚,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已。”

长夜谣》:“日暮兮初晴,天灼灼兮遐清。披云兮归山,垂景兮照庭。

列宿兮皎皎,星稀兮月明。亭檐隅以逍遥兮,□太虚以仰观;望阊阖之昭晰兮,丽紫微之晖焕”,秋夕兮遥长,哀心兮永伤。

结帷兮中宇,屣履兮闲房。听蟋蟀之潜鸣,睹游雁之云翔。

寻修庑之飞檐,览明月之流光。木萧萧以被风,阶缟缟以受霜。

玉机兮环转,四运兮骤迁。衔恤兮迄今,忽将兮涉年。

日往兮哀深,岁暮兮思繁。 先生身材伟岸,胸襟博大;思维灵活变通而严谨周密。

他认为在浊世中不可以争取富贵,所。

2. 求十篇文言文题目 并带上答案

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2)子固非鱼也( )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参考答案l、(1)固然(2)本来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 (3)我知之/濠上也。3、庄子认为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

是他内心愉悦的外化。二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

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1.给加括号字的解释选择正确的一个,填入括号中(因)夺而食之(因为,于是)( ) 可(食)之(吃,食物)(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同"悦",劝说)( )臣(故)食之(原因,所以)( )2.翻译句子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_____;而谒者的理解是_______.谒者回答:"可食".谒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变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过中射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于是 吃 劝说 所以 2.翻译句子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 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

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

7.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 中射之仕能吃么;而谒者的理解是这个东西可以吃吗?谒者回答:"可食".谒者的意思是可以给大王吃,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中射之士我可以吃。8.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变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过中射之士? 杀了中射之士 就说明不死药是假的 会被人说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骗 影响自己的威严三《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答案: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

四《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1、解释:①顾 ②悉 ③将 ④诸 ⑤援 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五《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

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1、解释:①为 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答案: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六《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

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

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1、解释:①孤 ②明 ③庐 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答案: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 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七《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

及为太常,元卿吧。

3. 经典古文名句249条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4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范晔《后汉书·班超传))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

(曹操《龟虽寿》)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8。

4. 给我一篇古文(含题目含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题 第一篇 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 A.之:春冬之时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其: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以其境过清 D.故:故渔者歌曰 故自号曰醉翁也 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良多趣味( ) ④晴初霜旦(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 ( )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到 , 。 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 第三篇 阅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1--6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录毕,走送之( ) (2)腰白玉之环( ) (3)寓逆旅主人 ( ) (4)皆被绮绣(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作者 的精神追求。 5.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第四篇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 ) (2) 把酒临风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