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歌词大全 > 正文

语文《邓稼先》课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2 18:41:01浏览:7分类:歌词大全

语文《邓稼先》课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邓稼先》知识点详解如下——

春节过后,学校陆续开学了,七年级下册《语文》开篇第一课是《邓稼先》,作者是杨振宁。课文记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对我国原子弹、氢弹建设的杰出贡献。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作为开篇第一课,应该让学生从中感受我国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同时也要立志投身祖国科技事业!

一、背景知识

说起原子弹、氢弹这些可怕的核武器,一般人多是从广岛开始的。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一颗原子弹在长崎爆炸。望着遮天盖地的蘑茹云,美军的投弹手惊呼道:“简直是看见了地狱!”

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

我国在1958年启动研制工作。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对于中国的原子能事业来说,那是一个卡脖子的时代。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有关技术资料。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认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为了记住那个撕毁合同的日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在这以后的五年时间里,科学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资料少、设备差、时间短、环境恶劣等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迎来了中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的决战阶段。“五九六”的战士们凭着一颗爱国心、一种革命的豪情壮志,硬是把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户的古战场建设成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二、引用的作用

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了《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一)《吊古战场文》引用部分的译文

课文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阴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二)《中国男儿》全文

《邓稼先》一文引用了《中国男儿》的部分歌词内容,经过查找,我找到了《中国男儿》的完整内容以及曲谱,供大家欣赏——

中国男儿

作词:(清)石更 配歌:(清)辛汉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

一夫振臂万夫雄。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翼翼长城,

天府之国,取多用宏,

黄帝之胃神明种。

风虎云龙,万国来同,

天之骄子吾纵横。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我有宝刀,慷慨从戎,

击楫中流,泱泱大风,

决胜疆场,气贯长虹。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中国男儿》作于20世纪初期,是一首爱国题材的学堂乐歌,石更作词(一说为杨度作词),辛汉配曲。初刊于辛汉所编《唱歌教科书》(1906年上海普及书店出版)。

《中国男儿》的旋律采用日本创作歌曲《学生宿舍的旧吊桶》,小池友七作词,作曲者小山作之助是日本音乐教育家,简谱提倡者之一。原曲描述学生们为准备期末考试,使用宿舍中的旧吊桶取冰冷的井水浇在头上,使发昏的头脑重新清醒的情景。歌曲以幽默著名,原载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版的《中学唱歌》。

《中国男儿》采用进行曲风格,节奏简单,运用色彩明亮的大调,加上坚定有力的歌词,抒发了“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的豪迈情怀,表现出当时人们爱国救国的强烈愿望。

此歌流传甚广,辛亥革命前后出版的歌集纷纷转载,并出现了许多仿照其所作的歌曲,如《大哉军人》《醒狮》《旅行歌》《工农兵联合起来》等。相同的旋律,配以不同歌词,采用不同的演唱方法,却往往表达出完全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感。

三、语言难点详解

(一)“租借”为什么用了引号

《邓稼先》第一部分写到了列强仅在1898年一年,就强占我国沿海多个城市,其中连续用了5个“租借”,请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 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 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 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 年,后者“租借”99 年。

当年,在列强的逼迫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确是以“租借”的名义“割地求和”,史书上也是直称“租借地”,采用了不加引号的“租借”。就连初中《历史》课本都是采用了不带引号的“租借地”,直接称为“胶州湾租借地 ”“旅大租借地”“广州湾租借地”等。

历史书上直称“租借地”而不用引号,表明当时确实是以“租借”的名义被强占的,历史书上也用了“强租”一词,说明是名义上的“租借”,而实质上是强占的。

那么,为什么课文《邓稼先》中采用了与历史书不同的表述,而给“出租”都加上了引号呢?

首先要明确,《邓稼先》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记事散文,与史书的表述是不同的。历史书上的表述,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直接按照当时的表述来写的,所以采用了不带引号的“租借”。而课文中的《邓稼先》是一篇记事散文,其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而这个引号就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个凭借。

其次要明确,课文中把“租借”标上引号,是标示了一种特殊含义的。引号的基本用法有三种,即引用、强调、特殊含义。联系课文语境来看,这里显然是表明有特殊含义,也就是表明这个“租借”不是真正的租借,而是强占。文章是先用了“强占”一词,而后用了带引号的“租借”,而这个“租借”与“强占”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所谓“租借”99年就是指“强占”99年。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继续使用“强占”,而是改用不带引号的“租借”呢?其作用至少有两个:一个是避免重复,二是带有讽刺意味。列强在强占的时候,还冠冕堂皇地称之为“租借”,把强占领土行径却称为“租借”,这实在是无耻之举。同时也是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予以强烈讽刺。清政府竟也以“租借”之名拱手相让,实在是无能之至!

由此可见,带引号的“租借”揭露出列强的无耻行径,同时也抨击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因此说,这里的引号表明了特殊含义,表明了名义上的“租借”实质上是“强占”,同时也表达了讽刺意味,体现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毛泽东在1939年12月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一文中,就给“租借”加了引号:“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的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抢去了或“租借”去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例如日本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租借”了旅顺,英国占领了香港,法国“租借”了广州湾。”

从上述的知识点分析来看,引号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注意体会引号的特殊表达。曾经有人写了一篇“饱受专家学者的愚弄”的文章,批评了乱出馊主意的人。可编辑在审稿时,给专家学者四个字加了引号。编辑认为,真正的专家学者是不会给人出馊主意的,因此,加上引号就标明是假冒的“专家学者”在给人出馊主意。但作者不同意加引号,说的确是不带引号的专家学者出了馊主意。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加了引号与不加引号的显著差异。

(二)“峨峨”何解

引用了流行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爱国歌曲《中国男儿》,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

在《中国男儿》中,有“峨峨昆仑”的句子,其中的“峨峨”课本未注,字典词典也没有收录。

其实,“峨峨”是古代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中学生应该掌握好这个词。为了让学生巩固理解,下面作些扩展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伯牙鼓琴》一文,选自《吕氏春秋》,其中有“巍巍乎若太山”,而早于《吕氏春秋》一百多年的《列子》中,则是用了“峨峨兮若泰山”。显然是《吕氏春秋》做了改动,但“巍巍”与“峨峨”意思是相同的。为了解说的方便和读者的理解,下面把两文一并录下:

其一: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自《吕氏春秋·本味》)

其二: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自《列子·汤问》)

比较两段文字可知,两文记述的内容是相同的,但文字差异还是较大的,除了“巍巍”与“峨峨”的不同,还有“汤汤”与“洋洋”之别等。

后人从这则故事中,概括出了多个词语,比如:知音(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峨峨洋洋(原本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也可用来形容欢乐的样子)。

峨读作é,形容词,本义是山高,也可形容其他事物的高大,如峨冠博带,意为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形容古代士大夫或儒生的服饰,后也指穿着礼服。

作为形容词,“峨”常常叠用为“峨峨”,读作é’é,本义形容山高峻,如《后汉书·冯衍传下》中形容山高入云天,用“山峨峨而造天兮”的句子。再如唐代司空图《诗品》中有“南山峨峨”的句子,以南山之高比喻人之高寿。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送给冯玉祥的贺寿联中,就引用了“南山峨峨”,有祝贺高寿之意。

“峨峨”也可以由山高引申到其他方面的高,如《楚辞》中的“增冰峨峨”,王逸注为“言北方常寒,其冰重累,峨峨如山”,意思是北方寒冷,结冰一层层,高大如山。

此外,“峨峨”还可以引申为形容仪容庄严盛美,如《诗·大雅·棫朴》中有“奉璋峨峨”,意思是“捧着璋(古代一种玉器)的人仪容庄严”。

(说明:原创文字,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出处。欢迎评论关注!)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