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情话语录 > 正文

好好说话就是会“共情”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3 09:24:32浏览:6分类:情话语录

好好说话就是会“共情”

冬天早上太冷了,你的爱人不愿意起床,然后就和你抱怨了一句:“我想睡懒觉,不想上班。”这时候你会怎么说呢?

第一个是:“不想上班就别上了,辞职呗!”

第二个挺理性:“不上班,怎么挣钱养家生活?”

第三个是:“你跟我说这个有什么用?我又不是你老板。”

第四个是:“我比你更困,更不想上班。”

第五个听起来挺有智慧的:“我也这么想过,但后来我想了想,觉得睡懒觉其实挺好的……”然后讲了一堆道理。

第六个是:“你睡得太晚了,下次早点睡。”

第七个是:“每天早起确实挺辛苦的。”

从你爱人的角度来看,那个回答是最好的?

第七个最好,为什么?

从第一个回答到第六个回答,都是从不同角度提供信息的,只有第七个,没什么信息含量,就是一句废话。但是第七种回应方式,是共情,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同理心。

为什么共情管用呢?因为共情能让人觉得自己被看到、被了解了。

比如,一个小孩在学走路,摔了一跤,然后哭了。

这时候,妈妈如果说“哎呀你摔了一跤,你好疼啊。”这个孩子哭了之后可能就继续走。因为他知道妈妈看见自己摔疼了。

但很多家长经常这么说,“你下次小心点”,或者说“不疼不疼,没事”,“男孩子不要哭,坚强一点”……如果这么说,孩子就会觉得疼是自己的错,觉得自己和家长没有连接。

这种失去连接的状态,会让很多人长大后感到孤独,因为他没法让人看到。

既然共情这么好,为什么我们平时很难做到共情呢?

因为情绪。

就像开始说的,别人起不来,你给了一堆建议,这样说就是否定了他的情绪。

但平常我们会经常这么跟对方沟通,因为我们真的觉得能帮到对方。

所以其实共情的核心,在于你面对这些情绪的时候,同时还能坐得住。

举个例子,太太看到别人家买车了,就和先生说,某某家换了一辆新车,然后叹了口气。

先生可能有这么几种理解,一个是太太想换车了,可能就会说:“咱们家车挺好的,没必要换。”

或者先生觉得太太在问要不要换车,就会这么说:“那我们想办法存钱吧。”

要是觉得是太太虚荣,可能这么回答:“车车车,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虚荣。”

但要是你有个共情的态度,你就会知道,太太说这句话,其实未必是想买车,或者说先生赚得少,可能只是表达不开心。如果你觉得她在表达不开心,就直接回应这种情绪,说:“哎,我知道。”或者“我知道,你有点不高兴。”你把这种情绪说出来就行了,没有必要真买车。

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共情,是因为忘不了我们自己。

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利益的冲突,你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你想拯救对方,你想扮演一个完美的形象,你想保护自己,等等。这些东西,都会让我们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对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愿意听你说。”表示我接纳你了。

你还可以问对方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评判,不打断,不揣测,去理解他的经历。

另外,什么都不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共情态度,因为沉默是金。但共情绝不是让你去表演,因为共情不是为了去操纵对方,而是为了更好地去理解对方。

这种共情,实在有些矫情。

共情,情感同频,感同身受,但不至于不开心,或者内耗。好与不好,要看在什么条件下。或者说,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快不快乐?有些时候,标准是自己定的。

首先要明白共情能力是什么呢?我看过很多关于共情能力的文章,有人说这是天生的,有人说这是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人说这是善良的体现。

后来我又去搜了一下专业的名词解释,共情又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过强的情绪共情能力可以让人体会到丰富的情绪,运用的好的话,被共情的那一方能感受到被理解认同的感觉。

但是物极必反,过于强大的的共情能力如果加注在没有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躯体上,这对共情者本身将会是一种伤害。强烈的情感如果没有及时疏导的话,这种伤害会造成成倍攻击,因为这本来就不是ta应该承受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伤害到底有多么的大,但是我知道这会很难受,而这是出于我的认知共情得到的认识。

我妹妹的情绪共情就比较强,但是与之而来的是她的早熟,会失去很多快乐。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她突然对我来一句:姐,你是不是压力很大啊。还有一次她突然来一句:感觉你经历了好多坎坷啊。但是实际上我当时本身并没有任何感觉,这时候她就承受了不该承受的情绪。至于我的压力大不大,大,但是我真的没有感受到。但是我身体做出了反馈(长了满脸痘痘),不过也说明了这在我的心理承受范围内(毕竟心里没有感觉但是身体的感觉都表现出来了)但是没有意识到就无法进行情绪疏导。。。也就只能反馈到身体上了……

现在长痘痘想来这应该属于身体的保护信号。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对当时的我本身来能说是一种好事,毕竟造不成心理伤害,不过担心的到成了她了,想想都感觉她很无辜。

现在可就不一样了,情绪感知不强可不是一件好事,说明这是盲区,潜在的麻烦事儿就会出现了。

突然想到边城里面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共情能力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就是保护作用,用的不好就是刺伤自己。

不过能拥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非常棒了。人生嘛,就是要体验人世百态呀,体会到了才能说这好还是不好嘛。

我能感受到近段时间自己的情绪感知力变强了,这种感觉很复杂,挺棒的。也挺快乐的哦!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