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悖论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3 16:06:11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悖论怎么读

悖论的读音:[bèi lùn]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扩展资料: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所有悖论都是因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产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发现不了、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逻辑错误。所谓解悖,就是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发现、纠正悖论中的逻辑错误。

西元前6世纪,克利特哲学家埃庇米尼得斯(Epimenides)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这句话有名是因为它是一个经典悖论,即“说谎者悖论”。因为如果埃庇米尼得斯所言为真,那么克利特人就全都是说谎者,身为克利特人之一的埃庇米尼得斯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所说的这句话应为谎言。

但这跟先前假设此言为真相矛盾;又假设此言为假,那么也就是说所有克利特人都不说谎,自己也是克利特人的埃庇米尼得斯就不是在说谎,就是说这句话是真的,但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又会产生矛盾。因此通常认为这句话是无法解解决的悖论。这是一个困扰人类几千年、因而也挑战人类智慧几千年的表面自相矛盾的无限逻辑循环。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试图用命题分层的办法解决这个悖论。“第一级命题我们可以说就是不涉及命题总体的那些命题;第二级命题就是涉及第一级命题的总体的那些命题;其余仿此,以至无穷。”但是这一方法并没有取得成效。“1903年和1904年这一整个时期,我差不多完全是致力于这一件事,但是毫不成功。”罗素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把思维的层次和命题的层次混为一谈。

百度百科-悖论

关于相对论双生子佯谬

长度的比较实在惯性系下才有意义,洛伦兹测出的裂缝长度和飞车长度实在当时测量所在的惯性系下进行的,他们是一样宽的。尽管该宽度和在地球惯性系(忽略地球的运动)下的长度不同,但在地球惯性系下,裂缝的长度和飞车的长度仍然也是相等的。

当洛伦兹的飞车加速的时候,其惯性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能用来再比较长度,而地球惯性系没有变化,因此相对地球,飞车的速度增加了,飞车方向上的长度缩短了,因此实际是运动的飞车的长度缩短了,飞车会掉到裂缝里。正确的做法是降低飞车的速度,才能避免掉入裂缝。

双生子佯谬(佯谬指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是已经经过实验证实的真理。爱因斯坦早在1918年就给出了解释。

双生子佯谬是这样的:有一对双生兄弟,其中一个跨上一宇宙飞船作长程太空旅行,而另一个则留在地球。结果当旅行者回到地球后,我们发现他比他留在地球的兄弟更年青。这个结果和我们的日常经验相抵触,所以被认为是错的,实际上,这是对的。

这里,我们给出狭义相对论的解释。广义相对论另有解释,而且解释的更彻底。但限于作者水平,就不说了。我知道很多人对这个根本不信,一看就想骂,但是,请你耐心看完,也许你会改变你的看法。

我们看这样一个实例:地球上的A和火箭上的B3000年同时出生,火箭带着B以0.6倍光速远离(根据公式,动钟缩短系数为0.8),3025年(在A看来,此时火箭运动了15光年)突然掉头(忽略掉头时间以及一切加速时间),3050年返回,这时,在A看来,自己50岁,根据计算B只有40岁。那么,在B看来A多大,是32岁还是50岁?(这里的地球指一个在宇宙中漂浮的星体,这样是为了忽略地球的加速度和太阳引力,而这个星体本身引力很小,也可以忽略,总之意思就是考虑理想情况)

双生子佯谬最让人迷惑的一点就是:地球和火箭上的两个人地位应该是相同的,把地球换成火箭,火箭换成地球,应该和原来是一样的,怎么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呢?

这是因为地球是惯性系,而火箭是非惯性系,注意,只有自始至终速度一致,才能被视为惯性系,即使忽略掉头时间,火箭也不是惯性系。狭义相对论认为,惯性系具有“优越性”,惯性系内的人,他用动钟变慢理论计算自己和对方的时间都是有效的,非惯性系内的人,他只能计算自己的时间,用动钟变慢计算其他人时间是错误的、无效的。不要问为什么,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规定。也就是说,实际上,双生子通过自己对对方的观察,会同时得出对方年轻的结论。但火箭上的那个,由于是非惯性系,他的计时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动钟变慢的公式只能用在惯性系,不能用在非惯性系,否则会得到错误的结果。这就是双生子佯谬中不对称性产生的原因。至于为什么地球是惯性系、火箭是非惯性系而不是反过来,这在狭义相对论里是不能解释而作为前提的,要用马赫原理来解释,是因为地球相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加速度很小。

有的人是这么想的:把火箭掉头前后分开考虑,这样就都是惯性系了。然后他就认为:在火箭掉头前后,在火箭上的B看来,A都比他年轻,加起来也肯定年轻了。这是错误的,因为前后两个惯性系不同,不能相加。具体原因涉及到同时的相对性。用计算来说明吧。比如火箭从地球上3000年出发,以0.6倍光速运动,经历了25年(运动了15光年)后掉头,于3050年返回,所以A那时50岁,这些时间都是地球上的A看到的;A根据动钟变慢原理,推测B根据自己的时钟,3020年掉头,3040年返回,B更年轻,B根据自己的体验证实了A的计算。现在看火箭上的B怎样认为:B认为自己一直没动,3000年A出发,以0.6倍光速反向运动,3020年掉头,3040年返回,此时自己40岁;B在A掉头的时候更换了一个惯性系,在这两个惯性系里,都有A掉头这个事件,这两个事件不是一个事件,但全部发生在3020年,所以可以相加得到自己40岁的结论;但由于B学过相对论,他根据洛伦兹变换算出,A变换到自己的参考系时,会认为两个事件一个发生在3016年,一个发生在3034年,这样,两个16年(3000-3016和3034-3050)并不能相加得到A的年龄,A实际上50岁。

有点糊涂是吗,是不是想问那中间那18年A哪里去了?

根据狭义相对论,惯性系可以建立钟尺网格(就是在各个地方都建立和自己一同运动的钟表和尺子),从而可以测量所有地点的时间和位置。B不是惯性系,B不能,所以,B的测量要借助于其他惯性系。为了把问题搞清楚,我们假定另外有两个人,C和D,C和B一起于3000年(地球时间,下同)从地球出发,但是中途和B分手,不回来了。D在一开始从30光年外也以0.6倍光速反向运动,在B掉头时和B会合,最终于3050年一起回到地球。由于C和D是惯性系,所以他们可以知道A的年龄和位置。我们来看根据相对论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由于这是个实验,所以在火箭日历显示3020年时,B已经知道要和C分手了。B问C:“现在A多少岁?”

C告诉B:“A现在的计时是3016年,16岁。”

经过短暂而痛苦的掉头后,B发现C已经走了,而D和他在一起,这时B又问D:“A现在多少岁?”

D告诉B:“A现在的计时是3034年,34岁。”

和B一起旅行的没学过相对论的E惊叹:“哇,这么快A就长了18岁。”

B摇摇头说:“不是的,不信你看。”

由于C还没走远,B给C打了个电报问现在A的年龄,结果C回答说,A还是16岁。

然后B又问D:“你跟我们会合前A多少岁?”

D回答说:“那么短的时间,当然也是34岁啦。”

E迷惑了:“那A在我们掉头的同时到底是16岁还是34岁呢?”

B回答说:“不要随便用同时这个词,因为根据相对论,宇宙中不存在一个普世的时间,每个惯性系都可以定义自己的时间系统,你说同时必须指出是哪个惯性系里的同时,对C系,当时A就是16岁,对D系,当时A就是34岁。”

E说:“我指的是我们这个参考系。”

B摇摇头:“我们不是惯性系,不能定义同时的。惯性系可以有办法同时校准参考系里各地的钟表,但非惯性系因为速度是变化的,我们没有办法校准钟表。”

E很沮丧:“就因为我们不是惯性系,所以我们连A的年龄都搞不清了吗?”

B说:“别着急,我们还有另外的办法,出发前,他们商量好了,每年给我发一封新年祝福,我收到一封新年祝福,就知道A长了一岁。当然,我这里不是一年收到一封,因为我们在远离,光在追。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我们每两年接到一封(相对论中,多普勒因子公式为根号下(1-v)/(1+v),v为两者相对远离的速度,带入v=0.6c,得到多普勒因子是0.5,注意到多普勒因子是频率变为0.5倍,所以周期应为2倍),所以,现在我们是3020年,我们在转头的时候刚刚收到了A传来的3010年新年祝福。之后,根据计算(把v=-0.6c带入多普勒因子公式,得到2),我们每半年会收到一封。”

E问:“这个转变这么突然?”

B说:“其实这个变化也是逐渐变的,就在我们掉头时变的,只不过时间太短,一年才一封的新年贺电反映不出来。来,我们来看和A的视频通信记录。”

B打开放映机,里面是A的生活记录。A会把他的生活情况录下来,随时用电磁波信号传递给B所在的飞船。B指着里面的表对E说:“看,这是我们掉头前收到的,这里面表的秒针2秒跳一下。”

然后B展示了刚刚收到的信号,里面显示,秒针半秒钟跳一下。

E问:“那我们掉头时呢?”

B展示了这段信号,由于掉头只有1秒钟时间,B将这段慢放了。

B解释说:“你看,这里这个不是普通的表,是专门为了这个实验放置的高精度计时器,1微秒跳一下,要不是我们慢放根本看不清。你看,开始也是,2微秒跳一下,可后来越走越快,一直到最后变成了半微秒跳一下。我们这一秒钟录像内,A的计时器一共经过了1.082秒,这是因为我们这1秒钟之内是匀加速过程,如果我们以另外一种过程加速,那么这个时间会略有不同。”

E似懂未懂。在之后的20年内,果如B所预料,每半年收到一封新年祝福。同时,他也知道B其实也每年给A发送新年祝福,也在给A发送视频信号。期间E学习了相对论,也在计算A会每年收到多少祝福,算A收到的视频信号应该是什么样的,好在回到地球后验证。

当火箭内的日历显示3040年时,火箭回到了地球,同时收到了A传来的3050年祝福。E迫不及待的找到A,看他那里收到的祝福和视频。

A拿出了收到祝福的记录,记录显示,从3000年火箭出发到3040年期间,B也是每两年传来一次新年祝福,3040年接到B传来的3020年祝福,之后到3050年,每半年接到一次祝福,B回来时恰好收到3040年的新年祝福。

为什么同样是先2年收一封,后半年收一封,A和B就产生了10年的差异呢?E发现,B在自己的时间过了一半时,就由于掉头改变了收信频率,所以平均下来0.8年一封新年祝福。A在时间过了4/5时,才感受到了这个掉头的作用(A系内,3025年B掉头,3040年收到B掉头时的新年祝福)所以平均下来1.25年收一封新年祝福。这样,A用了50年收到了40封新年祝福,B用了40年收到了50封新年祝福。A知道B40岁,B知道A50岁。

E又看A收到的视频,果不其然,3040年前,秒针2秒跳一下,之后秒针半秒跳一下。E又看了B掉头时的视频,这段视频长度为1.082秒,里面也有个高精度计时器,开始2微秒跳一下,最后半微秒跳一下,中间也是越跳越快,计时器总计时恰好1秒。

怎么会时间不一样?E拿出了B记录的那段1秒钟视频和这个比较,发现A记录的那段视频中,跳动变化要延迟一些,也就是说B收到的视频用了一段时间从2秒跳一下变到1.5秒跳一下,A收到的视频用了更长的时间实现了这个变化。也就是说,频率的变化是由于B的加速过程带来的,但B在加速同时就感受了这个变化,而A要在之后才能感受这个变化。所以,A的视频总时间要比B长。

所有的这些,和E学的相对论知识推导的结果完全吻合。

那么,各位读者,你现在是否对双生子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