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勠字怎么读?勠是什么意思?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3 23:11:02浏览:11分类:文字大全

勠字怎么读?勠是什么意思?

勠,读音:[lù]。

释义:指的是并、合在一起的意思。

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无

相关组词

1、勠力?[ lù lì ]?

①.勉力;尽力。《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勠力,以与尔有众请命。” 孔颖达 疏:“勠力,犹勉力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事 越王 句践 ,既苦身勠力,与 句践 深谋二十馀年,竟灭 吴 ,报 会稽 之耻。”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贫居依稼穑,勠力 东林 隈。”

②.并力,合力。《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勠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共苦 秦 久矣,相与勠力击 秦 。”《新唐书·李袭志传》:“吾世 隋 臣,今 江都 虽沦,宗社尚有奉,诸君当相与勠力刷讎耻,岂怙乱图不义哉?”

2、勠力同心[ lù lì tóng xīn ]

齐心合力。《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 献公 及 穆公 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後汉书·袁绍传》:“今欲与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梁书·韦粲传》:“臣子当勠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

句践为什么又名鸠浅

勾践的读音是:gōujiàn。

勾践的拼音是:gōujiàn。注音是:ㄍㄡㄐ一ㄢ_。结构是:勾(半包围结构)践(左右结构)。

勾践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勾践GōuJiàn。(1)(?—前465年)春秋时越王。后为吴王夫差所败,困于会稽,屈辱于吴。乃用文种、范蠡为相,卧薪尝胆,立志复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卒兴兵灭掉了吴国,继而北进,大会诸侯于徐州(山东滕县南),成为春秋后期的霸主。

二、国语词典

人名。春秋时越王,曾打败吴王夫差。参见「句践」条。

三、网络解释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君主)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_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_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关于勾践的诗词

《赠张燕客·我来勾践国》《越王勾践墓》《王履岩·勾践因何渡楚川》

关于勾践的诗句

自泰伯勾践海边勾践州枕戈忆勾践

关于勾践的成语

一笔勾销勾心斗角牛羊勿践勾勾搭搭蹈矩践墨销魂勾魄

关于勾践的词语

践土食毛牛羊勿践践墨随敌蹈矩践墨一笔勾销勾心斗角言能践行勾肩搭背躬行实践食毛践土

关于勾践的造句

1、夫差放走勾践,可谓纵虎归山。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成春秋五霸。

3、为了复国报仇,勾践默默地忍受着各种屈辱。

4、苦励心志的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5、新近出土的“勾践剑”堪称文物中的珍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勾践的详细信息

越王句践又叫鸠浅,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叫这怪名字,我说下我的看法。 句践之祖乃夏少康之庶子无余,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可知是姒氏,姓芈。“句”有除去的意思,如词语“句除”。“践”也有灭除的意思,如《吕氏春秋·古乐》:“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句践生时,吴越好象还没有大规模开战,芈允常对吴国没有那么大仇恨,不至于让儿子的名字用两个“除”。 其实“践”还有继承的意思。如《史记·孝文本纪》:“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之位者,刘氏也。”越国霸业的开创者给儿子取名时是不是这样考虑的呢?如果是的话,那“句”就是取“牵引”的意思了。“鸠浅”又是何来呢?有人说是音近,可音近的字多了,还是有依据的,我说下我的理解。《左传·隐公八年》:“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鸠”的意思是安定、聚合,我们现在还会用“鸠合”这词。“浅”可通“践”,如汉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取灭除的意思,通“翦”。清人高亨认为这时要读为《诗·甘棠》“勿翦勿伐”之翦。 关键是我还不知道“鸠浅”这名字是允常替他取的还是后来句践自己取的。如果是他自己,那就好理解了,意思就是继承先父未竟之业,鸠合越人翦除吴国。“浅”要念成jiǎn。野人之见,叹无史学大家指点。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