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鞑靼、瓦剌和大明之间有什么关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4 01:15:17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鞑靼、瓦剌和大明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我国历史上,元朝的灭亡与其它王朝不完全相同。

公元1368年,当徐达攻入北京之时,元朝作为一个政权其实并没有结束,元顺帝只是北逃了,而元朝也只是北移了,史称“北元”。

明朝,称北元为“鞑靼”,而与此同时,鞑靼的东部又出现了一个叫“瓦剌”的政权,与鞑靼、大明三足鼎立

那么瓦剌又是谁?

1,瓦剌

瓦剌属于广义上的蒙古,但与蒙古又不完全相同。

元朝之时,瓦剌被称为“斡亦剌惕”或“斡亦剌”,而在国外则称之为“卡尔梅克”。

至清朝时期,瓦剌被称为“卫拉特蒙古”或“漠西蒙古”。

也就是说,瓦剌属于西蒙古,鞑靼属于东蒙古(元朝皇室后裔)。

但瓦剌最初并不是生活在西域地区,而是分布在今天蒙古高原的北部,贝加尔湖的东西两岸的森林中,被蒙古人称为“林中百姓”

当成吉思汗崛起之时,瓦剌曾与其它部落一起拥立札木合,被成吉思汗击败,于是西迁至西域地区。

元朝之时,瓦剌游牧于西域,臣服于元朝,并与蒙古皇室保持联姻。

元顺帝北逃后,随着作为蒙古正统的黄金家族的衰落,瓦剌开始崛起。

2,大明首先出手

明朝初建之时,北元并没有放弃重新入主中原,其以上都统领大漠,在辽东有丞相纳哈出的20万大军,在陕甘地区有王保保的10万大军,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于是,大明采取的战略是对北元――东蒙古势力“犁庭扫穴”。

公元1369年,大明攻占上都。

公元1375年,大明的劲敌王保保去世。

公元1387年,大明攻占辽东,北元丞相纳哈出投降。

公元1388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北元主力被歼灭。

公元1391年,大明攻破哈密,北元势力基本瓦解。

这是朱元璋时期,至明成祖时期,朱棣又五次亲征漠北,“五出三犁”,全力围剿东蒙古势力。

大明持续的打击,使北元――东蒙古(鞑靼)势力日趋衰落,而与此同时蒙古有实力的权臣贵族趁机做大,这就是瓦剌。

2,瓦剌统一蒙古,威胁大明

当蒙古的黄金家族实力衰微之际,瓦剌不甘心再做附庸,于是步步东进,意图称雄蒙古。

公元15世纪初,太师阿鲁台成为鞑靼的实际掌权者,其先后拥立了三个蒙古大汗。

马哈木则成为瓦剌的首领,马哈木VS阿鲁台,这便是当时的瓦剌与鞑靼之争。

最初,明朝为了打击鞑靼,遂扶持瓦剌,封马哈木为顺宁王。

公元1410年,朱棣率50万大军联手瓦剌大破阿鲁台。之后,阿鲁台远走兴安岭,瓦剌的马哈木乘机占据鞑靼故地。

至公元1434年,马哈木之子脱欢击败并杀死阿鲁台,并立黄金家族的脱脱不花为可汗,自己以丞相的名义开始统一蒙古诸部。

公元1440年,脱欢死,其长子也先称太师淮王,继续掌控蒙古大权。

公元1447年,大明的东北屏障朵颜三卫被也先征服。

公元1448年,大明的西北屏障哈密被也先攻占。

当是时,也先的势力西起中亚,东至朝鲜,北接西伯利亚,南逼大明北境,一统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疆域达到了元朝灭亡之后蒙古人最大的范围。

对这一成就,也先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重建大元一统。

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就是公元1449年的土木之变和北京保卫战。

这一战,是瓦剌的巅峰,但瓦剌也正是在这一巅峰开始滑落。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者属于于谦,属于大明,也先并没有笑到最后。

也先的撤军,一方面是因为于谦的坚决抵抗,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瓦剌内部与可汗脱脱不花的矛盾。

脱脱不花不甘心做傀儡,也颇有权谋,其在1451年起兵攻也先,但事败被杀。

公元1453年,也先自立为汗,称“大元田盛可汗”。也先称汗,这正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丧失统治力的体现。

但也先的蒙古大汗梦只做了一年,一年后便在丞相阿剌克的兵变中被杀。

也先被杀,瓦剌同时也开始衰落,蒙古统一的局面不复存在。

3,鞑靼重新崛起

大明在明初二帝强盛一时,但随着朱棣的去世,明朝对东西蒙古便不再有优势,瓦剌与鞑靼也随之先后强大起来。

也先死后,脱脱不花的妻子曾率大军攻打瓦剌。至大明成化年间,鞑靼的达延汗即位(1470-1543年),东蒙古势力开始中兴。

公元1510年,达延汗将瓦剌势力彻底赶出了东蒙古地区。至大明嘉靖、万历年间,鞑靼的俺答汗(达延汗之孙)又数次远征瓦剌,之后,瓦剌开始又一次西迁,西迁至中亚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地区。

至此,大明的北方只剩下了鞑靼,但鞑靼并没有能力统一整个蒙古地区。

4,瓦剌、鞑靼和大明的结局

瓦剌、鞑靼和大明斗了三百年,三者实力此消彼长,大明初期最盛,随后瓦剌在也先之时一统蒙古,最后鞑靼又将瓦剌赶出了大漠草原。

可是,就在此时,另一支势力崛起了,这就是后金。

公元1583年,大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其祖、父的十三副铠甲起兵造反,并于1616年建立后金。

后金的矛头,并非只是大明,还有蒙古。

当时蒙古(鞑靼)的可汗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林丹汗,他掌握着元朝的传国玉玺,同样有着一统蒙古的雄心。

公元1635年,皇太极击败了林丹汗,其子献出了传国玉玺,皇太极成为蒙古大汗。

公元1644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入主中原。

公元1757年,乾隆攻灭西域准噶尔汗国――当年的瓦剌。

至此,鞑靼、大明和瓦剌先后被清朝所统一。

瓦刺是现在什么地方

鞑靼是蒙古人,不过不是蒙古后人中能力最强的,也不是蒙古血统最纯正的。能力最强的蒙古后人是瓦剌,其领导能力也非常强,若是当蒙古首领也不是问题,但是瓦剌不能当蒙古可汗,因为瓦剌没有蒙古黄金血统。拥有黄金血统的是脱脱不花,可是脱脱不花部族能力又很弱,所以也并不能服众,所以蒙古后人就分成了好几个部族,各自为政。

关于鞑靼部族,其历史非常悠久。几乎伴随着我们整个华夏民族。鞑靼这个名称是汉族人们对蒙古族的统称,那时候还没有蒙古族这个称呼,各个部族也没有分的那么明显。最开始,鞑靼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后来随着我国朝代的更替,鞑靼这个称呼也在不断的改变,达达、塔坦、达打等等,说到鞑靼,那就同突厥分不开关系,这些民族总是同我国各个朝代联系在一起,可以从很多的史书上看到相关记载。

自汉朝以后,鞑靼的活动范围就不仅仅局限在蒙古草原那一带,他们逐渐地往中原渗透,甚至到了后来南方都出现了鞑靼的存在。鞑靼人民淳朴好战,被汉朝征用组编为军队,也替汉朝打了不少胜战。但是人总归都是有欲望的,后来鞑靼不满我朝对其的统治,杀了节度使,发起叛乱,在我国各朝边界发起骚乱。

后来就到了元朝,成吉思汗,蒙古族的一代伟人,带领蒙古骑兵骁勇善战攻破中原,后又带领中原攻破到了欧洲,亚欧大陆差点被一统。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惊人。这时,鞑靼不再是蒙古的代称,而是蒙古其中的一个民族,但是鞑靼似乎自己很是骄傲,觉得自己是游离在蒙古族以外的独立的部族。鞑靼后还改了宗教信仰,至今我国、俄国、俄罗斯、蒙古等地都有蒙古族的存在。

问题一:古时的瓦刺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瓦剌是古代西部蒙古民族。瓦剌先世为“斡亦剌惕”。原居住于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

瓦剌分为四大部:绰罗斯(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

瓦剌是明代对西部蒙古各族的总称。元代斡亦剌,清代称卫拉特或额鲁特。居住在巴尔喀什湖东南面,包括现新疆北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以及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南部的广大地区。

问题二:明朝瓦刺在现在哪些地方 明初瓦剌控制着今天外蒙古西部,永乐年间,由于不断受到明朝的打击,东蒙古(鞑靼)势力大衰,瓦拉趁机越过杭爱山向东扩张,曾经被明成祖击败,但强势未减。到1450年前后,也先统治下的瓦剌达到极盛时期,控制了东起朝鲜,西到阿尔泰山以西的广大地区。也先死后,瓦剌转衰,东蒙古逐渐复兴,1510年,黄金家族仅存的嫡裔巴图蒙克(达延汗)统一东蒙古,此后,东蒙古各部经常性地联合起来讨伐瓦剌,瓦剌的东部边界不断向西收缩,到了万历后期,已经退到了今外蒙古西北部的乌布苏诺尔湖一带。为了生存,瓦剌各部转而向西扩张,也是在万历后期,瓦剌的西南边界抵达天山,西部边界推进到巴尔喀什湖以北,北部边界到达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额尔齐斯河下游一带,崇祯初年,瓦剌的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流域,在那里建立起地跨欧亚两洲的土尔扈特汗国。瓦剌(厄鲁特)开始称霸中亚。

问题三:明朝瓦剌在今天什么地方 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以后未迁移

问题四:瓦刺人是什么地方人 瓦wa刺ci,指代历史上蒙古称谓,正确写法应该是“瓦wa剌la”。瓦剌,东部蒙古(汉籍文献又称之为鞑靼)由大汗直接统治各部及其属部构成,西部蒙古由瓦刺所属各部构成,史称“瓦剌”,即17世纪后人们所称的“卫拉特”。因众多游牧于大漠以西,故又有“漠西蒙古”或“西蒙古”之称,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

问题五:这个叫瓦剌 还是瓦刺?哪一年消灭了明朝军队整个主力 土木堡惨败 正统十四年,即西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徵瓦剌,结果兵败被俘

问题六:瓦剌是哪?瓦刺又是哪? 瓦剌,是西部蒙古民族。明代称瓦剌,到17世纪后期称卫拉特梗又称厄拉特、厄鲁特。瓦刺,东部蒙古(汉籍文献又称之为鞑靼)由大汗直接统治各部及其属部构成。也先率领的是瓦剌。希望能帮助你

问题七:西蒙古到底是“瓦刺”还是 “瓦剌” 瓦剌,没有瓦刺,谢谢采纳

问题八:女医明妃传瓦刺女人生孩子是哪几集 允贤帮瓦拉女人接生是在第31集

剧情:

允贤成草原活观音

允贤随着被俘士兵流放到草原,帮助牧民接生,赢得了草原上百姓的爱戴。在也先的宴会上,可汗听说本次大败明军是用了 *** 谋臣,提出要见也先此次打仗用的的军师程十三。可汗不相信程十三的太医身份,让程十三当场凭面相指出各位大臣身上的疾病,程十三一一说中,于是也先提议让程十三也给大汗看看。程十三如实指出可汗有肾阳虚弱之症,可汗因此而恼羞成怒,要责罚程十三。也先为了庇护手下程十三和出言冒犯可汗的伯颜帖木儿,同可汗暴发冲突。气急败坏的伯颜帖木儿找到英宗出气,却打不过英宗,还被英宗的魄力所折服,后下令善待战俘。

程十三因在宴会上的表现被草原百姓奉为神医,草原百姓慕名而来向程十三求医,程十三嫌百姓们地位卑微,不予理会。而允贤则四处为牧民们行医治病,因此被草原百姓美誉为“活观音”。被俘的士兵们对英宗有所不满,允贤极力安抚他们的情绪,并说服他们继续追随拥戴英宗。也先的妹妹托不花被疯狗咬伤,性命垂危,程十三号称神医却对此束手无策,恼怒的也先下令将程十三拉出去鞭打,并叫人去草原上另请名医。

问题九:匈奴,契丹,瓦刺,鞑靼,鲜卑,羌人是不是一个民族 不是

匈奴:是秦末(约公元前207年)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

契丹:契丹族建立封建王朝辽朝(916年―1125年 )。

瓦剌: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在明清时期出现记载。

鞑靼: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对出现在欧亚大草原的不同的游牧民族的泛称,不是一个具体的民族或团体。(对欧亚草原突厥-蒙古系统民族的泛称),13世纪时,女真(满洲)因为与游牧民族的差异很少被称为鞑靼 ,只在明清鼎革时期被当时欧洲人短暂的称为鞑靼。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羌人:羌人曾是古东方大族,形成于青藏高原地区,也就是藏族古称。又称“姜”、“羌”、“氐羌”。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