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蝉》教学设计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4 05:15:11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蝉》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蝉》教学设计 篇1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作者介绍

 虞世南(公元558~638),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虞世南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太宗器重。他的书法,笔势圆融遒劲,外柔而内刚。论者以为如裙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不可犯之色。代表作有《出塞》、《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

 二、注释

 1、饮:饮用,喝

 2、籍:jiè凭借

 3、绥: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4、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5、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三、译文

 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四、诗歌赏析

 1、《蝉》选自作者,字,地区作家。

 参考答案:全唐诗虞世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

 2、你能说出几个含蝉的成语?

 参考答案:噤若寒蝉金蝉脱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寒蝉凄切蛙鸣蝉噪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蝉联往复蝉腹龟肠蝉蜕龙变

 3、这是一首咏物诗,从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参考答案:形状、习性、声音

 4、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

 5、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答: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籍,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6、虞世南《蝉》一诗中,诗人借蝉抒怀,表达自己品格高洁,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名声远播的句子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蕴含的意思是什么?(虽然生活清淡,但仍志存高远)

 8、这首诗借蝉抒怀点睛之笔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扬)

 9、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力,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10、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品格高尚者的化身,是人格化的形象。

 11、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诗人借蝉这一意象引发议论:任何人,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只有地位高而品格也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12、“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两句可以说是虞世南的《蝉》一诗的点睛之笔,你认为这两句诗妙在何处?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怎么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诗人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里运用比喻,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句中的诗眼是一“居高”的“高”字,此处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13、积累:含蝉的古诗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朱熹《南安道中》)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唐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14、赏析“垂緌饮清露”

 参考答案: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15、赏析“流响出疏桐”

 参考答案: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蝉》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名言导入:“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法布尔

 二、作者介绍

 法布尔,法国人,生于1823年,死于1915年,活到92岁,是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三、文本探究

 1、研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课文用小标题分为两大部分。《蝉的地穴》第1段是文章的开头,交待作者有一个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的环境,这样就自然地转入对蝉的生长过程的说明。《蝉的卵》最后一段用“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对蝉的一生进行总的概括,表达了作者赞颂的'感情。

 可以启发学生研究开头一段的写法。照原文,第一句跟后面一句接得不很顺,最后一句跟第2段开头衔接也不够紧密自然。能不能改得文理更加顺畅一些呢?

 可以试作这样的改动:“每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可是我却因而有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2、讨论课文的结构提纲。洞口(2—3)

 地穴出口建穴(4)幼虫

 伺机出穴(5—6)

 蝉的地穴出穴(7)

 出穴成长蜕皮(8—9)

 成长

 飞离树枝(10)

 蝉

 产卵(12—13)

 成虫产卵卵

 天地破坏(14—17)

 蝉的卵卵化(18—20)

 幼虫入地落地(21—23)幼虫

 挖穴隐藏(24)

 通过讨论课文结构,使学生明确两点:

 (1)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但从表中看出,实际上还是按照生长过程来写的,开头写地下生活,结尾写隐入地下,前后照应结构非常严密。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2)在具体内容的说明中,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一步一步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3、据此,还可以画一个蝉的生长过程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4、列一张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表,然后复述:

 成虫产卵后死亡。

 四、写作特点

 《蝉》这篇课文,没有引用什么材料,完全是靠文艺笔调对蝉的生长过程进行具体的、甚至是相当细致的描写,来增强它的生动性。这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文艺性说明文。

 2、请说说你认为描写得既生动又准确的段落。(启发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各抒己见)。

 写得生动的很多,如第8~10段,写蝉出洞有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尤其是第10段写蝉最后从壳中脱出,先以拟人手法说“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然后用一连串的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地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又如第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

 3、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举例说明文中使用准确的语句。

 让学生讨论分析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2)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

 (3)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4)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5)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

 (6)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要使学生明白,准确性是贯串于全文的,这6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很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建造过程,也很清楚准确。)

 五、体会观察方法。

 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准确,关键在作者观察细致周到,说说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

 例1,第15~17段写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非常具体,一边(蝉)是一无所知,一边(蚋)是紧追不舍,使读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

 例2,第18~20段,写刚孵出的幼虫是什么样子,幼虫落地之前悬挂在树枝上又是怎么个样子,有哪些活动,写得活灵活现。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而生动呢?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睛,而且还借助放大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例3,第8~11段,写幼虫出土之后从脱皮到变为成虫飞离树枝的全过程也非常具体,非常生动。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人们学习。

 完成练习册

 仔细观察一只小动物或昆虫的生活习性,学习课文生动的说明方法,写一段介绍说明的文字。

《蝉》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总结。

 目标导学二:默读课文,品味说明语言

 思考:这是一篇说明文,但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无味,为什么?

 明确:《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可怜做母亲的”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写出了蚋残害蝉卵的可恨。而由卵发育成蝉所经历的漫长艰苦的历程,更使我们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多么不易啊!从而对作者在文末的一大段抒情产生共鸣。再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里的“苦工”“享乐”“歌声”“穿起”等。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脱壳过程。它“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整个动作顺序有它自身的规律,其中的“腾跃”“翻转”“倒悬”等动词用得非常准确,把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准确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是把自己的观察过程写得富有波折,有情节,有描写,就像是小故事一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标导学三:感知内容,了解作品精髓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明确:这是因为作者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从文中看,比如蝉四年一个生命周期,在阳光下歌唱只有五星期,都说明作者对蝉的观察是长期而细致的。有时,还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正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必要时,还要借助观察工具,“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科学观察,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蝉》教学设计 篇4

 一、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性文章。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首先作者写蝉的“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厌烦的情绪。后来当朋友告诉他蝉的生活历程如此特殊、生命如此短暂时,作者心灵震动,思想转变,对蝉有了好感甚至是敬意。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生物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有良好的细微观察习惯。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

 2、 教学难点: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情况

 (1) 给下列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收敛( ):

 宽恕( ):

 零落:

 断续:

 (2) 检查布置的收集有关蝉的生长过程的与资料,并让两位同学将自己的资料向大家展示。

 2、 导入

 (1) 提问式: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把蝉的生长过程简要的口述后,你对蝉有什么新的认识呢?(学生自由发言)

 (2) 引发思考:它的生活历程如此艰辛,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相比之下,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什么新的思索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

 3、 进入正课

 (1)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 学生之间讨论对生命有什么新的思索,可以从文中找出句子做出解

 答,并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讨论并归纳:“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对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好好地活。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3)探究质疑:这是作者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对蝉的认识却是那么浅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蝉是什么样子的?

 讨论并归纳:文中第1、2自然段,写出蝉的烦人、聒噪,病蝉的微弱、细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特点。

 (4)探究质疑:作者对蝉的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那是什么让他思想转变呢?

 讨论并归纳:是朋友的话让他重新认识了这个小生物。(全班齐读朋友说话的内容)

 (5)朋友的话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

 讨论并归纳: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不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活而已

 (6)文中哪些地方说明作者也体悟到了生命的意义?

 讨论并归纳:最后两段。

 (7)探讨:作者由以往的“烦”转变为现在的“宽恕”,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讨论并归纳:先抑蝉的厌烦、微弱、细小,听了朋友的话后令作者惊讶起来,对蝉产生了同情和理解,此处开始扬。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8)探究质疑:最后结尾句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讨论并归纳:由结尾的“宽恕”照应开头的“烦”,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9)你是怎样理解结尾句?

 讨论并归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蝉而言,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蝉的不敬全部消除了。

 (10)探讨:你认为应该怎样做生命才有意义?

 讨论并归纳: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4、课后练习:

 写一段80字左右的短文或诗歌,赞颂蝉的生命。

 附板书设计:

 烦人的聒噪 惹人厌烦

 蝉的特点 烦

 病蝉的微弱细小 微不足道

 蝉 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短暂 积极面对

 朋友的话 宽恕

 好好地生活 全情投入

 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始建于1339年,是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世界美术教育先河,是世界美术最高的学府。1562年正式建立,称作:迪亚诺学院,首任院长为杰出艺术家、文学家、艺术史论家:瓦萨里。作为公立的美术学院,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建于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之交,位于文艺复兴之都,世界艺术之都--被徐志摩译为翡翠岭的佛罗伦萨。佛罗伦萨是欧洲的文化中心,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歌剧的诞生地。佛罗伦萨属意大利托斯卡纳区,原意大利首都,意大利的文化中心。

 1785年,在奥地利国王Pietro Leopardo的倡导下成立。当时的专业有雕塑,绘画,建筑,版画和裸体素描。教学是延用古典主义绘画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写实主义大师聚集的皇家美术学院?,教学常常是模仿乌菲奇博物馆的名作以锻练学生的写实能力。为了准确的掌握形体写实的技巧,从基础素描绘画,到最后的分科专功要学习12年。

 随着十九世纪末意大利艺术教育在高中的普及,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成为高等的艺术教育院校,取缔了初级班,学制四年。二次世界大战后,艺术形式的研究开始为学院所重视,抽象主义不再被认为是游戏的行为了。

 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为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学院历经672年的洗礼早已蜚声世界。在近7个世纪的岁月里,美术学院汇聚了众多大师,是世界上汇聚大师最多的美术学院: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作为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世界美术学院之母,四大美术学院之首?这是对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最简洁的评价

  专业设置:

现学院有四个专业:绘画,雕塑,装饰和舞台美术。另有版画和裸体素描进修班提供给艺术爱好者。同时,还设有:艺术史、人体艺术、版画技术、装饰塑料、城市建筑、戏剧服装、设计、美学、同时代艺术作品现象学、修复、舞台布景绘制技术、摄影术、戏剧史、雕刻技术、大理石技术、铸造技术、书画刻印艺术技术、绘画技术、大众传媒理论等课程。

  入学条件:

学生需要掌握美术基本知识,高中生具有高考成绩、专业艺术考试成绩以及会考成绩;本科毕业生需有学士学位证以及大学成绩单。

  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高三在读;本科毕业、大四在读。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