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游戏攻略 > 正文

以逸待劳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4 07:02:20浏览:10分类:游戏攻略

以逸待劳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972 成语 以逸待劳 注音 ㄧˇ ㄧˋ ㄉㄞˋ ㄌㄠˊ 汉语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释义 「以逸待劳」之「逸」,典源作「佚」。

「佚」同「逸」。

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以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则可胜。

语本《孙子.军争》。

「堂堂正正」 典源 《孙子.军争》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1>,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2>,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3>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注解〕(1)惰归:松懈返回。

(2)哗:音ㄏㄨㄚˊ,大声喧闹、吵杂。

(3)佚:音|ˋ,通「逸」。

安闲。

典故说明 「以逸待劳」原作「以佚待劳」。

《孙子》一书为春秋孙武所撰,共十三篇,为古代兵书之一,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为历代兵书之祖。

〈军争〉一篇中由「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多方面谈作战方法。

先就「治气」来说,军队的士气在初期最为旺盛,接下来就会逐渐怠惰,久了以后思归之心殷切,军心涣散。

善用兵的人就会避开初期的锐气,而选择这个时机发动攻击,这是「治气」。

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敌机先,来等待敌军的挠乱不安;以镇静自己的心,方寸不乱,来对付敌军的喧闹嚣杂,这是「治心」。

就近等待远来之敌,以安逸等待疲惫之军,以饱食等待饥渴之众,这是「治力」。

「以逸待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而出,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等待疲惫的敌人,而予以痛击则可胜。

书证 01.《汉书.卷六九.赵充国辛庆忌传.赵充国》:「烽火幸通,势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者也。」

02.《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列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今县军远伐,经途万里,众寡事殊,客主势异,以逸待劳,全胜难必。」

03.《朱子语类.卷一二○.朱子.训门人》:「若常加省察,使良心常在,见破了这私意只是从外面入。

纵饶有所发动,只是以主待客,以逸待劳,自家这里亦容他不得。」

04.《隋唐演义》第五八回:「如今只宜分兵困住洛阳,殿下自领精锐,速据成皋,养威蓄锐,以逸待劳,出奇计一鼓而即可破建德。」

05.《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逆苗巢穴,正在野羊塘。

我们若从大路去惊动了他,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

06.《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老师的事情,门生还有不竭力的吗?但是一件,我们也只可以逸待劳,以静待动,等他们来请教我们。」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以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而予以痛击则可胜。

使用类别用在「从容应付」的表述上。

例  句稳坐网中的蜘蛛,以逸待劳地等候猎物上门。

我军应充分休息,然后以逸待劳,歼灭来犯之敌。

面对远来疲惫的对手,我队则是以逸待劳,从容应战。

他采用以逸待劳的方法,等待最佳时机来临才采取行动。

此计让敌军忙于奔波,好让我军以逸待劳,将他们一举歼灭。

这一场比赛的胜队将获得决赛权,和以逸待劳的我队争夺冠军。

敌军经过长途跋涉,力量已削减大半,反观我军以逸待劳,必可一战而胜。

近义词: 养精蓄锐

反义词: 疲于奔命 辨识 参考语词 以佚待劳,以逸击劳,用逸待劳,以逸制劳,待劳以逸,逸以待劳

每日一题:

以逸待劳”是定军山之战时谁出的计谋? A.黄忠 B.诸葛亮 C.张飞 D.法正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就是法正了,所以法正就是1月29日少年三国志2每日一题的答案了,只要玩家在游戏里母案输入AND就可以获得这次的奖励了。

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少年三国志2每日一题的答案还是比较简单的,相信这是大部分玩家都知道的事情了,不过玩家在输入这个答案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带有空格,在上次的每日一题的回答中小编就是出现这个问题意识显示答案错误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