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摸鱼儿 雁丘词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4 16:20:22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摸鱼儿 雁丘词

《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

全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

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及鉴赏: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

年轻的诗人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此词。?

此词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而作的,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词的上阕写大雁之间的故事。词的下阕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

全词多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以雁拟人,紧紧围绕“情”字,写景写情融为一体,读来凄婉缠绵,感人至深。

向谁醉读,是为再生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系列:宋词三百首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晚受寒的蟋蟀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金国占据的地方,以及二帝被囚的地方)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玉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炙人口的爱国佳作。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他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余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缪钺所撰《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与此意同。[4]

分析: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独于此得以体现。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了,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著诗人如水的愁绪。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怅,内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像能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著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满江红》创作背景,一说是绍兴四年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一说是岳家军进军到朱仙镇,胜利在望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所创。但都可以表现岳飞在军事正处于的得意之时。而《小重山》却是在入狱不久前,失去军权、无力回天的他有着悲愤抑郁苦闷而又无奈的情感,所以这首婉约的《小重山》与《满江红》诗风大不一样。

《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

我常将饮酒而醉与读书思考相比拟,把沉静读书与沸腾思想的境界称之为“醉读”。

饮酒何以醉?酣畅淋漓地豪饮之故。读书至酣畅淋漓之境地,不恰似醉酒?我于晚宴醉酒后,常是酣眠,至午夜后醒来,多有“痛定思痛”的不该过度饮酒之内疚心理,更多则为对自己一世人生的深长反思,当然,对自己的无情批判亦为多。这与我读书至陶醉后的沉潜反复思考最为相似。所以,我追求并力求达到的最高读书境界就是“醉读”。有此“醉读”的境界,才能读至“高格”,才会深谙“名句”,才有“独绝者”之发现。

于夜静荧光下捧读缪钺先生所著《诗词散论》,先为其《诠诗》《论词》篇所无比激动,后被其《王静安与叔本华》《王静安诗词述评》章所深彻折服。特别是其“文辞之精洁”“识解之莹彻”“思精而笔锐”,让我至为喜悦,甚为惊叹,大为赞叹,可谓感深而心叹不已——缪钺先生何以会有如此“深湛之思,创造之力”?

读《触眼峰峦乱稠叠,回头脉络尽分明——缪钺治学琐言》二三遍,始得先生70年治学与教学之生动感人景象,更是叹为观止。

缪钺先生治学的最大特点是文史结合、博通与专精结合。一生读书治学,著作等身。《元遗山年谱汇纂》《读史存稿》是为先生治史之代表作,《诗词散论》《灵溪词说》是先生为文的光辉名著。

缪钺先生家学深厚,自幼养成阅读古书名著的兴趣与能力,读文言文、写文言文的基本功力尤为“超特之才”。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佳什,经常背诵,烂熟于心。《书目问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常置案头,时常翻检。精熟于章学诚《文史通义》,《资治通鉴》是为最爱读且熟读,《聊斋志异》尤其读得熟,《离骚》则能全文背诵。这就是缪钺先生在十八岁中学毕业之前十年古书典籍学养修炼的概貌。

缪钺先生1922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后因父亲逝世辍学,先后在保定两所私立中学及省立中学高中部任教以赡养家人。教课之余,全部时间皆刻苦自学,并与师友相与往还论学。之后,历任河南大学、广州学海书院、浙江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专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为四川大学培养出第一位博士。

缪钺先生读书治学,最为推崇司马光、苏轼、朱熹所倡行的“熟读而精思”法则,并终生践履,成为自身的血脉气质。先生的一首《夜读》,最可诗证:“少时伫兴亲书卷,如向深山踽踽行。触眼峰峦乱稠叠,回头脉络尽分明。九原随会犹能作,并世扬云敢互轻?后世视今今视昔,夜灯下笔悟平生。”思先生七十载读书治学问,品先生诗思词作之华章,这不就是先生一生“醉读”的伟大写照吗?

沉静于缪钺先生一生的学问景象,反思我自己35年致力于自学有成的路径,我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命题:生“我”者父母,造“我”者阅读。人的一生,不就是这样吗?人,不就是在阅读中不断再生自我吗?

于这“阅读而再生自我”中,有一个至为紧要处,即是:向谁而醉读?缪钺先生有《诗词散论》《灵溪词说》《中国史上民族词人》《词学古今谈》《缪钺说词》等精品力作,成为一代词学大家,堪比王国维,不正在于向中国古典诗词而“醉读”吗?非“醉读”于一,非专向而“醉读”,是不能“再生”一个卓越杰出之“我”的,这恰如词中之格,是为一个定律。

由缪钺先生《夜读》诗作而思“醉读”,并把“向谁醉读,是为再生”进行到底,我又联想到了自己最为敬仰的两位学问大师,一位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孙正聿先生,一位是著名学者韩毓海先生。

韩毓海先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先在山东大学中文系读本科,再师从孙昌熙先生读鲁迅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后师从北京大学谢冕先生读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03年“非典”期间,韩毓海先生于不经意间在书摊上以80元购得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50卷,进而将其全部悉心阅读完成。他称此为自己在“非典”一年中的“阅读奇迹”。我们可想知,没有读硕士期间对《鲁迅全集》的“醉读”和“非典”期间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的“醉读”,韩毓海先生会成为“北大新锐学者”“国内鲜见的大知识分子”,并在思想文化界拥有广泛影响力吗?

孙正聿先生是吉林大学资深教授,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师。他在《哲思:永无止境》中自述说:“在1968年底下乡当‘知青’之前的两年里,由于既无学可上,又无工可做,我常常是上午到南湖游泳,下午到图书馆翻书。在那段时间里,我大体上完整地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鲁迅全集》。”这再次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合计为68卷的专向“醉读”!

向谁醉读,是为“我”之再生。毫无疑问,是一个人生卓越杰出的铁律!

今天,在新时代的人生征途上,我们要创新发展自我,该如何去“醉读”呢?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