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将相和》的原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4 17:16:38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将相和》的原文

原文

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驿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渑池会见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负荆请罪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译文

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一举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封为左上卿,以勇猛善战闻名于各诸侯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他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心中起了贪心,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来换取和氏璧。目的是让赵国把和氏壁乖乖送到秦国来。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拿不定主意,又找不到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宦官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智勇双全,遇事灵活机动,是个可造之才,可以出使秦国。”赵王问:“您是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做好这个差事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他对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中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就凭这个,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蔺相如对我说:‘那时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罪,这样也许侥幸能够免罪。’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智勇双全的勇士,应该能办好这个差事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而赵国(如果)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相如。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蔺相如手持璧玉,斜视着柱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

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量此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住宿。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 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从小路已经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侍从中有人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秦王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第二年秦军再次攻赵,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如果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辞别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让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答应。

这时蔺相如向前递上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演奏。秦王不肯击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我要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退却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军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右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蔺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故事介绍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人物品质

廉颇:有些高傲和嫉妒心,但是勇于改过,知错就改。后以国家利益为重。

蔺相如 :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

赵王:知人善任,能听取意见的人。

百度百科-《将相和》

战国的四大名将分别叫什么是哪国人,而他们是怎么死的?

赵国(公元前403年 —公元前222年 )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疆域版图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 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赵国国都

赵国三选都地:

初都晋阳 (今 山西太原西南 ),

后迁中牟 (今 河南鹤壁西 ),

再迁邯郸 (今 河北邯郸 )。

赵国公子

平原君赵胜 (? - 前251年),即平原君。战国时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赵武灵王子,赵惠文王弟。相惠文王及孝成王。封于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西北),号平原君。喜宾客,养食客数千人。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省),他在城中坚守三年,后率毛遂等门客求救于楚、魏,击败秦军,遂存赵国。与齐孟尝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齐名,时称四公子。

安阳君赵章 《(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惠文王异母兄,母韩氏。赵章原为太子,因赵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但赵武灵王见赵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由二子各自为王,但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其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国相辅佐。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君主之父)。公元前295年,赵章得知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在沙丘游猎,于是和田不礼趁机发动兵变,史称沙丘之乱,可此战只杀死了国相肥义,没能杀死他的弟弟赵惠文王。将领高信率军平乱,赵章逃亡到赵武灵王行宫中,赵武灵王接纳了他。后来公子成与将军李兑等从邯郸领兵前来增援,围困赵武灵王,将赵章诛杀,赵武灵王因无法突围,最终饿死于沙丘宫中。》

平阳君赵豹 《赵惠文王之母弟,是战国时期赵国贵族。》

文臣

郭开 《 (战国末年赵国大臣)战国时期赵国奸臣,赵王迁宠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君主。》

张耳 《(前264年-前202年),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汉朝开国元勋。初为信陵君门客,授外黄县令。 参加陈胜起义,担任校尉。支持武臣为赵王,担任右丞相。武臣死后,拥立赵歇为赵王,扶赵抗秦。项羽分封诸侯时,受封常山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受到陈余攻击,归顺汉王刘邦,参加楚汉之争。随从韩信平定赵国,受封赵王。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谥号为景,史称赵景王。》

郑朱 《郑朱,战国时期赵国大臣,活跃于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为赵国贵臣,先后两度代表赵国与秦沟通。》

仇液 《仇液,又作仇郝,战国赵国人,宋国的相国。公元前306年,仇液奉赵武灵王命令出使韩国。公元前298年,秦昭王攻楚国,取得析(今河南西峡)十六城,赵国楼缓入秦国为相。齐国、魏国、韩国攻秦至函谷关。楚国想和齐国结盟,魏国劝说赵国、宋国同齐国、魏国、韩国三国联合,以孤立秦国。赵国拉拢宋国,便以仇郝相宋,赵国、秦国、宋国联盟,对抗齐国、魏国、韩国的联盟。公元前295年,秦国免除楼缓,宋康王也免除仇液。一说,赵国认为楼缓开始不利于己,让仇液到秦国,仇液用门客宋突的计策,使秦国免除楼缓用魏冉为相。》

公孙龙 《战国时期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字子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 “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诡变学”的祖师。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提倡“正名实”学说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名家善于辩论,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故又称“辩者”,西汉始称“名家”。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将名家分为“合同异”与“离坚白”两派,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惠施,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

毛遂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客-(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一说为战国时期薛国(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人,另一说为战国时期荥阳郡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人》

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虞卿 《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名士。 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氏征传》、《虞氏春秋》15篇。》

许历 《周赧王四十六年(赵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召赵奢商议。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赵奢传》)赵奢此议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参见阏与之战)。许历当时仅身为一名普通百夫长,随军出征》

肥义 《(?—公元前295年),肥氏,名义,战国时赵国大臣,邯郸(今邯郸市肥乡区)人。本为赵肃侯的贵臣,赵武灵王继位后由其辅政。他的思想开明豁达,在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遇到阻力时,极力劝说武灵王,坚持改革,不必顾虑,使武灵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之后又精心辅佐幼主赵何,在"沙丘宫变"中,为保护赵惠文王而惨遭杀害。》

武将

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赵武灵王之子,现陕西西安碑林中有一通《大隋故荡边将军信州典签马君墓志铭》。为隋朝开皇二十年(600年)刻。该碑文曰: “君讳禾犀,字老生,扶风郿邑人也。其先则赵灵王之子马服君之后。》

庞暖 《庞暖是著名的兵家和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著录有《庞暖》三篇,纵横家又著录有《庞暖》二篇。庞暖是赵悼襄王时的将军,公元前二四二年(赵悼襄王三年)庞暖曾擒杀燕将剧辛,次年曾率赵、楚、魏、燕四国的锐师攻秦。《鹖冠子·世兵篇》曾讲到“剧辛为燕将,与赵战,军败,剧辛自刭,燕以失五城”。》

廉颇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前327~前243) ,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 ,中山郡苦陉县(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 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乐乘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乐乘,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与乐毅、乐间父子同族。乐乘本是燕国将领。公元前256年,乐乘与庆舍击败秦国将领王龁。公元前251年,乐乘随军攻打赵国,结果燕军大败,乐乘遭赵军俘虏,于是投靠赵国,赵孝成王封其为武襄君。公元前250年,乐乘与廉颇率军围攻燕国,燕国以重礼求和。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即位。赵悼襄王听信谗言,派乐乘代替廉颇掌兵。廉颇因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而廉颇流亡到魏国。其后事迹不详。》

司马尚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司马尚,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因赵王迁听信谗言,被废。》

贾偃 《赵国将领,生卒年不详,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率赵军联合魏军攻韩之华阳,秦军救援韩国(详见华阳之战),赵魏联军被秦将白起击败,魏国损兵13万,赵国损兵2万》

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公元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

扈辄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扈辄,赵国将领。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将桓齮进攻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扈辄率军救援,兵败被杀,秦军攻占平阳、武城,十万赵军战死。》

赵葱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葱,男,战国末期赵国将领。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次年十月,邯郸并入秦。》

颜聚 《颜聚是战国末期赵国将领,原本是投奔来赵国的齐国人。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统军。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怱和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因急击赵,大破赵军,赵怱被杀,颜聚和赵王迁都被俘虏。》

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抗击匈奴,在赵国的政治军事活动。 抗击匈奴 终其一生,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 约在赵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为一位富有韬略的边将。他常居代地雁门郡(今山西宁武以北一带),根据实战需要,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 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 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入侵,未得出击号令,一律速将人马物质全部退入堡垒固守,不得轻易出击。 这样坚持数年,军队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 但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亦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 赵王闻听传言,便责备李收。 李牧不予理睬,激怒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取代他。 新将领守边一年多,匈奴一入侵,便带兵出战。 出战多数失利,损失伤亡很重,边民不能进行正常的耕种和畜牧。 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守,李牧谢绝,坚称有病,闭门不出。 赵王再三勉强, 李牧才说:“王必用臣,必如前,乃敢奉命。”赵王应允,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李牧一如既往,匈奴仍是数年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边地军卒得到丰厚的供养而未能效,也都想请求一战。 于是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精骑1.3万匹,勇士五万人,射手10万人,加紧演习战术。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入侵。 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 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李牧常设奇阵, 用两侧包抄,痛击敌人,大破匈奴10余万骑。 接连又灭掉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 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 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 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政治军事活动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孝成王二十年(前 246年)以后。 这一年,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 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 两年后,悼襄王继位。 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悼襄王二年(前 243年)他带兵攻取了燕的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 此时,秦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屈服之后, 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 赵王迁二年(前 234年),秦大将桓(齿奇)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 三年(前 233年),又带重兵攻打赵国。 赵派李牧为大将军,大破秦军于宜安(今河北高城县西南),桓(齿奇)兵败潜逃。 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齿奇)(杨端在《战国史》中认为他就是樊于期)之首。 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 因功大,李牧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前 233年),秦再度出兵攻赵之番吾(今河北平山县), 李牧出击,秦军败逃,但赵的军力损失也很大。 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尾随秦军攻赵, 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赵正迁七年(前 229年),秦国大将王翦大举攻赵国, 率上党兵卒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杨瑞和率河间兵卒进围赵都邯郸。 赵国派李牧、司马尚倾全军抵御,一直相持到第二年。 冤死 赵国由于连年战争,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积饥荒,国力已相当衰弱, 而更大的忧患还在朝中,昏聩的赵王迁, 对那个诬陷过廉颇的秦国间谍郭开宠信不疑。 秦国在战场上不能速胜,便又行反间故计,重金贿赂郭开, 使其诬告李牧、司马尚谋反。 赵王迁不作分析,马上派赵蓖及齐将颜聚取代李牧。 李牧为社稷军民计,拒交兵权,继续奋勇抵抗。 赵王、郭开便暗中窥探,乘其不备之时,加以捕获残杀, 并罢黜废免了司马尚。 三个月后,王翦大破赵军,杀死赵蓖,俘虏了赵王迁及颜聚, 攻取邯郸,灭掉了赵国。 廉颇 主要事迹 战国后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诸侯国, 都想要称雄天下,相互兼并的斗争十分激烈,战争的烽火燃遍了整个中国大地。 频繁的战争产生了众多的军事家, 赵国的廉颇就是活跃在当时军事舞台上的著名将领。 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当时赵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各一部分, 国都邯郸是历代的军事要地。 赵国的西邻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日趋强大,不断向东扩张势力。 使赵国面临着被秦国逐渐蚕食的威胁。赵国以廉颇为干城,使秦国难以东进。 他骁勇善战,名振天下,前后四十多年,为赵国的生存,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公元前三0六年,秦昭王即位。他在安定了国内的局势以后, 便不断派兵进攻赵国。 廉颇率领赵军奋力抵抗,打退了秦军的数次进攻,迫使秦王只好和赵国讲和。 公元二八五前年,秦昭王和赵惠文王约定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会谈, 秦国暂时停止了对赵国的进攻。 公元前二八三年,廉颇率领赵国军队打败了齐国,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郓城县西)。 当年,他因战功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卿,主持赵国的军事。 从此,廉颇的声名也就传遍了各个诸侯国,使赵国保持了此较强大的地位。 公元前二六五年,秦、赵双方的军队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下)相峙。 这时,赵惠文王已死,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 赵国的国势已大不如前,廉颇统帅赵军,他针对秦强赵弱的形势, 采取守势,筑垒坚守,不与秦军直接交锋。 秦军多次挑战,廉颇坚守不出,想以长期坚壁固守消耗、疲惫对方, 迫使秦军不战自退。 秦军屡屡求战不得,就千方百计地想要去掉廉颇。 他们散布谣言说:“秦军不怕廉颇,只怕赵括。假如赵括担任大将, 秦国就非败不可了。” 赵王不知是计,轻信了谣言,埋怨廉颇坚守不战, 有失国威,改派赵括为将代替廉颇。 赵括虽然自幼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 他指挥军队和秦军交战,被打得落花流水。 赵括本人被杀,四十馀万赵国官兵被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 这时,赵王后悔不迭,才重新起用廉颇统兵。 公元前二五一年,燕王听从丞相栗腹的意见, 以为长平一战,赵国国内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大概有机可乘,就派兵进攻赵国。 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英勇奋战,大破燕军,杀死了燕车主将栗腹, 并乘胜进军,包围了燕国,燕国只好割地求和。 廉颇因功封为信平君,代理相国。 负荆请罪 廉颇不但勇猛善战,而且顾大局,识整体,勇于改错,有着高尚的品德。 这更使他在战国后期的军事将领中出类拔萃,受到各国的尊重。 公元前二七九年,赵国的外交家蔺相如因为先后挫败了秦王的诡计, 维护了国家尊严,被拜为上卿,位居于廉颇之上。 起初廉颇自恃战功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蔺相如。但相如总是主动避让。 后来廉颇知道蔺相如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让秦国有机可乘, 才处处忍辱让步,于是感到十分惭愧,就解开上衣, 背负荆条,去蔺相如家请罪。 他见到蔺相如即跪倒在地,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宽恕。 他们从此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 和共同扶助赵国、增强国力的政治家、军事家。 这就是著名的「将相和」故事和「负荆请罪」典故的由来。 秦国得知廉颇、蔺相如将相和睦,很长一个时期内,对赵国就不敢再轻易侵犯。 廉颇到了晚年,因赵王听信奸言,被剥夺了兵权,只得客居异国,但仍然思念赵国,最后郁郁而死。 白起 主要事迹 白起,战国时秦国郿人。 善用兵,事秦昭王,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 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 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参见鄢郢之战)。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又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贵州地区)二郡(参见黔中之战)(附注: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大将司马错发兵攻取黔中等地,但三十年白起攻楚,复取巫、黔中,初置黔中郡。期间黔中等地可能为楚国夺回,故而史籍中出现司马错和白起两次攻取黔中的记载。)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参见华阳之战)。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参见陉城之战)。 长平之战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二六○年),秦将王龁攻赵,赵将廉颇坚守,秦不能克。 秦人行反间曰:「秦不畏廉颇,独畏赵括耳。」赵王信之,使赵括代廉颇将。 秦王阴使白起为上将军攻赵,赵括出击。 秦军佯败而走,赵军出追。秦军坚守壁垒,赵军不得入。 白起命出奇兵二支:一支绝赵军粮道;一支绝赵壁间,分赵军为二。 赵军败,急筑壁坚守。 秦王闻之,尽发十五岁以上民兵至长平,重围赵军。 历四十六日,赵军粮尽,竟相杀食。 赵括欲突围出,分为四队,四五复之,终不得出。 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赵军败卒四十万降于白起。 白起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馀人归赵。赵人全国大惊。 秦相范雎惧白起功高难为之下,说秦王罢兵许赵和,由是白起与范雎有隙。 白起之死 白起遂称病。秦使王陵攻赵邯郸,少利。秦王欲使白起代王陵,白起以邯郸实未易攻辞。 秦军多亡失,秦王使范雎强劝之,白起终称病笃不起。 秦王怒,迁白起离咸阳,赐之剑令自刎。 白起叹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 良久曰:「我坑赵降卒,固当死。」遂自刎。 王翦(?-220BC),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东乡人,秦国名将。 据说,周灵王太子宗敬,人称王家,因以为氏,王翦是宗敬的十四世孙 王翦自幼好兵,后来成为秦王的侍从。秦王政向他学习兵法,尊称为王将军。 攻打赵、燕、魏 十一年(236BC),亲政不久的秦王政,就以王翦为将军, 与桓齮、杨端和分路出兵,以救燕为名,进攻赵国, 夺取其漳水流域的阏与(今山西和顺)等九城。 三路大军又并并由王翦指挥,王翦对军队进行整编, 士卒及斗食以下的军官十抽其二, 以精兵对顽强坚守的军事重镇邺(今河北临漳)发动进攻,仅十八天时间, 就攻得该城,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 其后,秦军与赵将李牧反复争夺,李牧虽多次取胜,但其兵力损失严重, 国土也丧失颇多。 十七年(230BC),赵国大早,饥荒。 秦国乘机于次年派大兵伐赵,王翦率上郡兵直下井陉(今河北井陉)。 赵将李牧、司马尚迎战,秦以反间计使赵杀李牧, 废司马尚,以赵葱、颜聚代之。 经过一年多的征战,王翦大破赵军, 杀赵葱,败颜聚,克邯郸,俘赵王迁。秦设邯郸郡。 赵王迁的异母弟公子嘉率其宗族数百人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 自立为代王。 二十年(227BC),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事败,秦王派王翦、辛胜率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 次年,取蓟城,燕王喜逃至辽东。 秦将李信率兵紧追不舍,太子丹逃至衍水,燕王不得不杀太子丹献秦。 王翦之子王贲此时也成为将军,带兵于二十二年(225BC)灭魏。 灭楚 国攻灭三晋,夺燕都,并一再打败楚军,秦王政决定乘胜一举攻灭楚国。 他问李信:「我想攻取楚国,你看需要多少军队?」 李信回答:「有二十万就足够了。」 秦王政又问王翦, 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政说:「王将军真是老了,怎么这样胆怯!」 于是以李信为主将、蒙恬为裨将,率领二十万军队伐楚。 王翦见自己的意见不为秦王所用,就以生病为由,告老还乡。 秦军兵分两路,李信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 破鄢郢(今安徽寿春),蒙恬军攻寝(今安徽临泉), 连败楚军,两军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 楚军在老将项燕指挥下,尾追李信军三天三夜不停顿, 终于攻破其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败走。 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政大怒,亲自赶到频阳, 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听将军之计,果然兵败。 现在楚军日益西进,将军虽然有病,能忍心丢下寡人不管吗?」 王翦说:「臣年老糊涂,大王还是另择良将吧!」 秦王政说:「算了,将军不必再说。」 王翦说:「大王一定要用臣,非要六十万兵不可。」秦王政应允。 二十三年(224BC),王翦率六十万大军出咸阳,秦王政亲自到灞桥饯行。酒酣之际,王翦请求朝廷赐给他很多的良田美宅园池, 秦王政不解地问:「将军出征,还担心贫穷干什么?」 王翦说:「在大王手下为将,有多大战功他不予封侯, 所以,在大王正信用臣时,请赐这些作为儿孙的产业。」 秦王政大笑。 王翦出关之前还五次派使者向秦王要求赐给良田。 手下的将领们都困惑不解,王翦这才吐露心迹, 说:「大王骄矜,而不相信人。 如今将全国的甲兵都交给我指挥, 我如果不多多地要求田宅让他认为我胸无大志,岂不是让他怀疑我吗?」 王翦领兵至大梁以后,转而南下,拔楚旧都陈, 西越颍水,进抵平舆。 楚人出动全部军队由项燕率领前来迎战。 王翦命令部队构筑坚固的垒壁防守,不与楚军交战。 楚军多次挑战无效,只得向东撤退。 王翦立即以壮士为先锋,出动追击, 大破楚师于蕲(今安徽宿县东南)南。 项燕立昌文君为楚王,反秦于淮南。王翦、蒙武率兵继续攻楚, 于二十四年(223BC)破楚军,攻入寿春, 掳楚王负刍,昌文君死,项燕自杀,楚亡。 秦在楚地设楚、九江、长沙三郡。 灭百越,燕,赵,齐 王翦军乘胜南征百越之君,平定江南,设会稽郡。 二十五年(222BC),王贲率大军攻取辽东,掳燕王喜,燕亡。 王贲回军攻代,掳代王嘉,赵亡。 二十六年(221BC)王贲、蒙恬率兵自燕南攻齐,突袭临淄,齐人不敢反抗,齐王建降,齐国亡。至此,秦兼并天下。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