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史姓的来源和历史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4 17:39:54浏览:11分类:文字大全

史姓的来源和历史

史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一、史姓的来源:

史姓属于一个多源流的姓氏,主要分为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史皇氏,在黄帝时期,他的手下有一位史官叫做仓颉,创造了伟大的象形文字,因此人们称其为史皇氏,他的后人也就以史皇为姓,最终简化为史姓。

二是源自周朝时期的史官-史佚的后人,他以官名为姓,后人也一样。三是源自隋唐时西域康国的分支史国,以国为姓。

二、史姓的历史: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出生于公元1602年,据说,史可法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来到她的屋子里。史可法在年少时,曾师从“东林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公元1628年,其进士及第,而后开始步入仕途。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史可法急忙带兵进京勤王救驾。然而在去的途中,却传来了崇祯皇帝自缢而亡的噩耗,史可法悲伤的失声痛哭。崇祯自缢后,史可法拥立福王为帝,并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公元1645年4月,清军围攻扬州,史可法传檄各地派兵支援。不久,清军将领多尔衮劝史可法投降,但遭到你史可法的拒绝。然而明军中的刘泽清、杨承祖、刘良佐等将领先后带兵投降了清军。势单力薄的史可法决定以死殉国,并愿和扬州共存亡。

姓的含义:

姓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女从生,生亦表声。姓本是整个氏族的称号,表明一种血缘关系,留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

"姓"用作动词,指以为姓。"姓"后来又用来指官吏、平民,例如"百姓"即百官,又可指老百姓,平民的含义一直保留到现代。

史这个姓氏的由来和历史: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

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

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

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

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

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

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

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

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

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

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

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

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

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

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

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

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

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

"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

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

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

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

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

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

治所在长安。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历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

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

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

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

后人称为"尸谏"。

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

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

现状:

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八十五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百一十一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三百零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9%左右。

史氏族人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至唐末五代时期,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族人分布。

宋朝时期,今江西、河北有史氏族人分布。

至明朝时期,史氏族人已经广泛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基本上遍布江南。

清朝以后,史氏族人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等国家。

今史氏族人尤以湖南、山东为多,这两省史氏约占全国史氏人口的35%以上。

这个上面的资料很全,可看下:

://baike.baidu/view/33876.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