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八大方言分别以哪几个城市作为标准口音?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5 00:12:41浏览:11分类:文字大全

八大方言分别以哪几个城市作为标准口音?

1.我国语言学家对汉语方言的分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按照地域及彼此的互通程度,可以分为若干方言。

ps.这是学界比较认可的情况,因为语言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可能会受到 社会 环境影响。因此粤语、闽语等也被认为基本具备独立成语言的特征。为减少争论,在这个帖子里面我就不去纠结这个问题了。使用人口数目是2012年的,可能已经比较老旧。

(1)官话(北方方言)

通行于长江以北除山西以外的各省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南京北部及皖南部分沿江地带;湖北除东南角以外的地区;广西西北和湖南西部;云贵川的汉族地区。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还有由于 历史 原因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官话区覆盖汉族聚居区面积的3/4,使用人口7亿以上。

根据语音、句法等,结合分布地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8个次分区。

①北京官话 (华北官话),分布于北京、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可分为京师、怀承、朝峰、石克四片。三声四调,古入声派入平、上、去声,以北京话为标准。是现代普通话的基础。

②冀鲁官话 分布于河北大部、天津、山东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下分石济、保唐和沧惠片。冀鲁官话是除东北官话外,与北京官话最为接近的官话。主要特征是三声四调,古入声派入平、去声,以天津话、保定(原河北省会)话为标准音。

③东北官话 为与北京官话最接近的方言。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绝大部、辽宁部分地区、蒙东和河北东北部。具体可分为吉沈、哈阜、黑松片。主要特征是古入声派入平、上、去声,以长春话为典范。

④胶辽官话 分布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和鸭绿江下游。内部分登连、青州(青莱)和盖桓(营通)片。主要特征是三声三或四调,古入声派入平、上、去声,标准音是大连话、青岛话。

⑤中原官话 以河南、陕西关中、山东南部为中心,覆及河北、山西、安徽、甘肃、新疆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共分为郑开、洛襄、兖菏、漯项、商阜、关中、南鲁、秦陇、陇中、南疆等十片。古入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作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作阳平是主要特点,也是和冀鲁官话、胶辽官话的主要区别。代表方言为洛阳话、西安话。

⑥江淮官话 (下江官话),分布于江苏和安徽的大部、湖北中东部、江西部分地区。分为通泰、洪巢、黄孝片。特征是不同程度保留入声(存在弱喉塞音?或独立调值)。代表音是南京话、合肥话。

⑦西南官话 (上江官话),流行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以及广西西北、湖南西部、陕南、缅甸果敢与佤邦,是使用人口最多的官话方言。分为川黔、西蜀、川西、云南、湖广和桂柳片。西南官话的主要特征是古入声不分化,整体保留或整体混入它调(阳平、阴平或去声)。以成都话、贵阳话为代表。

⑧兰银官话 (西北官话),分布于甘肃兰州周边、河西走廊、宁夏中北部、北疆。分为金城、银吴、河西、北疆片。兰银官话中古入声清音和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以兰州话为典范。

(2)粤语

以广州话为代表,根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在广东中西部、广西东部、港澳和东南亚广泛使用。国内使用人口大约为6000万,内部分歧不大,但音调有差异。下分为广府、莞宝、四邑、罗广、勾漏、高阳、邕浔、钦廉和吴化片。粤语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有九个声调。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粤语包含了p/m、t/n、k/?六种辅音韵尾。粤语中没有混合入声,可以认为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要早于吴语,但晚于闽语。

(3)吴语

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在苏南、上海、浙江以及安徽南部、江西东部使用。其中浙南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使用人数大约为1亿,为使用人口最多的非官话方言,下分太湖、上丽、台州、瓯江、金衢、宣州和徽州片。吴方言对清浊辅音的区分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全浊音和模糊入声;声调保留情况不一,多者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少者已经失去声调(慈溪话);存在较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

(4)湘语

按是否保留浊声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其中浊声母已基本清化的部分新湘语相对接近官话,但也有部分与官话差异较大的新湘语保留有部分全浊音及特有语音和词汇。新、老湘语分别以长沙话及衡阳话为代表。划分为长益、衡州、娄邵、永全与辰溆片,使用者约6000万。内部差异比较大,存在多个时期古汉语语音特征重叠。

(5)赣语

以南昌话和抚州话为代表,音系接近客家话。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福建西北,湖北东南部、浙江西部。可分为昌都、宜浏、吉茶、抚广、鹰弋、耒资、洞绥、大通和怀岳片,使用人口约5100万。古全浊和古次清合流为送气音,部分字文白异读。长江沿岸普遍存在全浊声母(浊音走廊),非严格的古清浊对立。多数地区表现古无舌上音,日母仍读为鼻音。各地声调和韵尾的保存状况区别很大。

(6)闽语

是内部差异最大的汉语方言系统。闽语并非一类方言,而是若干种汉语方言的集合。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台湾和东南亚流行,使用人口约5000万。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区(以泉州话为代表,但近来也有提倡厦门话的)、闽北区(代表音是建阳话)、闽东区(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区(莆田城里话为代表)、闽中区和琼雷区。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其中以闽南语最具影响。根据现有的语音学研究,闽语的音系相当接近上古汉语的音系,且掺入明显的南岛语族成分。

①闽南语 分布于福建东南、广东潮汕和雷州地区、海南西北与台湾全岛。下领泉漳(闽台)、大田、潮汕片,使用人口约3500万。存在7种辅音韵尾,具备鼻音塞音化现象,是文白异读现象最显著的汉语方言。闽南语是汉语中声调较复杂的方言,泉州音、台北音、潮汕音有8个声调,其余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阳上变去现象,遗留7个声调。

②闽东语 分布在福建东北和浙东南,分为侯官和福宁片,使用人口约1000万。由于正处于入声韵尾弱化的过程中而受到关注。存有较多的中古成分和文白异读,特点是连读时后字声母存在复杂变化。

(7)客家话

唯一以民系命名的方言,梅州话为代表,在广东东北部、福建西南、江西南部、广西东南、台湾西北及东南亚使用。客家话是北方移民南下形成的,因而在音韵和词汇上保留了许多中古中原话的特点。分粤台、粤中、潮漳、粤北、汀州、宁龙、于桂和铜鼓片,使用人口大约5000万。

2.次方言

除了主流学界的划分方式,另有部分方言可能需被单独列出。

(1)晋语 分为八个片区,各片内部差异较大,沟通较为困难。分布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北、河北西部、河南西北、河套地区,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白读系统与官话差别大。

(2)徽语 常被归入江淮官话,不同程度存在浊声母和入声韵尾。

(3)平话 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传统上将桂南平话归于粤语,有人主张将桂北平话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

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

在我学习年代,教材中说的八大方言是指北方方言,客家方言,吴方言,浙方言,粤方言,闽北闽中和闽南方言八种。很多年了,教材需要再整理一下。

先秦时期,四川盆地的巴国和蜀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其面貌因年代久远已不得而知。前316年秦灭巴蜀,四川地区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扬雄《方言》所称的“梁益、蜀汉”等,可能是最早的四川方言称谓。汉晋之间经传训话小学专书中则为“蜀人言”之类称呼。北齐颜之推曾亲耳听到益州“蜀竖”把豆粒说成豆逼,揭示了六朝时代四川方言保有古老的秦晋方言特色。宋人称呼四川方言见诸文献之中,有两个说法,一个叫巴音或蜀音,一个叫西语或西音,秦晋与梁益在扬雄《方言》中就是一个大的方言区,历经汉唐至宋,西川语言与西北音一脉相承,大同小异,故可以统而称之。元朝时期,近代官话基本特征已经形成,同样也奠定了现代西南官话的基础。四川地区西南官话具体形成时期及来源目前还无定论,但经研究巴蜀地区远古方言词汇在现代四川话中留存达到8%,中古方言词汇留存达到30%,说明西南官话与古代巴蜀方言有传承关系。明初以卫所军屯方式对云贵大量移民江淮人士,及至清朝云贵接受的移民主要来自四川、湖南、江西,所以云贵西南官话亦受江淮官话、赣语很大影响。反之亦然,在地处鄂北豫南皖西的大别山区,西南官话也同样影响着江淮官话,同时杂糅了两种官话的特征,使得当地方言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从人类迁徙的DNA路线图可以了解到。商周之前在人类刚刚进入东亚是在距今1万年前的冰川世纪即将结束时,陆地冰原开始融化,一支**人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最终到达黄河中上游的盆地和河套地区。他们被称之为先羌,也就是汉族与藏族人的共同祖先:华人。华人最终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人群,成为汉族的主要来源,故华人使用的北方话成为现在中国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西南官话区域恰好完整的位于当年华人数千公里北上迁移途中路线之中,这是西南官话能够在自云贵向北,南北数千公里上语音语调基本保持一致性的人类文化和遗传基础。这也是为什么西南官话是最接近北方话的一种语言的原因。

在大多数汉语方言在感叹由于推广共同语而引起的方言生态危机的同时,西南官话不但没有受到共同语的威胁而萎缩,反而不断发展壮大:

1、东进:由湖北江汉地区、重庆及湘西地区向东逐步吞噬湘语的地盘。

2、南侵:广西汉族地区,西南官话越来越通用,云南贵州两个西南官话的老地盘,全面包围操壮侗、苗瑶语的少语民族语言,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数处于双语状态,有的基本上在青壮年一代完成了语言转用,他们所使用的汉语,为当地西南官话。

3、西扩:川西及滇西操藏缅语的少数民族,很多已经转用汉语,或使用民汉双语,他们使用的汉语也是西南官话;由于西藏军分区隶属于成都军区,大多数官兵来源于云贵渝川,同时由于地缘因素,西藏人民同西南人接触最多,他们在非课堂中学习的汉语也是西南官话。

4、内没:四川地区有不少非官话方言岛,在西南官话的强势下,逐步被淹没。

5、同化:由于西南官话是汉语方言中音系最简单的方言之一。因此不管是从北方的官话区南方非官话区到西南地区工作学习的人,以及长期或短期停留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学会了西南官话。

6、同时,西南官话由于内部一致性较高(主要是声调调形的同一性较高),彼此都能接受对方的口音,所以通用性较广,事实上形成了接近成渝方言的区域共同语,同时这种区域共同语在很大多程度上避免了较多的方言词,同汉民族共同语书面语较为统一,文-语及语-文转换与普通话的功能相差无几,所以在广播电视传媒,中小学教学甚至高等学校教学中都大范围使用。

7、由于西南官话语法系统与普通话有较大的一致性,她跟随普通话一道发展,现代汉语书面语一切现代化成果都能为之所用,所以不存在象吴语、闽语、客语那样的书面文字化及语文现代化的问题。西南官话词汇中只有与普通话不同的说法,而较少规范汉字中没有的独特方言字,中国现行的字典、词典都能直接为西南官话服务。

8、最重要一点,西南官话内部不存在象东南方言那样的地域歧视现象,彼此都能接受对方口音,兼容性很大,无须在选择中心方言点上纠缠不休,不惟标准,只须内部调和,即形成流通性较大的区域共同语。

分布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亿,约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西南官话中最大的分支四川话和重庆话的使用人口都超过1.2亿。

西南官话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地处豫南鄂北的河南省信阳地区、湖南省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另在江西省拥有方言岛。邻近云南的缅甸果敢也使用西南官话。

《中国语言地图集》87版中将西南官话分为渝蓉、灌赤、黔北、昆贵、滇西、鄂北、武天、岑江、黔东南、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其中音韵现象复杂的灌赤片又分为岷江、仁富、雅棉、丽川四小片;滇西片又分为姚理、保潞两个小片、昆贵片。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09版,西南官话可以分为渝黔,湖广,川西,云南,桂柳6小片。其中,渝黔片分为渝蓉,陕南,黔中3小片; 西蜀片分为岷赤,雅甘,江贡3小片;川西片分为康藏,凉山2小片。云南片分为滇中,滇西,滇南3小片;桂柳片分为湘南,黔南,桂北,桂南4小片;湖广片分为鄂北,鄂中,湘西,湘北,怀玉,黔东,黎靖7小片。也就是新版西南官话分为6片22小片,片数虽然减少了,但是小片增加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