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朱元璋有宰相胡惟庸这个左膀右臂不好吗?为什么要杀死对方?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5 00:31:13浏览:9分类:文字大全

朱元璋有宰相胡惟庸这个左膀右臂不好吗?为什么要杀死对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朝历代的皇帝阅读大量史书就是为了以史为镜改正前朝弊端再此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制度,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经历了蒙元的统治因此下定决心要板正过来,于是重视农业降低农水给官员降薪等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也都离不开胡惟庸这个左膀右臂,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最后还是杀了胡惟庸呢?

相权与皇权之争

朱元璋一定要杀胡惟庸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想将权力回归自己手上,相权存在数百年朱元璋想要更改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因此胡惟庸案说到底就是一场政治斗争,朱元璋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强化皇权收回相权,清理勋贵人家解决战功赫赫的开国重臣,为子孙铺路以巩固朱氏根基。

胡惟庸拉帮结派无视皇权

宰相自古以来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洪武六年胡惟庸因办事周到被朱元璋赏识提升为丞相,变成百官之首,自此以后胡惟庸利用庞大的组织网络将皇帝变成了聋子瞎子,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朱元璋开始着手对付胡惟庸,因胡惟庸。胡惟庸的儿子在大街上乘车飞驰不幸坠落摔死,胡惟庸一气之下杀死车夫,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让他给马夫赔命,这下胡惟庸知道了朱元璋其实是想杀自己于是勾结大臣密谋造反。

杀胡惟庸是为了清洗朝堂

朱元璋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处理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是为了给子孙铺路,杀胡惟庸则是为了清洗整个朝堂,杀死胡惟庸只是一个起点,建立锦衣卫监视这个朝堂官员,胡惟庸案涉及十年之久,案件宫牵连三万余人全部被诛杀。朱元璋早就有收回相权的打算,只是在利用胡惟庸,假借胡惟庸案彻底废除中书省将相权回收,让相权与皇权合二为一,强化皇权,自此以后皇权也就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权力象征。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有趣的、让人受益甚多的历史读物。在看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有一种心情澎湃的期待——盼着那些有趣味、有内涵的文字,带着自己去领略一个个写得很精彩的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下面说说我获得的改变和提高:

1.丰富知识营养

这部200多万字的作品文笔优美通俗,语言妙趣横生,历史文化底蕴甚深,包涵着渊博的词语、成语知识和史学、人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的许多精髓、精华,对于热爱文学、热爱文化的自己来说,是一部很好的教科书,很大地提高了我的学识素养。

2.提高理解能力

假如对史书和历史事件不持怀疑态度,历史真相就掩盖在那些文字之下,这是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的感悟。比如,对于胡惟庸案件,当年明月老师经过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朱元璋忍耐了胡惟庸七年之久,是由于“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便是宰相制度。

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作者在书中的分析方法,使我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又比如,第一部《洪武大帝》的《不速之客》一节中有这个故事:龙湾之战胜利后的一天,朱元璋造访紫金山上的禅寺,寺院的住持师傅担心朱元璋搞事,到半夜时邀请他去大殿讲禅,已经入睡的朱元璋被吵醒,得知缘由后哭笑不得,书中这样写道:“他(朱元璋)是何等精明的人,自然明白住持的意思,住的还是人家的地方,礼貌起见,他随住持来到了大殿。”在第十一章《洪都的奇迹》中,作者说:“以朱元璋之精明,不可能不知道朱文正的言行,怎么会把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交给这样的人?”

“他是何等精明的人”“以朱元璋之精明”这样的评价,使人感受到了朱元璋的灵魂。是的,朱元璋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放过牛,做过僧人,做过乞丐,但这都是被迫而为,在这些身份的外表下,掩藏着一个“何等精明”的灵魂。联系朱元璋的一生来看,若非他“何等精明”,如何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历经残酷的斗争,登上大明开国皇帝的宝座,而后,面对那么多手握兵权、骁勇善战、勇猛刚强、嚣张跋扈的武将,他虽则畏惧,但却能够“逐个击破”,而没有引发毁灭性的反叛。元末和洪武年间的许多大事件足以证明,朱元璋是一个有着极高的政治水平的皇帝,没有高水平的心智和胆魄,是做不到那些事情的。

这是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颠覆性认识,如果按照之前的水平来看,朱元璋只是历史教科书上一个无从想象的呆板僵硬的古代皇帝。

3.启迪思维

作者本身思维的启迪——

比如,在靖难那一部分,书中说:“毛泽东曾对朱棣的文化水平有一个评价:半文盲。”当年明月老师说:“当然,这是相对于皇家教育而言的。”也就是说,朱棣在皇子中间是半文盲,而不是平民中间的半文盲。这样,一个客观真实的朱棣(的文化水平)便跃然纸上。请注意,在这里,当年明月老师并没有静止、孤立、片面地认识“半文盲”的含义,而是联系到毛泽东的角度和出发点去理解。这是十分的聪慧和正确。这种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参照标准。

“只有变通,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 ”“从圣人之言到经世之道,他们无书不读,而从这些书中,他们掌握了一些本质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使得他们能够更为理性和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这些饱含哲理的话语对我的启发,不亚于让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人掌握了平衡的技术。

又比如,当年明月老师对朱棣对待乃尔不花的态度有一句评价:“三十岁的朱棣做到了这些,在这些方面,他甚至可能胜过了三十岁的朱元璋。”我们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也需要这样的思维和观点。

“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我们知道,读和写是两回事,当年明月老师以自己的方式,写出了这么一部好看又实用的作品,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叙述、描写、评论的技巧。对于以写作为生的人来说,这种技巧值得学习。

历史人物的思维的启迪——

在第二部《万国来朝》的《最后的考验》一节中,杨善“没有丰厚的礼物,也没有体面的国书,但他要让眼前的这个一代枭雄(也先)心甘情愿地与自己和谈,并且免费(他也没钱给)把朱祁镇交给自己。”

杨善“唯一的武器就是他的智慧。”

以下是也先不怀好意的问话:“为什么你们降低马的价格?”“为什么你们卖给我们的布匹都是劣等货?”“为什么我们的使者经常被你们扣留?”“为什么你们要降低每年给我们的封赏?”

杨善见招拆招(原文篇幅较长,在此不一一摘录),说得也先心服口服,结果是:“在战场上,也先往往都是胜利者和征服者,但这一次,也先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子彻底征服了,被他的言语和智慧所征服。”

这便是智慧和语言的艺术,也是思维辩证的艺术。

4.强化正确观念

每逢书中出现一位值得尊敬的善人、忠臣、烈士时,比如在朱元璋被囚禁,冒着危险将烧饼藏在胸口为他送饭,在朱元璋下令杀人(如要处决叛变的侄子朱文正),屡屡劝阻他的马皇后,作者都会进行一番褒扬和歌颂;而每当书中出现一个祸国殃民、恶贯满盈的奸臣、灾星、歹人时,比如导致土木堡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王振、历史影响深远的魏忠贤,作者则会进行一番痛批、痛贬。

又比如,朱元璋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他的侄子朱文正坚守洪都,最后却由于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封赏,叛变了他的伯父。朱元璋原本要处死他,由于马皇后的劝阻而改为囚禁。作者评价说,“无论怎么说,错误在朱文正的一边。……他的悲剧源自于他的性格,这个有着军事天才的人,却不懂得怎么为人,他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即使不坏在这件事上,总有一天,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惹祸。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悲剧是注定的。”这样的评价,令人深感佩服。

我们不难看出,《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所欣赏、所倡导的,是能够忍辱负重、顾全大局、力挽狂澜、为国为民、利益众生的忠臣、义士、孝子、善人型的人格,而对于善人的褒扬和对恶人的贬抑,自然的唤起了读者内心的共鸣,强化了正确的观念。这对人的修养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成长。

5.坚定人生信念

书中有很多令人赞叹的人生理念,比如:“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诸如此类的话语,应当是当年明月老师在阅读了大量的史书过后,对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程、遭遇和结局的感悟与总结,是建立在历史上无数人的折磨和努力上得出的哲理——能够使人树立起坚定的人生信念。

6.反思与成长

当年明月老师在书中对蓝玉有一个评价:“粗人”。蓝玉在蒙古大将纳哈出的投降酒局上,因为看见纳哈出的衣服破旧,脱下自己的外衣要纳哈出穿上。纳哈出因为民族习惯的原因,坚辞拒绝,双方发生了争执,常遇春的儿子常茂砍伤了纳哈出,险些坏了受降大事。

当年明月老师指出:“这个事件可以看出蓝玉的性格缺陷,即处事考虑不周,性格过于强横,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对方敬酒你喝就是了,给了对方面子,事情也能圆满完成。这也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在此后的《蓝玉的覆灭》一节中,当年明月老师这样写道:“我们可以给蓝玉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这是个粗人。……其实他的性格一向如此,就算不在这件事上犯错误,迟早也会在那件事上捅漏子。”也就是说,与纳哈出发生争执的根本原因在于蓝玉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在这件事上不出事儿,在其他事上还要出事儿。

这件事给人的启发是,性格决定命运,为了有一个好的命运,有时候,我们应该塑造一个能够创造好命的性格。书中类似的能够引起人的反思之处还有很多,如果能从历史人物身上引发对于自己的反思与改进,便是很好的以史为鉴。

……

总之,从这部书中能学到的人生干货实在太多太多,在此不再列举。可以说,这是一部由一个极为聪慧、灵性水平很高、具有“上上根器”的作者写出来的一部传世精品之作。《明朝那些事儿》的封底有几条书评,在此摘录其中一条:

“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化身为魔语)讲述了600 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接近真理的理

这应该是对这部作品最有趣也最中肯的一个评价。

最后要说的是(与《明朝那些事儿》和史书无关,与我们的态度有关)——朱元璋的行为和心理是有一定的问题的,这与他本身的性格以及惨痛的遭遇有极大的关系,他那样做,有着他病态的过度防御的根由和动机,读者们在看书的过程中,不应该受到朱元璋那种行为和思想的影响,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老百姓,应该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慈悲的心态,以及保护自己的头脑与智慧。对于朱元璋的态度如此,对于所有的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历史人物,都应当如此。这是我们读书的原则,也是成长的标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