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综合百科 > 正文

男生自称爸爸是什么心态?如果从心理学来说的话?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5 01:58:15浏览:9分类:综合百科

男生自称爸爸是什么心态?如果从心理学来说的话?

从心理学来说,体现一种满足和伟大感吧,一般来说关系不错的朋友之间会有这种心态。

对方自尊心很重,同样需要认可被重视,喜欢对抗,与抚顺,需要你尊重对方,很轻松的接触。

当过男生的人都知道,朋友之间流传着一种不成体统的传统——自称爸爸。他们每天把兄弟当儿子看,帮舍友带饭必须说“叫声爸爸来听听”,进宿舍门一定会说“爸爸回来了”,就差带着室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了。

每年赶在父亲节这种节骨眼儿上,更有很多“爸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带着父爱的微信红包到处游走……这时候,同学们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就显现出来了。

不过,大家却可以轻易地为取快递、带饭折腰,凡是涉及这种事情,一个个爸爸叫得简直不要太积极。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男生群体中,在广告界,甲方爸爸、金主爸爸等各路爸爸也很常见。早在2017年,网友们动不动就要给人买橘子(这个梗来自朱自清的《背影》),由此可见爸爸这个称呼的确是遍地开花。

爸爸,是一种表示尊敬的称谓,常见于大学男生宿舍和互联网公司社交场景中。与传统意义上的生理爸爸与伦理爸爸不同,此处的“爸爸”更强调其在精神上、口头上的作用。

“叫爸爸”具有几个主要性质:

1. 普遍性

叫爸爸的习俗有多普遍呢?这么说吧,走在当代大学校园里,随便抓一个男生,看他的聊天记录搜索,都能弹出上千条记录来。

据我考证,从古至今,爸爸现象就一直有强大的理论支撑。

《论语·述而》1中曾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时,《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2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三个人中一定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而当一天的老师就是一辈子的爸爸。这意味着随便三个人走在一起,都得叫爸爸。放眼全国,至少三分之一的人是爸爸。

所以大学男寝中“叫爸爸”现象屡禁不止,毕竟大多数都是四人寝八人寝,这个排列组合就非常复杂。

我想,正是基于对这种现象的考虑,所以很多硕博生的宿舍都改成了二人间,避免大家互喊爸爸。

2. 传递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爸爸具有传递性,当第一个爸爸出现的时候,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爸爸源源不断地诞生。这一点,从群名称备注就可以看出来。

往往一个宿舍,就能实现四世同堂。一般一轮下来,只有起话头的人会黯然神伤,这也佐证了爸爸的传递性原理。但如果我接话接得巧,又可以成为毕导爸爸的爷爷的爸爸。

那么整个宿舍就会成为一个爸爸闭环,大家全是互相的爸爸,无法分辨出彼此的辈分大小,最后形成了莫比乌斯爸的结构。

3. 可逆性

爸爸和可逆化学反应一样,会正向进行也会反向进行。在寝室长期发展过程中,室友关系瞬息万变,今天我是你的爸爸,明天你就可能变成我的爸爸。

今天你给全寝人带饭,你就会成为大家的爸爸;明天你抄了大家的作业,你又会成为众人的儿子。生活中两个人往往是互为共轭爸爸。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爸爸就是这样在不断的交替、传承中发展下去的。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