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写自然景物的优美散文?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5 14:23:44浏览:17分类:旅游攻略

写自然景物的优美散文?

写景散文就是写景状物类散文。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物件,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的散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供大家欣赏。

:江南烟雨濛濛

我漫步在氤氲著水汽的江南时,我完全沉醉在江南的美景之中。青瓦白墙的小巷,落英铺满的街道。

烟雨江南,温梦如织,千丝万缕,交织缠绕。我爱江南,因为戴望舒的《雨巷》和那个撑著油纸伞的姑娘。那是别样的美感,不经意之间令人神往。伴着如丝的细雨,倾听那丝丝细雨拍打青石板的泠唱,看着沉在薄雾之中的人间碧玉般的地方。我爱雨,我爱看雨顺着长满青笞的屋檐滴下,滴在青石板上,留下岁月的痕迹,当我看时,除了那岁月的斑驳,我还感受到了千年的人世沧桑。推开窗子的那一刻,雨滴滴落的那一刻,我希望时间定格,不再流逝,让那古老的青石板去继续续写千年的沧桑,其实这一刻我也梦想可以在千百年前的雨巷,一任细雨拍打青石板,而我只是在一旁看着那撑著油纸伞的姑娘走过我的身旁。

江南的美我不能用语言形容,我觉得用语言会使江南降低她美的格调,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赞美她一番。我爱江南的烟雨朦胧,生活在水旁,闲坐小亭上,读一卷书,看着浣女在水旁浣洗衣裳,时而有牧童的笛声悠扬,水牛哞哞作响。有人说:诗画在生活中。果然是真的!在江南我看到了诗,看到了画,江南美在画里,江南也美在诗中。她的美是超脱意境的美,其实无需言语,已然令我神往。爱江南,我爱江南的村庄。傍依山水,竹楼木阁,青瓦白墙。伫立在水上,顺着石阶而下,用手指感受水乡水的柔滑。

江南是美的,美的令人感觉难以胜收,在竹楼上小憩,听着那窸窸窣窣的虫鸣,畅游在那梦中,别样的情调,别样的放松,在江南静听清风。忽而。回首时,我看见那撑著油纸伞的姑娘走过我的竹楼的窗下,随着她背影去的是我的凝视她的目光。在断桥上,在水旁,挥动着木帮,捶打着衣裳。江南里,看烟雨斜阳,诗画中品味芬芳。江南的美在夏,“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忽来风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还有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来多少歌颂江南夏季的诗作,可见江南夏季的令人神往!江南的夏季,是花的季节,芭蕉正绿,梅子已黄,一池无波,莲荷满塘。是别样的意境,是人间的天堂!江南是婉约的代名词,不同于塞北的粗犷,小家碧玉,朦胧而又令人神往!

:初冬之歌

虽说时间已进入冬季,但今年的冬天仿佛特别留恋秋天那一抹金黄,迟迟不肯进入冬的世界。太阳就像一位初上花轿的小媳妇,扭扭捏捏的,时而露出半截身子洒下一抹金辉,时而躲进云层,送来一抹清寒。让人回味着秋的悲凉,冷落与萧瑟。

群山显得更苍翠了,松柏换上了那一身身坚毅的绿色,把山林点缀得威猛严肃。漫山遍野的花柳木把那原本青绿的叶子著上一缕金黄,在秋风这位美容师的精心打扮和设计下打起了美丽的褶皱,漫天飞扬给大地镀上了一层灿灿的沙金。枫树姑娘绽开了久违的笑容,将红色的连衣裙尽情地摇摆,嫣红的脸上不时挥洒出两行清泪,把一片片火红的叶子抛撒在淡淡的天空。逗乐了正在闹腾的铁甲木。它把青绿的叶子涂上一层金色的颜料,远远望去就像春天里那一簇簇金色的水仙欣然怒放。低矮的救命粮树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红艳艳的果实,像集市上葫芦架上插满的一串串酸溜溜的褶褶生辉的冰糖葫芦。这黄的叶,红的果,苍绿的树,把山林染成一副浑然天成的水彩画。

田间地头,金黄的冬菊花绽开了那张张太阳般的笑脸,万花朵朵,分外妖娆,和著煦暖的阳光,让原本冷酷的冬季也然起浪漫般的遐思,再加上枯草下那刚刚冒出的一丛丛嫩嫩,绿绿的小草,给庄严的冬天增添了一份春天的浪漫。

轻拈一朵冬菊,嗅著那浓浓的花香,让阳光开启心灵的窗扉。陶醉在冬的空旷,漫步在宽阔的马路上与三三两两穿行的人群并行,疾步,领略冬的轻键。

山坡上那一丛丛翠绿的竹林中传来几声犬吠,使你不得不驻足凝望。粉墙琉瓦下一串串白色的玉米棒子和鲜红的柿饼撩拨了你的眼球。家家户户的蚕架早已一溜儿摆在了院中,上面放满了蚕箔。不过里面装的不是蚕,而是红艳艳的薯条。一群喜鹊围着它戛戛直叫,偶尔叼起一根薯条,停落在掉了叶子的柿子树上,让冬天多了一份淘气。

远处叮叮当当的马蹄声打破了你的思绪,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从朦胧的薄雾中驶来,随后是羊群咩咩的合唱曲。摩托车的滴答声给这冬的盛会又谱写了一首华丽的篇章。

初冬,它总是用梦幻般的笔,给大自然来一幅写意画,让人为之惊叹,陶醉;初冬,它总是用大自然有节奏的音符来为世界谱写一曲雄浑的欢歌。初冬是神奇瑰丽的,它让世界在沉寂中活跃起来,赋予人们纯洁与健康的心灵。给人以希望,因为明年的春天,它将还你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

:奎屯大峡谷

奎屯大峡谷,习惯上是指农七师红山煤矿所在的安集海河大峡谷多叫红山大峡谷,以及奎屯河大峡谷,有标牌指示为独山子大峡谷。

是日,驱车往红山大峡谷,沿312国道东行去奎屯约四十公里,向南进巴音沟牧场。

春天的巴音沟牧场,浅草茸茸,一色新绿和横亘的山峦不停地闪动,视野的两边拉起宽阔的彩带,远端漫着越来越显著的艳丽。那正是行将驻足之所。

霏霏细雨宛若轻雾遮掩著原野,雨腥拂著草和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牧草的波浪从脚底展开,越过砂卵砾石地、碱滩,一直漫延到谷边。砂卵砾石地和碱滩上也长满了更顽强的植物。洁白的是稠密的苦刺花,淡红的是簇生的琵琶柴,灰绿色的是多分枝的驼绒藜,绿里泛黄的是直立丛集的芨芨,青翠的是叶鞘光滑的三芒草,金黄的是含苞的蒲公英,葱绿的是一块连一块的野韭,碧绿的是纤细的三棱草,黄棕色的是阔叶的苍耳子,整个牧场宛若一张秀美的大毯。

安集海河发源于天山的依连***尕山主峰,在通古特附近冲出天山北坡,形成了规模巨集大的冲击扇,又经年下切为长近30公里,最深处达400米的大峡谷。

在巴音沟牧场一带,大峡谷像一条万米长的云锦飘着,红山、黄峦、褐丘、黛崖、青峰、蓝巖、绿梯、彩滩、花水尽缀其上,绝色盖世百般难描。

组成红山的峰峦,似瀚海里的巨浪、似神话的鹰兽或科幻的城堡楼塔,峰峦的巖体,有的成榛榛石林,有的成钝角或锐角摞放的千层饼,有的成筋骨暴露肌肉突出的脊背。红的色泽因光线变化而变化,夕阳里***,犹如一幅活了的油画,风流酝藉、气吞虹霓的景象层出不穷。

厮处,站在崖边如临万丈深渊。前方,梯田阶地越往上越开阔,至把眼界带到无垠的天际,继而,一级级瀑布又披碧挂翠从蓝天流向谷底。谷底布满漂石、砂卵砾石,河水穿过,留下形状各异的小岛,小岛又使河水成缠绵态辫状结构,好似拉起的网。无数支水流在兴奋的流淌,互相呼唤著,不停地说著分别又相聚的话。往上游看,河水像广袤平原上奔腾的千军万马,呼啸著,分成无数支队伍时分时合穿插前进。下游遥遥可见由几个弓字组成的盘山路,像舞动的银蛇驰向河谷。

乳酱般的河水表达着不透明的纯净和不纯净的透明,它的浑浊具备诉诸心灵的清澈。你可以听到流水的孤愤,感觉到它的悲壮;你可以听到流水的忧患,感觉到它的暴烈;你可以听到流水的甜笑,感觉到它的柔情;你可以听到流水的夙诺,感觉到它的慷慨和慈爱!

天山钟灵毓秀,依连***尔尕山是天之骄子,它还孕育了奎屯河。奎屯河聚冰川之浩气、雪雨之风情,纳松柏桦杨榆柳之精神、香花芳草之祥瑞,行蜿蜒流水,不舍昼夜。当来到浅山一带,它更强悍了,浸蚀阶地,冲击砾岩或砂质泥岩,使大地敞开胸怀,毕现举世无双的大峡谷。

在独山子南十五公里处,大峡谷沟壑深切,基岩 *** ,槽壁峻峭,蔚为大观。大自然的一万年只是一瞬,一瞬又一瞬,槽壁南面被锋利的水冲凿出一条条沟,或粗或细或深或浅或直或斜或浮或悬,交叉的沟造出松峰,一排排松峰连绵成片。不同颜色的岩石又排成平行线切割各种形态的沟,产生不断幻化的图案。长数公里高几百米的槽壁上,像是排列著一张张不同时空的老人的布满皱纹的脸或一尊尊智者的大脑雕像;还像是超级列印了松涛浩荡的森林或波浪奔涌的竖立的长河;更像是再现著一幕幕万国部队进行分列式表演继而厮杀混战的魔幻场景。

峡谷北面呈三级阶梯地貌,两级已发育为天然牧场。最低一级糟壁陡、直,内侧突峰成群,个个锋芒毕露。有勇者上危顶,动辄砂石落下者众,峡谷异动,又高声呐喊,河水与之共鸣。须臾风急雨骤、云迷雾锁,勇者金鸡独立引气归元,亦然超凡脱俗往去神秘梦境矣!

仲秋,所有的轻歌曼舞更加苍劲了,拂过心头的,不仅仅是那熠熠生辉的片片鹅黄、殷红、铁灰,更有隐在岁月里的一抹抹豪壮。它充盈在身上,仿佛触及着人间最高阶的繁华。

偎依著大峡谷,听着河水的轻吟,草原这般恬静。而它的青春像燃烧的火,在蔓延澎涨、四处舔砥,什么也不能阻档。草原以温良、博爱、乐善好施的品格印证著仁者生生不息的真理。那些牧羊人,继续了前辈的传承,逐水草而居,用最自然的方式增彩千里画廊,打造绿色工厂,从不言放弃。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改变它,而是推进现代化。

天山、河流、峡谷、草场、羊群、毡房、牧民、游人共同承托著大自然赋予的梦,幸福奎屯梦。愿智慧的力量能早日使牧场草更多更绿!

关于描写自然风景的美文

导语:有些人,不论怎样留恋,终究成为过客,有些事,不论怎样遗忘,终会隽永在心里,以下我为大家介绍描写山水风景的散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描写山水风景的散文1

 北方林区的山鹰,总是喜欢在月光下歌唱。那一刻,清亮的羽毛,用自己的颤音描写着天空。而花开只是一种过程,氤氲的情思融洽着松脂的馨香。

 我在林都的羽翼中醒来,视线之中,绿意潺潺响遍整个清爽缠绵的雨季。

 新时期的动人歌谣漫溢。一只白头鹤迎着风,把自己交给浩瀚的大森林。啊,这是一个旋律盛开甜美爱情的歌剧,我想象着花蕊的忧伤,又一次在你的指间滑落…… 盛夏,夜幕深沉,古老的汤旺河水,依偎着秀美的山峦守望。犹如一种足音,空灵、曼妙,这质朴而跃动的亮色把千山万壑照彻。

 而新栽下的树苗已经开始拔节了,就像我的思念,总是沿着南来的季风回归到红松的故乡。

 可是,我不知道路有多么漫长。花香掠过堤岸,在林都伊春的夜晚,迎着满天繁星把一帘幽梦轻轻地摇荡……

 登南山

 你鸟瞰林都,雄视茫茫林海。历史的烟云淡去,五彩梦拔地而起,在你翠绿的无限生机里,奋力谱写着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锦绣华章,时光把遥远的星辰揽入眼底。

 神泉的清冽滋润万物生灵,所以人们更加趋之若鹜。斑斓的光影组合,仿佛一座迷宫,神秘来自于林区儿女的内心。

 那个时候,芸芸众生都是你的臣民。仰慕你高蹈的威仪,秀色映入眼帘。风来了,打个盹,又这样匆匆地走了。

 就像一片落叶,在我的视野之外,渐行渐远。

 而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你的祥和、丰富和妩媚。月光初照,水波粼粼,和谐迷人的夜幕把万种风情轻轻抖落。

 这一刻,绵延的峰峦间,我看见无数只仙鹤翩翩起舞……

 细鳞鱼

 白发苍苍的蓑翁静坐在汤旺河的堤岸,神情专注并且还有些木讷。那一刻,我看见他失望的眼神中透视着无奈和忧伤。我不知道老人为什么会去垂钓家乡的一种符号,一种图腾,一种传说。是在寻觅早已经失去了的梦幻吗?

 细鳞鱼或许已经绝种了吧,这许多年来很难再见到它的踪影。而那些依然栖息于河中的鱼类,却总是有着自己的盘算。

 它们在水的舒缓处,踏青、郊游,亦或是追寻梦想。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暴风雨是否还要再来?但,总是在憧憬着柳暗花明又伊春的美好明天。

 细鳞鱼永远的消失了,可与它称谓的谐音地区却永远存在着,并且越来越充满了生机活力。而那些也还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快乐的鱼儿们,如今,只是片刻的小憩和宁静,也会把我们带进惬意而美妙的天堂。

 哦,那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水缓缓地流淌,花儿不会凋谢,树影婆娑,绿意葱茏,百灵鸟宛转动人的歌声无边无际地响彻在浩瀚林海的每一立方空间之中……

 而垂钓的蓑翁已经听到了明天的呼唤。他也许并不知道,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上,期待有时也不失为另一种难得的美好境界。

描写山水风景的散文2

 虽然我不是从山水的襁褓里分娩出来,但流淌的血脉里,却一直对山水有着一份特别的眷爱。面对大江南北诸多的山山水水,总有一种绵绵不舍的情怀,有走近它亲临它拥抱它的期待。

 跳跃在眉宇的希冀,是多么渴望有一天能实现走遍山水的夙愿,当希冀飞出了瞳孔,家乡的紫金山和那片清澈的秦淮河水就渐渐清晰起来。家乡的青山充满了太多的故事。江南四大名楼的阅江楼,秦淮河上漂移的画舫,钟山的风风雨雨……俨如流动的经卷,停迫在一朵白云里欲说还休的述说着今朝与昨夕。那些传奇与典故,那些江河与湖泊,铸就了南京的魂魄,写下了南京的沧桑。

 南京历来就有“六朝古都”的美誉,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定都给南京带来了一度的繁华,成为东南物产丰饶的胜地。六代豪华春犹在,如今在南京城内散落的六朝遗迹可考、可赏、可叹。不仅如此,南京现存的民国文化遗迹有1000多处,可算是民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巍峨壮观的伟人陵、秀丽苍翠的林荫道……真是数不尽的风流,喟叹不已的山水风情。

 岁月如流水,金针银梭的一直穿梭在古老的织布机里上下翻飞,稍有闲暇之时,心神便会潜伏泼墨的山水画里找寻连绵起伏的青山、绿水;找寻青石铺就的小巷、石桥;找寻石灰抹的土墙,盖着灰瓦的檩条、椽木;雕龙附凤的斗拱、飞檐。那一刻,那些盘踞在脑海的灰白地带,便会缓缓地,缓缓地返回那片葱郁的绿色,连斑驳在老墙根上的那一块块厚厚的苔藓也在心里鲜活起来,是那样的翠绿而鲜艳,仿佛又梦回那些久远却又清晰如昨的时光隧道幽深处。

 儿时的记忆里,家中的房屋就是用青砖、灰瓦搭建而成的,纸糊的花格门窗,飞禽走兽的瓦檐,一直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屋子的后面就是秦淮区的月牙湖,面积虽然谈不上辽阔,水却碧蓝、清澈。我就是吃月牙湖水长大的。月牙湖的不远处有一座山叫“牛首山”。听爷爷说,因为山峰形似一条牛的牛首,所以称为“牛首山”,南宋名将岳飞就是在这里大败金兵的,留下了“精忠报国”的美名。牛首山,因为代代的不断开垦,牛首山越来越小。最后,山顶的一边被开挖成一片水塘,人们就在水塘的周围种上蔬菜,关于牛首山的名字似乎已经在我的脑海被淡忘了。那时,经常跟随着奶奶到山上惠济寺上香,乘奶奶焚香祷告,祈求家人平安之际。调皮的我,就经常爬到寺外的山坡上,捕蜻蜓,捉蝴蝶,摘野果……直至奶奶扯开嗓门大声疾呼时,我才会匆匆跑回寺庙,像做了错事的稚童,小心翼翼的搀扶奶奶沿着崎岖的蜿蜒山道,原路返回。

 伫立在熙攘的城市,无数次地遥望远方,寻找那一脉幽蓝色的山影,可是,除了高大林立的建筑,就是拥挤的车流和熙攘的人群;无数次幻想遇见那一汪涟漪轻盈的波光,可是,除了城市繁华留下的荒凉,就是那混浊的河流。家乡的那一座座青山,那一片片绿水,已经被时光碎片所淹没、覆盖在蓝天白云深处。

 山水悠悠,历史悠悠,思绪悠悠,情怀悠悠。游历于市井深处,栖身于楼林厦海,思乡的心如故,思乡的情始终,在外的游子永远会眷恋家乡,依情家乡的山水。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毕,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素淡朦胧的《荷塘月色》的主题在中学课本里历来是这样叙述的: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之中,夹杂着不满黑暗现实但无法超脱的哀愁。这正是那个黑暗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