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资治通鉴,都是白话文。你们是怎么看得懂的呀?想看懂白话文应该学什么呢?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5 18:17:57浏览:8分类:文字大全

资治通鉴,都是白话文。你们是怎么看得懂的呀?想看懂白话文应该学什么呢?

内容简介

编辑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请点击输入描述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2作品目录

编辑

1.《周纪》,五卷 9.《陈纪》,十卷

2.《秦纪》,三卷:《周纪》与《秦纪》原为《通志》卷 10.《隋纪》,八卷

3.《汉纪》,六十卷 11.《唐纪》,最多,凡八十一卷

4.《魏纪》,十卷 12.《后梁纪》,六卷

5.《晋纪》,四十卷 13.《后唐纪》,八卷

6.《宋纪》,十六卷 14.《后晋纪》,六卷

7.《齐纪》,十卷 15.《后汉纪》,四卷

8.《梁纪》,二十二卷 16.《后周纪》,五卷

3创作背景

编辑

资治通鉴

请点击输入描述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较好的版本。

三刘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宋代刘敞、刘攽、刘奉世三人。

刘式樟树市荻斜墨庄刘家人,是北宋初期以善理财政而著称的大臣。刘式的夫人,把藏书作为传家宝保存了下来,并以夫君藏书“以子孙”的美好心厚,教育和激励儿孙们认真读书。

儿孙们遵其训,刻苦攻读,皆学有所成,有五子登科、(孙)兄弟双进士、墨庄三刘之说。其孙刘敞、刘攽兄弟,为北宋著名学者,以文章甲天下,学贯古今被列为宋代大儒。

刘攽曾任《资治通鉴》副主编。刘敞、刘攽与刘敞之子刘奉世,尝合著《汉书标注》,世称三人为“墨庄三刘”。

东汉末年“三刘出京”事件解读。

这指的是东汉末年中平五年至兴平元年时,三位汉室宗亲被任命为南方三个州的州牧或刺史。

分别是益州牧刘焉,荆州刺史刘表(后升荆州牧),扬州刺史刘繇(后升扬州牧)。这三个州郡都在南方,远离东汉的政治中心,远离北方,也远离从黄巾之乱时起北方乱纷纷的诸侯混战。

因此,当北方各路诸侯打得热火朝天时,这三个州郡相对比较安静,还成为很多北方士族躲避战乱的好去处。

“三刘出京”的定义趋于正面,很多人认为这是东汉末年的有识之士为了保存汉朝元气,所做出的高瞻远瞩之举。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