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关于大自然的资料。。。少点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6 05:20:05浏览:8分类:星座大全

关于大自然的资料。。。少点

1: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受到温室效应和周期性潮涨的双重影响,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即将被海水淹没,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

由于温室效应会导致南北极冰雪融化,水平线上升,直接威胁图瓦卢,所以该国在国际环保会议上一向十分敢言。前总理佩鲁曾声称图瓦卢是“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

20世纪是个多灾多难的百年,风雨无情,天灾频仍。大自然每一次的报复,都在为人类敲响警钟:生命是脆弱的,地球只有一个。

北美黑风暴

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由于开发者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砍伐,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尘粒沙土被卷起,股股尘埃升入高空,形成了巨大的灰黑色风暴带。《纽约时报》在当天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专题报道。

黑风暴的袭击给美国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原已遭受旱灾的小麦大片枯萎而死,以致引起当时美国谷物市场的波动,冲击经济的发展。同时,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将肥沃的土壤表层刮走,露出贫瘠的沙质土层,使受害之地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制约灾区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继北美黑风暴之后,前苏联未能吸取美国的教训,历史两次重演,1960年3月和4月,前苏联新开垦地区先后再次遭到黑风暴的侵蚀,经营多年的农庄几天之间全部被毁,颗粒无收。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是无情的。3年之后,在这些新开垦地区又一次发生了风暴,这次风暴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哈萨克新开垦地区受灾面积达2千万公顷。

秘鲁大雪崩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拥有一望无垠的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它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著名的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峰,山体坡度较大,峭壁陡峻。山上长年积雪,“白色死神”常常降临于此。1970年5月31日,这里发生了一场大雪崩,将瓦斯卡兰山峰下的容加依城全部摧毁,造成两万居民的死亡,受灾面积达23平方公里。

1970年5月31日20时30分。秘鲁安第斯山脉的瓦斯卡兰山。

突然,远处传来了雷鸣般的响声。随即大地像波涛中的航船,顿时失控,在疯狂、猛烈地颤抖着。紧接着,又从远处传来了天崩地裂般的响声。震耳欲聋,把人们从酣梦中惊醒。那些正在夜读、娱乐和工作着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惊呆了。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房屋便东倒西歪、吱吱作响地坍塌下来。

那些还未及逃离屋子的人们,都被压在倒塌下来的乱砖碎石之中。外面,寒风凛冽,漆黑一片,谁也看不到谁,只听到隆隆的崩塌声。忽然,又一阵惊雷似的响声由远至近,从瓦斯卡兰山峰方向传来。一会儿,山崩地裂,雪花飞扬,狂风扑面而来。

原来,由地震诱发的一次大规模的巨大雪崩爆发了。

地震把山峰上的岩石震裂、震松、震碎,地震波又将山上的冰雪击得粉碎。瞬时,冰雪和碎石犹如巨大的瀑布,紧贴着悬崖峭壁倾泻而下,几乎以自由落体的速度塌落了九百米之多。

刚遭受地震袭击的容加依城,人们惊魂未定,又被随之而到的冰雪巨龙席卷,大多数人被压死在冰雪之下,快速行进中的冰雪巨龙,又使许多人窒息而死。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最悲惨的雪崩灾祸。

孟加拉国特大水灾

公元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连日的暴雨,狂风肆虐,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毫无任何准备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造成2000多人死亡,2.5万头牲畜淹死,200多万吨粮食被毁,两万公里道路及772座桥梁和涵洞被冲毁,千万间房屋倒塌,大片农作物受损,受灾人数达2000万人。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以北,属于恒河平原的东南部,其西为东高止山脉,东为阿拉干山脉,北为喜马拉雅山脉。境内有河流230条,每年的河水泛滥都使孟加拉国蒙受巨大的损失。加之这里地处季风区,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带着温暖而又饱和的水汽向低压区冲来。当受到山脉的阻挡时,立即降雨。这就使得地势平坦低洼的孟加拉国难逃水灾的侵袭。

水灾的发生,加剧了人民的贫困程度,联合国就此展开了两项粮食供给计划。仅一项计划的实施每年就要耗资2000万美元。

这样巨大的损耗却仍未得到政府的重视。大自然原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但通过有力的预防措施可使其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1987年9月,孟加拉国灌溉、水利发展和防洪部长阿尼斯·伊斯拉姆·马哈茂德在事后说道,“如果我们和印度、尼泊尔能在有效利用本地区水利资源,即在冬季增加河水流量,在雨季控制洪水这些问题上达成协议的话,我们本来可以减轻7月和8月份在这里发生的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的。”他的这番话若早能做到,数以千万的人民就不会无家可归。

水灾给人民带来的不仅是贫困、饥饿,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细菌。各种疾病在受灾区流行,约有80万人染上痢疾,近百人丧生。这无疑又使孟加拉国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沉重灾难,如何使这个南亚穷国的危机有所缓和,已成为孟加拉国政府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也引起了全世界对其的关注。

印度鼠疫大流行

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流行的鼠疫,全球性鼠疫发生过3次,死亡人数过亿,不少城镇灭绝。据文献统计,死于鼠疫的人数,超过历史上所有战争死亡的人数的总和。无怪乎人们称这种疾病为“黑色妖魔”。

1994年9、10月间,印度遭受了一场致命的瘟疫。泉神节过后的第二天苏拉特市医院接收到30名病情相似的患者。起初医生并不知道病人患的是鼠疫。但接二连三有人死亡,又传来马哈什特拉附近的拉杜尔流行鼠疫的消息,这才意识到一场灾难已经降临。一时间,火车站、汽车站都挤满了成千上万的逃难者。30万苏拉特市民逃印度的四面八方,同时也将鼠疫和这种恐惧的心理带到了全国各地。

不到两周时间,这种可怕的瘟疫已扩散到印度的7个邦和新德里行政区。鼠疫的降临,对毫无准备的印度当局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印度卫生部不得不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请求支援,以解燃眉之急。

鼠疫的流行,引起人们的极度恐慌。这种恐惧犹如大火一样,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中止了同印度的各项往来。这对印度来说,经济方面的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据有关方面统计,用于治疗和预防鼠疫方面的费用就高达数百亿美元。

专家们一致认为鼠疫的爆发是极为肮脏的环境所致。据说,苏拉特市是印度最脏的城市,贫民窟、集市、街头巷尾,垃圾成堆,臭味熏天。鼠疫流行期间,每天清出的垃圾多达1400吨。遍地的垃圾成为老鼠繁衍滋生的温床。

喀麦隆湖底毒气

1986年8月21日晚,人们正在酣睡之中,突然一声巨响划破了长空。不少人还没等弄清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晚,位于非洲喀麦隆西北部,距首都雅温得400公里的帕梅塔高原上的一个火山湖———尼奥斯火山湖,突然从湖底喷发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它犹如泛滥的洪水,沿着山的北坡倾泻而下,向处于低谷地带的几个村庄袭去。

次日清晨,喀麦隆高原美丽的山坡上,水晶蓝色的尼奥斯河突然变得一片血红,好像一只溃烂而愤怒的红眼睛。草丛里到处躺着死去的牲畜和野兽。尼奥斯湖畔的村落里,房舍、教堂、牲口棚完好无损,但是街上却没有一个人走动。走进屋里探个究竟,令人震惊的一幕映入眼帘,那里都是死人。这是多么凄惨的景象!死者中有男人、女人、儿童,甚至还有婴儿。

从幸存者的口里,人们知道了惨案发生的经过,伴随着昨晚飞响的,还有一股幽灵般的圆柱形蒸气从湖中喷出,整个湖水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掀起的波浪袭击湖岸,直冲天空,高达80多米,然后又像一柱云烟注入下面的山谷。这时,一阵大风从湖中呼啸而起,夹着使人窒息的恶臭将这朵烟云推向四邻的小镇。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场灾祸中,至少有1740人被毒气夺去了生命,大量的牲畜丧生,加姆尼奥村靠火山湖最近,受灾也最为严重。全村650名居民中,仅有6人幸存。

这一喷毒事件,立即引起了各国的极大关注。尼奥斯火山湖,也因此更闻名于世。日本、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迅速地派出了紧急救援队,并派出专家对尼奥斯湖喷发毒气的成分进行实测,杀人凶手究竟是谁?专家们努力地寻找答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终于查明了尼奥斯湖中所喷出的有毒气体成分。专家们一致认为,喷出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而恶臭则来自硫化氢。

伦敦大烟雾

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每当大雾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气峰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到5.6℃,相对湿度约为70%。对于本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一股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中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雾吹到了九霄云外,因而空气变得十分清新怡人。

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气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强劲的北风围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第二天,即12月4日,这个气旋中心已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通常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上午风速变小,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时至中午,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相对湿度上升为82%。

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读数完全是静止的。据当时专家的估计,此时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伦敦处于死风状态,空气中积聚着大量的烟尘,经久不散,风太弱又无法带走林立的工厂烟囱与家庭排出的各种有害的烟尘。于是,大量的煤烟从空中纷纷飘落,美丽的泰晤士河谷被烟雾笼罩。一位在船上干活的小徒工,烟雾的入侵使他泪如泉涌;烟雾穿门入室,钻进了格林威治区的居民家中,使人们痛苦难忍。

百慕大地区神秘灾难

1971年10月21日,一架满载着冻牛肉的运输机“超星座号”,从一艘正在海面工作的探测船上空飞过。船员们眼看它飞了一分钟左右,突然,飞机好像被海水吸住似的一头坠进海里。以后,船员们什么也未看见,既没有发现油迹,也没有找到尸体和飞机残骸。唯一能证实飞机失踪的,只是海面上漂浮的一大块带血的牛肉。

“超星座号”飞机的失踪,只是这片神秘海域许许多多起失踪事件之一。据统计,自1840年至1945年间,这片海域上空就有100余架飞机失踪;而这里消失的船只则更多。

这片被世人称作“海上墓地”的地方,就是引起全世界许多科学家关注的百慕大三角区。

“超星座号”的失踪,与难以计数的其他失踪事件一样,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没有线索。任何船只、飞机和人员,只要是在百慕大三角区失踪的,就甭想再找到幸存者和任何残骸,所谓神秘就在这里。

所有试图对百慕大三角地区失踪事件做出合乎逻辑解释的人都遇到了无法摆脱的矛盾。于是就有人提出“超自然”理论,试图揭开这世纪之谜。更有一部分研究者,把百慕大三角区发生的灾难与外星人和飞碟联系起来进行推断。他们的论点是:这里存在一个外星人的海底飞碟基地。因为多年来人们曾在这里观察到数不清的不明飞行物现象。这些失踪的飞机和船只正是被飞碟的乘员掠走的。在波恩举行的一次科学会议上,著名太空学家雅佛烈·史杜鲁宾博士透露了他们用太空时代的科技配合古代记录进行研究的情况。他认为现在百慕大三角地区发生的飞机和船只失踪之真相已经大白,是一个400年前的陨石在做怪。

以上所举的种种解释,都很难说清百慕大三角区失踪灾难的根源。

通古斯大爆炸

通古斯,位于前苏联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附近。80年前,这里发生过一次极其猛烈的大爆炸,其破坏力相当于500枚原子弹和几枚氢弹的威力。

1908年6月30日凌晨,一场罕见的惨祸降临到西伯利亚偏僻林区的游牧民头上。有幸逃脱这场灾难的谢苗诺夫回忆说:“当时天空出现一道强烈的火光,刹那间一个巨大的火球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一声爆炸巨响之后,狂风袭来……”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一直传到中欧,德国的波茨坦和英国剑桥的地震观测站,甚至华盛顿和爪哇岛也得到了同样的记录。

一开始,苏联科学家们认为,是一颗巨大的陨石引起这场大爆炸。但通过考察,只能对其中某些现象做出解释。地理物理学家索洛夫托夫和天文学家齐盖尔,多次到事故现场进行考察,他们在那里发现了放射性物质的痕迹,并证实事故现场存在着原子弹和氢弹中才含有的铀235和钚。而当时的人们在地球上还没能找到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由此推测,通古斯大爆炸是一个外星人的载人飞行物体造成的。

与这两位科学家说法相悖的,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彼得洛夫的观点。他认为在通古斯爆炸的是一个由稀松雪团组成的彗星。它以每小时4万公里的速度冲破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由于摩擦产生了过热的气体。这种气体一接触地面,就产生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破坏力的巨大冲击波。由于彗星很快蒸发完,所以地球上没有留下任何残骸作为“物证”。有关通古斯爆炸的起因解释有80余种之多。

经科研人员的努力,现已查明:“通古斯陨石”的爆炸发生在5至7公里的高空。强大的冲击波推倒了几千平方公里面积内的树木。冲击波诱发地震,地震释放出相当于一颗2000万吨级氢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此外,还发现爆炸中心的地下就是古代火山的喷火口。

智利大海啸

据说,智利是上帝创造世界后的“最后一块泥巴”。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里的地壳总是不那么宁静。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互相碰撞的俯冲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它位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火山不断喷发,地震接二连三,海啸频频发生。 1960年5月,厄运又笼罩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从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震级之高、持续时间之长、波及面积之广均属少见,在前后一个月中,共先后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225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竟有10次之多,其中8级的有3次。

当5月21日地震刚发生时,震动还比较轻微,大地只是轻轻地颤动着。和以往不同的是,它连续不断地发生。接着震级一次高于一次,震动越发剧烈。仓皇之中,人们东倒西歪,摇摇晃晃跑到室外。

然而,连续两天持续不断的震荡,使人们产生了不以为然的麻痹情绪。由于地震持续时间较长,而且破坏程度不大,人们不像开始时那样惧怕了,有人甚至搬进了破裂的屋子。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心有余悸,他们担心更大的地震即将来临。

果然,5月22日19时许,忽然地震声大作,震耳欲聋。地震波像数千辆坦克隆隆开来,又如数百架飞机从空中掠过,呼啸着从蒙特港的海底传来。不久大地便剧烈颤动起来。一会儿,陆地出现了裂缝;一会儿,部分陆地又突然隆起,好像一个巨人翻身一样。瞬间,海洋在激烈地翻滚,峡谷在惨烈地呼啸,海岸岩石在崩裂,碎石堆满了海滩……

这次地震,是世界上震级最高、最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9级,烈度为11度,影响范围在800公里长的椭圆内。大震过后,接踵引发了大海啸。海啸波以每小时几百公里的速度横扫了太平洋沿岸,把智利的康塞普西翁、塔尔卡瓦诺、奇廉等城市摧毁殆尽,造成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唐山大地震

公元1976年7月28日,中国北京时间3时42分,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强烈400倍的大地震发生了。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7月28日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消息。几天以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Mst7.8级。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这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成为废墟。死亡人数达24万之多。

北纬40度线,被人们称为“不祥的恐怖线”。这里,发生了诸如美国旧金山、葡萄牙里斯本、日本十胜近海等无数次大地震。这次地震这个恶魔又一次突袭了北纬39.6度——唐山成为它的牺牲品。

7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被海水吞没;而距唐山比较近的蔡家堡等海域,从前碧蓝蓝的海水变得浑黄。一位潜泳于秦皇岛海水下的人看见水下一条明亮的光带,似一条不安的火龙。

7月27日深夜,比人类早觉醒一步的自然界发出了最后的灾难呼告!

昌黎县看瓜的农民看到200多米高的上空忽然明亮,地面照得发白,西瓜叶、蔓照得清晰可见,如天亮一般。3点42分许,唐山上空出现强烈的几次蓝色闪光,地上狂风呼啸,惊雷轰响,大地疯狂地摇撼,几秒钟后,唐山破碎了,一片死寂,灰色的尘雾浓浓地笼罩着唐山,整个唐山没有一点声息。

望采纳

鞍山舰是不是苏联送的?

“汶川旅游”

旅行策略

一.[时间表]:

第一天:

凌晨——到达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中午——入住伏尔加庄园别墅。

——下午自由参观圣尼古拉斯教堂。

晚上在——金焕西餐厅享受正宗美食。

第二天:

上午——享受圣彼得艺术宫

中午——品尝伏尔加葡萄酒堡

—— pm三熊乐园,体验俄式项目。

第三天:

凌晨——在凡塔吉亚俱乐部,共舞新未来。

下午——返回

二。[地理位置]:

伏尔加庄园位于哈尔滨香坊区哈城路16公里处。

三。交通设施:

1.全国各地的航班都可以到达哈尔滨太平机场。庄园提供直通车服务,上午9:30从市区出发,下午15:30从庄园返回市区。往返费用20元/人,行程30分钟左右。地点:公宾路103路尽头对面,大森林文化学校(香店街47号)-伏尔加庄园。如果在伏尔加庄园天猫(飞猪)旗舰店预订,至少在出行当天7点前预订。

2.自驾:从香坊公滨路-哈城路-成高子镇-三岔路,顺着“俄罗斯风情园”的标志走-三家子屯-伏尔加庄园;

动词(verb的缩写)[作者简介:迈克尔]

一个80后的旅行爱好者,一个乐观向往自由的射手,从2006年开始就马不停蹄的旅行。这些年,他穿越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的足迹印在了无数的照片和文字里。希望能以我的视角带你看看这一路的风景。

如果我的文字和在某个瞬间正好击中了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我们就交个朋友吧。

新浪微博:@行走的迈克尔

酷暑笼罩大地,明月藏于云端。躺在床上透过窗户,我仿佛看到满天的星星在闪烁。当我闭上眼睛准备进入梦境的时候,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一声熟悉而多变的手风琴声。伴随着熟悉的旋律结尾,我醒来发现自己仿佛穿越到了异国他乡:天是蓝的,河是流动的,树是成行的,城市是繁华的,城堡巍然耸立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是童年记忆中的童话之地。

这里的一切不是梦,而是一个生在上海,长在哈尔滨的黄老师对哈尔滨历史文化的追求和热爱。从他年少梦想的编织到现在的庄园,他用了一生的时间,一点一点的尝试和感悟编织这个梦想。而这样的感觉,这样独特的方式,也影响了这个世界。这里不仅有诗和远方,它的出现也见证了一个少年的梦,一个与哈尔滨有关的梦,一个与俄罗斯有关的梦。因为自己的梦想和情怀而建造的俄罗斯建筑花园。我想这里除了令人惊艳的异国建筑,一定还有其他的东西,让人流连忘返,深思不已。

当我带着疑问向前走的时候,古堡上的“伏尔加庄园”几个字仿佛给了我所有的答案。原来,这是一个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伏尔加庄园,位于哈尔滨市郊的阿什河畔。

阿什河,位于哈尔滨东郊,很多人都知道。似乎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作为哈尔滨“三沟一河”的天然水,一直被污染困扰。直到伏尔加庄园的出现,流经这里的这一段阿什河的河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庄园外,它仍然被污染,似乎无法逃脱魔咒。但在庄园内部,却展现出湿地的静谧之美,清澈的水,在花丛绿草间自由漫步。

当沧桑的俄罗斯城堡出现在眼前;当清澈的青河蜿蜒流向你的眼前;当绿草如茵的童话王国呈现在你眼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逝去的记忆在这里重现,一座城市的标志曾在这里闪耀;低沉的手风琴声,伴随着俄罗斯母亲河的旋律,似乎在远东的阿什河找到了共鸣。

伏尔加庄园占地60多万平方米。这是一个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花园,丰富了俄罗斯风格的异国庄园。庄园风景优美,有大花园和滩涂湿地;桥相连,是迷人的田园风光。庄园的大门以17世纪俄罗斯木制城堡为原型。庄园全是木头做的,只靠木头的咬合力就建成了。庄园里随处可见高大的城堡和散落在庄园里的希腊雕塑。似乎每座建筑都在向我们讲述自己的历史故事。

这次来伏尔加庄园,住的是森林别墅。就像蜿蜒的阿什河,从这里流过,水桥相连,景色宜人。它的存在见证了一个国际大都市100多年的崛起与变迁,甚至是一股清流从窗脚下流过。

坡前,河边,曲径通幽,一座座古城堡钟楼和别墅院落堪称完美的映衬,各显风姿。

木屋的颜色淡雅而简单。

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是一座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圣地。

金焕西餐厅,建筑外观精致,色彩柔和;内部金碧辉煌,充满浓郁的俄罗斯宫廷风格。它的原型是1913年哈巴罗夫斯克国际博览会上的一个展馆。一件当时备受赞誉的建筑杰作,世博会后被拆除。

百年后的2013年,伏尔加庄园恭恭敬敬地重修了这座早逝的古典建筑,并将其命名为“金环西餐厅”。“金环”是一条从莫斯科到俄罗斯伏尔加河的黄金旅游线路的名字。

也许在钢筋水泥的禁锢下,灵魂需要一次洗涤。约了三五好友来到娜塔莎阿姨家,一起做地道的俄罗斯乡村饭:羊肉炒饭,烤肉串等等。用餐时,一边享用波罗的海啤酒,一边欣赏俄罗斯歌舞表演。眼前的一切都是宁静而美好的。

金焕西餐厅提供传统的俄罗斯风味晚餐。你可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俄罗斯大妈的歌声和大叔的手风琴伴奏,而眼前的这场饕餮盛宴,不仅仅是舌尖上味蕾的享受,更是一次灵魂栖息之旅。俄罗斯美食的独特体验,充满了无限美好的俄罗斯风情。

坐落在60多万个湿地庄园里,有20多座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星星点点。每栋建筑似乎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或深沉或欢乐。这是喧嚣都市中的一片净土,也是久违的慢生活,要么回味,要么等待。反正我就把这美好的画面摊开,用心感受一下。

这个令人惊叹的洋葱圆顶矗立在八角形帐篷顶端的教堂前,那就是圣尼古拉斯教堂,俗称“喇嘛台”。它建于1900年,原址位于哈尔滨市洪波广场。圣尼古拉教堂曾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悠久的历史使其成为哈尔滨城市的记忆和“东方莫斯科”的象征。

为了寻找一座城市的记忆,伏尔加庄园在2007年聘请了俄罗斯功勋建筑师科拉金博士亲自指导,按照1:1的比例和原工艺重建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建成后,许多当年参与拆迁的红卫兵、俄国华侨、专家学者闻讯无比崇敬,许多人当场落泪。

走进这里,此刻站在它面前,仿佛在见证属于那个时代的建筑艺术的最高宝藏。仿佛我们穿越了历史,重温了那份庄严,那份奢华,让这份圣洁净化了我们的灵魂,沉淀了我们的思想。

带着岁月的痕迹和光泽,出现在伏尔加庄园的常青树之间。这座建筑的重建,重拾了哈尔滨青春记忆的初衷。

时间的旋转将我们带到了“Bip”堡垒的塔址,它位于距离圣彼得堡25公里的巴甫洛夫斯克市河畔。这座堡垒建于1798年,由建筑师Vbulina设计,1941年至1944年被毁。

伏特加不仅是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精神的寄托。它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了俄罗斯的国民性和俄罗斯国民性的发展轨迹。有了伏特加,俄罗斯人有了精神寄托。他们热情好客,勇敢无畏。人高兴的时候会喝酒庆祝,消极的时候会用酒精麻醉自己。伏特加不仅影响了俄罗斯人的性格,也融入了俄罗斯人的灵魂。

伏特加酒堡建于2009年,其原型是俄罗斯的“毕普”城堡,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堡。现为中国首个伏特加主题酒堡,展示了俄罗斯伏特加酒的历史与变迁,以及世界著名品牌的伏特加酒文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酒堡一楼是伏特加酒吧,游客在这里可品尝冰杯斟满的伏特加酒与酸黄瓜熏肠等美食;二楼为主题展,在这里我们能找到伏特加酒的历史发展,三楼更有世界著名的十大伏特加酒等着您来品鉴。

伏特加酒是俄罗斯的传统酒精饮料;酒质晶莹澄澈,无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涩,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

饮用伏特加是在享受冰火两重天的那份跌宕的感觉,与饮用Vodka有关的所有一切都应该是冰凉的。酒瓶和酒杯都需要在冷冻室里冷冻,地道的喝法就是欢将冰冻过的伏特倒入冰杯,仰首一饮而尽,一入口舌喉马上被冰封,再流入胃部,就如熊熊火焰在燃烧,立刻架起了胸膛和头颅之间滚烫的沟通。

童话故事里总会存在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列夫.托尔斯泰塑造的童话世界里,就真的出现在了伏尔加庄园内的“三只熊”乐园。在这个充满童真的“三只熊”乐园,大人与小孩不仅可以一起玩耍,也可以一起协作,还能通过体验零距离地感受俄罗斯独特的民俗文化与技艺。

慢慢步入进去,这就像是我曾到过的俄罗斯农家的生活场景:有旋转的风车、原生态的院落、浪漫的舞台、奇趣的滑梯等等,仿佛所有的小朋友在这里都能找寻到最初的童趣。

除此之外,小朋友还可以在“三只熊”乐园内的工坊学习如何制作格瓦斯,这里有来自乌克兰的安德烈先生在现场为小朋友耐心讲解格瓦斯的发展历史以及制作工艺。

格瓦斯是一种盛行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含低度酒精的饮料,用俄式大面包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由于其酒精含量只有1%左右。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格瓦斯与面包搭配食用已经存在上千年的历史。

体验完了格瓦斯的制作过程后,还有另一项特别的项目,那就是与家人一起完成俄罗斯“套娃”绘制。俄罗斯“套娃”是俄罗斯人的一项国粹。

套娃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制作材料以椴木为主。由于套娃制作一般由多个一样图案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十多个,所以绘制套娃这项体验活动最适合一家人协作完成。当你们用心绘制好每一组“套娃”时,它已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工艺品,它是一份精美的寄予亲情、见证爱情、表达思念的寄托物。它寓意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不离不弃的意思。

蓝天白云,碧水庄园,如梦似幻的彼得洛夫艺术宫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奢华无比,艺术气息浓厚,细节精湛。艺术宫吸收了俄式众多经典建筑元素为一身,目前是一座集雕塑艺术、展览活动、绘画展出、艺术欣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场所。

12星座守护女神雕塑是俄罗斯功勋艺术家亲自雕琢的,精致华美注重细节。

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彼得洛夫艺术宫落成,更增添了伏尔加庄园作为俄罗斯建筑艺术独一无二博览胜地的宏大气势,并实现了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更有现代意义的结合。

凡塔吉娅俱乐部按照参照莫斯科郊外一座贵族别墅建造,俄语意为“梦幻”。凡塔吉娅俱乐部的伏尔加艺术团汇聚了数十位俄罗斯梦幻表演艺术家,在周二至周日的上午11:00和下午14:00为游客呈现精彩的俄罗斯民族歌舞演出。演出前会有喷泉水秀表演和俄罗斯演员游船巡演,也将带领大家感受无限美好的俄罗斯风情。

走进演艺大厅,这里已经开始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室内音乐会,随着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响起拉开演出帷幕。聚光灯下,梦幻般的舞台上,俄罗斯姑娘与小伙穿着华丽的民族服装,正在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歌舞:激情的合唱、动人的芭蕾、欢快的舞曲,在极强的音乐渲染之下,我们仿佛置身其中,体验着一场令人热血澎拜的大汇演。

而在夏季的夜晚,约上三五好友来水畔餐厅,在俄式烧烤大串、号啤熏酱、波罗的海啤酒等特色美食的陪伴下,等待着20:00的精彩的喷泉水秀表演,将梦幻般的伏尔加之夜展示的淋漓尽致;周末的伏尔加之夜水上俄罗斯歌舞演出在游船之上翩翩起舞,更是精彩不断。

天光云影共交织,伏尔加庄园如诗如画,脚步与景色共美,心融化在希望里。而此时,悠扬的钟声响起,伴随着手风琴的音律,历史舞动着伏尔加河,捧出七彩的音乐喷泉,激情四射的伏尔加仲夏之夜,唤起了青春记忆的那些老建筑、那片白桦林...

就这样静静地感受于阿什河畔,庄园草木繁盛,建筑古朴而又富丽。漫步于此,犹如进入童话故事:生态和谐,湿地静美,俨然一幅精彩绝伦的俄式风情画卷舒展开来。

夜幕降临后,广场会举办篝火晚会,游客可以与俄罗斯演员一起联欢,载歌载舞。篝火晚会与河面上伏尔加之夜演出活动相互呼应,热闹非凡。耳熟能详的俄罗斯经典老歌,会带您重温一段温暖的时光,激越人生,点燃梦想。来自俄罗斯的艺术家们将为您奉献一场健康与美的视觉盛宴。

夜深了,我伫立于窗前,看着无边的月光和一栋栋俄式建筑相得益彰,这座庄园已不仅仅是一处普通的景点,正如伏尔加庄园自始至终坚持的理念:“有文化才能长远,有品位才有价值。”它承载着不仅是为哈尔滨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文化基因与生命力,现在,它也承载着中俄之间友谊文化交流的桥梁。

当钟声悠长响起之时,伏尔加之夜,闪烁在星沉月落的夜空下,婉转悠扬的手风琴声飘荡在星空中,无边无际的静谧,令人无法抗拒;远处一栋栋俄式建筑静默无语,在阿什河畔伏尔加庄园无眠的夜晚,我的耳边再一次传来了熟悉的音乐:

鞍山舰是用17吨黄金买回来的。

1952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率团赴莫斯科谈判购买驱逐舰、岸炮、水鱼雷及教练飞机等海军装备,但苏联拒绝出售驱逐舰,其他愿售装备也是以远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卖给中国。为此,毛泽东两次致电斯大林,阐述“中苏战略合作”的重要性,请求出售驱逐舰。

1952年9月及1953年初,中国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先后两次率团赴苏商购驱逐舰。谈判进行得十分艰苦,1952年3月12日罗舜初电告周恩来和萧劲光,陈述苏联不但出售的都是“废铜烂铁”而且要价奇高。3月16日萧劲光回电:“废铜烂铁也要!”

1953年6月4日时任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工业部部长的李富春代表中方与苏联签约。这才以每艘相当于当时17吨黄金的高价购得4艘即将退役的07型驱逐舰。中国海军于1954年3月筹建驱逐舰部队

鞍山舰,为苏联二战前仿意大利式驱逐舰的设计的07型驱“愤怒级”,是一艘以鱼雷为主要武器雷击舰,由苏联C-324工厂于1936年开工,1940年下水,1941年9月4日建成,入役太平洋舰队。1953年6月4日售与中国,1954年10月交付。

13日上午9时,由苏联海军2艘驱逐舰、2艘扫雷舰、2艘潜艇组成的舰艇编队,在苏联太平洋舰队参谋长、海军少将彼得洛夫率领下,从海参崴启航,穿过对马海峡,驶进青岛港。自14日起,中国舰员便在苏联舰员的陪同下登上驱逐舰,航海、观通、轮机、鱼水雷等各专业,开始官对官、兵对兵的对口学习。同时,中苏双方进行码头停泊交接验收,展开试航、试炮等工作。

1954年10月25日,中国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成立大会在青岛永安大戏院举行。青岛基地政委卢仁灿宣读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大队”成立的命令,同时宣布任命苏军为驱逐舰大队大队长、刘成章为政委,苏军、刘成章并分别兼任“鞍山”舰舰长、政委,马俊、王刚任“抚顺”舰舰长、政委。

1954年10月26日,中苏双方在军港码头上正式举行驱逐舰交接签字和命名授旗仪式。彼得洛夫代表苏方、卢仁灿代表中方分别在交接证书上签字。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周希汉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将“列什切里内依”(意“记录”)号驱逐舰命名为“鞍山”号,舷号:201。“列齐威”(意“尖锐”)号驱逐舰命名为“抚顺”号,舷号为202。自此中国海军有驱逐舰部队。

1955年11月,“鞍山”和“抚顺”两舰,参加了著名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此次登陆是以美军在辽东半岛进行联合登陆为假想前提,“鞍山”、“抚顺”两舰奉命执行蓝方登陆编队的警戒和火力支援任务,模拟假想敌护航舰艇。演习中,两舰及时准确地进行了各种队形变换和火力支援任务,时间误差不超过15秒,距离误差不超过2链,初步显示了海军官兵的训练水平。

1957年8月4日,在青岛胶州湾海面,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在“鞍山”舰检阅海军舰艇部队和航空兵部队。

1959年4月,"四大金刚"编队南下,赶赴舟山群岛,参加了以解放金门为假想背景的三军合成渡海登陆战役演习。担负直接火力支援的“鞍山”、“长春”两舰发射130毫米炮弹197发,仅几分钟时间便一举摧毁了一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碉堡。

1959年9月,旗舰“鞍山”号率“抚顺”舰组成驱逐舰编队,参加在浙江穿山半岛举行的陆海空合成渡海登陆战役实兵演习。

1962年4月12日,“鞍山”、“长春”、“太原”3舰奉命出航,前往监视逼近中国领海附近进行电子侦听的美国海军驱逐舰“狄海文 (De Haven DD 727,Allen M. Sumner级)”号,这是解放军海军首次派舰到12海里领海线外执行任务。

4月13日,美国“狄海文”号驱逐舰进入中国青岛外海,“鞍山”、“长春”、“太原”舰奉命监视驱逐美舰。双方对峙两天后,美舰突然转向,试图侵入中国领海,“长春”舰立即发出战斗警报,进行了战斗测绘,炮口瞄准美舰,此时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中方甚至还略占优势,美舰只能调头退入公海。经过8天8夜的对峙,美舰终于退出中国领海一线。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使用与对手水平相近的装备执行此类任务。

1962年6月4日,周恩来再度视察“鞍山”舰时,写下了:“鞍山号全体同志高举毛主席思想的胜利红旗奋勇前进”的题词。

1963年9月30日至10月6日,美国海军驱逐舰“布鲁(Blue DD 744,Allen M. Sumner级)”号3次逼近长山列岛以东24.5海里处。“鞍山”、“抚顺”两舰奉命前往监视并驱逐,先后向美舰发警告36次,双方实弹对峙8昼夜,直至美舰撤退。

1964年10月,中国海军大比武中,“鞍山”舰荣获满载布雷、火炮射击两项第一。

1969年5月,鞍山舰开始进行改装,拆除原有的鱼雷发射系统,装上两座双联装“上游-1”反舰导弹发射架,并装备了相应的雷达、导航电子设备,成为中国最早导弹化的主力舰。

1974年改舷号为101。

1977年5月1日至7月22日,“鞍山”号率抚顺号等舰首次到台湾海峡为打捞沉船阿波丸号的作业护航警戒。“鞍山”、“抚顺”两舰在此次行动中创造了07型驱逐舰海上航行6000多海里、连续航泊56昼夜的记录。

1980年5月19日,鞍山舰在四艘猎潜舰的护卫下,在青岛举行了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骨灰的撒放仪式。

1992年4月24日鞍山舰退役。

现陈列于青岛海军博物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