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繇 怎么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6 06:18:51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繇 怎么读?

yāo 二声

魏晋书家——钟繇的繇就是这样读

yao、you

繇1

yáo

(1)

(形声。从系,本义:随从)

(2)

同本义 [follow]

鲁颜无繇。――《史记·弟子传》

(3)

动摇 [shake]

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史记》

yáo

(1)

力役,通“徭” [slave]

繇者揭钁,负笼土。――《淮南子·精神》。高注:“繇役也。”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史记·项羽本纪》

减太官,省繇赋。――《汉书·景帝纪》

又如:繇戍(遣民到边境戍守,服役。同徭戍);繇役(古代百姓为朝庭服劳役的义务。同徭役);繇使(指供力役及为使者);繇赋(徭役和田赋捐税)

(2)

通“谣”。歌谣 [rhyme]

参人民繇俗。――《汉书·李寻传》。颜师古云:“繇,读与谣同。”

(3)

又如:繇俗(歌谣风俗)

(4)

古族名 [Yao nationality],秦汉时闽越族分为繇和东越两部

(5)

yáo

(1)

茂盛;草茂盛 [luxuriant]

厥草惟繇。――《书·禹贡》

(2)

通“遥”。远。[remote]

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荀子·礼论》

另见yóu;zhòu

繇2

yóu

〈介〉

从,自 [from]

繇膝以下为揭,繇膝以上为涉。――《尔雅》

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史记·文帝本纪》

yóu

(1)

通“游” [roam]

近者陆子优繇。――《汉书·文帝纪》

(2)

通“由”。经 [pass through;by way of]

所繇适于治之路也。――《汉书·董仲书传》

政繇冢宰。――《汉书·魏相传》。颜师古云:“繇,与由同。”

繇朐汏輈。――《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另见yáo;zhòu

繇子

yóuzi

繇3

zhòu

(1)

通“籀”。古时占卜的文辞 [divinatary words]

成风闻成季之繇。――《左传·闵公二年》

(2)

又如:繇词(卦兆的占词。繇,通“籀”);繇文(占卜的文辞)

另见yáo;yóu

繇1

yáo ㄧㄠˊ

(1)

同“徭”。

(2)

古同“谣”,歌谣。

郑码:PVMZ,U:7E47,GBK:F4ED

笔画数:17,部首:糸,笔顺编号:34433112523554234

繇2

yóu ㄧㄡˊ

古同“由”,从,自。

郑码:PVMZ,U:7E47,GBK:F4ED

笔画数:17,部首:糸,笔顺编号:34433112523554234

繇3

zhòu ㄓㄡˋ

古同“籀”,占卜的文辞。

郑码:PVMZ,U:7E47,GBK:F4ED

笔画数:17,部首:糸,笔顺编号:34433112523554234

高一文言文课外读物

沈昭狂瘦 冯道痴顽

shěn zhāo kuáng shòu féng dào chī wán

注释

(1)沈昭:沈昭略,字茂隆,南朝齐武康(今属浙江)人。性情狂放不羁,始为南朝宋官吏,后为南朝齐侍中。

(2)冯道:字可道,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今属河北)人。为人仁义厚德,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在相位二十余年,人称官场上的不倒翁。

(3)痴顽:愚蠢顽劣。

语译

沈昭略狂放而干瘦,冯道自称愚昧无知。

人物故事

据《南史.沈昭略传》,沈昭略的个性狂放特异,喝酒就任性使气,毫不谦让。曾在喝醉时,傍晚拄着手杖带宾客和子弟到娄湖苑,遇见王约,张大眼睛看着他说:“你是王约吗?为何又肥又痴呢?”王约说:“你是沈昭略吗?为何又瘦又狂呢?”沈昭略拍手大笑说:“瘦已胜过肥,狂又胜过痴,怎么办呢王约?你这痴傻该怎么办呢?”

据《新五代史.冯道传》,冯道为人能自我约束,刻苦俭约。晋与梁交战,冯道在军中搭一个茅屋,不设牀席,只睡在一束牧草上而已。他用所得俸禄,和仆人一同饮食,也能安然自得。有将领掠得美女送给冯道,冯道无法推却,便把美女安置在另一间房舍,找到其亲人后再送回。守父丧期间遭逢饥荒,他倾尽所有以济助乡里,而辞官耕作于田野,亲自背负柴草。有人荒废田地不耕作或无力耕作,冯道就在夜间前往,暗中帮他耕作。后来人家感到惭愧而来道谢,冯道一点都不认为是自己的恩德。守丧期满,又被(后唐)召为翰林学士。行经汴州时,遇到赵在礼叛乱,后唐明宗李嗣源带兵返回攻入京师。孔循劝冯道稍作停留,冯道说:“我奉诏入朝,怎么可以擅自停留!”就急速赶至京师。

唐庄宗被杀后,明宗即位,向来知道冯道的为人,说:“这真是我的宰相啊!”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又升迁兵部侍郎。一年多,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冯道曾告诫明宗说:“凡是身处危险的人忧虑深重而获得保全,身处安乐的人由于疏忽而招来祸患,这是人之常情啊!”明宗问说:“天下虽然丰足,百姓有需要救济的吗?”冯道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而吟诵聂夷中的《伤田家诗》,语言浅近而容易明白。(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让人把诗抄录下来,经常诵读。水运军在临河县拾得一个玉杯,上面有文字“传国宝万岁杯”,明宗非常喜爱,拿给冯道看,冯道说:“这是以前时代的有形之宝而已,君王本来就有无形之宝啊!”明宗问之,冯道说:“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所以说:'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欣然接受。

后晋灭后唐,冯道又事奉后晋。契丹灭后晋,冯道又服事契丹,在京师朝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责备冯道事晋无功,冯道无法回答。德光又问:“为何来朝见?”冯道回答:“无城无兵,怎敢不来?”德光责怪他说:“你是个什么样的老头子?”冯道回说:“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很高兴,任冯道为太傅。耶律德光曾经问冯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回答说:“此时佛出救不得,惟救得。”人们都说契丹没有杀尽中国之人,就是靠冯道这一句善言啊!德光返回北方时,冯道跟随送行至常山。汉高祖建立后汉,于是冯道归汉。后周灭后汉,冯道又事周。

说明

沈昭略个性狂放,酒后更意气用事,朝廷官员常对他忌惮而百般容忍。他待人不知退让,甚至以嘲笑别人痴肥为乐,不仅无礼,实已缺德。

冯道在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旧五代史》评价他:“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虽然冯道平生廉俭,气度宏大,以移风易俗为己任,但在更换频繁的五代,事四姓十君,使他背负了不忠的罪名。其实冯道的为人处事,在当时没有一人攻击他。正如他在〈偶作〉中的诗句:“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只要善心长存,纵使身处狼虎群中也能屹立不摇。)

陈蕃下榻 郅恽拒关

chén fān xià tà zhì yùn jù guān

注释

(1)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为官耿直,曾任太尉、太傅。灵帝时和大将军窦武谋划诛杀宦官,事败被杀。

(2)下榻:寄宿。陈蕃为徐稚、周璆特设一榻,去则悬之。后指礼遇宾客。

(3)郅恽:字君章,东汉初年汝南西平(今属河南)人。刚直不阿,光武帝时教授皇太子韩《诗》,又任长沙太守。

语译

陈蕃为徐稚、周璆设置专用床榻,郅恽拒绝汉光武帝通过城门关口。

人物故事

据《后汉书.徐稚传》,徐稚(zhiㄓˋ)家境贫困,常自己耕作,不是靠自己劳力得来的就不吃。他谦恭俭约、正义礼让,所住之处的人都佩服他的德行。当时陈蕃担任太守,以礼请他任官,徐稚拜见后而辞退了。通常陈蕃在郡内不接待宾客,唯独徐稚来的时候特别设置一个床榻,徐稚离去就把床榻悬挂起来。

据《后汉书.陈蕃传》,陈蕃十五岁时,曾在家闲居一室,而房舍杂乱。父亲的朋友薛勤来问候,对陈蕃说:“你这孩子为何不打扫以接待宾客呢?”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怎能只扫一室呢?”薛勤知道他有使天下清平的志向,觉得很奇特。陈蕃担任乐安太守时,郡人周璆是位高洁之士。前后任的郡守召见都不肯来,唯独陈蕃能招致他来。陈蕃特别为他设置一个床榻,周璆离去就把床榻悬挂起来。

据《后汉书.郅恽传》,郅恽客居江夏时,被推举为孝廉,任上东城门候。汉光武帝曾经出外打猎,车驾夜间返回,郅恽拒开城门。光武帝命随从自门缝求见,郅恽说:“照明的火光太远了。”就不接受诏令。于是光武帝回转从东中门入城。明日,郅恽上书劝谏说:“昔日周文王不敢沉迷于打猎,只是忧心万民。而陛下远至山林狩猎,夜以继日,国家王室该怎么办呢?就如空手搏虎、涉水过河,冒险而败亡的借鉴,实在令小臣担忧啊!”奏书呈上,光武帝赐给他一百匹布,贬罚东中门候为参封县尉。

说明

陈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两人的对话已成为后人教子的名言,激励子弟从身边小事做起。但相关史书如《后汉书》、《汝南先贤传》等并未提及“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仅有薛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薛勤所劝之语应是后人所加,有人认为是嫁接了清朝刘蓉的《习惯说》:“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陈蕃尊重人才,因为敬重周璆、徐稚是有才德之人,而有“下榻”之举。身为东汉大臣,陈蕃一生处在外戚与宦官的宫廷争斗中。《后汉书》评论,桓帝、灵帝之时,如陈蕃这类人,能建立好的风气,奔驰险阻之中,与宦官同朝抗衡,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他们以仁心为己任,虽然此路遥远而更加坚定。最终虽未成功,然而其信义足以扶持民心,汉室乱而不亡,这一百多年间,陈蕃的功劳很大啊!

郅恽虽然只是看守城门的小官,对皇上也能秉公执法,就算贵为也得照规矩办事,显示出“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精神。幸亏光武帝深明大义,赏赐了郅恽,而让皇帝进城的东中门候反倒被贬官了。

1. 求6篇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三、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0—22题。

(湖州)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2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21.翻译句子。

3分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2.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20. C 21.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22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

或 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一四)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 (一四)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2.D. 3.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4.C 5.要点: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二三)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

2. 高一可能考到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有哪些

《核舟记》

《史记》中的某一人物片段(这个我们月考就考过)

淝水之战

郅恽拒关

寇恂与贾复

刘琦

鲁君劝梁王

徐文长

晋灵公不君

伍子胥

申包胥哭秦廷

淳于髡善辩

急封雍齿

优孟谏楚王

范增之死

张释之

申屠嘉

赵奢解围

刘邦封齐王

苏秦说齐

杜宇啼血

戴胄

五复奏

天河问津

徐偃王失国

偏听生奸

徐勉

张敞守京兆尹

狱中血书

种树喻

争于腠理

巧诈不如拙诚

干将莫邪

张俭

不自勉者戒

子反求饮

齐景公三移酒

弦章辞鱼

唐太宗论忠臣

公植恶圆

朋党论

差不多这些了~~

3. 高一应该阅读哪些文言文书

课外书

《幼学琼林》

《声律启蒙》

《古文观止》

《历代文选》

四大名著

三言二拍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四书五经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道德经》

《南华经》

《易经》

《孙子兵法》

《文心雕龙》

《诗品》

《史记》

自己酌情选择。

4. 高中语文必读的课外书有什么

第1本书 《论语》 第2本书 《匹克威克外传》 第3本书 《三国演义》 第4本书 《老人与海》 第5本书 《红楼梦》 第6本书 《哈姆莱特》 第7本书 《呐喊》 第8本书 《堂吉诃德》 第9本书 《史记》 第10本书《子夜》 第11本书《巴黎圣母院》 第12本书 《女神》 第13本书 《围城》 第14本书 《歌德谈话录》 第15本书 《欧也妮·葛朗台》 第16本书 《家》 第17本书 《普希金诗选》 第18本书 《苏菲的世界》 第19本书 《雷雨》 第20本书 《复活》 第21本书 《谈美书简》 第22本书 《麦田里的守望者》 第23本书 《傅雷家书》 第24本书 《人类的故事》 第25本书 《古文观止》 第26本书 《飞鸟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