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文言文阅读王约字彦博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23:46:44浏览:10分类:文字大全

文言文阅读王约字彦博

1. 文言文阅读王约字彦博,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

《元史 王约传》(许嘉璐 编译) 译文供参考: 王约字彦博,祖先是汴人,祖父王通,向北方迁居到真定。

王约天性颖悟,气质不凡。他师从中丞魏初,博览经史群书,擅长文辞,通晓国家的体制,不因时尚所趋而动摇他的志向。

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荐举他任从事,丞旨火鲁火孙以司徒开府,经奏请授王约为从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兼司徒府掾。不久又被征用为中书省掾,授任礼部主事。

二十四年,拜监察御史,授承务郎。他首先提出建立储君,以及修纂史书等倡议。

当时任丞相的桑哥对参政郭佑在任中丞时曾经奏请诛杀右丞卢世荣等人之事怀恨在心,所以诬陷他犯有其他的罪过,王约上奏章为郭佑申明冤屈。他查办了成都盐运使王鼎的不法之事,将其罢官除名。

改任御史台都事。南台侍御史程文海入朝奏事,指出桑哥许多罪过。

桑哥大怒,又因王约与程文海互相呼应而更相弹劾他,所以六次上奏要求诛杀他们,皇上没有批准他的奏请。王约因为陇西地处偏远,建议在陕西设立行御史台,皇帝按照他的建议下诏颁行。

出朝救济河间饥民,分发救济物品均匀公平合理,调查灾情得法,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 三十一年,迁任中书右司员外郎。

四月,成宗即位,他上奏陈说了二十二件事,主要内容是:充实京师的储备,减轻差税的负担,开放对狩猎的禁令,免除过去拖欠的钱粮,救济穷苦孤独的人,取消不必要的各种杂役,禁止设立鹰房,振兴御史台的职责,清除一贯作恶的奸臣,安抚慰劳远方的臣民,谢绝各地的贡献,征询政令的利弊,使农民得到实惠,奖励兴办学校,设立义仓备灾,核查税户,重视名爵,明确赏罚,选择良才任地方守令,精简官僚机构,明定法律,裁撤中书省的左右两司。他又建议中书省应除去繁冗的公文,各地政务一方面信任行省办理,一方面责成六部负责。

调任兵部郎中,改任礼部郎中。请求实行赠官赐谧的典制来表彰忠臣和功臣,并建议将时政记录交付给史馆以备编写史书实录之用,设立供需府来专门负责物资供应,这些建议都得到采纳而颁布执行。

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诏到京畿东道救济饥民,分发了五十万石米粮,所救活的饥民达五十余万人。

藉此他上疏分条论述了京东地区的十件利弊之事,请求再调运粮米继续救济他们,中书省采纳了他的建议,使百姓们获得了再生。 高丽国王王昛年老,传王位给他的儿子王謜。

国中有人对王子王謜执政不服气,制造流言蜚语离间他们父子二人。等到王謜到京师朝见时,他们私下派人到朝廷贿赂执政官员,把王謜扣留在京不遣送回国。

王昛复位,于是便任用小人执政,厚敛赋税而滥施刑罚,国中人成群结队到朝廷来告状。中书省下令拘捕作乱的首要分子,把他们关押在刑部狱中。

但他们的党羽们仍然不思悔改,于是中书省奏请将此事交给王约负责查问。王约来到高丽国,宣布了皇帝的诏书,并且开导王昛说:“天地之间,最亲近的莫过于父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君臣关系。

那些小人们只知道为自己谋利,他们难道肯为你的家族国土着想吗!”高丽国王王昛感激得流出眼泪,自我检讨说:“臣年老糊涂,听信了奸邪小人之言,所以才造成如此后果,现在我知道错了。我甘愿呈献表章自我承认错误,并且请王子謜回国主政,至于那些奸 *** 羽,则完全听任使者的惩治。”

第二天,王约逮捕了他们,审查了他们的罪行,判处流放的二十二人,处以杖刑的三人,罢免了两个有官职的人。他又任命老臣洪子藩为相,让他革除弊政,废除了十三处不在交通要道上的水驿,免除耽罗地区进贡那些不是其地所产的物品,因此使东方百姓非常喜悦。

回朝述职,合乎皇帝的旨意,授任太常少卿。 不久皇帝下诏命王约同宗正、御史一起审查京师狱囚,王约以自己所任是管理祭祀的官而推辞,皇帝没有同意。

于是他审阅了各种案件,判决了二百六十六人,其中罪当处死的有七十二人,因无罪而得到释放的有八十六人,平反了吴得诚的冤案,发遣流入娼门的十个良家归女从良嫁人,把元旦带刀擅自出入殿廷的八十人判处了杖刑流放。于是他建议因斗殴而杀人的人应该比死罪减轻一等,被颁布成为法令。

又因浙民告状,行省、南台意见不同,相互诉讼,难以定案,命王约负责审理。王约到杭州,只用了二十天就理清了此案,使行省、南台都没有不同的意见。

皇帝特命拜任刑部尚书,以此来奖励他以前的功劳。 大德十一年,仁宗自怀州到京师,肃清宫禁之乱,因平章赛典赤、安西王阿难答,与左丞相阿忽台阴谋叛乱,命令刑部审查惩治他们的罪行。

王约说:“按照法令的规定,犯有谋逆之罪的人不必施刑追问口供,可以直接处死。”由此受到仁宗的信任。

富宁库丢失了金子,王约怀疑是被轮流值班的宿卫所盗,没有多久,他的看法果然得到了证实,管库的官吏因此而得以免除罪责。 监察御史上奏说通州仓库中的三万石大米,因漏雨而受潮。

王约认为这一定是仓米在长期积存中被湿气蒸潮的结果,经过检验,这些受潮的仓米还能够食用,于是就免除了管库官吏的罪。 有宗王兄弟二人镇守边疆,其中为兄的心中暗存异志,弟弟劝谏他而不听从,就上马奔驰而去,兄派遣家奴拿着弓箭去追他,弟。

2. 王约,字彦博,其先汴人,祖通,北徙真定

(1)B 官府囚禁了弟弟,案件审理后判处死罪.当:判罪,判决.(2)A “卫辉”为人名,作“约至”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C;“卫辉”与“言”都是动词,中间断开,排除D.句子翻译为:王约到了卫辉,有殴打母亲被关押在监狱的,他的母亲哭诉,说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死了的话一门就断绝了.王约原谅了他的情况,打了一百杖就释放了他.(3)D “朔”指农历每月初一.(4)C “仁宗做太子的时候,想要兼任枢密使一职”不当,原文为“承制立左卫率府,统侍卫军万人,同列欲署军官,约持不可,众难之曰:‘东宫非枢密使耶?’”,并非“仁宗做太子的时候,想要兼任枢密使一职”;另外,仁宗给予他赏赐是因为“仁宗以詹事院诸事循轨,大喜,面赐犀带”.(5)①明年:第二年;进:升任;嘉纳:赞许并采纳.句子翻译为:第二年,升任太子副詹事,王约上奏直言劝谏节制饮酒,言辞恳切,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②字、名:名词用作动词,称呼字(名);谕:告诉;启:启奏.句子翻译为:仁宗常常称呼王约的字而不称呼名,告诉群臣说:“还没有经过王彦博讨论的事情,不要启奏.”答案:(1)B(2)A(3)D(4)C(5)①第二年,升任太子副詹事,王约上奏直言劝谏节制饮酒,言辞恳切,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②仁宗常常称呼王约的字而不称呼名,告诉群臣说:“还没有经过王彦博讨论的事情,不要启奏.”参考译文:王约,字彦博,他的祖先是汴州人.王约是性情聪明过人,风度品格不同寻常.他跟从中丞魏初游学,博览经史,擅长文辞,致力于通晓国家体制,时俗的爱好不能动摇他的内心.至元十三年,翰林学士王磐推荐他为从事,不久被征召为属官中书,授予礼部主事.二十四年,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最先请求立皇太子以及修史等事.当时丞相桑哥记恨参政郭佑做中丞时奏请诛杀右丞卢世荣等人,所以用其他罪状诬陷郭佑,王约上书申明郭佑的冤屈.桑哥恼怒,六次上奏要求杀了郭佑,皇帝没有听从.王约认为陇西地理偏远,请求建立陕西行台,皇帝下诏听从了他的意见.他出京赈济河间饥民,调查处理公平有方,保全救活了很多人.四月,成宗即位,建言二十二件事,又请求中书省去掉繁复的文辞.调任兵部郎中,改任礼部郎中.宗王兄弟二人守边,哥哥暗中有叛离之心,弟弟规劝不听,立即上马奔驰而去.哥哥派奴仆拿着弓箭去追,弟弟发箭射死了他的仆人,哥哥控告(弟弟),官府囚禁了弟弟,案件审理后判处死罪.王约审查囚犯说:“哥哥的奴仆,就是弟弟的奴仆,何况杀死他是有原因的.”立即释放了弟弟.升任礼部尚书,请求确定服丧的制度,申明表彰的恩惠,免除都城煤炭的征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仁宗做太子时,一向知道王约的名声,想任用他来辅佐自己,就提拔王约担任太子詹事丞.第二年,升任太子副詹事,王约上奏直言劝谏节制饮酒,言辞恳切,仁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沿袭旧制设立左卫率府,统率待卫军万人,同事想委任军官,王约不赞同,大家责难他说:“太子不是枢密史吗?”王约说:“詹事,是太子的属官啊,干涉枢密的事务可以吗?”仁宗又召令询问王约,他回答说:“皇太子的事,不敢不做;天子之事,不敢做.”仁宗恍然大悟,最终停止了讨论.仁宗因为詹事院各项事务遵守法度,非常高兴,当面赐予王约犀带,王约极力推辞;又赐给江南所取书籍,也拒绝.仁宗常常称呼王约的字而不称呼名,告诉群臣说:“还没有经过王彦博讨论的事情,不要启奏.”延佑二年,丞相帖木迭儿专政,奏请派遣大臣分道奉使宣抚,命令王约巡视燕南山东道.王约到了卫辉,有殴打母亲被关押在监狱的,他的母亲哭诉,说我只有这一个儿子,死了的话一门就断绝了.王约原谅了他的情况,打了一百杖就释放了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就职治事,第二天被召见赐酒,皇帝对左右人的说:“人们说王彦博年老有病,我现在看到他,精力还很旺盛,可以担负大任啊.”至治元年,英宗即位,帖木迭儿又为丞相,王约辞职不出来做官.二年,在七十岁时退休.天历元年,文宗即位,王约入朝祝贺,在大明殿赐宴,皇帝慰劳很是高兴.王约当时已经七十七岁,胸襟气度平和纯正,谦逊自持,后辈拜见,必定以礼相待;收入的俸禄,散发给亲族,并向外扩及贫寒之士;叔父家居贫穷,王约每月供给钱米送饭送菜,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他;每年特定季节的初一、十五,带着儿孙到祖坟,祭拜缅怀,同乡之人将他作为楷模.至顺四年二月去世,享年八十二岁,有《史论》《高丽志》等著作流传于世.。

3. 王彦章文言文阅读翻译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他勇猛很有力气,能光着脚踩在荆棘上走一百步。梁、晋争夺天下,彼此成为劲敌。

晋人俘获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将使者斩首而断绝了自己的退路。

但是晋人惧怕彦章在梁国,决心招他归顺,(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子儿女。这时,晋国已经全部占有黄河以北的地区,而梁末帝昏庸无能,奸邪的小人赵岩、张汉杰等当权,有名望的大臣老将多被他们的谗言所害。

龙德三年夏,晋攻取郓州,梁人十分恐惧。宰相敬翔入朝见末帝,哭泣说:“如今强敌还没有消灭,陛下忽视我的意见,我不受重用,不如去死!”末帝问他想说什么话,敬翔说:“事情很紧急了,非用彦章不可!”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让段凝担任副将。

当时庄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驻守夹寨,庄宗听说彦章担任招讨使,惊慌地说:“彦章骁勇善战,我常避开他的锋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挡得了的。”立即率军前去救援守殷。

等庄宗赶到时,南城已被彦章攻破。这时段凝已对梁早有二心,与赵岩、张汉杰等人勾结窜通。

彦章为梁的国力一天天地衰微感到愤怒,并痛恨赵岩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曾经对人说:“等我破贼之后返回,一定诛杀奸臣来向天下百姓谢罪。” 赵岩等人听到后非常害怕,于是与段凝互相配合极力排挤、陷害彦章,(梁末帝)于是罢免了彦章的官职。

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活捉。彦章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经常用民间俗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敬爱他骁勇善战,想保全他的性命,彦章推辞说:“我与陛下血战了十多年,如今兵败被俘走投无路,不处死我还等什么?况且我深受梁国的恩惠,不死就无法报答,哪有早上为梁效力而晚上又为晋效力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呢?”于是彦章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4. 急求翻译古文

集贤大学士王彦博当副枢密使时,有兄弟二人争着继承万户侯爵位,弟弟要依照父亲的遗命继承,哥哥不肯相让,20多年也没有解决纠纷。

公(王彦博)说:“父亲的命令只能在家里有效,君王的命令行之于天下。”就命令哥哥继承了爵位。

又有一次,英庙(人名)为东宫(太子)时,拜访枢密院,按照制度枢密院要新做很多铺陈用品。事完以后,工部要取回还给宫里,可是(枢密院)几次回文都不允许。

(工部报告上来),公(王彦博)批复说:“照会所列铺陈物品不同于其余宫里的物品,(不要给宫里)本院(枢密院)除了已经按礼制安置以外,余下的由都事厅(办公厅)呈文报告处理结果。”就此断绝了这件事。

还有一次,湖广得知蛮人和洞人(均为不同部落)自相残杀,请示派部队征讨。公批示说:“蛮夷相互仇恨争斗,对我们是好事(便于统治),你们只要守住自己的阵地,不得随便调动军队。”

公(王彦博)的行事风格大概就是这样,姑且认识其一二。

5. 文言文阅读刘藻字彦先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六世祖刘遐,随司马睿南渡。父刘宗元,任刘裕政权的庐江太守。刘藻涉猎群书,美于谈笑,善于与人交往,饮酒至一石而方寸不乱。永安年间,与姐夫李嶷一起归顺,朝廷赐予爵位易阳子。擢拜南部主书,很是称职。

当时北方诸羌数万家,凭借天险作乱,前后牧守都不能制止,奸暴之徒,名声很坏,朝廷十分担心,任命刘藻为北地太守。刘藻推诚布信,众羌人都来归附。刘藻记下他们的姓名籍贯,收取他们的赋税,朝廷很赞赏这个举动。迁升龙骧将军、雍州城镇将。这以前,氐族豪绅徐成、杨黑等人驱逐镇守将领,朝廷便以刘藻代任其职。到镇之后,刘藻擒获徐成、杨黑等人斩首示众,群氐人害怕起刘藻的威势来。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上表请求刘藻为马矣奴戍主。帝诏说:“选官部门已经任用他人,刘藻有惠政,而应另行叙用。”刘藻在任上八年,迁任离城镇将。

太和年间,朝廷改镇为岐州,任命刘藻为岐州刺史。转任秦州刺史。秦人凭借险阻,大多粗鲁暴烈,或拒绝赋役,或加害令长县吏,自此以前各任守宰,大都在州遥领,从不入州中郡县。刘藻昭示恩惠诚信,诛戮豪强骄横之士,羌、氐之人都很惧怕,守宰于是便开始居守以前治所了。恰逢皇驾南伐,帝命刘藻为东道都督。秦州民众又开始蠢蠢欲动,帝下诏命刘藻还州,人心方才安定下来。又与安南将军元英征讨汉中,频频破败敌军,大军长驱直入到了南郑,眼看快要平定梁州,奉帝诏撤军,于是不能达到目的。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贺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人也

小题1:D小题2:D小题3:C小题4:8、①操尚高厉,童龀不群,言行进止,必以礼让②循迎景还郡,即杜门不出,论功报赏,一无豫焉。

③陈敏作乱,诈称诏书,以循为丹阳内史。循辞以脚疾,手不制笔,又服寒食散,露发袒身,示不可用。

④征东将军周馥上循领会稽相,寻除吴国内史,公车征贤良,皆不就。(答出1点给1分,答出3点给4分)小题5:(1)、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相邻的城市都效仿他的做法。

但是,贺循在朝廷没有后台,长久不能加官进爵。(”政教”“宗”“进序”)3分(2)这时州内豪杰都被捆绑起来,有的年老多病,就提高等级和俸禄,只有贺循和吴郡的朱诞不参与这件事(见、加、秩命、豫) 4分(3)、贺循将檄文转交给抗宠,向他陈说了叛逆归顺的利弊,抗宠于是逃走,程超、宰与都投了降,整个州郡完全平息。

(移、陈、逆顺)3分 略。

7. 文言文《旧唐书》,写的是有关彦博的,有谁知道啊

彦博幼聪悟,有口辩,涉猎书记。初,其父友薛道衡、李纲常见彦博兄弟三人,咸叹异曰:“皆卿相才也。”时高丽遣使贡方物,高祖谓群臣曰:“名实之间,理须相副。高丽称臣于隋,终拒炀帝,此亦何臣之有?朕敬于万物,不欲骄贵,但据土宇,务共安人,何必令其称臣以自尊大?可即为诏,述朕此怀也。”彦博进曰:“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高祖乃止。

其年,突厥入寇,命右卫大将军张瑾为并州道行军总管,出拒之,以彦博为行军长史。与虏战于太谷,军败,彦博没于虏庭。突厥以其近臣,苦问以国家虚实及兵马多少,彦博固不肯言。颉利怒,迁于阴山苦塞之地。太宗即位,突厥送款,始征彦博还朝,授雍州治中,寻检校吏部侍郎。

彦博善于宣吐,每奉使入朝,诏问四方风俗,承受纶言,有若成诵。声韵高朗,响溢殿庭,进止雍容,观者拭目。四年,迁中书令,进爵虞国公。高祖常宴朝臣,诏太宗谕旨,既而顾谓近臣曰:“何如温彦博?”其见重如此。

初,突厥之降也,诏议安边之术。彦博议曰:“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若遣向西南,则乖物性,故非含育之道也。”太宗从之,遂处降人于朔方之地,其入居长安者近且万家。议者尤为不便,欲建突厥国于河外。彦博又执奏曰:“既已纳之,无故遣去,深为可惜。”与魏徵等争论,数年不决。

彦博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国之利害,知无不言,太宗以是嘉之。及薨,谓侍臣曰:“彦博以忧国之故,劳精竭神,我见其不逮,已二年矣。恨不纵其闲逸,致夭性灵。”彦博家无正寝,及卒之日,殡于别室,太宗命有司为造堂焉。赠特进,谥曰恭,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译文:

温彦博小时候聪慧,能言善辩,浏览群书。当初,温彦博父亲的朋友薛道衡、李纲曾见到温彦博兄弟三个,皆感叹称奇道:“都有担任卿相的才能。”当时,高丽派遣使者进贡土产,高祖对群臣说:“名声和实际必须跟事理相称。高丽对隋称臣,最终抗拒隋炀帝,这还有什么称臣可言呢?我尊重万物,不想傲慢自贵,只愿拥有疆土,尽力使百姓安居乐业,何必让高丽称臣来妄自尊大呢?可以立刻下诏,陈述我的这一想法。”温彦博进谏道:“辽东,周时是箕子的封地,汉时的玄菟郡。魏晋以前,距今不远,高丽都在疆域之内,不能答应它不称臣。如果跟高丽行对等之礼,那么四方夷族凭什么恭敬地对待我们呢?况且中国跟夷狄相比,就像太阳同众多星星,按理不能降低尊贵身份,和夷狄同等。”高祖于是停止下诏。

那年,突厥入侵,朝廷任命右卫大将军张瑾为并州道行军总管,出兵抵御,任命温彦博为行军长史。在太谷跟突厥交战,唐军被击败,温彦博陷落在突厥。突厥因为他是皇帝的近臣,就极力想审问出大唐实力和军队部署情况,温彦博始终不肯说。颉利恼怒,把温彦博放逐到阴山苦寒之地。太宗即位,突厥讲和,温彦博才得以回朝,被授予雍州治中,不久升为检校吏部侍郎。

温彦博擅长当众朗读,每次奉命出使回朝,皇帝召见询问各地风俗,温彦博宣读皇帝诏令,就像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声音清晰响亮,充满朝廷;进退举止,仪态温文大方,观者莫不擦亮眼睛。过了四年,升为中书令,晋升爵位虞国公。高祖曾宴请朝臣,召太宗晓谕圣旨,一会儿(高祖)回头对近臣说:“怎么比得上温彦博呢?”他被(高祖)看重到了这样的地步(或程度)。 当初,突厥归降,下诏群臣讨论安定边疆的方法。温彦博建议道:“汉建武时,安置归降的匈奴在五原塞下,保全他们的部落,能够成为汉的护卫。这样,既不和当地风俗分开,又可乘机安抚他们。一方面可以充实人烟稀少的地方,另一方面又可显示没有猜忌之心。如果打发到西南,那么就违背了自然天性,所以不是包容化育的方法。”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安置投降的突厥人到北方之地,其中进入长安城居住的将近一万家。非议的人责备这样做是不利的,想在河外建立突厥国。温彦博坚持并上奏道:“已经接纳了他们,无缘无故地打发他们离开,十分可惜。”温彦博和魏徵等人争论,多年都不断。

温彦博自从掌管机要事务,就断绝和宾客往来,有关国家的利害,了解到的无不上奏,太宗因此称许他。后来温彦博死了,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彦博因为操劳国事的缘故,费尽精神,我发现他精力不济,已经两年了。遗憾没有放任让他闲暇安逸,致使他过早死亡。温彦博家房屋没有正室,等到死的时候,灵柩停放在别室,太宗命令有司为他建造前堂。赠授特进,谥号恭,灵柩埋在昭陵旁。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 . D (预,干预) 2 . A ( A 一是连词,表修饰;二是介词; B 连词,表顺承; C 代词,他的; D 连词,而且) 3 . D ( ② 写百姓得利; ④ 写唐介被皇帝改迁; ⑥ 写士大夫对唐介的敬仰。)

4 . B ( " 张尧佐突然让四个同党担任地方官的行为 " 的说法不对。见译文。)

5 、( 1 ) 沿边塘水岁溢 / 害民田 / 中人杨怀敏主之 / 欲割邑西十一村地潴涨潦 / 介筑堤阑之 / 民以为利。 ( 2 ) ① 唐介,字子方,是江陵人。

(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 ② 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 " 我被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 唐介,字子方,是江陵人。

(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当时辽使往来干道上,驿吏被辽使勒索以致无法维持生计,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下令说; " 不是规定所应该给的,一切都不给。

(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 " (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

靠近边界的池塘每年泛滥,毁坏了民田,宦官杨怀敏负责处理这件事,想要划城西十一村的田地作为积水的地方,唐介(主持)筑了堤来拦住洪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在德州当通判时,转运使崔峄拿府库里的绢配给百姓,但提高了价钱。

唐介扣留文牒不下发,而且交给安抚司指责崔峄。崔峄发怒,屡次发公文责问唐介,唐介不为所动。

不久果然不能实行。 (唐介)入朝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又转任殿中待御史。

张尧佐骤然之间被任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吴奎等极力争谏,又请中丞王举正纠合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他的两个使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往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

唐介对同僚说: " 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何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 " 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

仁宗对他说: " 任命的提议出自于中书省。 " 唐介趁机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制造了一种镶金的绸缎,用这种绸缎通过宦官打通后宫,而得到执政要职;现在重用张尧佐,是用来加强自己的势力,请求皇上罢免文彦博的宰相职务而任命富弼为宰相。

又说谏官吴奎表里不一,看风行事。唐介的话都诚恳正直。

皇上大怒,推开他的奏疏不看,而且说要把他贬谪远方。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 " 我受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 " 皇上连忙召来执政给他们看奏文说: " 唐介上疏谈论大事是他的责任。

至于说文彦博靠嫔妃的力量做了宰相,这是什么话呢?任用官员,她们怎么可参预呢? " 当时文彦博在面前,唐介责问他说: " 文彦博应当自己反省一下,如果有这回事,就不能隐瞒。 " 文彦博拜倒在地,不住地谢罪,皇上更加愤怒。

梁适呵斥唐介叫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连忙向前替唐介开脱。结果,唐介被贬到春州。

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马上有所醒悟,第二天收回疏文,改贬英州,同时罢免了文彦博的宰相之职,吴奎也被贬京外。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

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从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

1. 看图猜四字成一语眉字离开

扬眉吐气 [yáng méi tǔ qì]

扬眉吐气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áng méi tǔ qì,意思是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制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中文名

扬眉吐气

外文名

Feel proud and elated

出处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

拼音

yáng méi tǔ qì

近义词

眉飞色舞 、慷慨激昂

解释

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制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出处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2. 疯狂猜成语 眉字分开中间一个八

扬眉吐气

yáng méi tǔ qì

解释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多形容受压迫或受压抑的人终于抬起头来;得到了舒心喜悦的神情。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吐;不能读作“tù”。

辨形扬;不能写作“杨”。

近义词眉飞色舞、慷慨激昂

反义词垂头丧气、忍声吞气、俯首帖耳

例句“四人帮"终于被打倒了;全国人民~;再也不受无端的迫害了。

3. 带眉字的四字成语

火烧眉毛、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燃眉之急、举案齐眉、眉清目秀、眉飞色舞、低眉顺眼、摧眉折腰、喜上眉梢、扬眉吐气、迫在眉睫、挤眉弄眼、眉来眼去、愁眉不展、贼眉鼠眼、眉高眼下、京兆画眉、愁眉泪眼、山眉水眼、神眉鬼眼、眉尖眼尾、蛾眉曼睩、眉目传情、白首齐眉、紫芝眉宇、扬眉抵掌、须眉皓然、乔眉画眼、没眉没眼 横眉努目、朗目疏眉、眉睫之利、以介眉寿、眉语目笑、蛾眉皓齿、眉扬目展、月眉星眼、傻眉愣眼、肉眼惠眉、瞪眉瞠眼、皱眉蹙眼、伸眉吐气、胁肩低眉、看人眉睫、画眉张敞、眉厖齿鲵、祸迫眉睫、愁眉啼妆、涎眉邓眼、洗眉刷目、楞眉横眼、眉头不展、眉欢眼笑、安眉带眼、扫眉才子、双眉不展、神眉鬼道、百龄眉寿、死眉瞪眼 浓眉大眼、怒目睁眉、酸眉醋眼、昂首信眉、巾帼须眉、颦眉蹙頞、喜溢眉宇、瞋目竖眉、扬眉瞬目、白眉赤眼、眉睫之内、曲眉丰颊、朗若列眉、直眉楞眼、眉睫之祸、泪眼愁眉、愁眉锁眼、颔首低眉、菩萨低眉、皓首庞眉、龙眉凤目、白齿青眉、迫在眉尖、京兆眉妩、送眼流眉、梨眉艾发、眉睫之间、假眉三道、杨柳宫眉、迟眉钝眼 冷眉冷眼、焦眉苦脸、螓首蛾眉、柳眉凤眼、仰首伸眉、龙眉豹颈、眉下添眉、苫眼铺眉、目成眉语、傻眉楞眼、舒眉展眼、眉留目乱、慈眉善目、西眉南脸、焦眉皱眼、协肩低眉、卬首信眉、淡扫蛾眉、庞眉皓发、横眉立目、眉黛青颦、面北眉南、眉目如画、须眉男子、柳眉倒竖、横眉冷对、双眉大眼、宛转蛾眉、目秀眉清、狼眼鼠眉 抡眉竖目、攒眉蹙额、须眉交白、张眉努目、眉眼传情、须眉毕现、扬眉奋髯、观眉说眼、张敞画眉、鲜眉亮眼 颔首低眉: 眼笑眉舒: 舒:伸展。

眼里流露出欢笑的神情,眉毛舒展。形容非常高兴 眼去眉来: 形容用眉眼传情。

多指不正当地勾搭 须眉皓然: 胡须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

须眉男子: 须眉: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须、眉长得稠密为美。

指堂堂的男子汉。西眉南脸: 西眉:西施;南脸:南威。

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宛转蛾眉: 宛转:轻而柔的起落。蛾眉:细而长的眉毛,指美丽的眼睛。

漂亮的眼眉轻轻扬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称。

舒眉展眼: 神态舒适,无忧无虑的样子。神眉鬼眼: 形容面部装出怪模样。

神眉鬼道: 形容花样多,有些神秘莫测。烧眉之急: 比喻非常迫切。

山眉水眼: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苫眼铺眉: 瞪眼晴,竖眉毛。形容装模作样地摆架子。

善眉善眼: 形容容貌善良。色飞眉舞: 色:脸色,表情。

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扫眉才子: 扫眉:妇女画眉毛。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肉飞眉舞: 眉头眼后: 指眉眼间的神色 眉头眼脑: 指眉眼间的神色 眉舒目展: 展:伸张。形容神采飞扬,精神振奋 眉眼高低: 脸上的表情变化。

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眉飞色悦: 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眉下添眉: 在眉毛下面再画一道眉。比喻多余重复 眉尖眼尾: 指眉眼间的神色 眉南面北: 彼此不和谐。

也指分隔两地,不能相见 眉扬目展: 展:伸张。形容神采飞扬,精神振奋 眉飞目舞: 形容人非常得意兴奋的样子 眉留目乱: 神色不宁的情状 眉高眼下: 脸上的表情变化。

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 眉眼如画: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