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动物百科 > 正文

盲眼动物介绍稀奇古怪的盲眼动物有哪些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6 13:49:30浏览:9分类:动物百科

盲眼动物介绍稀奇古怪的盲眼动物有哪些

1、盲眼蜥蜴

2、盲眼龙虾

3、盲眼鲶鱼

4、盲眼狼蛛

5、盲眼洞螈

6、盲蛇

1.盲眼蜥蜴“保护国际”组织的研究人员在柬埔寨山区发现了一种盲眼蜥蜴,它体长15厘米,发现于柬埔寨西南部的豆蔻山脉中的一段原木下。这种蜥蜴不但视力完全退化,腿也退化得几乎难以辨认,乍一看就像是一条小蛇,许多特征显示它的确是一种蜥蜴。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蜥蜴常年生活在黑暗地下,靠土壤中的蚯蚓、蚂蚁或其他小虫子为生。这就是它们为何视力退化的原因,在昏暗的地下洞穴中,它们不需要看,因而发展出敏锐的嗅觉和触觉来寻找食物;它们也不需要行走,滑行更适合它们。正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地下,而且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以前的研究人员从未见过它们。要不是它们偶尔出来透透气,或许研究人员永远难发现它们的踪迹。

2.盲眼龙虾在澳大利亚2000多米深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盲眼龙虾。由于深海中没有光亮,这些龙虾的视力已经退化到眼盲的程度。它们的身体呈白色,背部及边缘为橘红色。这些龙虾体长7~12厘米,靠水波的细微变化来觅食或躲避敌害。除了眼盲的特征外,它们的突出特征是大螯,它们的一对大螯中,一只形态正常,而另一只则演化成了形状怪异而细长的螯足。这种螯足就像是一把长锯子,其长度和体长差不多。盲眼龙虾就是靠有力的爪子和螯足来捕食和对付敌害。

3.盲眼鲶鱼2010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在亚马孙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一种新品种鲶鱼。它的突出特征是盲眼、体型细小、身体呈大红色,主要生活于地下暗河中。盲眼鲶鱼发现于巴西的朗多尼亚州。当时,该州一个小村庄的村民正在打井,他们突然在提水桶中发现了这种罕见的鱼类。在该州的20口新打的水井中,还有另外12口井发现了这种盲眼鲶鱼。

4.盲眼狼蛛蜘蛛中的眼盲者是考艾岛洞穴狼蛛。这种狼蛛于1971年在夏威夷的考艾岛上被发现。科学家发现,考艾岛洞穴狼蛛所生活的洞穴已经有360万~560万年的历史,而这些洞穴一直暗淡无光。长时间的黑暗洞穴生活令狼蛛的视力逐渐退化,但它们的触觉却慢慢灵敏起来。当掠食动物进入洞穴中后,它们能够探测到掠食动物的一举一动。这是一种身体直径达到8厘米的大型狼蛛,但是它们并不攻击人类。即使当洞穴探险者在探索洞穴里身处险境或者照明灯电池耗尽时,这种狼蛛也不会“落井下石”。

5.盲眼洞螈洞螈因达尔文而闻名于世。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用进废退》第五章中描述洞穴生物时记载过,他称它们为“远古生命的残骸”。洞螈是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的水生蝾螈,体长不到30厘米,全身呈白色。它们有发达的外鳃,鳃为红色,呈羽状。由于洞螈长期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它们的眼睛退化到几乎难辨,皮肤中没有色素。有趣的是,如果洞螈生活在有光线的地方,它们将长出明显的眼睛和褐色的皮肤,但是这个眼睛不是完全的,缺失重要的视神经,所以此时它们虽然有眼睛,但仍然是盲者。

6.盲蛇由于蛇大多生活在地下,蛇类中的眼盲者很多,全世界有150种眼睛退化的盲蛇。盲蛇大多分布在热带地区,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生,主要是蚁和白蚁。有的盲蛇种类体长达75厘米,但是大多不到20厘米。盲蛇一般生活在腐木、石头下、落叶堆、垃圾堆和岩缝间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晚上及下雨过后会到地面上活动,行动敏捷。盲蛇的身体十分细长,看上去像是大号的蚯蚓。不过,盲蛇与蚯蚓的明显区别是前者有鳞片。由于盲蛇以小虫子为食,头部变得很细小,加之它们没有眼睛,除非它张嘴或者正在移动,否则很难分清究竟哪一边是头,哪一边是尾。

几乎没有蛇是不吃肉的,它们都是食肉动物。海蛇不吃鸟和鼠,主要吃鱼,但它有剧毒。不过很多中小型蛇类和蟒蛇都是无毒的,只是它们往往是靠捕食鼠类和其它动物为生的。只有一种盲蛇是专门捕食蚂蚁和白蚁的,且体型小巧,多数种类的盲蛇都不到20cm,但它们视力退化,而且全身黑褐色,很像蚯蚓,估计你是不会喜欢的。想养蛇,就只能喂老鼠之类的动物。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