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英语中都有哪十大词类?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6 18:58:09浏览:12分类:文字大全

英语中都有哪十大词类?

1、名词,Nouns (n.)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2、代词,Pronouns (pron.)代替名词、数词、形容词。

3、形容词, Adjectives(adj.) 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 。

4、数词,Numerals(num.)表示数目或顺序 。

5、动词,Verb (v.) 表示动作或状态。

6、副词,Adverbs(adv.) 修饰动、形、副等词,表示动作特征 。

7、冠词,Articles (art.) 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所指的范围。

8、介词,Prepositions (prep.) 用在名词或代词前,说明它与别的词的关系 。

9、连词,Conjunctions (conj.) 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10、感叹词, Interjections (int.) 代替名词、数词、形容词等。

扩展资料

词类的用法:

1、形容词修饰名词,不可修饰动词。

2、副词修饰形容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表加深程度、或置于句子开头表语气。

3、名词不能修饰任何词,它只能被其他词修饰。

4、系动词不是形容词,不能用来修饰词,它们就是动词,例如be,get,have,感官动词等。

5、介词用来连接地点、时间等或用来构成一个短语。

6、冠词用来修饰名词,但the也可用来作特指。

7、动词不能用来修饰其他词,它们只能被副词修饰。

8、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有关联的成份,这两个成份必须是同一类型,即句子连句子、短语连短语等。

9、数词用来修饰可数名词或部分不可数名词。

10、代词用来代之前面某样提及过的东西。

11、感叹词,顾名思义用来表示个人情感。

12、助动词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用来加深程度,如用在强调句、倒装句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性

对外汉语基础知识之词类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为什么要分词类?这是为了讲语法的需要。把语言中所有的词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可以划分为几类、那几类,这是词的分类。类分好了,确定一个一个具体的词应该归入那一类,这是词的归类。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词类的对外汉语知识,欢迎阅读。

 一、词类概念及分类标准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为什么要分词类?这是为了讲语法的需要。把语言中所有的词作为研究对象,确定可以划分为几类、那几类,这是词的分类。类分好了,确定一个一个具体的词应该归入那一类,这是词的归类。

 分类、归类方面的困难有二:主观的,标准问题。客观的是对象本身的复杂性。恩格思说:“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度。”

 标准:

 1.意义。过去讲“词义·语法范畴”。

 2.形态。形态对内没有普遍性,对外没有排他性。

 3.功能。词充当句子成分能力的总和。分布的总和。具体说,充当那些成分、跟哪些词结合、不能跟哪些词结合。

 有主张三个标准的。从逻辑上说,三个标准不合逻辑。又,根据意义,“战争”表示行为,该归入动词,同于“打仗”。根据功能,“战争”是名词。这很难统一。又说,以一个为主,其他参考,不一致时怎么办?我们主张根据功能。

 词义和词的功能有一定的联系,但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现代汉语的词缺少形态,形态不能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按词的功能给词分类,这和词类的含义是一致的。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实词:名词、数词、量词(以上为体词)、动词、形容词(以上为谓词)、区别词、副词、代词(代实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叹词、拟声词。

 1.实词和虚词:按传统的处理方法,实词能作句子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2.体词和谓词:谓词作谓语能力最强,体词作主语能力最强,作谓语能力较弱。

 资料:

 我们曾经对8153个常用词的词性进行过粗略的分析统计,各类词比例大致如下:

 名词 3465 42.5% 动词 3046 37.36%

 形容词 842 10.32% 区别词 122 1.5%

 数词 25 0.3% 量词 126 1.54%

 代词 55 0.67% 副词 309 3.79%

 介词 46 0.56% 连词 82 1%

 助词 13 0.16% 语气词 5 0.06%

 叹词 12 0.14% 拟声词 5 0.06%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