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动物百科 > 正文

河南南阳什么地方最出名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03:48:08浏览:6分类:动物百科

河南南阳什么地方最出名

南阳知府衙门

南阳知府衙门,座落于南阳市民主街西部北侧。始建于元代1271年,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不同历史时期。共历199任知府。现存房屋100余间,南北长240米,东西宽50米,面积36000平方米,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衙现存建筑保留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筑艺术。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两侧辅助,布局多路,院落数进。中轴线两侧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朝后寝。单檐硬山式建筑,它是清代215个知府中目前全国唯一保存完整,规制完备的府级官署衙门。

府衙的照壁呈凹形,高5米,宽22.5米,用青砖砌成,砖上有"南阳府城"、"南阳府"砖铭。照壁前左、石两侧现有召父、杜母坊遗址。大门前女儿墙,两侧是八字墙,墙体内各镶石碑4通。进入面阔3间,进深2间,拱券式的大门,便是仪门、仪门形制同大门,唯前坡内侧檐部采用木色卷棚。仪门为礼仪大门,凡新官到任,至仪门前下马,由迎接官员迎入仪门内。嘉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圣旨或举行重大祭祀活动,也要大开仪门。仪门之后便是大堂,它面阔5间,进深3间,是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也是第三进院落。檐下置斗拱,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亮宽敞。大堂是知府开读诏旨、接见官吏,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正中设公案,两侧列"肃静"、"回避"及其它仪仗等。大堂之后的二堂是府台长官处理一般公务的地方,具有威严庄重的气氛。穿过二堂大门20米,便是三堂,为知府接待上级官员,商义政事,处理公务及燕居的地方。堂后为府花园。

南阳知府衙门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秦始皇设置郡制以来,留下的一个完整郡级实物标本,现存建筑就是一座历史档案馆。它既是北京故宫的缩影,又是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利用价值。知府衙门做为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颗明珠,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南阳市内乡县辖区内。北依嵩山,东南与南召县相邻,西南与内乡县国营万沟林场接壤。总面积5400公顷,其中核心区3150公顷。该保护区是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生态区。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处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分阶向第三级地貌分阶过渡的连缘,是伏牛山向东南延伸的最高山体,海拔1830米。既挡着了西北寒流的侵袭,又截留了亚热带温湿气流,属典型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土壤肥沃,生态环境独特,植物资源丰富。许多古代遗存的植物仍在这里繁衍生息。保护区植物有2911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为野生动物创造了极其优越的生活环境。区内已发现野生动物2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9种,如金钱豹、云豹、斑羚、穿山甲等。区内还有众多的昆虫,微生物8000余种。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天然"防空洞",而且是生物资源天然基因库。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林涛似海,云庶雾障,峰回路转,保护区内有拔地而起的扫帚峭壁、牧虎顶、化石尖、中心垛等自然景观:

1、宝天曼,位于自然保护区内的东部边缘,因山高陡峭,面积辽阔,山林丰富而得名。为区内主峰,海拔1830米,属内乡、南召两县的界山。山上林木有桦栎、青杠、华山松、漆、桐、椴、桑等160余种;稀有树种秦岭杉、香果、辛荑树、大果青杵等20余种;动物有虎、豹、鹿、獐、羚羊、水獭、大鲵、红腹金鸡等100多种;药材有金石解、天麻、麝香、山茱萸、柴胡、桔梗等1055种。对研究植被类型过渡,动、植物引种驯化,生态系统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山顶有寺院遗迹,今尚存石桌一张,刻字为明代。

2、扫帚场,位于保护区内宝天曼山峰的西北部。据传此山多产毛竹,人们在此用竹,制做扫帚而得名。该山南北走向,为伏牛山脊岭高峰之一,海拔1780米,山陡壁峭,林深茂密,生产在这里的野生物、植物就有1000多种;药材900余种,是研究动、植物和天然次生林的科学基地。

3、牧虎顶,位于宝天曼主峰东南部。相传古时有一猎人曾在此山顶牧虎而得名。该山系伏牛山脉名峰之一,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海拔1795米,山势东西走向,山体岩石为燕山花岗岩,距今1.4-1.95亿年。山高陡峭,险峻挺拔,山林古木参天,常年翠绿,因未能砍伐,林木自生自灭,树种丰富,至今林象完好。由于山下自然生态破坏把一些珍稀树种和珍禽异兽都赶到了这片赖以生存的小天地里,许多南北方的动、植物都可在这里找到标本。

4、化石尖,位于保护区的西南部,因山顶岩石多系化石,山峰突出而得名。该山东西走向,海拔1641米。主峰陡峭,北高南低坡度较小,野草青藤横生,珍禽异兽常年栖息于此。

5、牛心垛,位于保护区内的西南角,因古时山上有一宝石形如牛心故名。山势东西走向,海拔1300米。山体岩石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大理石,距今4-6亿年。山峰的南北两面悬崖陡壁,东西两面延缓渐低,东、西、南三面河水环绕,山光水色,风景如画。山上稀有树木天然成林,野生动物常栖于此,名贵中药品种繁多。西部山内蕴藏金矿和汉白玉大理石,且储量丰富。

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内,登峰鸟瞰,四周群山如簇,峭崖森严,云来雾去,气象万千。座座奇峰参差,层层排列,或挺拔,或雄伟,或秀丽,或诡奇,形态各异,奇中见秀。在一派堆绿凝翠的碧海中,除上述几处景物外,还有姑娘楼峰若隐若现,似云中楼阁;观音帽峰危若垒卵,宛如菩萨仙冠;挂钓崖峪谷似壁;刀切岭石柱擎天等,危峰陡壁,险峻峭拔,巨石欲坠,形胜壮观。七潭山飞瀑鸣鸿,印石潭水明澈如镜,真是一幅江山多娇的画图。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她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豫西南边沿。南阳武侯祠

掩映于万木峥嵘、苍松翠柏中的南阳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当年曾经结庐居住、荷锄躬耕的地方。全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的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位于南阳市区的卧龙岗上。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时琅琊郡人,幼年丧父,其后随叔父来到豫章,以豫章经荆州定居南阳,晴耕雨读,刻苦学习、研究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各种学派的政治主张,尔后协助刘备火烧博望和赤壁,建立西蜀霸业,又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死后被封为武侯。因诸葛亮曾在南阳结庐躬耕,到了晋代,南阳人就在卧龙岗上建祠修院,进行纪念。以后历经兵火,屡建屡毁,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又按照原貌再次重建。近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的积极修葺,南阳武侯祠已焕然一新,成为一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千古人龙”金字匾额的山门是武侯祠的起点建筑。拾级而上,穿过镌刻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碑坊和仙人桥,迎面就是祠院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殿内塑有诸葛孔明像,纶巾羽扇,神态飘逸,俨然如生。两侧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的塑像。大殿外的卷棚内匾额、对联琳琅满目,两壁间还镶嵌有历代文人名士的笔迹石刻,真、草、篆、隶,各具特色。过了大殿,就是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诸葛草庐,这就是诸葛亮当年隐居攻读的地方。草庐之外还有古柏亭、梁父岩、野云庵、宁远楼、伴月台、三顾堂、小虹桥、老龙洞、抱膝石等景点,被称为“卧龙十景”。这里处处清幽,景景称绝。尤其是三顾堂和关张殿中温文尔雅的诸葛亮、谦逊恭敬的刘玄德、急不可耐的张飞和神态安祥的关羽塑像,维妙维肖,各具其妙。为了供游人更好地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抱负,宁远楼里还用简明的文字记述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武侯祠的廊壁间镶嵌的三百余通碑刻,殿堂上数不清的匾额楹联,碑刻刀法细腻,很多在书法上有相当深的造诣。像岳少保书写的诸葛亮《出师表》碑刻、“还我河山”碑刻和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碑刻,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武侯祠内的匾额很多,或悬于檐下,或挂于屋梁,颇受游客青徕。能工巧匠将名人的书法镌刻在木匾上,凸凹相间,刀笔豪放,入木三分,气势非凡。武侯祠的碑、联、匾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是一珍贵的艺术宝库,对游客也有较强的吸引力。

武侯祠既是南阳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也是三国旅游线上的一处旅游热点。医圣祠

医圣祠是座落在豫西南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人们尊为"医圣"的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医圣祠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博大雄浑,巍峨壮观。

登上九级踏,迎面而立的是一对高大雄伟的子母阙,门阙既可登高望远,又是权威的象征,阙身下面镶嵌着一对朱雀,西南而立,展翅欲飞,象征着方位和吉祥。在宏伟壮丽的金**琉璃瓦的映衬下,正门上方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更加显得庄严肃穆。朱漆大门上装饰着重约三百斤的青铜"辅首衔环",象征着雄伟和威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铺首衔环。

步入门庭,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巨大的照壁,是由一块完整石料制成,长宽各为3.5米,为当代碑林所罕见。照壁的正面刻写的是已故中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医圣张仲景传》,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光辉的一生和对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是著名学者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一幅对联:上联是"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下联是"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阴阳有三",就是中医上所说的三阴三阳,"辨病还需辨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必须依照辩证论治的学说,找出病的根本原因。"医相无二"是说,医生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则治国;"活国在于活人"是说,要想把国家治理好,首先要把人治好。照壁的背面刻写的是张仲景亲自拟定的《伤寒杂病论》序,文中陈述了他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照壁前后映,浑然一体,使人在肃穆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张仲景,名玑,东汉南阳,约生于公元150年,卒于公元219年,他勤求古训,集前人之大成,博采众方,揽四代之精华,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河南疾病流行时,弃官归乡行医,潜心医学,写出了不朽的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辩证率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医林后学奉张仲景为"医中之圣"、"万世医宗"。

缓步进入前祠,只见雕梁画栋,崇楼高阁,绿树翠竹,清雅密静。整个布局独具匠心,格调高雅,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年前蝗汉室憩院,耳目为之一新,倍觉心旷神怡。

抬头望去,只见庭院中间矗立着一奠高大的医圣塑像,凝眉深思,忧国忧民之情溢于眉宇间,令人肃然起敬,此时,我们仿佛跨越了1800多年的时空,亲身感受到了他那"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定为良医"的胸襟,我们仿佛听到了他那"反权豪反名利智圆行方"的呐喊;还有什么能比"活国在于活人"这样的抱负更无私、更伟大的呢?塑像后面紧接着的是六角碑亭,里面是我国***的一些题词。驻足环视,庭院的绿树丛荫中还耸立着十大名医塑像。他们有的长须拂胸,慈眉善目,肩背药锄,仰天昂首的歧伯;清癯冷隽、灵秀聪睿的华佗……独具风貌,情态各异。表现了医学家们为中医学发展不辞劳苦,呕心沥血的动人情景。

院内两侧的东西长廊,分别镶嵌着《张仲景组画》、《历代名医评赞》、《历代名医画像》石刻200余方。

东长廊镶嵌的是《张仲景组画》,这组史画是以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再现了张仲景当年下荆襄、登桐柏、赴京洛、涉三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成"万世医宗"的辉煌一生。张仲景时代的"神医"华佗,称颂张仲景著作"此真活人书也";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称颂张仲景著作"特有神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包德默曾感慨地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张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对论的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张仲景是我们人类的骄傲。"1993年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中国医学史悠悠数千年,获此殊荣者唯张仲景一人!

西长廊里镌刻着自伏羲以来至明清历代名医117幅石刻画像,记载着他们的生平及主要医学成就,这些出类拔萃的医药学家,他们不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显著地位。

医圣祠还有一著名景观"百寿亭"。这里从书圣王羲之到郑板桥,集历代书法家"寿"字石刻于一壁。最值得一提的是吴昌硕写的"寿"字,此字又"长"又"瘦",我们号曰"长寿"。治疗疾病就是为了延年益寿。中医事业为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百寿亭"之"寿"意祝世人健康长寿。

沿青石大道前行,穿过一座高大宏伟的朱红色三孔拱形山门,便来到后祠。迎面就是医圣长眠的墓地,汉代风格的拜殿和墓亭前后攀连,结为一体,给人们清雅肃穆之感。墓前有清顺治13年(1639年),南阳府丞张三异重修陵墓时所立石碑,高8尺,上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墓呈俯斗形,四角各有石刻羊头,代表吉祥如意,墓顶一莲花台坐,象征着张仲景高尚的品德。

绕过墓亭,穿过过殿,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建筑便展现在眼前,这是医圣祠的大殿及东西偏殿。大殿两侧有一幅对联,格外醒目,令人深思。上联是:"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下联"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是的,张仲景有高尚的医德,美好的心灵和行为,更因高超的医术而被后人称颂;南阳有名山名水名胜,但更因出了张仲景这样的名人,而使南阳更加有名。大殿内陈列着《伤寒杂病论》的各种版本及国内外医界同仁捐赠的文献资料。东西偏殿内陈列着从医圣祠出土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医圣祠的"三宝"了。

一是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针灸陶人,身高24厘米,胸宽7厘米。陶人造型质朴,浑身遍布排列成行的针灸鹤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比宋代针灸学家王唯一主持设计的针灸铜人要早将近一千年,其艺术价值很高,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针灸陶人复制品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二是国家二级文物晋咸和五年医圣张仲景墓碑,晋碑立于公元330年,距医圣卒年只有111年,碑文雄伟潇洒,线条流畅细腻,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是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神所珍藏,几经辗转,才得以保存。1982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院长米伯让遵照先师黄竹斋的遗愿,将其赠送医圣祠珍藏,医学家称这套木刻版为善版、珍版、绝版。

医圣祠以其丰厚的医学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炎黄子孙的勤劳智慧。它是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人类与自然疾病作斗争的拼搏精神,更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朽篇章。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深深地怀念着医圣张仲景,前来医圣祠拜谒朝圣的人们络绎不绝。十多年来,医圣祠不但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学者和各级领导,还开辟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们在这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世界中医热潮的不断兴起,中医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所尊崇。医圣祠博物馆自重建以来,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团体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建立了业务关系。1991年4月,在南阳召开一届《张仲景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一系列的学术交流,仲景医学思想已成为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联系的桥梁,它正在以独特的优势和风格屹立于医学之林,为全人类造福!

南阳医圣祠正在以一流的服务,忙碌地迎接着前来参观、拜谒医圣 彭雪枫纪念馆

坐落于镇平县城北隅,毗邻公路,占地面积9200余平方米。迎面是彭雪枫的高大铜像,耸立于晶莹剔透的花岗石基座上,使这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聪颖刚毅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得以展现。石基上镌刻的“彭雪枫”题字,选用本人墨迹,下笔有神,洒脱苍道,别有韵味。铜像两侧的两块石碑,一碑介绍彭雪枫的生平事迹,一碑记叙建造纪念馆的经过。院内空旷处则用花木草卉点缀。主体建筑展览馆,位于后部的中央,两层,乳白,别具一格。总面积2350平方米,将600余幅有关彭雪枫烈士戎马一生的珍贵照片,分作八个部分集中展览,再现了烈士光辉灿烂的一生 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西峡县恐龙蛋化石古生物自然遗迹保护区位于丹水镇境内,距县城25公里。该保护区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有7科9属18种,分别占我国总数的二分之一、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因其在数量、类型、密集度、保存程度等都优于其它地方,故有较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被称为继秦皇兵马佣之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随着大型恐龙地质公园、恐龙蛋化石博物馆和恐龙蛋化石遗迹展览馆的建设,白垩纪时代恐龙生息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将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花洲书院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古有“六山障列,七水环流,舟车会通,地称‘陆海’”之说。邓州古城东南隅,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千年学府--花洲书院。书院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参知政事范仲淹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谪知邓州后,为造就人才而创建。庆历六年(1046),范公应挚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书院挥毫写下了脍灸人口、中外传颂的《岳阳楼记》。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遂成为天下之千古绝唱,花洲书院也随之名扬海内外。“一代师承百世馨”。当年范公兴学重教,培育英才之举,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功垂千秋! 汉桑城

 汉桑城是一座世界上最小而又最奇特的城。面积十多平方米,城高2。7米,没有城门,没有城楼,只有11个城堞。城内上有一株枯枝苍劲、霜皮虬柯的桑树。据传此桑乃关羽常系战马之树。至明代,当地官府又为古桑砌一匝仿古堡式的城垣,故名“汉桑城”。汉桑城修得小巧玲珑,七弯八叉的枯枝伸出城外,远处望之,犹如一个古秀的盆景,典雅有趣。古桑老态龙钟,躯干如铁,巨大的枯枝扭曲着身腰,裂着缝隙,抖掉满身甲皮,犹如化石一般坚硬,使人壮心不已,感慨万千。 南阳玉雕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镇平县每年举办大型国际玉雕节,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南阳玉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南阳烙花

南阳烙花是南阳传统的民间工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自清代问世以来,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被誉为一枝独秀,故南阳为"烙花之乡"。烙花是用特别的烙具在木、纸、绢上面烙绘出各种图画。由于烙笔的高温使木、纸、绢发糊变色,显出线条和轮郭及浓淡。它近于绘画中的国画、线条流畅、富于变化。画面呈茶褐色、古朴清雅,美观大方,别具一格。还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给传统烙花艺术锦上添花。

南阳烙花,始于清光绪年间,烙花工具简单,只有一盏油灯,一支铁签。起初只能在烟斗、尺子、筷子上烙字画。现在烙花用的是特制电烙笔,操作方便。烙花工艺发展到在木板、宣纸、绢上创作各种题材的大型艺术作品。其中"卧龙牌"烙花筷子、荣获国家银质奖,远销国外。烙板"八骏图"、"黄河在前进"、烙纸"清明上河图"、"江天楼阁",象略花筷子"颐和园"和"佛香阁"等,工艺精美,深受国内外人士欢迎。

册顶独山祖师宫原属全国四大道教丛林之一的玄妙观下院 ,规模宏大,人称南武当北独山。山东侧佛教名刹豫禅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初年,三国时期有刘备屯兵于豫山寺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忆崔宗之游南阳感旧》中就有昔在南阳成,唯餐独山蕨的诗句。独山物产丰富,所产独玉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毛峰茶醇香爽口,为茶中之精品,独山天然矿泉水1988年通过国家鉴定,含有大量的偏硅酸,锌,锶等微量元素,药用保健及功能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独山森林公园集临城,路通,山青,水甜,茶香,人气旺之优点,每年游人不下30万人次,是游 人休闲,观光,度假和疗养的最佳 场所。

独山是距南阳市最近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因山产独玉而名。独山海拔368米,森林覆盖率达98%,独玉储备量达20万吨以上,它东临白河,西接豫02线,南连312国道,公交车直通山下;山水相依、山城毗邻、交通便利。李白曾登山赋诗“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独山孤峰峭立,怪石瘦碧”。 独山玉开采史已有近六千年的历史,黄山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四件独玉品。据说和氏璧及用它雕出的秦国传国玉玺也出自独山玉。据《韩非子》记载,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一玉璞,先后献给楚厉王、武王,但都被认为以石充玉欺君而被砍掉左右足,楚文王继位后,“和氏抱壁而哭于楚山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以血”。文王召见了卞和并令人理其璞,果然得到了极品宝玉,于是便命名这块玉为“和氏璧”。而这块玉也引发了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不仅说明独玉宝贵,更表现了以卞和为代表得历代玉人勤劳智慧和宝贵的奉献精神。西汉时山东的玉寺街已成为加工销售玉器的集散地。独玉有赤、橙、黄、绿、青、篮、紫等三十多种色彩类型,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张衡在《南都赋》中描绘独玉“其利珍怪,则金彩玉璞,隋珠夜光”。澳门回归时,赠与该特区政府的礼品九龙晷就是用独山玉加工而成。如今山中一个个玉矿洞保留完好,采挖后的洞壁上依稀可见彩色玉脉遗址。洞内冬暖夏凉,有些洞内还涌出富含硅、酸、锌、钙、锶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可谓:“玉润泉贵,泉生玉中”。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