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旅游攻略 > 正文

湄江风景区的著名景点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7-09 13:05:31浏览:10分类:旅游攻略

湄江风景区的著名景点

位于仙人府-香炉山景区内,俗称送仙桥,为一座典型的碳酸盐岩三孔自生桥。其桥南为一座单孔桥,高40m,跨度10m,为内仙桥,过小溪,便见一座双孔桥,高50m,跨度30m,为外仙桥,两桥扭曲连为一体,组成一个三孔立交桥。溪流从桥下通过,桥旁有4座小石峰,似四个桥墩,似一座即将完工的多孔天生桥,该天生桥在目前碳酸盐岩溶天生桥中极为独特,根据查新资料,是我国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双曲三孔自生桥(照片2-18、2-19)。

该桥位于涟邵盆地车田江向斜之东翼,公园西部寨背岭之南。车田江向斜核部为三叠系大冶组灰岩,两翼为二叠系栖霞组与茅口组灰岩,而天生桥则出露于茅口组灰岩中。该桥的形成明显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重力崩落作用有关。桥的南边为仙人府溶洞,溶洞长280m,平均宽30m,高60m。洞内地下河与天生桥下小溪贯通,小溪高出地下河35m,从小溪进仙人府洞形成一高30m之瀑布,随之瀑布流水入仙人洞,构成洞内之暗河。由此分析在桥未形成前地下河管流径位置应包括仙人洞及桥下小溪河床位置,地下河管道经过地下水径流长期冲刷,对管道顶、壁的长期溶蚀作用,使管道不断加高加宽,形成溶洞,而溶洞顶部的近水平岩层及垂直管道的裂隙发育,使顶部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落,被流水带走。由于拱桥分布的地下河管道形成的溶洞靠地表很近,裂隙发育的部位,岩块全部崩落而被水冲走;裂隙不发育的部位,岩块残留于管道(溶洞)之顶上及两侧,缓缓形成了现存的双曲三孔桥。此桥是国内一座典型的碳酸盐岩溶地貌景观,应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 莲花涌泉位于观音崖-藏君洞景区内,为一大流量的上升涌泉(照片2-13)。涌泉流量最大5000L/S,最小500 L/S,为一终年不断水的涌泉。泉水从5个环抱的泉眼中涌出,每个泉眼动水直径1~2m。此泉分布在莲花池中,远看似莲花朵朵,荡漾池中,近看如水沸腾翻滚,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几个奇特上升泉中的一个。国内比较著名的涌泉如山东济南的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其泉眼为三个,涌水量为1500L/S,而公园内的莲花涌泉无论从泉水的流量上,还是涌泉孔数量、景观特色及持续性上,都超越了山东济南趵突泉,是一具有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水体景观,属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

莲花涌泉的形成与区内地质水文条件关系密切。该泉分布于区域蔡家边-江塘背斜转折轴部之西及古塘坪-观音洞压性断裂中段之西侧(图2-2),断裂中破碎带发育,西盘岩层中裂隙、节理发育。断裂倾向东南,倾角50~75°。由于西盘为石炭系中、上统及二叠系下统碳酸盐岩分布区,加上节理、裂隙发育,其岩溶发育,构成一地下水管道网络系统,地下河长达2550m,汇水面积较宽,致使平均流量高达2307.5 L/S。地下水径流由西往东,由北往南汇合于莲花池下,加上地下水的承压作用,在莲花池底(地下河之出口)形成了上升泉(莲花涌泉)。莲花涌泉的水流量与塞海湖地下河管关系尤为密切。

塞海湖是地下水构成的天然湖泊,其水面面积在旺水时,达3.75km2,湖底有两个泉孔,一高一低,其右为温井水,其左为冷泉水,如二孔被物塞,则泉水从山顶溢出。其水出口从湖东的石坳流出,呈瀑布状通过地下溶洞、裂隙流至莲花池底,与其它地下溶洞、裂隙的流水的水汇合,上涌而构成壮观的莲花涌泉。由于塞海地下水与湄水贯通,其水的补给,很大程度来自湄水,因而莲花涌泉泉水终年不断。 位于塞海-龙泉峡景区内,为湄江公园内一大型溶洞,洞长28000m,已探明洞穴长3000余米,内有高大洞厅20余个。其特点是洞厅高大宽敞,景点奇特,气势壮观。它由“开国大典”、“五湖四海”、“蓬莱岛”、“九洲万国桥”、“中华第一石瀑”、“九天银河”、“布达拉宫”、“塞外戈壁滩”等17个洞厅组成。

洞内尤为壮观的是“九洲万国桥”,该桥为一壮观的四层自生立交桥。该溶洞长200多米、宽50米、高70余米,是一成35度倾角的大厅。厅内由燧石团块组成42座大小不一的石桥,相互连成一体,呈“之”字形由上而下,座座相连。桥面宽达2m,窄有尺余,桥下低可过人,高可通车,桥内时有流水通过,穿桥过洞;桥与桥之间或横生小桥,或竖生腰桥,纵横交错,令人称奇。洞中有桥共四座,第一层桥,至少10座桥孔可过卡车,桥面大多可拖板车,从第一层桥沿崖壁螺旋而上,达第二层桥,在第二层桥上远望,后面是玲珑精致、美妙的“蓬莱岛”,前面是壮观的立交桥;沿左崖壁往上便是一条悬空,距洞底约60m高的带状天桥,桥面可过中巴车;最高一层成环形立交桥,桥呈“回”字形,中间的小“口”约20余米,大“口”两边桥面靠壁悬空,成螺旋状岩壁而伸。此景在全国岩溶洞穴中目前仅发现这一处,是我国目前唯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洞内自生桥群,是岩溶洞穴中具有典型地学意义的岩溶地貌景观,属国家级地质遗迹。

该景观的形成与地层岩性差异性有明显的关系。该洞穴分布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含硅质灰岩段中,该段厚322.6m,岩性下部120余m为隐晶-微粒灰岩夹硅质条带,上部200余m为微粒-隐晶灰岩含大量燧石团块。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纯隐晶-微粒灰岩溶蚀程度快,而含燧晶团块或含硅质条带的微粒-隐晶质灰岩,因含硅质成份高,溶蚀程度较纯灰岩慢,由于溶蚀程度的差异,易溶蚀的纯灰岩往往形成空洞,而不易溶蚀的含燧石灰岩或夹硅质灰岩残留其上,形成自生桥。而硅质灰岩或含燧石团块有的与泥灰岩呈互层状,有的为纯灰岩中的夹层,因而在洞穴中由下而上经过地下水的溶蚀作用,纯灰岩构成多层拱穴,而多层纯灰岩中,难溶蚀的燧石团块灰岩或夹硅质条带灰岩残留于拱穴之上,形成溶洞内多层次的自生桥。 为一大型天然溶洞,溶洞长25000米,已探明洞长4000m,洞内洞中有洞、洞中有河,迂回曲折,地下河流水潺潺,溶洞分布在石炭系中、上统碳酸盐岩中,洞内钟乳石十分丰富:石笋、石柱、石幔、石楼、石像比比皆是。洞内构造奇特,石钟乳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景观奇秀,珍品奇绝,是我国少有的大型碳酸盐岩岩溶洞穴之一。目前已开发的4000m洞穴中,由十二个大的溶洞群构成,由洞口往里有护君堂、惠帝殿、两重天、南巡厅、不夜城、龙凤宫、北国厅、江南厅、江河坝、阅兵场、国宝厅等溶洞景观区。溶洞一般高5~30m,长60~100m,宽10~20m,面积60~200㎡。十二个溶洞沿地下河呈串球状分布,洞与洞之间有巷道(地下河管道)相连,溶洞中景观十分丰富,仿佛是一个瑰丽的地下宫殿。如护君堂内有“尚书帽”、“御马”、“猫头鹰”、“小羊羔”、“老夫妻”、“天宫浴盆”等景点,惠帝殿内由“断剑石”、“龙椅”、“观音立佛”、“观音莲花宝座”等,“蔬果长廊”中有形似花菜、白菜、丝瓜、茄子、黄瓜等石笋,不夜城内有乳白色石钟乳岩溶坡面,龙凤宫内有石幔、石柱琳琅满目及钟乳石构成的似汉白玉“龙凤石床”、“旭日东升”的浮雕石钟乳墙、“灯笼群”、“攀龙柱”、“石莲花”等,国宝厅巨型石柱等,巷道侧壁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壁画等,景观类型齐全,是岩溶洞穴中具有典型地学意义的岩溶地貌景观,属国家级的地质遗迹景观。

此洞的形成与区内构造关系密切。藏君洞与莲花涌泉一道属同一背斜与断裂控制,即区域蔡家边-江塘背斜转折部位之西及古塘坪-观音洞压性断裂带中段之西侧,沿断裂带西侧节理及层间裂隙发育。地下河的延伸基本沿断裂带,而溶洞发育多于层间裂隙和北东向构造裂隙关系密切。藏君洞地下水流量平均达88 L/S,而地表有岩溶洼地2个,地表水与地下河贯通,使地下河终年流水不断,因而对地下水管道周围碳酸盐岩岩溶作用不断加强,经过漫长的地史时期,形成现在的这个大溶洞。 十里画廊位于黄罗湾,又名黄罗湾峭壁,被誉为“三湘一绝“,峭壁巍峨挺拔、气势恢弘,沿湄江西岸呈南北展布,长达3500m,与河床相对高差达360m,悬崖断面近乎直立,仿佛一座巨大的长城屏障,悬崖峭壁上因风化作用形成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奇异画面,其色彩随季节、晨昏变化,构成一副色彩斑斓的十里画廊,可谓华夏一绝。据岩溶地质专家考证,在岩溶地貌区有如此规模的悬崖峭壁,实属罕见,属国家级地质遗迹。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