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星座大全 > 正文

清朝有哪些诗人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08-07 09:13:20浏览:8分类:星座大全

清朝有哪些诗人

纳兰性德和郑板桥等等。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古代人对星空的认识和星座起源

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是清代诗人黄景仁。

黄景仁画像

这个名字可能在现在的大众认识中的显得很冷门,但是在清代诗史中,他却是绕不过去的高峰。黄景仁字仲则,江苏常州人,生活在乾隆年间,在那个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期,幼年丧父的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的生活。生活不顺,仕途中也充满荆棘,他少年即别母抛家,外出求学,可是直到他三十五岁客死山西,也只落得个监生的名头。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他养成了倔强激愤、狂放古怪的个性。名成在身后,他是天生的诗人,自幼就迷恋诗歌,因为不平的境遇和激愤的性格更造就了许多动人的作品,而正是这些作品,长久地吸引着我,成为他黄仲则的“死忠粉”。

一、他的歌行——黄景仁心中的那个“李太白”

黄景仁从小就想做李白,所以在他生命的早期是以古体歌行著名的,而最著名的就是《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全篇如下:

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仙安在哉!谪仙之楼楼百尺,笥河先生文章伯。风流仿佛楼中人,千一百年来此客。是日江上彤云开,天门淡扫双娥眉。江从慈姥矶边转,潮到燃犀亭下回。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抔土。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作宾。长星动摇若无色,未必常作人间魂。身后苍凉尽如此,俯仰悲歌一徒尔。杯底空余今古愁,眼前忽尽东南美。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

李白

这首在宴会上即兴而作的作品,在当时诗坛广为传颂——“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一位年仅二十四岁的少年诗人,把酒挥毫,一气呵成。在诗人一生中最潇洒的时刻,我看到了他心中的李太白,也找到了自己心中的李太白。

二、他的羁旅诗——生活压迫下普通人的样子

现实的生活是残酷的:屡试不中、拖家带口北漂、老母亲留在常州、一家人的生计……在羁旅诗里的黄景仁不再是潇洒的小李白,他是一个为柴米油盐发愁的普通人,一个操劳的父亲,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在这些诗中,作为读者,常常能够感同身受,为之涕下。

惨惨柴门风雪夜

在辞别母亲去北京的前一夜,他写: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在北京凛冽的秋风里,他为一家人过冬发愁: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想起少年时期的风光,他感叹:可怜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

三、他的爱情诗——富有青春气息的多情才子

似此星辰非昨夜

黄景仁在没有进入社会的时候,也是经历过青涩的少年爱情的。著名的爱情诗有《绮怀十六首》和《感旧》而最著名的当属《绮怀·十五》: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成为黄景仁爱情诗的名句,当李白变成李商隐,黄景仁身上的少年气散发开来,让我更加为之醉倒。

每次读黄景仁的诗,就好像在读自己,好像一种跨时空的交流,这就是我着迷于黄景仁的原因。

在地球上,利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星约有6000多颗,而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观测并发现了这些星星中的一些运行规律。为了更好地观测这些星星,古人也对星空进行了无数的幻想和猜测,形成了不同的星空文化。这里,我们对古代时期中外对星空的不同认识做一些简介。

我国古代对星空的认识

从目前的一些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可以知道,早在三代时期,人们就开始对天上的星星进行命名。出现较早的有斛,臼,车,船,箕,斗类的生活用具。弧矢,毕之类的狩猎用具。鸡,狗,牛,羊等动物。随后出现的是帝,太子,诸侯等贵族。尚书,三公,将军等官职,周,晋,秦,楚等列国。羽林,华盖等帝王侍卫和生活器物。渐渐地,人间 社会 的一切体系都被搬到了天上。

张衡在《灵宪》中说“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黄神轩辕于中。六扰既畜,而狼蚖鱼鼋罔有不具。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庶物蠢蠢,咸得系命。”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给星空命名的原则就是将人间万物投射到天上。

同时,为了便于观测和记忆,古人又将星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各区域内星辰数量多少不一,多的有几十颗,少的只有一颗。每个区域各自命名,称为星官,即管理不同区域星空之官员。

在先秦文献记载中大约有38个星官,共计200余颗星星。而在司马迁的《史记 天官书》中则系统的描述了全天的星官,这是已知最早的系统性介绍了,共有92个星官,约500颗星星,而且大多数都被后世继承下来。到了《汉书 天文志》中,星官的数量已经达到118个,共计783颗星。

到三国时期,吴国太史令陈卓汇集了石氏,甘氏和巫咸三家古代流传下来的星象家的记载,综合编制了一份涵盖283个星官,1464颗星的星表,并绘制了星图。可惜目前已经失传,只能在后世的记载中得知了。不过,陈卓总结的星官经《晋书 天文志》和《步天歌》的采用,已经成为古代观测星象的基础,一直沿用到清代。

比较早的时期,人们为了记忆方便,就把星官和星名编成韵文,诗歌的形式。已知早期的作品有北魏张渊的《观象赋》,隋代李播的《天文大象赋》等。而《步天歌》的出现,则集前代之大成,成为后世流传最广泛的认星口诀。

目前,《步天歌》的准确成书年代还未确定,一般认为是唐代王希明所做,全文以七言韵文的形式,介绍了陈卓的283星官和1464颗星,并配有星图。南宋郑樵对其评价为“长诵一句,凝目一星,不三数夜,一天星斗尽在心中矣。”

同时,《步天歌》中还将全部天空划分为31个大区,即我们熟悉的三垣二十八宿。其实四象和部分二十八宿的名称在《尔雅》《诗经》中已经出现,更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也可以见到一部分记载,到了《吕氏春秋》中二十八宿的名称已经完整。但是,系统的介绍三垣二十八宿还是在《步天歌》中首次提出,而这种分区也成为后世的标准划分方法。

西方古代对星空的认识

不同的文明对星空的命名和划分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反映了各自民族的 历史 和文化。我们以目前国际通用的 星座 命名和划分为例来做下介绍。

目前全天划分为88个 星座 ,除了天球南极区域的一些 星座 是大航海时期之后才发现命名的之外,北半球的主要 星座 命名和划分起源于两河流域和埃及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巴比伦人将天空中较亮的星星划分为若干 星座 ,后来传到了希腊和罗马,被进一步发展。希腊人用神话中的人物和动物为 星座 命名,大约到了公元2世纪,北天的众多 星座 已基本确定。

公元前270年古希腊诗人阿拉托斯(前315年~前240年)在长诗《物象》中提到了47个 星座 ,排除岁差原因后,可推算出诗中记载的星空应该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样子。同时星空记录的空白区表明观察者的位置应该在北纬35 到36 区域,因此有人认为将星空划分为 星座 的起源是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比伦河苏美尔时期,而古希腊和古埃及的 星座 有可能是从该地区传入的。

到公元2世纪,托勒密(90~168年)写的《天文学大成》中记录了48个 星座 ,共1022颗星星,基本成为现代 星座 的原型,之后的许多天文学家以这48个 星座 为基础,在其空当处填充了一些新的 星座 。

到了17世纪,大航海使人们见到了南天的恒星,德国天文学家 约翰·拜耳 (1572~1625年)在1603年出版的星图中,波兰天文学家赫维留(1611~1687年)在1690年出版的星图中,还有被称作南天天文之父的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依(1713~1762年)在1752年先后为南天的 星座 命名,确定了南天的48个 星座 。到了1841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提出了用赤经线和赤纬线来作为 星座 的界限。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正式公布了88个 星座 的方案,并规定以1875年的春分点和赤道为基准的赤经线和赤纬线,作为 星座 界限。

在88 星座 中,最有名的是黄道12 星座 ,因为日月及五大行星都是在这12个 星座 所处的区域中运行的,这12个 星座 正好环绕天空一周,形成一个环带。因为太阳运行的区域叫做黄道,所以这里的12个 星座 也就叫做黄道12 星座 了。

最早的黄道12 星座 也是出现在巴比伦,大约在公元前3000的时候,巴比伦人为了占星的需要,将太阳一年运行经过的区域等分为十二份。从出土的当时的境界石以及坟墓的浮雕和其他一些雕刻中可以知道当时命名的 星座 和星名约有200个。

后来这些 星座 传到了古埃及,和古希腊等地,目前我们在希腊罗马时期的神庙和墓室中,发现的保存完整的黄道十二宫图像共计十几个,比如丹德拉,艾什纳,什胡尔,阿赫米姆等神庙的浮雕上,底比斯等地墓葬出土的6个棺盖上,以及部分墓室的天花板上,都有十二宫的记载。

其他文明的古代星空

古印度人将黄道带划分为27等份,建立了27宿,各宿的名称最早出自 《鹧鸪氏梵书》中。对于印度27宿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起源说,一种是与中国28宿同源说,另一种是印度起源说。

阿拉伯世界的 星座 是传自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大约在公元9世纪,被翻译成阿拉伯语,改名为《至大论》。阿尔苏飞(903~986年)以该书为基础写出了被称为伊斯兰观测天文学的三大杰作之一的《恒星书》。如今全世界通用的星名中,多数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